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平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巩固、深化、拓展全面从严治党成果,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新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用很大篇幅强调加大国有企业反腐力度,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國有企业物资管理历来是社会各方监督和关注的重点,抓好物资领域党风廉政建设,构筑坚强有力物资监督体系,对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保障行稳致远意义重大。在数字化时代,物资企业更应该依托信息化优势,通过数据赋能,实现廉洁风险由被动呈现向主动识别转变、防控手段由人工向智能转变、防控重心由事后整改向事前主动制止转变,有效防范廉洁风险。
基于“数字化+”的
物资智慧监督体系实施背景
1.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战略目标对物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国网公司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依法合规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强化物资专业合规管理、确保各项业务健康发展是加快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基本保障。要求物资管理者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层层落实“两个责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充分发挥引领保障作用,确保战略目标落实落地。
2.社会各方对物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期待
随着中央企业依法从严治企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部门对物资领域规范运营及廉洁从业的监管日益严格,公众监督力度持续加大,要求广大物资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利用现代智慧供应链建设成果全面规范物资业务,确保物资管理工作依法合规。
3.现代智慧供应链建设为物资智慧监督体系提供了新契机
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引入大数据的分析方法,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全量有效分析,为实现业务工作由人工监督向数字监督转变提供便利。国网公司全面推进物资督察体系建设,为强化责任落实、健全监督体系、聚焦风险防控,开展物资智慧监督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基于“数字化+”的
物资智慧监督体系构建
国网冀北物资公司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加快基于“数字化+”的物资智慧监督体系的探索构建。
1.打造物资智慧监督体系
在组织层面,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物资公司党委认真落实《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当好从严治党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把党风廉政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到位。物资公司纪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协助职责和监督责任,在监督保障上全面发力、在执纪问责上全面从严,促进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联动、形成合力。班子成员切实抓好分管领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领导、检查和督促,自觉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真正把责任记在心中、抓在手上。
在人员层面,持续优化专业化物资监督队伍。物资公司认真落实物资管理“主办主责”原则,物资管理专业部门对工作开展的合法合规性负责;物资督查人员履行监督责任,负责组织检查、指导、督促本部门物资从业人员依法依规开展业务。纪检人员履行“再监督”职责,评价各项监督工作完成和监督人员履责情况,督促监督工作有序开展,形成对物资从业人员履职尽责情况的“再监督”。
在技术层面,构建供应链信息平台。按照整合共享的思路,将冀北公司现代智慧供应链分散的数据资源向“供应链运营中心”整合,加快构建供应链信息平台,降低信息碎片化现象,提升物资业务数据共享性,实行统一门户管理、统一用户管理、统一主数据管理,形成覆盖冀北区域电网、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物资大数据资源池。
2.开展物资智慧监督
预判物资业务风险点, 构建逻辑模型。物资公司开展线下风险全面梳理,编制领导班子成员与各部门、各单位廉政履责要点,制定各岗位人员廉政责任清单;制定物资全业务风险防控手册,划分廉洁风险等级,分解细化风险防控措施,全面促进各专业部门风险防控目标的量化和落实。推动线上数据高效运转,搭建风险分析模型,形成对物资从业人员履职尽责情况的“再监督”,有效实现靠前监督、主动监督、精准监督。
依托物资业务信息系统,搭建业务架构。物资公司以促进供应链业务依法合规为目标,持续完善物资监督体系,聚焦关键业务核心环节,着重实现从专项监督向常态监督、纸质监督向数字监督、本级监督向协同监督的全面转变,全力打造与现代智慧供应链相适应的物资智慧监督体系。在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到“三个统一”:统一监督界面,即依托供应链运营中心的物资大数据资源池开展在线监督,不另建数据中心、不新增专业业务数据;统一监督范围,即涵盖供应链管理各项核心业务重点关键环节;统一监督流程,即按照事先设定的逻辑条件,判定各项工作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发出监督建议书进行风险警示,组织开展现场核实,责任单位完成问题整改情况反馈,形成监控预警的闭环管理。
多维分析物资业务数据,开展精准监督,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
聚焦高风险主体,开展供应链小微权力岗位在线监督。物资从业人员廉洁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身素质和供应商经营活动是两个主要因素,合规风险隐患长期存在。物资公司重点监督关键岗位人员、评标专家、物资督查人员、物资质量管控人员四类主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由“人盯人”监管方法向“数据盯人”转变,通过信息系统开展数据比对和数据分析,有效纾解基层监督人力不足,日常监管覆盖面有限等瓶颈问题。
聚焦关键业务环节,开展供应链高风险环节在线监督。物资管理既是企业资金运作的重要延伸,也是易于产生腐败的高危环节。针对物资管理资金使用量大、供应市场不确定等特征以及管理链条长、涉及风险点多的特点,物资公司重点聚焦业务合规性、供应商行为、督查工作时效三个环节,完成风险影响程度与性质评估,提升风险排查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业务合规性监督方面,在线查看物资业务环节的合规性情况,对业务部门是否存在履责不到位、执行制度不规范等问题进行“再监督”;供应商行为监督方面,重点关注对供应商履约、服务、质量等不良行为的处理措施是否落实,客观分析供应商投诉建议,对业务部门是否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或吃拿卡要行风问题进行“再监督”;督查工作时效监督方面,重点查看物资督查人员对预警事项是否及时开展督办、是否办毕落实,实现对督察人员作用发挥有效性的“再监督”。
聚焦敏感时间指标,开展时间关联性因素在线监督。物资公司坚持在敏感时段开展廉洁风险提示,采取微信提醒、网页公告等方式,反复重申节假日期间、“八小时内外”的纪律作风要求,对上级单位下发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及案例进行通报和警示教育。重点监督敏感时段、业务及时性、优化营商环境三个指标,借助信息平台,实现体系架构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输,增强关键时间线索的信息获取和信息服务能力。
实施效果
1.管理效益
通过物资智慧监督体系开展线上监督,实现监督信息资料、风险在线管控,牢固树立“敢监督、能监督、想监督”思想,提升基层单位物资监督队伍业务水平。充分发挥预警平台合规管理作用,强化两级协同风险监控预警,通过监督向业务延伸协同效应,确保物资专业各项业务依法合规高效开展。
2.经济效益
通过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对主要业务、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的“数字化+监督”,推动广大干部员工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企业长效治理机制,确保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全面完成,保持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经营业绩逐年向好。
3.社会效益
通过开展物资智慧监督体系研究,积极推进合同款项清理,确保民企货款支付零逾期。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投标保证保险、履约保证保险业务,有效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提升供应商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水平,构建智慧服务。深化“超前介入、主动服务”物资供应模式,保障重大工程物资及时到货,展现责任央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