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燕
摘 要:在高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路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维逻辑能力,因此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因为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从人教A版(2019)教材出发,针对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加以阐述,希望能够推动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让更多的高中生能够顺利度过高中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教学阶段,得到基础的数学锻炼。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针对数学抽象、数学逻辑、数据运算等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等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在提升高中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同时,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
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针对数学核心素养概念进行分析,主要指的是学习者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取终身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进而通过数学品格和数学关键能力可持续地进行数学学习。
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教学过程中,教育部为了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核心素养发展,在2014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在数学学科内部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目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首先,高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深化时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应该及时更改课堂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核心素养包括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等。这两方面能够互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断完善高中数学课表修订组给出的六个模块内容。
二、目前高中数学的现状
在目前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专门研究。一方面是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不够了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应用水平不够,在计算、测量、推理分析和建模统计等方面的数学态度有待提高。甚至有些教师在课堂设计方面,过分强调任务的完成度,因而忽略了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任务安排和对应的动态表现捕捉,所以不能保证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在知识探索上做出一定的尝试。没有这种尝试作为基础,就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探索的可能性。因此,一线教师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没有办法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也不能全方位地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供教学帮助,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客观反映在试卷上的结果是学生对灵活的解题思路掌握不足,对综合类题目的解题策略偏向单一。
另一方面,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学培养方法如果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容易在课堂建设过程中走向教师的“一家独言”,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数学教育要进一步强调数学的核心素养,就必须用更加动态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解决常识问题的渴望,并且在各种形式的尝试过程中积极对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评价方法必须由单一变为多重,例如日常学业的完成情况和日常学习活动的表现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内容。为了帮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行为,教师可以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进行教学内容优化的措施
总的来说,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发展需要教师从思想高度将数学变成一项具有价值观的教育,而不是简单的一项教学工具。这样才能够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动态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认识,进而完成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体系的数学知识建设,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理解数学学习的必要性。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要想开展数学课堂的素质化教育,就需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采用创新的方法激励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在教学过程当,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这种知识体系出发,进行题目的练习,才能够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知道应该如何查找知识点,也能够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克服困难的习惯。
例如在人教A版的选修课程第一册第二章中,“直线与圆的方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针对这部分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将旧有的知识点进行代入,让学生从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入手,进行主动性探索,并针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课堂讨论,然后再将直线和圆的知识点导入,通过它们不同位置的关系进行明确。
对“直线与圆的方程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自己感兴趣的几何模型。直线和圆的制作是在平面内进行的,比较简单,学生只要手绘出圆,然后准备一把直尺,模拟直线和圆的各种位置关系。在制作中,学生首先必须要认真观察与这种模型相对应的现实实物,在观察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该几何模型的构成面有多少?该几何模型中的几何平面图形有几个?不同程度的交叉平面图形的形状是怎样的?能否在一张纸上剪裁出这些几何平面图形?”这样一来,学生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观察,就会形成感性认知,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落实动态的线面交汇情况,从而熟练掌握空间几何体的线面位置关系。在观察结束后,学生必须要自己将几何模型的各种相遇情况制作出来,并且进一步描绘加深记忆。在直观认知几何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旧有的知识体系出发,不断开展自学和反问等学习环节。
(二)有效依靠例题,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提升例题的使用效率,能够有效减少练习题目的时间。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优化课堂设计。教师在例题的选择过程中,应当重点选择具有发散性解决方式的题目作为练习内容。这样能够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多样性的思维活动,以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在学生通过自己的解题努力得出数学答案之后,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独立完成数学知识答疑解惑的成就感。
例如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的内容是“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方程和函数的联合教学对有些学生来说属于教学的难点,因为其中的未知数较多,所以在解答的过程中比较抽象。为了能够让学生科学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内容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从生活现象进行体验。例如如果以摩天轮的转动轨迹作为目标数字序列,把自己乘坐的位置设成某一点,在乘坐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位置改变,那么有序数对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有效地让学生从生活案例中提取数学知识,快速了解数对的内涵特征,从而能够对函数的概念有更好的理解。
因此,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得让学生体验真实情境,只有在经历了数学活动之后,学生才能够感悟数学真谛,并且意识到课本过程里的数学知识是从实践过程里面提取出的实践性解答内容。所以教师在其他章节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将教学过程放在第一位。从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出发,挖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将知识性的教学放在之后,逐步在情景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这种情景沉浸的教学方式引入数学教学中时,要注意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例如人教A版的选修课程第三册第八章就将统计案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作为回归性教学的典型,在“独立性检验”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新思维,结合学生特点及学习心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保证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三)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题,这类错题的搜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但是错题如果过多,就会让学生的精力分散,过分纠结于题目本身,而不注重思维的开发,这种对待错题的方式是无意义的。因此,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中心积极创新、优化设计,从典型的难题和错题出发,让学生进行重点性地查漏补缺,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训练,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犯错误的频率,做到有错必改。
例如在学习“数列”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数列的知识讲解简单,但是在具体的题目中考查方式灵活多变。而“数列”作为选修第二册内容,在第四章中属于重点和难点,而一些经典的题目也往往结合这一章节的内容出题。为了能够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积极优化,教师可以将简单的题目进行拆解,通过对题目的二次设计,对学生对公式的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考察。例如在等差数列{an}中,a3=3/2,s3=9/2,那么an的表达式是什么?在对这个题目进行更改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限制条件,提高面对题目的反思能力。
在选择合适的例题之后,教师还可以恰当地选择“形成性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亮点,在评价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对应的评价。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之后,利用多渠道的方式,分析和掌握学生的需求,这是素质教育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化所做出的教学尝试,也是目前具备了相对应教学经验的教学策略。通过数学教育者多方面的收集和分析,对每位学生的素养层次都能够形成清楚了解,所以教师在将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呈现之后,不同教学偏好的教师都能够以此为依据,尝试重点击破学生的优势核心素养领域,在采用重点教学和侧重锻炼之后,促使学生弱势域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实现“因材施教”的学科化。
(四)加强对学生自学模式的锻炼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固化。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优化时,要有效地针对学生的自学模式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才能够完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向学生传授自我学习的经验和自主学习的规律,让学生可以科学地把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复习程度,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承担学生学习监督者的角色,才能够为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打下基础。
例如在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第一节教学过程中,“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这一章节的内容比较简单,在相关概念的讲述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发言,通过预习的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这能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用更加客观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已知集合A={x
-2 m+1≤x≤2m-1},并且B?A,求取m的取值范围?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集合知识的运用,集合的定义为由一个或多个确定元素所构成的整体。在学生自己学习之后还需要从解题的角度进一步进行数学逻辑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积极提供网课资源供学生进行学习。从集合定义的内涵出发,抓住B?A,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变化,通过网课视频中的有效引导,学生很自然地引出此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当m+1>2m-1,即m<2时,B=,满足B?A,即m<2;当m+1=2m-1,即m=2时,B={3},满足B?A,即m=2;当m+1<2m-1,即m>2时,由B?A,进而得出m的取值范围为m≤3。对m+1≤x≤2m-1,通过和直观定义的对比,教师借助微课等形式,让学生能够正确了解集合和函数的概念。从学术的角度方式出发,学生很快掌握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而取得解。学生积极探索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这样能够在课堂自主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应对教师的提问。教师便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四、结语 高中数学的解题思路较为多样,在系统化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用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教师需要从新课标的教学改革内容出发,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帮助学生从更加直观的空间分析和缜密的数形逻辑出发,摆脱单一传统的学习模式,最终全面地提升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季峰.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21(35):87-88. [2]马茂年,吕增锋.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统计”教学要凸显“四个特性”[J]. 中学教研(数学),2021(11):1-4. [3]王新,徐瑞霖,赵恩佳.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J]. 新课程,2021(49):108-109. [4]王鹏.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中高中生生涯规划研究[J]. 高考,2021(29):7-8.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