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铁军魂 建功大凉山

2022-04-29 21:41:03安娜
华北电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王佳铁军变电

安娜

2022年1月14日,北京送变电有限公司输电施工二分公司施工项目5部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获得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荣誉的背后,是桩桩件件大家共同努力的故事。回忆起大家在一起战斗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去年6月,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年轻班组靠着一股敢打、敢闯、敢拼的铁军精神,克服了海拔高、运输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等重重考验,圆满完成了杨房沟水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建设任务,在原始森林的上空搭建起一条“电力天路”。

硬实力啃下硬骨头

送变电公司负责建设施工的杨房沟水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该工程是国家发改委“十三五”电力规划和国家能源局明确提出的重点建设项目,同时也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的头号工程。该工程建成后能够促进四川省凉山州清洁能源开发和送出,带动凉山州经济发展,巩固凉山州精准扶贫成果,同时能够进一步满足江西、湖南等华中地区用电需求,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显著。作为服务电网建设67年的电力铁军,送变电公司挑起了这个大梁,把重任交给了输电施工二分公司施工项目5部建设团队。

项目经理王佳介绍,从北京出发到抵达施工现场,就需要12个小时的时间。 路途遥远尚能克服,施工现场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着实给建设团队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送变电公司负责建设施工的4标段线路全长37.927千米,共需新建铁塔90基。杆塔全部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且有50基杆塔位位于重冰区,平均海拔超过3800米。其中,个别塔位的海拔更是达到了4137.1米。而且受海拔影响,空气稀薄、盘山道路曲折狭窄、山体滑坡频繁,施工建设困难程度堪为全线之最。施工道路多为盘山泥泞乡道,道路狭窄、急转弯多、危险性大,同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道路阻断情况频发,超过80%的塔位车辆无法直接到位。最远塔位徒步爬山需要3小时才能到达。

时间就是效率。入驻大凉山后,班组人员马不停蹄地开始在施工段内开展现场定位、交桩工作。大凉山连日降雨,车辆在泥泞的道路上只能缓慢地行驶,还经常有山体滑坡等险情发生。施工人员不仅要克服自然条件的恶劣,还要克服自身头晕、胸闷等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

“线路复测是为整个项目提供第一手原始资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必须保证每一个桩号信息准确无误,在源头处把好质量关。”在开始复测前,王佳再三叮嘱复测队员们。每天早上8点,复测队员准时出发,为了保证复测效率,队员们在出发前便背上干粮和水,中午就在山上随便对付一顿。途中他们还要背着沉重的仪器和装备,拿着砍柴刀,一路披荆斩棘,硬生生踏出条路来。山上蚂蟥众多,为防止被吸血,他们就用胶带把手脚都缠起来。山中GPS设备信号极差,手机信号更是全无。队员们到达桩位后需要砍掉周围的一些树枝,经反复调试设备后才能等到稳定的复测信号,然后开始订桩、记录数据。他们用了十天的时间,完成了全线路的复测工作。

200多天的建设周期里,班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超前的进度印证着“铁军速度”。2021年3月11日,标段基础阶段工作全部完工;2021年5月28日,90基铁塔全部组立完成;2021年6月8日,包4全线贯通;2021年6月27日,工程正式带电投运,施工5部全体参建人员用一份完美的“成绩单”献礼建党百年。工程投运后,业主单位特致信感谢,称赞送变电公司的队伍是名副其实的电力铁军。

不破“楼兰”终不回京

作为优秀电力工程建设队伍的一分子,施工5部班组把送变电公司的好传统、好作风带到了大凉山,始终秉承着务实精神和开拓精神,把打造坚强班组、安全优质干好工程作为唯一的目标和树立形象的根本。

因木里地区特殊的施工环境,班组每名成员都自觉担当起“安全员”,组织分包人员学习作业层班组建设、风险识别、管控措施、事故通报、e安全等内容,切实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建立了日安全巡查和月安全例会机制,每天对施工现场“方案执行、措施落实、人员状态、机械状况、安全防护”等内容进行排查,并将发现的问题汇总通过微信群下发至施工人员;每月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例会,对当月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对安全问题责任人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进行公示,全方位保证施工安全。

为确保及时处理现场发现的事故隐患,班组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施工过程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要求团队成员注重每个新的一天,在每天上岗前、上岗时和上岗后都要对所负责的工作认真梳理排查,将安全管理做精做细。

在这支年轻的班组中,许国栋是团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2020年刚刚参加工作,但这已经是他干过的第三个工程了。“刚毕业的时候想到过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么?”被问及这个问题时,许国栋有些许害羞:“想过,但没想过这么苦。尤其这个工程,每天上山下山我们得走8个小时,平均每天要走2万多步,回去累得都不想说话。”他转头又说:“但我不后悔,尤其看到一条条银线在高空架起,一盏盏灯是因我们而亮起,我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到无比自豪。”

团队的主心骨自然是项目经理王佳。高原的大风和强烈紫外线的浸染让他看上去更为清瘦,从工程开工到完工投运,王佳没有回过一次家。儿子刚刚上小学,妻子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和孩子,王佳打心眼里觉得亏欠他们。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种种难题给他带来了很大压力,工程最紧张的时候,他的头发大把大把掉。问他是什么力量让他有如此执着的干劲,他回答说:“我肩负着这份责任,代表了送变电公司的形象,那就只能义无反顾,坚持到底。”

云雾缭绕道阻险,冷雨霏霏增严寒。

凉山逶迤多考验,木里工程齐攻坚。

四千海拔磨意志,将士同心勇登攀。

国家电网宏图绘,京师铁军谱新篇。

清洁能源早送出,凯旋之日尽开颜。

这是送变电公司专业处室人员赴杨房沟工程交底时写下的诗句,它代表了这支铁军队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念。

“爱心桥”架起连心桥

2021年,在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之际,施工班组因地制宜,开展了“党史教育进工地 红色精神入人心”特色主题实践活动。在施工间隙,组织党员、班组骨干成员学习党史知识、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施工现场成立了党员先锋突击队,成员们深入施工一线进行安全纠察、防火宣传,以先锋的引领作用为工程安全质量保驾护航。

“一个木里,一半森林”是木里县的真实写照,施工路线途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达96%,因前两年发生过因山火引发的人身伤亡事故,当地政府加大森林防火管控力度,工程建设期间堪称“史上最严防火期”,对建设团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施工班组开展了“党建+防山火”实践活动,结合标段实际施工情况编制《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预案》《森林防火安全措施》,要求全员签署《森林草原防灭火承诺书》。党员带头做好森林防火监督员,监督检查现场防火工作落实,引领全体参建人员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生态家园。

在推动工程建设的同时,班组成员始终心系当地群众,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在木里县白草坪乡李子坪村村口,一座崭新的钢筋混凝土桥尤为亮眼。这是王佳和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一起为村民们修建的“爱心桥”。在开展线路复测的过程中,团队队员发现李子坪村地理位置偏僻,该村村民出行过河仅靠一座牢固性和安全性极差的独木桥。这座独木桥是村民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经过长年河水冲刷、风雨侵蚀,早已破烂不堪。每当遇到雨雪天气,村民骑车走路经过此桥时都会提心吊胆。经过了解,他们得知村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一座安全稳固的桥。

了解情况后,项目团队成员决定为大家修建一座新桥,彻底解决村民出行困难问题。王佳组织党员多次实地勘察、拍摄图片,入户调研,从施工、安全、价格、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了可行的桥梁修筑方案。方案确定之后,又积极组织施工力量开展桥梁修筑工作。为了缓解当地村民的生活压力,他们决定雇用村民修筑桥梁,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来源,而且在桥梁修筑过程中减少了很多沟通障碍,加快了桥梁的修筑进程。

修桥过程中,一个个“红马甲”行走在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并肩作战、攻克难关。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爱心桥”修筑完成。危桥变新桥,架起连心桥。一座实体桥的搭建,打通了当地群众和项目团队之间心灵相通的桥梁。这座“连心桥”会一直为李子坪村的村民服务,让他们乡村振兴的道路更加通畅。

杨房沟工程完工后,王佳和他的队员们又接到了新的任务。春节后,这支电力铁军,又开启了新一段“追光”之旅……

猜你喜欢
王佳铁军变电
新昌县征订《铁军》连续五年超千份
铁军(2022年12期)2022-12-07 11:51:46
铁军颂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2
铸成消防铁军
Ultradilute self-bound quantum droplets in Bose–Bose mixtures at finite temperature*
王佳、骆太均空间设计作品
艺术评论(2018年8期)2018-12-28 09:10:54
变电运行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帮助您我快乐
“全职太太”被离婚面临净身出户怎么办?
妇女生活(2017年10期)2017-10-10 03:58:33
变电设备差异化巡视优化
黑龙江电力(2017年1期)2017-05-17 04:25:14
读《铁军颂》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