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
罗典是长沙县江背镇人,为人低调,不事张扬。当地人只知道他是个灵泛人,会种田,会打铁,在企业里是绘图设计的领头雁。殊不知他还会写诗填词,经常在《诗刊》《中华诗词》《诗词百家》和《老年人》等杂志上发表诗作,他的多首诗词获得国家级和省市奖励。
罗典是个普通人,写的也是普通人普通事。诗里不是摘茶油的,就是挖红薯的,不是看湖鸭子的,就是做瓦的,不是打铁的,就是剃头的……虽是凡人轶事,却能从平实中见新奇,从简练中见文采,让笔下人物无不闪闪发光。
他有首曾获国家级奖项的词,即来源于他自身生活体验。那是1999年,罗典忽患直肠癌,病情不容懈怠,住院动了手术,其母心如刀割,坐卧不宁。老母亲守寡数十年,膝下只有他这一个遗腹子,怎不提心吊胆!罗母总是饱含泪水,撑着瘦弱的身躯给儿子煎药。罗典为之感动,无以报答,唯有笔墨感恩,便不假思索,一气呵成《蝶恋花·煎药》:
白发丝丝烟绕起。颤手添薪,颤手轻轻理。瘪嘴吹风风乏力,炉膛燃得微微细。
草药清泉陶罐里。每每煎熬,每每长悲戚。慈母晶莹千颗泪,汤中滴入浓浓意。
寥寥几语,将母亲的衰老、焦虑、艰难和疼子之情和盘托出,读者读之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同情心和爱莫能助之感油然而生。幸喜,罗典得以康复,母亲的忧虑随之消失,母子重享天伦之乐,真是大幸。
罗典是个吃苦用功的人,他常为诗词中的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熬到深更半夜。他有首《对子兰·自白》的诗:
自报非君子,难登大雅堂。
墙边舒绿叶,园角饰红妆。
对对花沾露,纷纷蝶染香。
青郊时伴我,借得好春光。
他先后改了八遍:“非君子”原为“是子兰”,“舒”原为“展”, “对对”原为“株株”……斟字酌句,到凌晨两点才收场。当他起身到浴室洗澡时,心里还在默念,竟忘了脱衣服鞋子。
罗典是个捕捉生活素材的高手。一次,他在长沙街头看到一位擦鞋嫂,便不声不响站在她身后,两眼像摄像机一样,将她满身油污的身躯和细微的动作,一一摄进脑海里。直到夕阳西下,擦鞋嫂将一元五角的票子塞进腰包里,罗典才转身回家。他来不及吃饭,一首《踏莎行·擦鞋嫂》就出来了:
顾盼长街,憨羞大嫂。油污一抹依然俏。为君打点足生辉,征途风雨人难老。
薄暮蒙蒙,霜风悄悄。归来已是寒灯照。零钱羞涩入囊中,娇儿学费犹嗟少。
此词一出,倍受诗友青睐。擦鞋嫂小本经营,大钱赚不到赚小钱,总比坐在麻将桌上好。“油污一抹依然俏”,描写的是擦鞋嫂的外形,表现的是她的内在美。作者对她那种不靠天不靠地、无怨无悔劳作养家糊口的描写,恰是对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精神的弘扬和褒奖。
罗典有深刻的领悟力,每遇到一件小事,总能剖析出它的内涵。他的《鹧鸪天·烤羊肉串》写道:
铁架长箱窜火苗,轻烟薄暮绕辛劳。常将鲜嫩钎钎透,每把卑微串串燎。
归矮屋,已深宵。昏灯晃处挂书包。月华还照初春梦,覆去翻来烤未焦。
从表面看,这仅是普通人的一种谋生方式,实际上它反映了经济的繁荣,卖羊肉串的,与卖茶叶蛋、豆浆、烤红薯的交汇一起,琳琅满目。它也体现了市场物资的丰富:马、牛、羊、鸡、犬、豕,应有尽有。它还是市民富有的表现:成年人掏出一沓沓钞票买鱼买肉,小孩掏出一张张零钱买羊肉串……行行出状元,士农工商各主一业,日复一日,“铁架长箱”成为“聚宝盆”“保险箱”。全篇“燎”去的是平凡,“烤”不焦的是勤奋。
罗典创作时思维独特,立意新颖。如不少人写过钢筋工人,但他的《鹧鸪天·钢筋工之晨》是这样的:
远处华灯照梦乡,云端已在扭顽强。挥锤敲碎霜晨月,洒汗催飞电焊光。
披薄雾,接朝阳。霞霓七彩染工装。男儿使得擎天手,百丈高楼铸脊梁。
这何等豪迈大气:“脊梁”支撑着大厦,象征着中国是铁打江山;“擎天手”凸现出中华儿女强壮有力;“七彩染工装”“接朝阳”,让钢筋工披星戴月忘我劳动的形象,跃然纸上。城市日新月异,美不胜收,乡村山清水秀,五谷丰登,神仙也想下凡来!
不少人说,罗典的诗词堪称精神食粮中的“优质稻”“猫牙米”,普通无奇但营养丰富。罗典年已七旬,仍孜孜不倦,笔耕不止,真是可敬可佩。
编辑/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