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给传统媒体带来深刻影响,新兴媒体发展势头强劲,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必须与时俱进,巩固党的舆论宣传阵地,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这项重要工作,中央和省、市、县各级主流媒体都在加快探索。湖北三峡日报社锚定“科技+文化”、“新闻+服务”发展路径,立足基层实际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创新探索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路径取得实际成效。
从“一张报纸”突破创新传播方式,实现全媒采编转型
无论媒体怎么融合,核心关键依然是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三峡日报社作为地市级党媒,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传统媒体文本、文案、图片、策划等“内容优势”,创新融合音视频、动漫、手绘等表达方式和拓展全网传播渠道,推出了一系列全媒体新闻产品,新闻宣传重点指标跃居全国地市前列。
守牢舆论阵地。新闻宣传的本质是政治工作、群众工作,三峡日报社作为中共宜昌市委机关报,始终坚持把党管媒体落实到全媒体新闻采编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移动优先,建强守牢基层舆论阵地。报社从重大主题宣传、内容审核把关、网络舆论引导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十四五”开局、乡村振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城市品牌营销、优化营商环境等中心工作推出系列全媒体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原来以纸媒报道为主的报社主力军全力进入互联网主战场,多篇报道得到中宣部、中国记协和省市领导批示肯定。报社先后推出“中国好人”易从梅、“板凳男孩”方宇翔、“援藏教师”田云、“最美军嫂”王继娜、“片区管家”伊立文等100 多个典型报道,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1年,报社各媒体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上刊播各类新闻报道5000 余篇(条),成为地方外宣报道重要供稿来源。2021年,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三峡日报社联合全国100座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党报及其所属新媒体,同步推出“百年奋斗路·百城访初心”大型全媒体报道,先后连续刊发相关报道1 万篇(条)以上,形成了气势磅礴的红色百城全媒体“大合唱”,为建党百年营造了浓厚氛围,中国记协高度评价:报道充分展现了全国地市媒体的强大力量,看到了中国地市媒体高扬主旋律的意气风发、凝聚正能量的昂扬志气!
创新技术支撑。互联网时代的媒体是人才、技术密集型行业,但文字文案仍是全媒体内容生产的基础和核心。三峡日报社作为一家有着73 年历史的传统党媒,曾9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多次获湖北新闻奖和湖北省政府出版奖,获奖数量稳居全省地市首位,培养了一支文字功底扎实、审核把关严格的采编队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传统媒体发展变革的重要助推器,报社大力加强传播科技队伍建设,通过科技应用助力媒体传播。经过近年快速发展,三峡日报社成为湖北省首家省市县一体融媒体中心的设计建设单位,报社新媒体公司拥有全省地市媒体唯一的互联网传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全省地市第一张互联网视听许可资质、宜昌唯一的政务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质。报社紧盯互联网传播领域技术发展前沿,积极加强同中央、省主流媒体和一线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依托严格规范的政治审核把关程序、深厚文案策划实力和技术支撑实力,创新运用文图、动画、音视频表达元素和先进传播技术,集成建设运维宜昌市县两级政务网站集群、市县两级政务移动新媒体集群和宜昌智慧党建、新闻传播、文明创建、纪检监察等党政部门信息化平台,增强了主流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成为区域互联网新闻宣传的生产、发布、传播中心和信息集成中心。
拓展传播渠道。地市级媒体既受到上级媒体下沉地方的压力,也面临与当地自媒体企业的竞争,只有建强传播矩阵、拓展传播渠道、占领区域融合传播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抢得先机。三峡日报社创新拓展传播渠道,围绕“报、网、微、端、屏”建强全媒体宣传矩阵,包括《三峡日报》《三峡商报》等5家传统纸媒,中国宜昌政府网、三峡宜昌网等3 个网站,“云上宜昌”“三峡云”等重点移动客户端,宜昌发布“双微一抖”、三峡日报“双微一抖”、三峡商报“双微一抖”等9个重点微博微信抖音账号,三峡手机报、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三峡户外视频联播网等多种传播阵地,全面对接进驻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中国日报、央视频等中央媒体和今日头条、抖音、B站、腾讯微信等13个互联网公共平台,媒体受众面不断拓展,覆盖受众超过1000万人。2020年,三峡日报头条号阅读率跃居全国地方报业第一位,“三峡商报”抖音号、“三峡日报”抖音号均位居全国地方报业前列,“宜昌发布”传播力稳居全省地市第一位、荣登澎湃政务指数榜2021年度最佳政务传播榜。2021 年,报社联合全国一流的视频团队星球研究所和万科集团共同策划推出短视频《意想不到的宜昌》和微信专题《湖北宜昌,不止一个三峡》,全网可统计阅读量超 6000 万,成为城市品牌宣传现象级产品。该项目由报社统筹组织视频文案设计生产,星球研究所团队在报社视频组协助下负责短片拍摄剪辑,万科集团投入资金支持城市形象宣传,中央和省主流媒体、互联网平台大力传播。主流媒体与社会资源的优化融合,推动全媒体内容生产质效获得跨越式提升。
从“单一模式”蝶变围绕“新闻+”,探索融合发展路径
三峡日报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自觉担负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宣传思想工作职责,坚持聚焦文化主责主业,以互联网思维、全媒体视角谋划推进媒体工作内容、对象、方式、手段创新,从过去新闻宣传“单一模式”向“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转型升级,实现“平台建设一体化、服务资源一体化、联动宣传一体化”,全社新媒体业务运营收入成为报社经营创收的重要支柱,与传统媒体实现两翼齐飞,全社文化产业连续以20%以上增速发展,国有文化资产进一步保值增值。
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按照“区域融合、单点对接、省市县一体”的总体布局,“省市县一体融媒体平台”于2019年11月在三峡日报社和各县市区建成上线,形成了三级打通融合的“宜昌模式”。平台集成运行市县两级融媒中心、政务网站、政务移动新媒体,建成党委政府宣传引导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工具平台,着眼于拓展用户覆盖面,为全媒体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打好群众基础。平台建设两年多以来,吸引广大用户参与新闻信息生产传播,形成全市一盘棋、一体化发展的主流舆论阵地建设格局。深入学习领悟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关于加强新闻发布的重要精神,2019年报社主动作为,建成宜昌市新闻发布中心,2020年疫情发生后,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加强新闻发布会工作的明确要求,两年来承接湖北省和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100多场,成为市委市政府重要新闻发布的主阵地,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引导功能进一步体现。大力深化媒体+应用功能,平台打通各个领域、融合各类数据,将市级平台聚合的政务及服务资源分众化地向县市区赋能,为1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开设招标采购、人事信息、办事指南等群众关注的信息服务专栏。结合群众需求,平台研发一系列“新闻+应用”,如媒体+问政、农技微课、便民电话、超市配送、政务频道、科普在线、全景旅游、文明实践等30余项定制化功能。2020年疫情期间市级平台建设“宜昌市民e家生活”电商平台,在全省率先与商务部门联合开发超市预订服务便民信息平台,邀请本地350家超市、药店进驻,一键满足需求,深受群众欢迎,同时开拓了新的产业发展空间。
畅通群众诉求通道。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六中全会畅通群众诉求通道的重要精神,2019年底报社通过市场竞标承接运维宜昌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加上原有人民网、湖北政务、市纪委监委民意通热线、“群英汇”等渠道,报社成为畅通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声音的主通道,成为全面承接运维当地12345热线的媒体单位。报社成立宜昌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事业部,与市政务服务与大数据管理局联合建设12345智慧联动服务平台,每天承接处理市民来电来函1000件左右,有序分转到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和相关单位处理,加强舆论监督和公开发布,已受理群众诉求30余万件,按期办结率98.49%,工作满意率97.74%,上报市委市政府专报160多期,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2021年首获湖北省十佳“荆楚问政优秀回复单位”,为2011年宜昌市12345热线建成运行十年来首次获评省级荣誉。在农村,报社2021年与中国移动、秭归县联合在秭归链子岩村推出“5G云广播”,建设宜昌第一个数字乡村国家试点,有效畅通农村居民与党组织的交流通道。
进楼入群融入社区。根据宜昌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报社目前正将“媒体小脑”融入宜昌城市大脑,党媒参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功能充分彰显。社区建设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宜昌市政务与大数据局与腾讯集团合作,宜昌各社区均建立小区或楼栋微信群网络社交平台,借助微信群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沉,使网络社群成为多种便民服务有机集成和精准对接的平台,是宜昌市在全国探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做法。目前全市“宜格微治理”居民微信群已建群11000个,汇聚社区(村)干部、网格员、社区居民、农村村民及社区民警、社区医生、社区法律顾问、业委会、物业经理等100多万人。2021年,报社以此平台为基础,与市委政法委、市政务与大数据局、市综治网格中心联合打造“宜格微视”智慧社区视频平台,借助全市网格治理体系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工作体系,形成“短视频+居民互动+高效服务”一体的市域治理服务平台。以适合手机端阅读观看分享的竖屏“抖音”化呈现传播,引导主流舆论、传播核心价值,推动文化惠民、化解基层矛盾,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助推社区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宜格微视”智慧服务,充分整合政务、服务、商务等资源,畅通从指尖到屏幕的“最后一厘米”,实现了“服务找人、信息找人”,增强了基层治理和宣传报道的预见性、精准性。报社将10000多名网络员逐步培养成为“宜格微视”视频平台的社区记者,为下一步拓展社区服务平台功能奠定坚实基础。
从“地方媒体”跃升心系“国之大者”,全面拓展发展空间
地市级媒体要做大做强,必须身在基层胸怀天下,时刻从基层视角把握“国之大者”,把党中央的关心关切和省市工作安排融入媒体各项具体工作,立足全局谋划媒体融合。三峡日报社作为中国记协管理的国家一级新闻社团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单位,坚持提高政治站位推进改革发展,促进媒体融合各项工作持续深化。
对标中央精神谋划发展。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三峡日报社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内容生产、技术支撑、管理创新三个关键,扎实推进媒体融合“一号工程”。2019年12月,建成湖北省第一家市县一体融媒体中心,全面打通融合14个县市区融媒中心,整合运行市县两级所有政务网站、移动政务新媒体。2020年,报社新媒体板块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成为全省地市媒体唯一的国家高新企业。2021年,在全国率先研发对接北大方正报纸出版系统的移动采编系统,谋划推进中国媒体云(三峡)大数据中心建设,与三峡农商银行谋划建设宜昌首家“文化银行”。扎实推进报社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湖北大学、三峡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达成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大校社深度合作力度,建成6家重点高校媒体融合科研基地和实践实训基地,确保媒体融合的人才力量支撑。
引领新型阶层服务发展。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高度重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媒体承担重要的治理职责。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多方共同参与,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是推动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三峡日报社在建设好市级新闻工作者协会、广告协会、印刷业协会、互联网行业联合党委、互联网妇女联合会等组织的基础上,发起创办宜昌“群英汇”,构建“1+14+N”多主体参与、多渠道牵引的网络社群组织体系,依托市级新媒体主阵地,加强网络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扩大网络社会治理的覆盖面、影响力,把新型阶层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群英汇”采取部门指导、党媒牵头的方式,成立专班统筹建设和运行管理,目前汇聚了区域内640余名正能量网络群主、网络通联人士1400名、各领域美好生活专家顾问150余名,组织引导成员开展线上线下网络公益活动100多场,网络总访问量达2100万人次。把“键对键”线上文明传播互动和“面对面”线下活动结合起来,做到既把好政治方向、提升规范管理水平,又充分发挥“群英汇”成员的特长优势和主观能动作用,充分提升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度和获得感,为媒体报道和产业发展蓄积了新的资源。省市两级组织、宣传、统战部门前来调研,并授牌新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报社宜昌“群英汇”平台得到湖北省委统战部考评组充分肯定,获得“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示范基地”授牌。
建设功能平台推进发展。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峡日报社党委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坚定文化自信,放眼全国谋划宜昌。报社党委多次赴中宣部和中国记协、中国报协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在宜昌建设全国新闻传播类功能性平台阵地。2019年,中国报协授牌三峡日报社在宜昌建设全国新闻工作者长江经济带教育实践基地(三峡国际传播中心)。2020年12月,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总部机构落地宜昌,三峡日报社担任会长单位、秘书处单位,这是唯一把总部机构驻地设在宜昌的国家一级新闻社团。2021年,三峡日报社联合全国105家地方党媒组织全国“红色百城”大型全媒体报道,参与中宣部报刊出版管理重大课题研究,国家水利部、国家民政部、国家自然资源部等中央部委下属新闻出版集团先后来宜调研。全国新闻工作者教育实践基地、三峡互联网数字出版产业园、5G信息通信产业园和市级融媒体中心升级改造工程全部纳入宜昌市“十四五”规划,并加快推进。与三峡集团合作启动中国媒体云(三峡)大数据中心建设,把全国地方媒体互联网数据引入数据中心存储稳步推进,建设全国重要的媒体活动中心城市蓝图前景可期。
主流媒体是时代风向标、舆论压舱石,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勇立时代潮头。“十四五”期间,作为“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三峡日报社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全力推进媒体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地市级新闻传媒集团、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传媒企业,建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基层示范窗口,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地方党媒更大贡献。
三峡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覃进
三峡日报社总编室 曹阳
《新闻文化建设》 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