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墓志文及其润笔

2022-04-29 00:44顾农
文史知识 2022年10期
关键词:润笔王琳墓主

顾农

古人对死亡高度重视,大殓后,实行土葬,同时安排若干陪葬的器物,又有用以志墓的砖块,上面刻写逝者的籍贯、姓名、生卒年月等重要信息,一起埋入墓穴中,以便将来在必要(例如迁葬)时能获得确切的依据。到魏晋南北朝更讲究了,往往有一方石刻的墓志,记叙逝者的生平并加以颂扬,其文采用韵散结合的体制:前面是一份简明的墓主传记,一般用散体文,也可用骈文;后面是类乎四言诗的铭文,用以咏叹歌颂—这就是所谓的“墓志铭”。这两部分都可长可短,视墓主的情况而定,共同点则在于都从正面着笔,大讲好话,可惜铭文的部分往往空话居多。也有些墓志中不安排铭文。

墓志文产生于魏晋时代,现在可以看到的较早的墓志如西晋的《赵氾墓志》(元康八年,298),志文先简要地介绍赵氾的生平和先辈,最后说“灵魂永昧,子孙惋恋,攀悼号绝,泣血崩伤。宾寮来奔,莫不哀酸”。接下来又“刊石作颂,其辞曰”—

穆穆懿德,灵挺精英,洞颖玄达,神鉴孔明。天恣苞粹,邴节坚正。处浊絜素,雪白冰清。仁洽允穆,启式铨平。德迈高轨,遐闻馨声,贤淑含真,行与道并。显命龙骧,灵魂上征,滕扬云霄,游神泰清。瞻景望绝,仰慕延情,附表刻赞,勒石书铭。

元康八年十月廿一日庚申外甥尹始恭世光世良造

起先的墓志大抵出于亲属故旧之手,后来有些丧主之家为了提高品位,特别敦请名家动笔,现在所知道的出于大作家之手的墓志文,似以刘宋名家颜延之(384—456)为其好友写的《王琳墓志》为最早。《文选》卷五九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题下李善注引吴均《齐春秋》所载之王俭的一段话说:“石志不出礼典,起宋元嘉颜延之为王琳石志。”此志文现已不存。稍后特别有名的是任昉(460—508)的《刘先生夫人墓志》。原先在梁,后入北朝的庾信为北周上层人物写过大量的墓志,这一类宏文在他的集子里占据了很大的篇幅。

中古时代的墓志拓本集中地见于两本大著:前有赵超先生的《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此书先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2021年中华书局推出了修订本,最便于入手学习;后有罗新、叶炜二先生合著的《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中华书局2005年版,2016年又出了修订本。在中古文人的著作里有相当一批墓志文,尚未见到经过整理的汇编本。

后来唐人极重墓志,这一类文章层出不穷,颇见于文人的集子,从地下出土的实物及其拓片数量更多,近年来尤层出不穷,成为研究唐代社会和文史的新资料。

如果墓主生前比较阔气,则墓志文一定要请名家动手。在一般情况下,前去请托的家属总得付给作者一笔劳务费,谓之“润笔”。古代没有稿费,写诗、写小说毫无收入,而应人之请撰写墓志则是有收入的,其“润笔”往往还比较丰厚。

中唐的韩愈(768—824)乃一代文章宗师,恭请他为自家先人撰写墓志的大有人在,在通行的韩愈的文集里,这一方面的文章有十馀卷数十篇之多,此公的一大收入就来自这些谀墓之文的润笔。韩愈晚年生活豪华,大吃壮阳的金石药物和奇异补品,以致慢性中毒、较早去世(详参《清导录》卷上《昌黎公晚年颇亲脂粉》,《珩璜新论》卷三《韩退之晚年遂有声乐而服金石药》)。钱来得太快,反而害了他。

猜你喜欢
润笔王琳墓主
“润笔”和“稿费”有关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王琳等
“梳妆楼”墓主考浅析
王琳
与赵琦先生商榷
王琳
岳麓秦简《廿七年质日》所附官吏履历与三卷《质日》拥有者的身份
润笔
宋代文人的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