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雁
导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在学校得到普及,强调“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各地区和学校也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验。信息网络因其灵活便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教育教学中深受重视,也得到广泛应用。儿童绘本与儿童动画因为是阅读启蒙期接触的阅读材料,不管是色彩的鲜艳明丽还是动画的活泼生动;不管是文字的简约明朗还是人文性的突出等方面,儿童绘本与动画对阅读与写作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学校在网络化条件下,对教育管理、教学应用、人员培训和家校联系等方面都进行了多年实践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读写兴趣培养的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优化,从而培养学生读写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合适的情境下可以采用启蒙的绘本阅读、观看动画片等来进行,通过最初的快乐源泉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
(二)研究目标
1.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 提高教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2.探讨网络环境下学生高效读写的方法,改变学生读写方法,使学生具备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读写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构建网络环境下读写教学模式,促进网络环境下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学习,实现学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效读写,课外拓展高效,知识积累优质丰富,从而促进学生认知体系的形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从儿童绘本、动画片等资源中汲取阅读写作的源动力。
(三)研究内容
1.网络环境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
2.网络环境下学生读写方式方法改变的研究。
3.网络环境下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学习的研究。
4.网络环境下学生高效读写方法的研究。
5.绘本阅读、动画资源对孩子写作的促进作用。
(四)研究方法
实践研究法(总方法):研究以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读写实践为主,将网络信息环境与日常教学和学生的读写活动有效结合,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晨读与阅读课效果分析、学生自主阅读与书香校园网读写效果的分析比较,总结出学生基于网络环境下读写的策略与方法。
(1)调查法:通过检查作业、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形式,调查了解学生当前的读写现状,并归因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2)反思研究法:即通过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在语文的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作文课等多种课型中应用高效的网络环境,实践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发现问题和亮点。
(3)总结评价法:对大量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研究方向。
(4)个案分析法:针对有成效的个案,进行追踪分析,以点带面。
(5)实验法:推广研究成果,普及后再作研究。
(6)文献法:借助相关书籍,丰富理论知识,避免走老路、走弯路。
(五)研究的基本思路
1.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
开展课题研究是为了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开发教学潜能、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课题研究本该融入学校的教研活动中,用课题指导教研,让教研为课题积累经验,尽力把两者结合好。
2.改革教研方式,拓展教研内容
教研组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创新教研模式,为教师搭建对话、交流、互动的平台,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实践探索、问题解决等多种方式,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读写兴趣培养的研究策略
(一)以网络环境为依托,改变学生的读写方式方法
教师的语文课堂能够做到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时空限制,打破课堂的局限,引导学生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培养自己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的解决能力,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和发展。网络环境下读写教学模式的探索,打造了更和谐的课堂,有效提高了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最让教师和学生头疼的一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校课题组充分利用多媒体环境对学生加以引导。如在读写课——《我们的校园》一课,教师在上课伊始播放了学校航拍画面,辅以学校宣传视频片段,学生非常兴奋。于是,教师顺势启发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可以把你的所看所想有条理地写下来吗?”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还激发了他们的读写兴趣。当然那堂课后的学生收获颇丰。课后再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引导其写作,再次将课堂所学加以练习,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写作技巧掌握得更精准。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我们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以信息化网络为根基,切实培养学生读写兴趣
在網络化信息化普及的今天,我们进行了网络环境下学生高效读写学习方法的研究。重点探究了如何在课堂上利用网络信息化达到高效,课余如何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各环节如何处理效果最佳,何时何处利用网络会更合理,从而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加深学生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诗歌重在诵读和理解。实验教师充分运用网络资源,采用了多种诵读方式,以诵读加深理解。比如,实验教师在授课时利用网络,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别样的诵读空间:没有标点诵读、配乐诵读、配图诵读、教师范读、学生根据图片和音乐有感情朗读等。通过反复、大量的诵读,学生能够达到有感情朗读诗歌,并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在诗歌学习方面,学校所做的另外一个研究为传唱经典。这一想法是受《经典咏流传》节目的启发,引导学生结合网络中的视听材料,将课本中的古诗词根据情感进行配乐并进行传唱,每一个单元都会进行一次“传唱大比拼”,并颁发奖状。学生了解了《墨梅》《将进酒》《青玉案》《观沧海》等作品;认识了纳兰性德、钱福、杨慎、袁枚等泰斗。有时也会让学生找到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儿童绘本进行诵读,找寻生命源动力。这一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诗词储备,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更快捷、更准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入。
名著阅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其篇幅长,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多数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只是走马观花地浮于表面。自课题实施以来,实验教师对网络环境下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比如,教师在讲解名著《骆驼祥子》前,让学生在网上搜集影视作品材料、儿童绘本资料,很多学生在读名著的基础上观看电影版《骆驼祥子》,并通过班级QQ进行交流,通过这样一个线上活动,学生对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等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解读。
在读写中,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直观地展示出来,达到了小时候观看动画片、看儿童绘本的效果。在这样一个网络环境下,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给学生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使他们产生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去思维。
(三)以网络平台为桥梁,大力拓展读写时空
阅读习作一定是从生命起源开始的读写习得的积累,这种习得从孩提到儿童到青少年直至成年,这是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我们应该搜集不同时段儿童受欢迎的儿童绘本以及学生同一年龄段喜欢的绘本作为研究素材,从中提取需要的读写素材。学生读写兴趣的激发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蕴含在一个个课堂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及讲评方式的设计中,而且应渗透在课内外学习活动及相关的读写活动中。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展了读书打卡活动。实验教师规定阶段阅读内容,学生每天读书半小时,网络在线签到,家长拍照片发到班级群中,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读写教学时,实验教师在建立教学资源库时,收集紧扣教材范文主题的文章,根据学生的兴趣、习惯、方法等因素,多方面激励学生全身心、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情境,让学生观察、感受,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身临其境,去体验、去发现那些新奇的、有趣的东西,并且能主动地参与其中,积极地探索寻求答案。
以《故宫博物院》一文的教学为例。课前预习时,实验教师就要求学生自主查阅与故宫有关的资料,并自选兴趣点,可制成PPT等文件进行展示。有到过故宫的同学也可写一篇小演讲稿,浅谈自己游览故宫的经过或感悟。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妙语连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更多的是查阅到了故宫的图片,但是对故宫的整体却没有完整的认识。因为本文为说明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讲解是重点,当学生交流结束后,教师开始引导。当学生了解到故宫占地面积为 72 万平方米时,学生是没有概念的,表情比较冷漠,但是当他们知道 72 万平方米相当于 1 714.3 个篮球场的大小时,全体学生先是倒吸了一口冷气,接下来就沸腾了。不仅如此,教师还引导学生让其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本所讲解的知识,为故宫画一张地图,并充当导游写一份解说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玩得不亦乐乎,同时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把握,对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有了准确的理解。课堂到此并没有结束,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故宫的现状、故宫的保护,由此知识向外发散,不仅结合了课文,同时还涉及了环境保护、土木工程、传统文化等相关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以学生实际为立足点,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五环节”作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没有作文教材。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重读轻写,将每篇课文分析得头头是道,作文教学却随意性很强。
同样,大部分学校的作文教学,也缺少整体系统的作文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既没有一学期的作文训练设计,更没有每次作文课的施教方案,往往是随着教师的兴趣随意命题,或者简单地把题目往黑板上一写,提几点要求,让学生苦思冥想,各显神通罢了。
针对这种现状,烟台市招远市丽湖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语文教师立足本校实际,在分析和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决心在作文教学上创出特色。经过多年的实验探索,我校课题组在孙老师的带领下形成了基于网络环境下“作文课堂教学五步法”基本模式。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并坚持了 10 个字五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观察—积累—尝试—感悟—提高。
三、问题与思考
1.教育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但我们在课题实验过程中仍存在注重教师的教育、轻自我教育的情况。对于学生的引导培养,重个别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全体。今后需进一步加大实验的监督与引导力度。
2.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得不彻底,新旧观念交织在一起,时新时旧。个别实验教师缺少实验的恒心与毅力,对于实验资料不能及时地整理与汇总,以致实验总结不及时,反思不深刻。今后的课题实验不仅要注重过程,更要注重反思总结的实效性。
3.要抵制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互联网提供给学生大量的信息资源,也带来许多有害信息,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同时尽可能地提供学生健康有益的网站,防止过滥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4.儿童绘本是学习阅读启蒙时期的读物,我们要深入挖掘其中有教育意义的读写素材,并由此寻找网络中符合学生年龄段的兼具趣味性与人文性的视频素材,找寻到生命最初的源动力,为研究工作提供持久的动力。
5.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网络环境下自主性、趣味性等新型作业的设计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但是现实中,学困生、懒惰的学生是存在的,如何通过作业改革来提高这些学生的读写兴趣,并长期保持这种兴趣,是我们今后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四、结语
“采得百花终成蜜”,阅读与写作是一件辛苦但又让人幸福的事,借助阅读与写作我们能到达到不了的诗与远方,看见穷尽一生也未必能看到的世间美景,何乐不为?教师要当好学生的领路人,从儿童绘本与动画中汲取生命的源动力,大数据时代用好网络资源,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的滋润下长成参天大树,不骄不媚,温暖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