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是归处:《龙猫》中的妖精与森林

2022-04-29 22:02:38蔡俊
影视戏剧评论 2022年3期
关键词:龙猫小梅宫崎骏

摘要:《龙猫》是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代表作之一。电影通过讲述女孩小月、小梅一家搬到乡下老屋 后遇到龙猫的故事,表达了宫崎骏对自然与人关系的思考。电影中的森林既是人类的守护者, 又有神秘莫测的一面。怀着对森林的敬畏,《龙猫》中的大人和孩子身上都体现出了自然 和谐之美。同时,童年经历也是宫崎骏幻想世界的重要源泉,也许守住童心,人类便能再 次回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

关键词:《龙猫》;森林;幻想;童心

《龙猫》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里程碑式的作品。故事在蓝天、白云、田野、森林中缓缓展开:因为妈妈住院疗养,姐姐小月、妹妹小梅和爸爸一起搬到了郊外的一间木制老屋里。由于爸爸工作繁忙,而且经常要去医院照顾生病的妻子,小月和小梅大部分时间只能自己在老屋周围的森林中玩耍,因此姐妹俩有了许多新发现,甚至见到了传说中只有小孩子才能看到的龙猫……

一、妖精的森林

在儿童艺术中,大自然往往是神奇的,而这种神奇最集中地体现在森林之中。“森林,指的是生长着大量树木的繁茂场所。如果单纯地描述大量树木生长的场所,也可以用‘树林来表达。‘森林要比‘树林中生长的树木更多、更为茂密,情况也更加复杂。”[1]因此,森林总给我们一种能上演无数故事的感觉,总觉得里面似乎有什么魔法,隐藏着什么秘密。宫崎骏的创作一直贯穿着对森林意象的表现和对森林文化的表达。其中,《龙猫》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人与森林和谐共存的理想画面,纯净得如一首诗,美好得像一个梦。

森林有两幅面孔,有的时候它是人类的庇护者,有的时候它又是人类的恐惧之源。在影片中,首先出现的便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爸爸带着小月和小梅去拜访大樟树,由衷地赞叹道:

爸爸:话说这树可真大啊!一定是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长在这里了。在那个时候,树木跟我们人的感情可好了。爸爸就是因为看到这棵树,才会这么喜欢现在这个家的。我知道妈妈一定也会喜欢这里。来,我们谢谢它再回家,回去开饭了。……立正站好!多谢您照顾我们家小梅,从今以后还继续请您多多关照。

小月和小梅:请您多多关照!

说完后,父女三人便向这棵巨大的樟树行礼。“日语中‘森与‘守发音相同,因此也可以说,这里是守护生命的场所。”[1]但对人类而言,森林又有神秘莫测的一面,它时而给予人类滋养和恩惠,时而又变幻莫测,黑暗无比,充满危险,“像海洋——深、黑,是个恐怖的地方”[2]。电影中,刮着大风的夜晚, 父女三人在泡澡时听到窗外呼啸的森林之风, 孩子们感到害怕,爸爸只好通过故意大笑的方式来帮助女儿们驱除对森林的恐惧。电影的最后,小梅因为思念妈妈,独自一人前往七国山医院,却迷失在黑暗的森林中,要不是小月坐着多脚猫巴士及时赶到,恐怕真的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森林的两面性也体现在龙猫形象的设定上。龙猫一方面有着圆乎乎、毛茸茸的身体,一方面又有着坚硬的牙齿和锋利的爪子。它的眼睛睁开来圆溜溜,笑起来眯成一条缝,表情就像这大自然一般变幻莫测。它既有温柔可爱的一面,也有冷酷残暴的一面。不过,我们在影片中没有看到龙猫凶残、可怕的一面,因为电影中,小梅、小月都用一颗真诚、温柔的心来对待它。小梅第一次见到龙猫时,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也并没有把龙猫看作是妖怪,而是安心地在它的肚皮上睡着了;小月和小梅在雨夜等车,小月将自己的伞递给了悄然出现在自己身边的龙猫;当妹妹走失, 情况万分紧急时,小月第一时间想到向龙猫求助……在电影中,人类对龙猫的友好的态度,也让它对孩子们十分友好。关于龙猫这一形象的设计,宫崎骏曾在采访中说:

(龙猫)一脸的茫然更能使人感受到他的神圣性。每个人都能机警地揣测对方的心思,但是对于“龙猫”,更希望他呆萌的在那里,带给人安逸、祥和的感觉。“龙猫”这种悠然自得的样子及行为都超越了人类的理解,但却能带给小月、小梅姐妹俩神圣感和安全感。而且,作为森林象征的“龙猫”,通过故事情节,可以向姐妹俩以及观众传递人类与森林共生的重要性。[3]

除了龙猫,电影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精灵,它们也有着各自的生存空间和魔力,如煤煤虫(灰尘精灵、烟尘渡)、多脚猫巴士等。平时,它们与人们和平相处,互不干扰,偶尔也发生一些善意的交流。

当我们对自然温柔以待,自然也从不会亏待我们。电影里,龙猫赠予了姐妹俩一包橡果子作为礼物。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水源、芬芳的花朵、生命的树种……自然给予我们的,难道不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却又极其珍贵的事物吗?

二、森林中的人

在大自然里长大的孩子总是特别温柔。

电影的开头,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在搬家的小货车里,爸爸和两个女儿靠在窗边兴奋地看着一路上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远处大山和森林的轮廓忽隐忽现,潺潺流水在夏日的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风吹过泛起绿色的麦浪……电影的场景主要由森林与田园这两部分构成。被这两种意象包围的草壁家的旧屋子,也代表了宫崎骏心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定位。

电影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美妙而和谐。爸爸带孩子们搬到旧屋之后,不仅跟周围的人类邻居打招呼,还带着孩子们去跟大自然的邻居——大樟树打招呼,感谢大樟树及森林的关照。人与森林万物就这样自然地生活在一片大地上。人和自然,就是电影中那种和睦和谐、共存共生关系。甚至更多的时候不是人类在保护自然,而是自然在保护人类。

除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让人觉得舒服。电影的开头,爸爸带着姐妹俩搬家到乡下,停车问路的时候,邻居们热情地打招呼,热心地帮助他们,让刚搬到老屋的两姐妹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来自乡邻的热情。电影中,邻居家的堪太奶奶就像亲奶奶一样照顾着孩子们,邻里之间就像一个大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切和谐。

电影对亲情的表达也让人为之动容。小月与小梅亲密无间,一起玩耍嬉闹,一起在草地上打滚,一起在森林中探险,一起在大雨中奔跑, 一起追寻着龙猫……电影中的父亲草壁先生是一位年轻的学者,从他满桌子的书籍及他每日晚上伏案写稿可以看出他的工作非常忙碌与艰辛。然而,他在百忙之中每周都要抽空看望离家非常遥远的妻子,体现出了夫妻间深厚的感情。他对孩子也极为温柔和宽容,当他听小梅说了关于龙猫的事情,并没有质疑孩子所说的内容或是斥责孩子胡思乱想,而是尊重孩子的想象,带着她们一起寻找龙猫的踪迹。当寻而不得的时候,他又安慰小梅说,这是一件超级幸运的事情,不是谁都能遇见。影片中妈妈因为长期住院,只有几个镜头,但她和小月、小梅相处时溢出的满满的母爱却叫人难以忘怀。虽然她和孩子们更多的时候是通过信件交流,但小月每天都会写信给妈妈,告诉她有趣的事情,也让独居医院的她能够摆脱寂寞,分享到快乐。尽管去医院的路途遥远,但爸爸还是会经常带着两姐妹一起去看望妈妈,三人一起骑着自行车,一路的欢声笑语,仿佛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了。一家人相亲相爱,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成长教育。

其实,电影中也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哀愁,破旧的房屋、繁重的工作、久久不能治愈的病痛都通过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但透过这哀愁我们还是感受到温馨和美好。电影中的人,无论是草壁一家还是邻居堪太一家,都没有对生活产生不满和抱怨,而是认真地生活,对未来怀有美好的希望。也许,这就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力量吧,即使生活中我们处处与烦恼相遇,也能温柔且坚定地与之面对。

三、童心是归处

孩子似乎比大人有更多的眼睛。这可不是说孩子是什么多眼妖怪,这里说到的眼睛不是外在的眼睛,而是内在的眼睛,是童心之眼、幻想之眼。看过电影,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只有孩子能看到龙猫呢?在电影中,草壁先生是一个好爸爸、好丈夫,堪太奶奶也是一个好邻居,他们都是好人,但因为他们不再是孩子,龙猫的世界就远离了他们。其实,很多儿童文学和影视作品都讲述了 “大人出现,幻想消失”主题。

比如苏西·李有一本图画书叫作《动物园》[1],作者讲了一个爸爸妈妈带着小女孩一起去逛动物园的故事:人们在灰色的、已经没有任何动物的笼子前参观,而小女孩早已经溜到了五彩斑斓的动物世界之中了,她和大熊一起踩泥坑,和长颈鹿一起玩滑滑梯,和鸟儿们一起在空中飞来飞去……爸爸妈妈最后在一张长椅上找到了已经睡着了的小女孩,小女孩在爸爸妈妈怀里和彩色的动物们告别,小女孩说:“动物园真好玩。我好喜欢逛动物园。” 而爸爸妈妈一回头,却仍旧只能看到一片灰暗的世界。

又比如,约翰·伯宁罕的图画书《莎莉,离水远一点》[2],讲述了在一个不适合下海游泳的日子里,爸爸、妈妈带着莎莉来到海边后发生的故事。伯宁罕用一个跨页分割成左右两个画面的形式,分别表现了大人和孩子的两个世界。以莎莉的父母为代表的现实世界枯燥无聊、缺乏活力;莎莉的幻想世界则活泼动感、色彩亮丽,莎莉在幻想出的世界中反抗着苍白无聊的成人世界,她只能通过一场又一场想象出来的大冒险暂时地从封闭的现实世界中走出来。

再比如,玛丽·荷·艾斯的《森林大会》[3] 和《在森林里》[4]。在图画书中,小男孩和森林里的动物们一起游行,一起玩耍……

“我来啦!”我大叫一声。睁开眼睛,所有动物都不见了,站在我面前的是爸爸。他正在找我呢。

“你在和谁说话啊?”爸爸问我。

“和我的动物朋友们。你瞧,它们都藏起来了。”

“已经很晚了,”爸爸说,“我们该回家了。也许它们会一直等着你,下次再来一起玩。”

我骑在爸爸肩上对动物们大叫:

“再见啦!别走远,过两天我会再来找你们,当我到森林里散步的时候。”

松居直先生曾高度评价这个结尾,他认为一般情况下,大人就像《动物园》和《莎莉,离水远一点》中父母一样,也许只会说“已经很晚了,我们该回家了”。但是《在森林里》的这位爸爸不太一样,他保护了孩子的幻想的世界。所以小男孩才放心地接受了建议,骑在爸爸脖子上回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龙猫》中大人们对孩子们也非常宽容。他们相信孩子们的确看到了龙猫, 并尽力维护孩子们的“有龙猫的世界”。当小梅为其他人看不到龙猫而着急的时候,爸爸温柔地安慰她:“刚才你一定是遇到了森林的主人,这说明小梅的运气好极了,不过,这种机会可真不常有……所以说不是想看就能看到的。”当孩子们看到隐藏在久无人居的屋子里的煤煤虫时,堪太奶奶也很自然地说:“煤煤虫。他们专门跑到没人住的屋子里,然后弄得满屋子都是灰尘和煤灰。我小的时候也看到过呢,想不到原来你们两个也在这儿看到了。他们不会害人的,住一段时间就走了。”但尽管在《在森林里》中,爸爸很好地保护了孩子幻想的世界,爸爸出现之后,孩子的幻想还是消失了。在《龙猫》中,草壁先生和堪太奶奶都是热爱自然的大人,但他们还是无法看到龙猫了。

是不是当一个孩子长大成了大人,魔法世界就消失了?

这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办法改变的现实。因为孩子在日常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和日常不同的幻想世界。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儿童文学和电影作品,执着于表达这样的故事。作为大人,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们多种下一些幻想的种子,让孩子们的幻想季节能够持续得更久一些,帮孩子们多收获一些幻想的果实。

《龙猫》的导演宫崎骏谈起自己创作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时提到,龙猫的故事源自他儿时生活的一段记忆:

在乡下,有一种小精灵,他们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的身边嬉戏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们的。据说只有小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可以捕捉他们的踪迹。如果静下心来倾听, 风声里可以隐约听到他们奔跑的声音。[1]

正是这个美好的传说,为宫崎骏埋下了创作

《龙猫》的灵感种子。也正是这种童年纯真无邪的幻想,使得这部作品在现实与梦幻之间实现了奇妙的平衡。据说宫崎骏小的时候对民间故事非常着迷,尤其对狐狸等动物化身的故事印象深刻,他曾回忆道:

这还要感谢我的母亲。小时候,她经常给我讲一些离奇、瑰丽的故事,也有很多民间传说,有一个“狸猫变人”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都是一些会变身的妖灵,我总是把它们想象成一些庞然大物。漫画里的形象总是充满了奇幻色彩,于是它们的形象就在我的脑海中跳出来了。但是我并不想把它们画成狸猫或者是狐狸的样子,于是画着画着,就成了龙猫的样子。[2]

这些民间传说故事在他柔软纯净的心灵土壤中种下一颗幻想的种子,陪伴他一生的成长。作为大人的我们,也需要学习如何保持住“幻想” 这一人类的可贵的品质,需要思考如何像儿童那样重返自然的原乡。

电影中有这样一句话:“像这样的精灵,现在也可能还存在着。”其实,最初的版本是“像这样的精灵,现在可能已经消失了”。但根据宫崎骏的建议,这句话由否定改为了肯定。[3]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改变,也许,如果我们能够用一颗赤子之心与自然对话,人类也可以再次回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

希望我们都做一个相信龙猫世界的大人,即使看不见,也全心地守护孩子们的看得见龙猫的世界。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北乡村儿童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2021GB008)”;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专项项目“多维视野中的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

[蔡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1][日]小川仁志:《宫崎骏给孩子的哲学启蒙》,凌文桦译,北京日报出版社,2020,第43页。

[1][日]小川仁志:《宫崎骏给孩子的哲学启蒙》,凌文桦译,北京日报出版社,2020,第44页。

[2][日]青井丸:《宫崎骏的暗号》,宋跃莉译, 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第33页。

[3]转引自李坤鹏:《从日本动漫〈龙猫〉看日本人的自然观》,《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年36期。

[1][韩]苏西·李:《动物园》,柳漾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美]约翰·伯宁罕:《莎莉,离水远一点》, 宋佩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3][美]玛丽·荷·艾斯:《森林大会》,邢培健译,南海出版公司,2009。

[4][美]玛丽·荷·艾斯:《在森林里》,赵静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8。

[1]宫崎骏映画馆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index. asp. 转引自邢英:《童真之旅,寻梦之旅——电影〈龙猫〉解读与分析》,《电影评介》2007年第4期。

[2]何淑蘅:《宫崎骏传》,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第82页。

[3]和文波:《唤起乡愁的电影——〈龙猫〉的审美取向》,《影视评论》2011年第20期。

猜你喜欢
龙猫小梅宫崎骏
龙猫
钱真的少了吗?
宫崎骏动漫
丢三落四
《龙猫》
电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8
龙猫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36
宫崎骏的动画世界
幼儿100(2016年11期)2016-11-24 13:19:04
合肥求职女连喝四场酒身亡老板被批捕
可爱的龙猫
小梅
湛江文学(2015年10期)2015-01-03 08: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