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灿
在老年人杂志社发行部工作,接听订刊读刊者的电话是常态,每天有好多个,一年下来有好几千个。我知道这电话非常珍贵。上班,守着;下班,就转移到手机上,一个都不敢漏掉。
一个电话便是一个故事。这头是我,朝如斯,夕如斯。那头,新鲜着呢。不敢想哪天没有电话会是什么味道。
8月的一天,一位老人打电话来帮父亲询问7月份的《老年人》怎么还没收到?我马上拿笔登记他的信息:娄底市娄星区谭爹爹。老人说:“我父亲今年104岁啦!《老年人》每月必看,刊物创办36年来他一直订阅,从未间断。现在8月份了,可7月份的杂志还没看到,父亲在家里生闷气,以为我们只给他订了半年的呢。”
放下电话,我马上联系当地邮局,把杂志及时寄到老人手中。这只是我每天处理发行投递工作中的一件小事。有天还被一位90多岁的老爹爹亲切地叫我“老陈”,现在想来还怪不好意思的。事情是这样的:今年4月,96岁的杨爹爹打电话说,他们单位原来一直给离退休老人订阅《老年人》,今年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订了,他非常喜欢看,就想着自己订一份。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网上订阅也不方便,我向老人提议,把单位的联系方式给我,让单位上的同志来给老人补订。老人说:“算啦,我都退休了,不想再给单位添麻烦了。”
我连忙对老人说:“杨爹爹,那您把地址告诉我,我自己订一份《老年人》送给您。”没想到老人家一口回绝了:“你们也是以刊养刊,职工收入也不高,怎么能让你出钱订呢?再说这份刊物目前定价也很低,这一点点钱我还是出得起的,我应该自己订!我把我儿子的电话号码告诉你,你找他来订喽。同志,你贵姓啊?”
“爹爹,我免贵姓陈,您叫我小陈就好!”
“好,我记住你了!”老人挂断了电话。
我马上与老人儿子取得了联系,他说等他忙完了再联系我。
再联系,已是过去了半个多月了。电话再次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老陈啊,我的《老年人》怎么还没到啊?”我有点懵了,脑海里快速回忆着,一句“老陈”称呼,我马上想到了杨爹爹,他儿子一忙忘了订,而我后续也没有及时跟进,导致老人还没有收到刊物,感到十分愧疚。老人在电话中安慰我:“没事的,你等一下,让我儿子联系你!”挂掉电话2分钟,他儿子就与我联系办理好了征订。
几天后我又接到了老人的来电,声音依旧洪亮如初,还透露着几分喜悦:“老陈啊,我的刊物收到了,谢谢你啦!”听到老人这声感谢,我自认为愧对了“老陈”这个称呼。发行部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全国各地老年读者的电话:他们有的操着不同地方口音,有的耳朵有点背,交流起来比较难。面对这种情况,我只能耐心地与他们沟通,慢慢地还与他们成了忘年交。有的老人还说:感谢你们办出了这么好的刊物,让我们晚年生活有了最好的精神伴侣,真正实现了文化养老。
我深感,这些老人是一群爱阅读、有知识、超善良、常怀感恩之心的可爱老人,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为人处世之道。
编辑/徐炯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