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层气大位移水平井轨迹控制方法

2022-04-29 01:58:55闫凯
能源新观察 2022年10期
关键词:轨迹控制方法研究煤层气

闫凯

摘  要:沁水盆地3#煤层埋深浅,该区块部署的水平井受工程、地质等条件的影响,设计水平段长度普遍在800-1200m。为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采效率,增加单井水平段长度成为了新的突破口。在Z4-76-26L井组的3口井进行了煤层气大位移水平井现场试验,单支设计水平段长2000m。现场导向技术人员通过随钻建立地质模型、综合多参数分析判断、多次微调的轨迹控制思路,圆满完成了试验任务。其中郑4-76-32L井取得了煤层进尺2001m、煤层钻遇率91.75%的效果,创出国内煤层气215.9毫米井眼L形水平井单支完钻井深最深、水平段最长、纯煤进尺最多、水平位移最大、水垂比最大、套管下深最深等多项纪录。

关键词:煤层气 水平井 轨迹控制 方法研究

1 引言

Z4-76-26L井组位于沁水盆地南部晋城斜坡带郑庄区块,该区块3#煤层埋深浅,约600m左右,水平段长度超过1200m后,水垂比大于2.5,施工难度大,后期面临井底磨阻增大、托压严重、定向效果差以及后期套管不能下至井底的风险。如何合理优化井身轨迹、减少非煤层进尺是大位移水平井试验能否成功的关键。试验区域邻井资料少、构造落实程度低、煤层厚度及内部特征变化大、使用低端随钻测量工具等问题,增加了导向轨迹控制难度[1]。地质导向充分发挥多年现场施工经验,与钻井和定向相结合,通过随钻建立地质模型、综合多参数分析判断、多次微调轨迹控制思路等导向方法,在特殊工艺、复杂地层条件下,进行导向轨迹优化,满足煤层气水平井快速钻进及后期施工作业。

2 导向轨迹控制难点分析

2.1试验区域邻井资料少、井控程度低,地层产状预测难

沁水盆地区域内普遍发育小型褶曲和微型断层,地层倾向变化频繁,井眼轨迹需要不断进行大幅度调整;断层发育区,受断层倾向和断距影响,煤层深度和计算倾角突变,不仅水平追踪难度大,还易发生井下复杂情况。

2.2煤层厚度及层内特征变化大,低成本随钻仪器无法识别方向,不易精准判断钻头位置

通过分析邻井资料,该区块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约3-6m。煤层内部特征也不稳定,不利于开展微观层内特征对比判断钻头位置。同时受限于煤层气低成本开发,随钻仪器为常规MWD+GR测量工具,测量盲区长(测斜零长14.6m,伽马零长13.3m),不具备方向性,3#煤层顶底围岩均为灰黑色泥岩,岩性、电性上均无明显差异,顶底出不易判断。若判断失误,侧钻作业会影响轨迹质量,且为后期施工作业留下隐患。

2.3大位移水平井后期定向调整困难,轨迹控制难度大

大位移水平井设计水平段长2000m,由于该区块3#煤层埋深较浅,水垂比大于3.5,施工后期井下磨阻大,造成定向托压严重,轨迹调整困难,且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一旦煤层发生倾向变化,增加出层风险。

3 技术措施

3.1建立施工区域地质模型,宏观认识煤层整体走势,对构造复杂井段进行轨迹优化

通过收集地震资料、邻井录井、测井资料,建立施工区域地质模型,对煤层整体走势形成宏观认识,再结合实钻动态资料,识别局部微构造,依托地质模型,指导现场施工。针对构造复杂井段,出层后不能使用常规轨迹控制方法追踪煤层,应根据煤层整体倾向趋势,选取合理井斜稳斜钻进(一般控制井斜与该井段平均地层倾角保持3°—4°的角差为宜),避免大幅度上下调整,造成轨迹质量差,规避施工中因地层突变而增加的工程风险。如图1所示,地层为一向斜构造,轨迹沿煤层穿行过程中,地层倾角发生变化,于a点顶出,通过出层点伽马形态分析,出层时角差较大,选择大角差向下追层,当钻至b点时回到煤层,因入层角差较大,很快又从c点出层,继续调整井斜追层,最终于d点回层。从a点到d点的追层过程,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调整,轨迹质量差,影响后期施工,且损失了较多的煤层进尺。在获得了a、b、c、d几个控制点后,现场可通过在e点侧钻,重新设计轨迹,既提高了煤层钻遇率,又保证了较好的轨迹质量。

3.2优选导向区间,进行煤层轨迹精细控制

该区域3#煤层存在厚度及层内特征不稳定的情况,选取稳定的小层特征作为判断位置的依据。通过多井层内特征对比分析,层内夹矸分布无规律,厚度及位置均存在较大变化,而好煤厚度稳定,特征明显,容易识别(图3),故选取好煤作为导向区间。水平段施工中应尽量将轨迹控制在好煤内钻进,发生构造变化时,能够利用角差和伽马曲线形态及时做出判断,提前对轨迹进行微调,保证轨迹平滑延伸,避免过多大幅度调整。

3.3综合多参数分析判断,把握轨迹最佳调整时机

因伽马测量盲区长,工程、录井参数响应时间均快于随钻伽马数据,在水平井导向中,实时监控各项参数变化情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辅助判断地层变化。当出层时,根据工程、录井参数变化,第一时间发现,对轨迹进行及时调整,可减少非煤层进尺,降低追层轨迹变化幅度。一般情况下,出层后,钻压、扭矩和泵压升高,钻时变慢,气测全烃值逐渐降为基值;进入煤层后,钻压、扭矩和泵压降低,钻时明显变快,气测全烃值快速变大。在定向钻进时,需排除钻具托压对钻压造成的影响,避免造成误判。

3.4针对大位移水平井后期工程施工难度大,总结钻具组合复合井斜变化规律,优选钻头位置,保证后期轨迹平滑钻进

大位移水平井施工后期水垂比大,施工后期轨迹控制困难。后期钻进应以复合钻进为主,减少定向次数。通过分析前期数据,总结不同钻压下复合井斜变化规律(一般复合时控制钻压1-2t,井斜基本不变;钻压5-6t,单根能增斜0.5°—0.8°)。因此将轨迹控制在煤层中下部,使用小钻压复合稳斜钻进,在定向效果差、地层倾角变化的情况下便于轨迹调整。

(1)地层走势平缓时,控制轨迹在煤层中下部,使用小钻压复合稳斜钻进,避免定向调整;

(2)地层倾角变小时,轨迹上行,因位于煤层下部,距煤顶有一定厚度,可作为调整空间,采用多次分段的方法降斜;

(3)地层倾角变大时,有底部出层的风险,若底出后,可采用大钻压复合钻进,达到增斜追层的效果。

4、应用实例

4.1、Z4-76-30L井:钻遇局部微构造,合理选取井斜,稳斜平缓穿越

Z4-76-30L井钻至井深1380m底部出层,井深1440m钻遇3#煤层下部灰岩,距煤底约12m,实钻资料证实该段为一局部向斜构造,地层倾角由下倾5°变为上倾12°(图4、图5)。

侧钻后若全力增斜至105°追层能减少非煤层进尺,但底部回层后降斜难度大,有顶部出层风险,且轨迹大幅度上下调整,造成井身轨迹差,不利于后期水平段延伸,综合分析该井段平均地层倾角为上倾3°—4°,现场决定增斜至98°稳斜钻进,牺牲部分煤层进尺,平缓穿越构造复杂井段,回层后逐步降斜,优化轨迹(图6)。最终于井深1520m底部入层,井斜97.7°,出层段长140m。

4.2、Z4-76-32L井:末端煤层倾伏变化,控制轨迹位于煤层中下部复合钻进

Z4-76-32L井地震测线显示2300m后地层由上倾变为下倾(图7),因后期磨阻变大,定向困难,且效果达不到预期。

若后期顶部出层后降斜追层难度大,故将轨迹控制在煤层中下部钻进,底出后可通过复合自然增斜追层,尽量以复合为主,减少定向调整频率,保证轨迹顺利延伸,最终本井水平段达到2001m。

5、成果

煤层气大位移水平井在Z4-76-30L、Z4-76-31L、Z4-76-32L等三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其中Z4-76-30L井、Z4-76-31L井施工后期钻遇断层破碎带,发生井下漏失的情况,为井下安全考虑,均提前完钻,未钻达设计井深,但也积累了宝贵的现场经验。最终Z4-76-32L井顺利钻达设计井深,取得了水平段长2001m、煤层进尺1836m、钻遇率91.75%的技术指标(表1),圆满完成大位移水平井试验任务。

6、结论与认识

⑴煤层气大位移水平井水垂比大于3,工程施工难度大,控制轨迹在煤层中钻进能有效降低钻具磨阻,但出层后需优化轨迹,避免大幅度调整,平滑的井眼轨迹是水平段顺利延伸的关键;

⑵水平段施工中准确判断钻头位置,减少侧钻次数,能缩短钻井周期,规避后期下套管作业进入老井眼的风险;

⑶选取构造落实程度高、构造简单的区域部署大位移水平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施工效果。

根据沁水盆地3#煤层煤层气勘探的实际钻孔资料及取得的部分成果,对煤层气水平井轨迹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以上结论与认识,以期能对贵州煤层气勘探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黎铖,姜维寨等。煤层气L型水平井录井综合导向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煤层气,2016,4(2):19-22。

(作者单位:贵州天然气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轨迹控制方法研究煤层气
2019年《中国煤层气》征订单
中国煤层气(2019年2期)2019-08-27 00:59:38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中国煤层气(2019年2期)2019-08-27 00:59:30
水平井钻井技术浅谈
探寻提高农村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8:32:23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48:43
林樊家油田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浅析
连通水平井轨道对接控制技术
胜利油田五段制剖面定向井优快钻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