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迪士尼公主动画电影中女性形象变迁

2022-04-29 00:44孙程文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女权主义白雪公主迪士尼

近年来动画电影发展迅速,受众也不仅仅局限于少年儿童,而在动画电影市场中具有标志性地位的就是华特迪士尼公司(以下简称迪士尼)。

迪士尼在1937年制作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美国第一部动画长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也是迪士尼进军动画电影市场的第一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不仅为迪士尼斩获第十一届奥斯卡金像奖,同时也奠定了迪士尼公主电影的基石。自此之后,迪士尼不断将童话及民间故事改编为动画电影,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浪漫公主电影特色。随着时间和时代背景的变化,迪士尼公主电影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一、何为迪士尼“公主电影”

二十一世纪初,迪士尼将“迪士尼公主”申请为商标。该商标(截至2021年)中,共包含十二个迪士尼名下动画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别是白雪公主、辛德瑞拉、奥罗拉、爱丽儿、贝儿、茉莉、宝嘉康蒂、花木兰、蒂安娜、乐佩、梅莉达与莫阿娜。这表明,这十二个女性角色是迪士尼官方“册封”的“迪士尼公主”。虽然《冰雪奇缘》的主角艾莎与安娜并不在官方公布的“迪士尼公主”之列,但据其初登场的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剧情设置,以及她们在广大粉丝及受众心里的印象及定位,为方便本文写作,也将她们视为“迪士尼公主”(不同于“迪士尼公主”商标,仅做学术探讨)。而谈到公主电影,就不能不提到类型电影这一概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盛行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创作影片,由此创作的电影具有相似的元素和剧情结构,被称作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具有三个要素: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和图解式的视觉影像。

迪士尼在二十世纪前半叶因《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仙履奇缘》等电影的成功,不断推出由童话故事改编的相似类型的电影。这些电影具有公式化的情节,即公主被反派荼毒,王子拯救公主,最终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还具有定型化的人物,即美丽的公主、英俊的王子和恶毒的反派;也具有图解式的视觉影像,比如预示和谐的歌舞场面、预示圆满大结局的王子公主拥吻场面等。

虽然事实上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于“公主电影”并没有一个准确清晰的定义,并且严格意义上来说, “公主电影”并不能作为一种电影的类型,但由于迪士尼的“公主电影”基本符合类型电影的特点,所以也常常被作为一种亚类型电影进行讨论。

二、迪士尼典型的公主动画电影中公主形象的演变

(一)以白雪公主为代表的“柔弱”迪士尼公主形象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迪士尼第一部公主电影,诞生于1937年,那时美国刚经历经济大萧条,还没有完全恢复,为了制作《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迪士尼背负了巨额贷款。幸运的是,生活在阴霾和灰暗的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确实需要一个简单天真的故事来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因此这部影片反响甚好,票房大卖,迪士尼也凭借《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成功摆脱负债,确立自己在动画电影界的地位。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并没有对女主人公白雪公主的形象进行过多的演绎和塑造,基本还是格林童话中所描述的形象。性格方面,迪士尼没有赋予白雪公主过多普通人的性情,还是维持着童话故事中的人偶化、平面化、完美化的公主形象。

当时,女权主义运动虽然已有萌芽,但还没有在全社会普及,仅仅体现在女性争取获得平等的选举权上。这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并不大,整个社会还是处在男权主义的影响下,社会主流思想还是将女性默认为男性的附属品。电影中所呈现的就是当时社会大众公认的完美女性形象——集温柔、美丽、善良、贤惠于一身。从情节上看,白雪公主的几次获救都是受了男性的帮助,比如白雪公主第一次被追杀是猎人救了她,走投无路时是七个小矮人收留了她,中毒时是王子吻醒了她。所有救赎者都是男性,而恶毒皇后,包括后来的灰姑娘的后妈和姐姐这些反派角色都是女性。由此可以看出男权主义的根深蒂固。

这是迪士尼公主电影的第一阶段,白雪公主、辛德瑞拉、奥罗拉(睡美人)都具有完美的容貌和善良的品质,她们没有自我意识,都等待着爱情的降临和王子的救赎。王子必然是真爱,邂逅必然一见钟情,王子爱上公主都是因为公主美丽的容貌,并不是被公主们人格魅力或美好品质吸引,这是当时迪士尼公主电影的铁律。这样的故事在现在看来有些肤浅,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是公认的浪漫爱情故事。

(二)以小美人鱼为代表的“坚强”迪士尼公主形象

迪士尼模仿着“白雪公主”的成功又推出了《仙履奇缘》《睡美人》等,但《睡美人》却惨遭失败,这使迪士尼深受打击。同一时期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结束,女权主义思想开始普及,追求女性平权的组织在美国和西欧国家纷纷成立,女性社会地位得以提升,女权组织在不断争取改变女性脆弱被动、需要依赖男性的社会成见。受这种思潮影响,迪士尼抛弃了“柔弱”且过于平面单一的女性形象,将公主电影注入女权主义的新思想,将女性角色塑造得更加鲜活立体。

在这一背景下,迪士尼推出了《小美人鱼》。虽然也是来自童话故事,不过不同于前作对童话原文的近乎照搬,迪士尼为了迎合受众口味,放弃了原来童话的悲剧结局,改用他们最擅长的大团圆结局。在对主人公爱丽儿的塑造中,迪士尼也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原著中海的女儿为了成全爱人牺牲了自己,但影片中爱丽儿却选择了靠自己的力量主动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当爱人错认他人,她没有委屈成全,而是打败巫师化解误会。没有被动等待,没有把主动权交给王子,爱丽儿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仅赢得了真爱,还粉碎了巫师的阴谋,拯救了海底世界。这恰好符合第二次女权运动中所宣扬的女性不再依附男性的观点。

自此迪士尼笔下的女性角色有了自我意识和反抗意识,也有了救世主的能力,具有了坚强、勇敢、独立、自强的品质和反叛的精神。

(三)以艾莎为代表的“逐梦”迪士尼公主形象

早期的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公主形象,虽然有初步的自我意识,但还是离不开固有的童话模式,每个童话公主梦必定以圆满的爱情为结局。这也是迪士尼在创作时潜意识中存在的观念,即只有爱情和婚姻幸福才是女性最圆满的归宿。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的存在,迪士尼笔下的公主只是自我意识初步觉醒,而不是彻底觉醒。这种思想来源于第二次女权运动的不彻底。

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夺取女性的选举权,当时的女权主义者认为争取政治平等可以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可是女性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改善。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参与者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女性被禁锢在家庭中,不能像男性一样参与社会各个领域。所以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重点在于解放女性,使女性在一切社会领域中与男性平等。所以从《小美人鱼》到《花木兰》,她们的性格特点都集中在坚强勇敢、突破束缚,而剧情设计意在表明她们能从事和男子一样的社会活动(如带兵打仗),也能承担一样的社会责任(如拯救国家)。

这次女权主义运动取得了一定效果,女性地位有所提升,社会主流思想也渐渐认可女性可以和男性从事一样的社会活动,但并没有将女性从婚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开始。第三次女权主义运动对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中的一些主流理论有所解构,着重强调跳出原有思维框架,消除社会性别角色偏见。

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一直延续至今,受这种思潮影响,迪士尼认识到爱情并不是女性的全部,于是开始逐渐转型,由原来陈旧的爱情美满结局,转而着眼于其他感情,例如亲情,而《冰雪奇缘》就是一个典型。

《冰雪奇缘》故事的原型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白雪皇后》,原著中拥有魔法的白雪皇后本来是反派,经过迪士尼的修改成了女主人公之一的艾莎。迪士尼打破以往模式,第一次尝试了双女主的模式。

姐姐艾莎,前期因对自己超能力的忌讳将自己封闭,后期彻底释放自我、突破桎梏,不再压抑自己,展现出冰雪女王的本色。

妹妹安娜,虽然没有超能力,可是她始终都追求自我、不受束缚,遇见心爱的王子就勇敢表达,不畏惧姐姐的反对与阻拦。而当姐姐离开,王国被冰雪封印,她又勇敢地挺身而出,以找寻姐姐为己任,独自踏上寻亲之路。她乐观善良,在姐姐畏缩不前的时候先踏出示好的一步。安娜具备一个独立自信的新时代女性的美好品质。

而影片中的王子一反常态,并不是男主角,而是作为反派存在。王子在迪士尼电影中从拯救者变成被拯救者,现在更是沦为反派,这一变化也可以从侧面表现出迪士尼电影中女性地位的上升。女性从曾经的只能被男性救赎,到可以救赎男性,再发展到现在的可以打败男性。

剧情上,迪士尼弱化了爱情线,开始关注亲情,结局在表达女性角色的成功时,也从收获美满爱情转变为个人天性的释放、梦想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传达出迪士尼公主电影新阶段的价值观,即女性的成功不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满足自己。这正是第三次女权主义运动所要传达的核心,也是女性自我意识的彻底觉醒。

三、迪士尼公主动画电影女性形象变迁的意义和启示

(一)迪士尼公主动画电影女性形象变迁的意义

迪士尼公主动画电影女性形象变迁受女权主义运动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女权主义运动。电影中女性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能反映出美国现实中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整个迪士尼女性形象变迁的过程,可以反映出女权主义运动中心思想的变化历程。

迪士尼这些生动的女性形象深入人心,对女权主义的宣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可以使社会大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女权思想。可以说迪士尼女性形象的变迁,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同时,迪士尼的女性形象向着自由、独立、坚强、勇敢的方向发展,对社会中的女性能够产生激励鼓舞的正面影响。

得益于迪士尼女性形象的变迁,动画电影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生动的形象和经典的电影;迪士尼自己也赢得了口碑、票房和动画电影界的高地位,收获了更多观众、粉丝;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感受到了正能量;在社会层面上推动了女权主义更好地传播和发展。

(二)迪士尼公主动画电影女性形象变迁对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的启示

迪士尼公主动画电影女性形象变迁的成功经验说明,动画电影的发展离不开角色形象的进化。对角色的塑造不能模式化、符号化,那样做在特定的时间和历史背景下或许可以取得成功,但却不是长久之计。迪士尼曾经以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和《仙履奇缘》的成功可以无限复制,但终究逃不过《睡美人》失败的命运。如果当时迪士尼没有及时反省,融入女权主义新思想,而是依旧照固有模式继续塑造一成不变的女性形象,那迪士尼将消失在动画电影界,之后的经典电影和经典角色也将不复存在。这不仅仅是迪士尼的损失,也是整个动画电影界的损失。

现在的中国动画电影虽稍有起色,但角色塑造还是不够立体,缺少思想内涵,只是停留在脸谱化阶段。中国电影人在角色塑造方面,应该学习迪士尼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不同思潮变化发展。这样才能像迪士尼一样,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稳居动画电影龙头位置。

要想长久蓬勃地发展,就必须结合先进思想,一味的守旧是不可取的,要包容开放,能够接纳和融合不同观点,也要灵活变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做出顺应时代、符合潮流的修正。

迪士尼多次创造经典,却没有因自满而止步,它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赋予角色新的内涵,因此迪士尼塑造的女性角色越来越立体鲜活。中国动画电影在角色塑造方面应吸取迪士尼的成功经验,将新的思想注入角色,不断丰富角色内涵,并能够随时代不断进步发展。例如可以将中国梦的内涵体现在角色中,而中国梦在不同时期核心不同,随不同时期中国梦的发展,电影塑造的角色也在变化。这样,中国动画电影才能有更深刻的内涵,才能吸引低龄群体以外的观众,才能蓬勃发展。

四、结语

迪士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展至今,历经“二战”、经济危机、大萧条等世界巨变仍屹立不倒,且一步一步收购多个优秀电影公司,逐步稳固自己行业龙头的地位,靠的是其自身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不断自我更新和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将新思想融进自己的作品中,塑造更立体、更丰满、更生动的角色形象。迪士尼所塑造的女性角色随着女权主义运动浪潮的影响,经历三个阶段发展至今,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迪士尼在动画电影行业的发展中不断成长,同样也促进了世界动画电影的发展,它的存在使动画电影行业日益繁荣。希望迪士尼的优秀经验也能为中国动画电影人所学习、借鉴、吸收和利用,从而促进中国动画电影的繁荣昌盛。

[作者简介]孙程文,女,汉族,山东烟台人,青岛黄海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女权主义白雪公主迪士尼
华特·迪士尼——制造快乐的梦想家
如果迪士尼的公主们真实存在……
我家的白雪公主
我的白雪公主
可爱的白雪公主
迪士尼与Netflix如何相杀?
迪士尼开业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