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财胜
摘要:短视频时长短、传播快且承载内容丰富,与新闻宣传结合既能助力地方广播电视台在新时期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还能让地方广电在探索短视频新闻创新生产与多元化表述中开拓新闻宣传新视角,拓展新闻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满足大众的多元化新闻需求并树立地方广电的良好品牌形象。本文分析了短视频新闻如何助力地方广电新闻宣传,并尝试提出以短视频新闻推动地方广电新闻宣传的策略。
关键词:地方广电;短视频;新闻宣传;拓展视角
将短视频的优势运用于新闻宣传,能够实现图文和音频为一体的新闻内容有声有色呈现,提升新闻宣传的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地方广播电视台要发挥在新闻生产制作上的专业优势,利用短视频的显著优势来拓展新闻采集和生产方式,开拓新闻宣传视角,让短视频生产融入日常新闻宣传,扩大广播电视台新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一、短视频在新闻宣传上的优势
短视频以碎片化、时长短、传播速度快、适合高频推送等特点成为继图文和传统长视频之后的重要传播形态,它互动性强,宜于打造IP、创造流量以吸引更多用户,在新闻传播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是当前新闻传播矩阵里的重要内容,还日益成为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领域实现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
(一)符合新闻传播属性
传媒领域中的短视频是指5分钟内时长、在新媒体平台播放的视频内容,碎片化和轻量化特点使其能很好地适应新闻消息的短平快属性,符合大众在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与移动化阅读习惯。短视频新闻生产流程简单易操作,能够在新闻现场即时生成并迅速发布,让大众能第一时间接收新闻信息,这一新兴传播形式不但彻底颠覆了传统电视新闻生产制作与发布流程,而且为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及时生产和发布独家新闻、抢占用户流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其社交属性提升了新闻互动性
短视频新闻通常依托于快手、抖音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基本上都能满足用户即发即评与分享转发等互动需求,这种基于互联网业态的媒介特质和社交功能让大众获得极高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可见,短视频新闻在承载更多新闻信息量的同时,其新媒体化的传播功能让新闻宣传实现了可视化、动态化和多维化,让新闻宣传动起来、活起来,而其社交属性则大大满足了新型新闻传播的社交互动需求,显著提升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
(三)符合新生代的媒介使用偏好
地方广播电视台要拓展受众、积攒人气和增加用户黏度,让主流媒体新闻宣传的声音更响亮,除了维持固定用户,也不能忽视成长于互联网环境的90后和00后新生代人群。当前,第一批90后已过30岁,第一批00后也已进入大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30-39岁网民占比为20.3%,位列全部年龄段最高位;20至29岁的网民占比则为17.4%,也位列网民年龄段高位;学生占比则以23.7%达到网民群体的最高比例;可见新生代人群是互联网主力军。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对新生代人群来说远不如短视频为他们带来的便捷直观与丰富生动视觉体验,更不符合他们习以为常的媒介使用习惯。另外,中国网民数量到2021年6月底达到10.11亿人,而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达到9.4384亿。在当前海量信息时代,地方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宣传要针对全体网民实现高覆盖,要向90后、00后新生代拓展,就要根据不同群体在新闻需求与接收习惯上的共同点,研究和打造能够有效发挥传播作用的新闻宣传范式,提高新闻宣传的到达率,而短视频新闻就是其中之一。
(四)短视频新闻在5G时代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飞速发展的5G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为短视频创造了更大的发展机遇,让短视频新闻的用户市场进一步扩大。短视频新闻不必占用很长时间,也不必让用户保持持久注意力,加上移动化和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与时时处处的接受场景,以及单刀直入的叙事视点和直截了当的叙事结构,让短视频新闻更加可亲接地气。可见,短视频新闻受到大众的高度认可归根结底在于其视觉上的可视化与接收上的便捷化以及在传播上的高抵达率和高收视率,而这正是传统新闻媒体孜孜以求的目标。[1]如今,在5G技术赋能下,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等央媒与省级主流媒体以及部分市县市级传统媒体,都早已开启了新闻流程重构、生产内容多元和发布平台统一的媒体融合发展,一大批融媒体平台推动短视频新闻的显著进步与长足发展,大量短视频新闻作品已成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市场抢占全媒体时代思想舆论高地的重要手段。
二、短视频新闻有效助力地方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宣传
互联网时代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重构,让传统媒体的思想宣传与舆论引导面临着更高要求。在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发展进程中,省级重要媒体因为政策扶持而进展较快,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则相对滞后,但只要善于把握发展机遇,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也为地方广播电视台创造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地市级大量微观鲜活、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反映了基层老百姓在创造美好生活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是中国基层好声音的最好体现,很能打动人心。地方广播电视台对来自基层的中国故事进行短视频报道,不仅能在当地获得巨大传播力与影响力,还有可能引起全国甚至世界的关注。
短视频新闻能让地方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宣传富有时代感和新鲜感。短视频这种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全新传播方式本身就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结果,具有高度的时代性。短视频新闻要立足于时代特点,在新闻宣传的生产制作与内容上增加时代元素,以富有时代性的创新内容和传播手段在互联网时代找准定位,提升新闻的互动性和参与感,让新闻宣传更加人性化和趣味化。[2]不仅如此,短视频新闻还能够通过属地化的新闻资讯来服务于地方特色产品及教育、医疗与房产等宣传。可见,地方广播电视台的短视频新闻既生产与传播了新闻信息,成为思想的引领者与舆论的引导者,还是新时代传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组织者与倡导者。
短视频在5G时代被赋予更大的行业效能,传统媒体要高度重视短视频领域,在媒体融合上谋求新突破。广播电视台在这方面可谓具有先天优势,多年的长视频新闻制作使其具备较高专业能力并积累起丰富经验,地方广播电视台在当前新形势下,更要盘活媒体资源,让电视媒体的大屏优势结合当前新媒体环境的小屏优势,全面挖掘新闻生产内在效能,从战略定位、技术应用、人才队伍等入手,让短视频为新闻宣传注入活力,生产出既能够传播地方好声音,又能够传播正能量的短视频新闻展。
三、地方广播电视台利用短视频开拓新闻宣传视角的策略
(一)以新闻宣传小切口、小细节让硬新闻变软
重大时政要闻、主题宣传、重大突发事件以及民生监督等通常被传媒领域认为是“硬”新闻,尤其是重大时政报道在表述上严谨而权威,常常给人一种官方、高冷甚至严肃枯燥的感觉。通过短视频来体现小细节,以小切口方式呈现硬新闻,能通过典型事件或人物的细节让“硬”新闻更加温情柔软更加亲民。例如,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现场新闻类一等奖作品、“央视新闻”客户端于2019年2月1日推出的《习近平看望“快递小哥”》,以原生态纪实风格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快递小哥的互动时刻,短视频抓住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情怀和暖心话语以及对基层劳动者的尊重和牵挂,真实质朴且充满力量,体现着大国领袖的爱民情怀。此短视频新闻推出后不但第一时间被各大网站头条置顶推送,还被大量网友主动转发,这就是通过小切口和小细节反映大主题,让“硬”新闻变“软”的生动体现。另外,以前民生监督类新闻信息通常是采取发现问题、介入调查、公布调查结果、问题方表态等新闻信息表达的既定范式,短视频新闻则一改传统做法,以伴随式的采访方式放平视角,让受众跟随执法者去新闻现场眼见为实。对于突发类新闻,短视频可谓最佳呈现方式,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其信息早就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出现,记者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获取第一手资料并经过求证核实后,及时作为新闻报道发布。
(二)与深度报道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独有的技术特性让短视频的表达方式可视化、具体化和细节化,以短视频为载体的新闻报道具有动态感,而且能够捕捉精细瞬间,更真实地呈现新闻事实。因为受时长所限,短视频新闻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与长视频新闻或长篇幅报纸报道相比则有着先天不足。因此,短视频新闻与传统深度新闻报道可以通过媒体融合来互为补充,以类似于“中央厨房”的融合新闻生产制作模式实现短视频新闻“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目标,以高效的传播力和强大的舆论影响力成为地方广播电视台的话语利器。特别是电视新闻宣传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要想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要根据新闻事件引起的反响采取深度报道与短视频相结合的宣传推介方式,深度挖掘新闻价值,引起大众广泛关注,触动大众心灵与深层次思考,让新闻宣传的传播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最大化。同时地方广播电视台还可以运用短视频新闻的良好互动性与大众建立起积极主动的互动机制,及时回应和解答与新闻事件有关的疑难点和争议点,这样不但能让地方广播电视台真实了解大众对于新闻宣传的态度,还有效避免了新闻宣传单线传播可能导致的舆论失衡。
(三)“副话题新闻”成为短视频新闻宣传的重要发力点
“副话题新闻”是指从当前热点事件和焦点问题的核心主题中衍生出的周边新闻。一般来说,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因为版面和时长限制,在新闻宣传的角度选择上较为单一化和同质化,通常选择热点事件和焦点问题的核心主题与关键内容来报道,所以有时候难免显得千篇一律。如果合理选择与妥善加工“副话题新闻”,不但能够有益补充重大活动与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更加完整地呈现热点事件和焦点问题全貌,“副话题新闻”丰富的细节与灵活的形式还能让新闻宣传令人印象更加深刻,产生更大影响力和传播力。例如,刚刚结束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管是开幕式上的迎客松还是闭幕式上的送垂柳,不管是鸟巢上空绽放“天下一家”烟花还是各式各样的中国美食,不管是充满科技感的竞技场馆和生活设施还是青春洋溢的志愿者,各种各样与此相关的短视频副话题新闻在国内和国际的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让全世界网友津津乐道。尤为令人瞩目的是围绕吉祥物冰墩墩衍生而来的各式趣味小视频,在国内媒体甚至国际媒体都大放异彩,一时间引发国际国内抢购热潮,很好地在国际上宣传了北京冬奥会,并以此为契机向全世界人民传播了中国文化,展示了我国这个正在高速发展的大国实力和大国形象。
(四)构建短视频UGC和PGC合作生产通道
优质内容是短视频新闻制胜于市场竞争的法宝。UGC指由用户原创的短视频内容,其涉及面广,因为专业性较弱所以门槛低;PGC是指短视频有较强专业技术要求,质量和制作成本都较高。短视频新闻如今已成为大众新闻资讯消费的主力军,各种新闻媒体每天都上传着海量短视频新闻,内容包罗万象,既涉及国际和国内新闻,还把新闻触角深入到大街小巷和乡村集镇。媒体机构的专业记者队伍覆盖面有限,但是随着网民互动意识的提升,新闻现场目击者会即时利用手机等智能手持设备拍摄现场并即刻发布。所以,地方广播电视台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构建UGC通道,吸引社会大众主动发布随手即拍的短视频,从海量的短视频素材里发现有新闻价值的线索,运用PGC深入开发UGC内容,拓展新闻采集渠道,为大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新闻资讯。短视频是新闻载体,新闻是核心,而真实是生命。UGC充实了地方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资源,丰富了新闻线索渠道,但必须由专业人士来保证所发布的短视频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导向性。为此,地方广播电视台要构建短视频UGC和PGC合作生产通道,建立相应的视频素材筛选与求证、制作与编辑、审核与发布的短视频新闻制作团队。
(五)强化短视频新闻宣传的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
视频往往意味着真相,所以短视频新闻才让人感觉真实可靠,才具有强烈的新闻震撼力并被大众认可。从某种角度上说,精心策划才能产生精品短视频新闻。新闻策划能让短视频承载和传播更多有效信息,能节省人力、资金投入与时间投入。短视频新闻策划是完整而系统的综合工作,需要地方广播电视台各部门进行资源整合和协调联动,要及时按照新闻资源的发展和变化,全盘考量新闻策划主题、内容、形式等,让短视频新闻策划符合新闻事实与报道对象和采访环境,让短视频新闻的播出效果最大化。地方广播电视台以创新思维丰富短视频新闻表达方式,通过精心策划,为大众呈现第一现场影像素材所带来的新闻信息,拓展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新视角,让大众从短视频新闻中获取新感受,实现新闻信息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传播。[3]
四、结语
以当前的新闻传播现状而言,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宣传在新闻市场和新闻受众等方面仍然有着稳定的需求量和固定受众率,对地方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宣传来说,新闻理念和传播方式都要继续创新,才能增加新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地方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宣传要开阔思路,让新的媒介传播方式丰富新闻宣传,打造基于短视频传播的新闻信息,从而拓展新的宣传视角,获取更大的传播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地方广播电视台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鞠超.短视频: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资源的价值体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9):15-17.
[2] 魏璐芳.短视频:主流媒体融合的传播魅力[J].中国地市报人,2021(11):128-130.
[3] 陈伟.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创新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