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业的变革与发展

2022-04-29 05:18刘月芹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闻业变革人工智能

刘月芹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深刻改变了新闻文化生态,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新闻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传统新闻生产模式已经被全面重构。在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业正在面临一场革命,数据化、智能化和人机写作将会成为主要趋势,由过去的文人主导转变为算法主导,程序编写比新闻编辑更加重要,新闻业呈现出技术思维文化的特点。在此背景下,新闻业必须要主动变革,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解放新闻生产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新闻业;变革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智能时代,这将是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全球产业发展最大的一次革命。届时,人类生产生活领域的大部分工作将会由人工智能取代,新闻业也将发生深层次的变革和颠覆。信息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推动了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媒介生态不断向前演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新闻文化生态也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革。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背景下,新闻业呈现出智能化、自动化和场景化的特征,新闻生产的效率大幅增长,客户体验和产品服务日益多元化,数据新闻的优势也日益凸显,极大地推动了新闻业的发展。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带来相应的问题,新闻业存在被物化和被异化的风险,新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坚守正在被娱乐化时代所冲击,新闻从业人员也有被取代的风险,而人工智能对用户的影响目前还未可知。人工智能时代一切皆可量化,风险和机遇并存,只有积极拥抱而非回避人工智能,才能够让新闻人更有创造性[1]。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引领智媒时代的发展潮流,探索新闻业的变革之道。传统研究主要局限上技术应用和算法研究等领域,缺乏全局视野,本文的研究力图改变这一点。

一、人工智能给新闻业带来的积极变革

(一)人工智能解放了新闻生产力

人工智能技术是服务于新闻信息策、采、编、发的工具,能够应用于新闻生产工作的所有环节。在选题思路和报道视野方面,通过人工智能的自动聚合功能可以把握新闻热点,进行线索收集和信息源捕捉。人工智能还能够高效识别伪造的图像和视频,提升新闻来源的真实性。人工智能的自动翻译功能也打破了语言障碍,扩大了选题方向。在信息采集领域,人工智能还能够快速帮助新闻从业者采集信息和理解数据,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可以实现全样本分析功能在新闻采写领域、写作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新闻编辑效率,在证券交易、时政新闻、灾害速报等方面,能够实现快速抓取、生成、发布和推送信息,机器人记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实现了普遍的常态化报道,其生产速度远超人工编辑,自动化内容制作系统可以通过访谈录音自动生成新闻稿,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在内容分发领域,个性化精准推送可以快速筛选出用户所需的信息。智能新闻助理辅助和提醒新闻人是否有重要事项,提醒编辑新闻推送的最佳时间,延伸了新闻编辑人员的感知力、判断力和生产力。

(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媒体业态变革

人工智能将新闻从业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创造性的工作,这也有助于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深度[2]。同时,新闻生产的成本也大幅降低,在人机协同下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新闻产品出现诸多新形态,个性化产品层出不穷,满足用户多元化体验的需要,如VR产品给用户带来了沉浸式体验,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震撼[3]。在直播中可以给用户创造拟态环境,用户能够实现全景观看。短视频新闻结合弹幕等模式加大了与用户的互动,深刻推动了传播新闻播报方式的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从业者和人工智能建立共生共长的关系,从人机对垒到人机共生。这更有利于加快媒体融合的脚步,大大丰富了媒体内容。人工智能也让新闻产品的创意能力大大增加,与虚拟现实、游戏和娱乐产品结合,创新了新闻产品开发的思路,如人工智能驱动新闻的个性化界面,基于元宇宙的场景新闻和用户主导的区块链新闻产品。[4]

二、人工智能时代给新闻业带来的挑战

(一)新闻传播渠道进一步被平台主导

人工智能打造了智媒时代,视频字幕生成、算法推送新闻等技术已经开始普及,抖音视频平台被受众热捧,今日头条等资讯定制类平台成为新闻接收的主要渠道,广播电视媒体在媒介生态中的主导地位被削弱。新闻媒体过去依赖平台传播新闻,从内容创作到用户体验都没有完全实现数字化,突发新闻的传播渠道完全由平台垄断。在智媒时代,这一现象将会进一步加深,新闻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被削弱。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已举步维艰,与互联网平台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在技术落后、用户较少、渠道被取代的背景下,传统广电媒体正在失去市场。在几次技术革命中,传统新闻媒体的动作较慢,都没有及时占领行业高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平台对传播语境与媒介表达的日益深刻,将会占据更大的话语权。

(二)算法偏见误导舆论

人工智能时代算法型内容分发已经占据社会性信息分发总量的70%,新闻云生产成为事实,互联网巨头控制的算法黑箱让人们很难理解每条新闻的传播特性[5]。新闻媒体的驱动价值正在被算法现实所左右,人工智能正在形成自己的舆论共识。在欧美国家,Facebook等网络社交媒体巨头,Google等搜索引擎正在利用自身的平台支配地位、内容聚合器和算法决定用户能看到什么样的新闻。笔者长期对这些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追踪发现,这些网络巨头更愿意推送娱乐性强、盈利性好、政治正确的内容,而刻意无事甚至是打击真实的新闻。其原因可能是真实的新闻不符合平台的价值观,不利于平台盈利。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新闻业会进一步造成童话叙事,网络巨头刻意给用户制造娱乐化的“童话世界”。加之新闻把关人角色的弱化,媒体平台垄断社会价值,人工智能的价值观极易受到操纵。在算法推荐“一切皆可量化”的逻辑下,新闻价值受到挑战,公共性缺位问题严重[6]。

(三)新闻真实受到挑战

人工智能改写了新闻编辑室的规则,传统新闻编辑的透明性原则受到挑战,在“技术中立”和“算法科学”的光环并不能掩盖算法黑箱带来的偏见和操纵[7]。

新闻生产能力的海量数据化层级提升和场景新闻的大面积覆盖,让消息源的追溯和新闻真实的判断更加困难。海量在线信息的指数性爆炸使新闻业呈现出数据化的特征,很多平台上充斥的都是娱乐低俗、毫无营养的资讯,高质量的新闻推送越来越少。信息过载时代,人们只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从而形成了“过滤气泡”和“信息茧房”,场景新闻、VR新闻和变脸技术的应用假新闻的传播更加容易。

(四)新闻从业者有被取代的风险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下,新闻从业者职业转型是必然选择,新兴技术是影响新闻从业者角色转变的动因[8]。在新闻编辑方面,写作机器人在效率上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技术的提升,其它方面也具备优势,如写作机器人的自动摘要功能能够快速摘取要点,快速阅读就能够概括文章大意,克服了过去编辑人员花大量时间进行整理的弊端。在审稿过程中采用大数据等技术可以识别虚假信息,提升假新闻识别的效率。人工智能主播实现了传播渠道自动化和分身直播,如新华社推出的人工智能合成主播“媒体大脑”,仅全国两会期间的试运营,其覆盖量就超过1亿人,这让传统播音主持也面临失业风险[9]。

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背景下新闻业的变革之道

(一)转变发展观念

一些传统媒体对人工智能时代对新闻的影响缺乏清晰的认识,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影响还看不懂、看不清,认识不到新闻数据化时代已经到来,还停留在传统编辑思想,智媒体的发展目标不清晰,缺乏规划。针对这一问题,要谋划智能化发展战略,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创造性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把握新的信息关系变化规律,探索技术发展新路径,将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成果引入到新闻文化生态当中,在时代变革的潮流中大胆地推动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走在全球新闻媒体的前列,主动创新新媒体的业态,如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传感器新闻,区块链新闻和VR游戏新闻等。除了提速提量、提质提效外,更应该着眼于整个新闻文化生态的变革,在负载的循环中把握新闻演变的规律,以数字技术驱动新闻生产的同时,还要根据人工智能时代的特点智媒文化生态[10]。既要改变技术至上思维,也要建立人机协作思想,清晰认识到人工智能是伙伴不是敌人,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掌控力。传媒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积极主动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而不是排斥人工智能,不仅要在新闻策划、智能生产、精准分发等领域加大应用,而且还应该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内容创作能力,创新采编方式,重构新闻生产流程,如建立24小时人工智能新闻自动直播频道,对体育、财经等新闻进行直播,以实现新闻传播方式的转变。

(二)改革新闻生产体制

传统媒体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体现出滞后性,受到体制掣肘,新闻生产流程需要重构。资金制约较为严重,央视等媒体在转型过程中仍然与互联网头部平台合作。传统广电媒体在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缺乏策划、技术、运营人才,复合型人才尤其紧缺,技术基因也先天不足,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上缺乏竞争力。传统广电媒体在数据积累上的劣势也较为明显,如互联网巨头有大量的用户数据,而传统电视媒体在这方面很大程度上还是空白。针对以上问题,要改变传统新闻生产体制,成立人工智能运营部门,实现扁平化运行,深入推动媒体融合,优化技术和生产要素,结合“中央厨房”,构建一体化生产流程。广电媒体要共享融媒体平台,加快产品、终端、渠道和服务的融合,构建智媒生态圈。重视数据挖掘,打造高度共享的大数据管理体系,以数据作为驱动,推动融媒体新闻生产。在人才培养上,广泛吸纳人才,打造智媒体编辑团队,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加大采编人员和人机之间的协同。建立智媒时代的人才激励机制,确保优秀的人才不流失,杰出的人才能上升。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要加大和头部平台合作,积极引入新的技术和渠道,推动自身技术升级。

(三)重塑传媒业核心竞争力

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过程中,新闻业面临自身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在新闻产品等方面,人工智能生产的新闻面临着独创性问题[11]。针对以上问题,传统新闻媒体要将自身的传统优势与人工智能优势相结合,充分自身积累的大量采编资源,将其融入大数据体系中,重建媒介数据生态。要积极创新传媒的业态和产品样态,大量生产音视频产品,应用语音和视觉交互等技术,满足不同场景用户的需要。推动内容智能化建设,让新闻内容和人工智能技术无缝衔接,适应产品的内容表现和传播形态。例如,利用爬虫抓取全球经济资讯,做出专业性的经济分析和市场预测,面向青年用户推出游戏化终端设备,在新闻采集中大量使用自动检测等传感器设备。天气预报节目就可以针对性改变,利用智能设备进行采集,采用人工智能主播进行播报,并且加入天气状况对农产品和出行的影响等内容。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克服算法偏见,加强法律伦理约束,将人工智能技术严格控制在新闻伦理价值的约束之内。新闻媒体必须要独立控制算法,对算法机制进行审核,完善算法推荐机制以确保舆论安全。应尽快从法律法规层面制定符合媒介伦理的规则和标准,提升透明化程度,严防技术失控、保护用户隐私、确保人工智能产品皆可溯源,使人工智能既要具备“智慧”,又要确保其“善用”。针对版权问题,也要出台相关法律,对人工智能新闻产品版权问题进一步进行知识产权立法,确保新闻产品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新闻评测体系的框架与指标,力图制造高品质新闻[12]。新闻从业者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利用人工智能在记者、用户和新闻编辑室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不断创造高质量深度报道的新闻节目,以赢得用户。

四、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闻是新闻业的变革之道,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从业人员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人与技术的观念,变革新闻生产体制,重塑新闻产业的竞争力,建立人机协作理念,将新闻媒体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参考文献:

[1] 匡文波.传媒业变革之道:拥抱人工智能[J].新闻与写作,2018(1):77-81.

[2] 刘勇星.从“人机协同”看人工智能与新闻从业者的共处关系[J].视听,2020(9):203-205.

[3] 华维慧.边界突破与真实重构:论VR新闻的真实性逻辑[J].编辑之友,2021(2):71-75.

[4] 孟育耀.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基于人文价值与技术发展的反思[J].传媒,2020(23):75-77.

[5] 喻国明,曲慧.“信息茧房”的误读与算法推送的必要:兼论内容分发中社会伦理困境的解决之道[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7.

[6] 赵双阁,岳梦怡.新闻的“量化转型”:算法推荐对媒介伦理的挑战与应对[J].当代传播,2018(4):52-56.

[7] 郭颖.智能传播中的算法偏见:生成逻辑,危害与治理[J].青年记者,2021(20):2.

[8] 刘建萍,江倩岚.从制度视角看人工智能对新闻从业者角色的影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8):196-200.

[9] 商艳青.“媒体大脑”首次上岗全国两会 MGC新闻提升媒体脑力[J].传媒,2018(7):24-26.

[10] 常江,何仁亿.数字新闻生产简史:媒介逻辑与生态变革[J].新闻大学,2021(11):1-14+121.

[11] 吴凯.人工智能新闻的独创性问题探析[J].青年记者,2019(1):72-73.

[12] 张波.人工智能新闻出版的监管难点与优化路向[J].编辑之友,2020(3):35-40.

猜你喜欢
新闻业变革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互联网为新闻业带来了什么?
人工智能与就业
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
数读人工智能
从IPSO看英国新闻业的自律与他律
变革开始了
下一幕,人工智能!
互联网催生传统新闻业的三个变化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