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凤
摘要:在各类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涌现出来,为中国媒体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在新媒体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水平和需求日益提升的今天,党报要充分重视群众的审美能力和阅读需求,顺应时势,打造更多优质新闻作品。其中,新媒体环境下的党报典型人物报道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契机,作为中国新闻业不可或缺的一环,典型人物的报道是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占据意识形态的引领地位、为人民提供不竭精神力量的重要工作,在追求创新发展的同时,党报也坚持以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以一系列优质典型人物报道占据了新闻产业的高地,坚持创新传播方式、挖掘人物深度、准确把握了时代精神,树立了优质党报品牌。基于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大背景,本文对党报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探究,并系统阐述了新媒体时期典型人物报道,以此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工作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党媒报道;人物报道;创新研究
典型报道,顾名思义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进行重点报道,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针对人物的典型报道。人物典型报道以人为核心,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而党报的典型人物往往选择的是各时期对社会发展和人民作出重要贡献,或在某一方面有着杰出成就的人,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着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能够为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同时,这些典型人物往往就在我们身边,相关报道以平实、真切的语言将属于典型人物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感觉到这些典型人物就在自己身边,借以产生感染力和说服力,给予读者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党报的典型人物报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发展特色,往往与特定的社会情境和政治因素相关联,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从革命战争时期对爱国烈士的报道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者的报道,再到今天对社会榜样的报道,中国的典型人物报道始终走在路上,带给人们深刻的精神启示和感动。
一、新媒体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
党报发挥着传播先进理论、引导社会舆论发展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党引导社会话语权的重要媒介,党报的受众主要是基层人民群众,作为较为传统的纸质媒体,党报在新时代的传播速度受限,但其也逐渐探索出全新的发展方向[1]。人物报道永远都是新闻报道的重要主题,作为一种对人物的叙事形态,人物报道对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而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针对人物的报道仍旧是重点,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第一,党报典型人物报道具有完整的理论支撑,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有着扎实的政治和理论基础。党报人物典型报道具有完整的指导方针和工作理论。延安时期,中国新闻界整风改革,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适用于中国新闻的报道方法,并一直延续至今,针对人物典型的报道可以说是党媒报纸的一种独创。
第二,典型人物报道以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为核心,以服务人民为任务,以新媒体技术为工具。党报是党的喉舌和宣传者,其肩负着重要的新闻播报使命,而团结群众、给予群众以深刻的精神影响的方式就是挖掘群众身边的典型,以发挥其对人民群众引导、鼓励和教育作用。新媒体时代各类媒体不断涌现,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增加,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加快,各类典型人物得以不断涌现,在结合党的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新闻工作者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挖掘报道对象,在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上发掘了更多优秀典型[2]。
第三,党报典型人物报道的速度更快、传播密度更高。在新媒体工具发展影响下,人民群众获得了参与新闻制作和发布的权利,在各类传播工具的帮助下,人民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发现、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并将其优秀事迹传播到互联网上。新媒体帮助人民群众自己选出了先进典型人物并加以报道,人物典型播报的社会影响力更大,也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物典型新闻播报的时间差被有效消除[3]。同时,得益于多样化的社交媒体和新闻传播工作,新媒体环境下的人物典型报道可以实现多渠道同步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版面的影响,在各类媒体的宣传下,典型人物新闻播报的密度提高,能够以文字、视频和图片等多种形式传播并进行深入挖掘,最终实现高频率的曝光。
第四,新媒体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报道广度更大,呈现出权威性的发展特点。随着各类新媒体的涌现,新闻播报的渠道不断增加,凭借着较低的信息传播成本,受众可以获取各类新闻信息,而党报典型人物报道也得以获取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受众。同时,对典型人物的解读也不再是党报的专属,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阅读习惯来解读典型人物,但有时不严谨的报道甚至会引发负面舆论。对此,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典型人物报道也需要思考如何在保持自身权威性的基础上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新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对党报典型人物报道的影响
(一)影响党报报道方式和效果
当前,党报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体,受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无论是报道方式、传播效果、工作模式还是面临的舆论环境和媒体受众都产生了巨大变化。
在当前的新闻报道大格局中,新媒体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化的新闻采编和传播方式影响了党报的新闻素材选择,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在现代化的传播方式的影响下,读者多是通过各类新媒体获取阅读资源,这使党报的典型人物报道的门槛变高,需要探索报道的新形式,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新媒体的发展也为党报典型人物报道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有助于其工作创新。针对典型人物报道,新媒体有着更多的播报形式,且其报道速度和报道广度普遍高于以报纸为传播媒介的党报,这使受众能够提前获取有关典型人物的新闻报道,但其对新闻事件的敏感度随着报道的增加而弱化,对此,这也对党报的新闻报道形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浪淘沙,党报需要在新媒体的竞争下创新工作模式,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构建新媒体框架下党报报道的新工作体系[4]。
(二)新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倒逼党报报道创新
从实践来看,新媒体报道的形式具有“以受众为中心”的特点,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获取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很多读者对新媒体新闻信息的接收意愿要高于党报,如何将播报的中心从报道本身转向读者成为党媒在新时代发展转型的重要问题。新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倒逼党报报道的创新。近年来,在新媒体传播理念和发展规律的影响下,党报也坚持走“平易近人”的发展路线,不断探索“以受众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在传播形式和编辑方法上都主动向新媒体靠拢,具有一定的创新[5]。
(三)党报时代到网络时代:媒介格局和舆论环境发生巨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体行业也进入了信息化发展时代,各类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其发展空间不断压缩,党报面临的媒介格局和舆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转型升级已经是国家主流媒体寻求发展的共识,将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与人物典型报道相结合,探索网络时代人物报道的转型发展是党报实现升级,赓续时代薪火的重要举措。
(四)媒体受众:从信息饥渴到信息过载,从被动的接受者到叛逆的网民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可得到的信息资源和媒体资源越来越多,其面临的信息环境也更加复杂,在海量的信息数据面前,人们极易产生信息疲劳,从信息饥渴变成了信息过载。从被迫接收新闻信息到主动获取新闻信息,新闻传播实现多元化、主观化传播。党报的读者也从被动接收新闻信息到主动了解,其迫切需要在表达基本的诉求的同时发表自身的看法。党报体读者的变化十分明显,党报人物典型报道需要顺应读者需求的变化。
(五)党报议程设置功能面临挑战,两个舆论场分离特征凸显
就新闻传播媒介来看,其传播主要经过两个舆论场。第一是针对普通受众的大众舆论场。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由普通大众组成的集成舆论场对新闻事件的播报往往会产生各种声音,充斥着主观意见,他们在各类新媒体平台发布自身的看法并迫切要求行使个人的话语权;第二是各类媒体组成的官方舆论场。官方舆论场往往由国家把控,党报作为重要的意见领袖,在官方舆论场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是引领社会舆论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两个舆论场在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别,两个舆论场对待同一新闻事件往往有不同的看法,而新媒体的发展则为人们提供了发表看法的机会,导致党报议程设置功能被弱化。
三、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典型人物报道如何创新
(一)贴近群众的现实生活,符合群众的基础认知
党报肩负着服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是人民群众精神娱乐生活的重要支柱,对此,在刻画人物典型时,党报也要坚持贴近群众的现实生活,在挖掘优秀榜样典型的基础上编写出符合群众基础认知的优秀新闻作品。当前,针对科研院士、奥运冠军、抗疫扶贫一线工作者等先进典型的新闻报道非常多,其对树立文化自信、发挥党报话语权有着重要作用。党报新闻工作者可以选择更多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典型人物,以平民化的角度来记叙典型故事。如《湖南日报》围绕乡村教师展开了一系列报道,其连续七年报道了超过140位乡村教师的故事,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讲述了一个个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的伟大故事,社会反响强烈。
(二)增添党报人物情感,强化党报媒体的精神文化传播效果
在党报工作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部分党报不重视报道的社会舆论引导和精神引领作用,针对典型人物的报道较为空泛,内容质量不高,难以发挥人物典型报道的精神示范和鼓舞作用,这往往是由于党报新闻工作者对人物刻画和形象塑造不够重视。因此,党报新闻工作者在刻画先进典型时要刻画人物的情感,以强化其精神文化传播效果,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注入更多情感因素。例如,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报道要坚持从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入手,实地采访,深入地了解一线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6]。有的一线医护人员属于双职工家庭,抗疫期间面临着疫情入侵的风险,没有时间照顾家庭,他们往返于家和医院,这些事例都充分展现出一线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赢得了人民群众对一线医护人员的理解和赞美。
(三)既注重细节刻画,又体现时代特征
新媒体时代下,党报要顺势而为,结合媒体行业发展的趋势来开展人物典型报道工作,通过创新写作刻画手法和传播方式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充分展现典型人物的道德风采,以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为读者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细节刻画是帮助典型人物走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有效尝试,能够展现典型人物的时代特质。例如,针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系列报道,《人民日报》在《一稻济世,万家粮足》中就通过刻画袁隆平院士逝世后人民群众以稻束纪念袁老、袁老下田查看稻子生长等画面表现袁老兢兢业业不断钻研的精神,党报以细腻的笔触和贴近人物生活的视角来为人民群众展现了一位伟大、可敬、可爱的院士的生活,从细节出发,充分展现了袁隆平院士的爱国之情和为杂交水稻研究奉献一生的伟大精神。同时,在报道人物典型的同时,党报也充分结合时代发展,将个人的成长和背景结合起来,让人物更加立体。
(四)融合多渠道,组合报道和互动传播
新媒体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服务的渠道增加,多选择各类新媒体平台获取新闻信息,纸质媒体的读者明显减少。对此,党报也要融合多渠道,坚持开展组合报道,以互动传播来提升典型人物新闻信息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在纸质媒体传播的基础上丰富传播形式,借助互联网媒介传播新闻,让读者通过新闻门户网站、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来获取党报的报道,并及时发表评论或留言,通过组合报道增强传播效果。
(五)构建忠实的观众品牌党报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媒体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报纸媒体的发展空间受限,其读者流失程度高。对此,要想留住读者,就要构建忠实的读者品牌,培植自身发展和传播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开展主题系列报道,打造典型人物品牌。党报要坚持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系列报道,在深挖报道资源的基础上扩大报道的影响力,形成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主动创新工作观念和工作方法,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创新人物典型播报的形式,通过个性化的报道符合和互动来吸引读者,进一步强化党报在社会中的舆论引导力。
四、结语
党报典型人物报道要推陈出新,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独特的发展道路。一方面,党报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典型人物报道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坚持深挖榜样,以接地气、现代化的方式讲好典型故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党报新闻作品的需求,发挥典型人物的社会影响力,以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弘扬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党报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主动创新工作技术和工作方法,为典型人物报道引入新媒体发展力量,不断创新其播报形式和角度,在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上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多渠道、互动播报工作模式,从而利用好新媒体资源的优势,提高报道的质量。党报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从细节出发,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发展之路,为人物报道注入更多时代精神,从而发挥其思想引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雷.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C].河北大学,2020.
[2] 朱胜利,徐培.新媒体环境下的党报典型人物报道创新[J].新闻世界,2018(9):64-66.
[3] 龙卫国,王航湘,李新辉.全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方法创新——以湘潭日报社对“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等典型报道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2021(9):14-16.
[4] 吴姗蕙.如何让扶贫典型人物报道更鲜活[J].新闻文化建设,2021(10):8-9.
[5] 郭强,王维砚.体现时代特征,引起受众共鸣,实现立体传播——工人日报全媒体视域下典型人物报道新探[J].新闻战线,2021(6):44-47.
[6] 张旭航,张永红,周峰.传统媒体典型人物宣传的坚守与创新——对全国重大典型杜富国宣传实践的思考[J].新闻战线,2021(6):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