朱一帆
摘要:新媒体语境下我国电视新闻形成独特样态,需以技术革命、用户个性化需求、语态转变为创新动因。把握好创新与改革的核心要点,提出新媒体平台需成为电视新闻“亲民”的重要表现工具、在虚拟和开放网络空间矩阵式集成反馈信息、基于新媒体思维设计与应用融合生产流程、增强电视新闻发展的内在动力四个科学举措。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发展
传统单向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导致信息输出者和接收者处于特殊“拟态”状态,即更多以输出为导向,对观点或话题进行发酵。新媒体下的电视新闻发展,可实现新闻信息的双向传播与反馈,且各平台与大众之间深度对话已成为现实。而电视新闻的发展会受到既定机制和价值观体系的影响,很难在业态转换上获得显著的效果。传统电视新闻平台不能始终保持绝对优势地位情况下,务必要找到创新发展和深层次改革的核心动因,在核心要点上精准发力,由此才能形成易于操作和极具可行性的电视新闻发展新举措。
一、新媒体语境下我国电视新闻的样态特征
(一)用户关注点聚合于网络话题
新媒体语境下,我国电视新闻领域的发展过程中,用户更习惯于在虚拟网络平台参与话题互动与讨论。而用户关注点聚合于网络话题,并展现出鲜明的浪潮式特征。电视新闻的报道与传播,多以网络话题的形式进行发酵。大众对某一新闻产生极高关注度后,在网络平台产生较高的话题互动量,造成一定的社会舆论。而话题的聚合,利于反映大众的不同情绪与观点,产生较为鲜明的牵引效应。
(二)“互动”成为传播基因
电视新闻领域需自觉建立平等的对话姿态,充分了解普通大众对新闻节目的个性化需求。新媒体平台在新闻领域的渗透,使得互动成为传播基因,平台与用户要能进行民主和平等对话。电视新闻发展模式转型的过程中,需利用各种手段增强大众与平台的互动性,引领大众更加深层次地参与到节目制作与信息传播中。在新闻报道和叙事中,形成区别于以往的语言风格,改变社会大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固有印象,不再是犀利表达,而是展现整个节目的亲民特征。
(三)文风语态更趋向网络化
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新闻发展,在文风语态方面更趋向网络化。视听传播的整个进程中,电视新闻领域若想获得创新性发展,必须对传播方式与叙事者的形象进行创新性建构。从业者要明确新闻内容传播从大屏到小屏的转变规律和机理,并能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强电视新闻内容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电视新闻主持人需对自身的文风语态进行科学调整,既要保证自身的专业性,还要具备一定的网感。电视新闻领域既要彰显以往的专业态度和气派,还要适度增强自身的亲和力,逐渐形成更易于获得大众接受和认可的电视新闻传播形式和表达风格。
二、基于新媒体下我国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因
(一)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驱动网络社交平台蓬勃发展,颠覆用户获取信息与社交方式。观众根据自身兴趣与需求深层次使参与互动成为可能。技术的深层次革命,目前已成为我国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因。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领域若想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必须引进最先进的技术。从各个方面满足用户在内容层面的个性化需求,利用技术手段构建互动模式,由此占据市场中的更多优质用户资源。
(二)用户个性化需求
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新媒体环境下,普通大众都成为自媒体人,由此对电视新闻的发展产生巨大冲击。尤其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极大弱化了传统电视在新闻内容传播与用户资源整合方面的强势地位。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成为电视新闻实现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因。相较于传统电视新闻,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平台,电视新闻领域若想重新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必须注重根据大众的个性化需求创新和改革。
(三)语态转变
从1958年我国第一家电视台成立开始至20世纪80年代,电视新闻始终保持权威性质的姿态。无论是新闻节目制作还是传播,呈现上传下达的样态。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电视新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普通大众家中都有电视,极大扩大电视新闻内容的传播面积。电视新闻的制作与传播,注重分析大众的心理接受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迎合观众的审美情趣。此时电视新闻传播处于说话阶段,传统的上传下达转变成民主交互样态,平台与大众可就电视节目平等交流。电视新闻发展到21世纪初期,主要以大众需求为导向制作与生产电视新闻节目,注重增强新闻传播的互动性与交流性,呈现出新的对话姿态。现阶段,电视新闻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注重与大众进行即时性交流和互动,利用技术手段增强观众参与互动程度。
三、新媒体语境下我国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点
(一)技术服务优质内容生产与传播
互联网、新媒体、区块链等技术蓬勃发展背景下,电视新闻领域必须把握好创新发展和改革方向。[1]注重技术服务优质内容生产与传播,在技术层面达到引领不盲从的效果。电视新闻在技术要素的驱动下,逐渐迈入智能化发展新阶段,身处汹涌澎湃的技术潮流中,主流媒体必须具备宏观思维和全局意识,要对电视新闻领域的发展模式进行科学创新。始终保持前沿,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和传播上具备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恪守新闻真实与客观
电视新闻平台作为主流媒体,要尊重各类用户的意见,但要引领而不能迎合。处于复杂的新媒体生态下,新闻内容的生产与制作,必须始终恪守新闻真实与客观,要正确和理性把握大众思维。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精准的用户画像,充分了解社会大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偏好与兴趣点,有明确方向地创新与改革。根据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理性地对新闻报道的叙事节奏进行改进,形成符合当前大众审美与认知的叙事风格。满足大众需求是创新与改革的依据,并不是唯一目标,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必须要实现多样化发展。恪守新闻真实与客观的基础上,利用好商业社交媒体平台,提高新闻信息传播质量和效率。同时,主动搭建先进的移动传播平台,逐渐实现平台与用户的即时性交流。恪守新闻真实与客观,需作为电视新闻融合式和创新化发展的立足之本。
(三)加强电视新闻的公共服务
主流媒体在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过程中,需要始终承担政治宣讲、引领群众思想的重要历史责任。电视新闻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能够在节目创新和新闻信息传播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创新与科学改革。[2]对新闻节目样态的丰富和优化,要充分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凸显自身政治宣讲与引领作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声音在虚拟信息空间激荡,主流媒体必须加强电视新闻的公共服务,将客观和正确的声音传达给大众。而智能融媒体技术在电视新闻领域发展中的介入,必须能够提高电视新闻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注重内容优化,不能流于炫技,不能唯流量论,面向社会大众开展深刻和多样化的文化教育和价值教育。
四、新媒体语境下我国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的科学举措
(一)新媒体平台需成为电视新闻“亲民”的重要表现工具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发展过程中的样态和用户服务形式都发生较大改变,该领域若想实现创新性和健康态发展,就必须合理和规范化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不能盲从领域流行样态,能对整个行业和用户进行正确的引领。新媒体平台应成为电视新闻亲民的重要表现工具,从以往的对话和讲话发展成为互动,以新媒体平台为媒介进行思想与情感层面的深层次交流。内容的设计和新闻信息的传达,要充分展现亲和力与亲切感。平台与用户以优质的新闻内容为情感连接,能够对内容进行及时共享,并能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新闻发展,必须要从以往的单向观点与内容的传输,转变为思维共识,能充分凸显电视新闻平台的亲民特质。[3]主流媒体应利用新媒体平台合理把控话题投放,基于大众关注焦点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对话。充分提升电视新闻领域的综合效应,能够在观点、立场、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科学引领。利用新媒体平台中发酵的各类话题,对社会大众尤其年轻人进行正向引导,在新闻媒体的作用下创建多元和健康的社会舆论生态。而多元声音在虚拟互联网空间的激荡,势必会对年轻化的网络用户思想成长产生消极影响。而电视新闻平台应从传统媒介向虚拟互联网空间延伸,利用以微博和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传达更具有亲和力的新闻信息。聚焦国际民生相关的大小事务进行新闻报道,令大众对电视新闻媒体产生极高的依赖性和认同感,将权威声音渗透到基层大众,真正发挥电视新闻媒体的引领作用。
(二)在虚拟和开放网络空间矩阵式集成反馈信息
电视新闻媒体必须积极响应大众关切,要在微博、快手、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全面集成各种声音。根据社会大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具体意见和建议,科学地对节目进行整改,能不断增强呈现形式的创新度。在虚拟和开放网络空间矩阵式集成各类反馈信息,能够充分了解既定用户和普通大众的个性化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对电视新闻发展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通过制定符合大众审美与认知架构的优质内容,增强整个电视新闻领域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不被当下的短视频风潮所淹没。[4]电视新闻领域的创新发展,需以内容创新为先,而后利用当下物联网和5G等先进技术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进行拓展,积极地在语态和样态层面进行深层次创新。创新的前提是了解大众需求,平衡好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领域内管理层必须要虚心听取大众声音,关键处整改电视新闻发展中的各种缺陷。新闻从业者必须尊重用户意见,能够做好电视新闻,用好新媒体平台,在新闻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交互效应。电视新闻领域应专门开通收集用户信息的渠道,能对相关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共享,掌握与了解各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秉承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则,对电视新闻内容和传播形式进行科学的创新。依托新媒体平台,增强媒体与大众的互动效应,能从情感和观点层面引领大众再造想象。依托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知识,科学地生产与传播电视新闻内容。电视新闻平台要运用优质内容和明确的观点,吸引社会大众对新闻事件进行探讨并即时评论,确保他们真正了解新闻真相与事实,由此发出各种理性和客观声音,并为电视新闻节目整改和优化提供可靠依据。
(三)基于新媒体思维设计与应用融合生产流程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编辑应形成良好的新媒体思维。不局限于传统的素材采集、整合、加工、传播,需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对节目形式和新闻信息传播方式进行创新。电视新闻编辑要以新媒体思维设计与应用融合生产流程,发挥新旧媒体融合的优势和价值。既要稳固传统电视媒介信息传播的权威性,还要充分利用虚拟互联网空间,扩大电视新闻内容的传播度与覆盖面。从业者要科学融合新闻生产流程,用新媒体技术采集新闻素材,利用多样化手段优化节目内容。根据社会大众的需求创作新颖的节目,在电视和网络等平台进行同步播放。利用微博和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及时与观众进行交流与互动。[5]通过观众发布的评论或弹幕等,充分了解电视新闻节目的受欢迎程度,以及观众在观看节目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调整节目内容。如以直播的形式报道新闻事件后,需在线上广泛采集与听取大众声音,将所有关注焦点进行分类与汇总,从中提炼更具有深度的新闻问题。主持人向新闻当事人直播采访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提纲,可根据大众的关注焦点进行提问,真正响应与反馈大众声音,以更加先进和创新的形式展现新闻节目内容。后续可根据大众的关切点,运用跟踪报道的形式满足用户的各类需求。利用新媒体平台对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展现的流程进行升级,尤其在新闻内容报道的过程中,巧妙介入大众意见与观点,将其科学地融入新闻节目中。
产生新的融合生产流程后,依旧要尊重新闻事实与客观,要对社会大众的各种声音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和规范化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四)增强电视新闻发展的内在动力
拥有极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的人才,是电视新闻领域健康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更是助推整个领域实现深层次创新的第一资源和内在动力。[6]电视新闻领域必须在大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精准地预测未来前景,能够明确该领域发展的核心要点,进而有针对性地培育优秀人才。不应局限在物质环境的优化中,要注重不断提升电视新闻领域发展的软实力。必须依靠各种优秀人才增强电视新闻发展的内在动力,并能在整个国际市场上凸显中国电视新闻的优越性。从目前电视新闻领域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电视新闻主持人还是后期编辑人员,都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导致整个领域明显缺乏创新度。为此,整个领域必须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形成最科学的发展方向,各家新闻单位要形成行业联盟,共同创建优秀新闻人才孵化中心。利用新媒体和5G技术等,打造一个智慧的人才培养和孵化场所。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都能与国际最优秀人才进行沟通,深入和系统学习领域内最新知识和技术,在系统化和现代化的培训机制下,真正培养具有显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电视新闻工作者。
五、结语
基于新媒体的电视新闻的创新发展,必须精准定位目标和决策,不能盲目地遵从大众的个性化需求,切忌滥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保证创新与改革的科学性与引领性。新闻平台既要对整个行业进行健康态和规范化的引领,还要对社会大众思想进行科学引领。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优化和创新的过程中,理性听取社会上的各种声音,有内在依据和科学理论地进行节目整改与优化。电视新闻领域既要具备多样性与创新性,还要保证内容的优质性与思想深刻性,向社会大众传递正确价值观,并围绕新闻内容进行理性探讨与交互。
参考文献:
[1] 陈佳慧.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电视新闻媒体的创新思考[J].传媒论坛,2021,4(20):10-12.
[2] 郑飞.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媒体的创新研究[J].记者观察,2021(23):96-97.
[3] 周来.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媒体的创新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9):66-68.
[4] 陈金,刘阳.新媒体时代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策略探析[J].采写编,2021(4):35-36.
[5] 杨燕霞.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媒体的创新研究[J].记者观察,2021(9):66-67.
[6] 任炜.传统电视新闻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型战略分析[J].记者观察,2020(2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