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作背景
伊萨克·阿尔贝尼兹是世界闻名的西班牙作曲家,同时也是一名卓越的钢琴演奏家。其因卓越的钢琴演奏才能,被誉为西班牙的“莫扎特”,当时的乐评家认为他的演奏可以与19世纪著名的钢琴大师弗朗茨·李斯特和安东·鲁宾斯坦相媲美。儿时的阿尔贝尼兹就展现了其非同一般的钢琴演奏天赋,4岁时在巴塞罗那第一次公开演出,被称为“神童”。6岁时阿尔贝尼兹跟随母亲到巴黎,师从钢琴家马蒙特尔教授学习钢琴。马蒙特尔希望阿尔贝尼兹能够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但由于阿尔贝尼兹年龄过小且性格顽劣,仅跟随马蒙特尔学习了9个月后便返回了西班牙。10岁时,阿尔贝尼兹离家出走了,依靠在舞厅和酒吧演奏钢琴勉强度日,但不到一年就被人找到并送回家了。12岁时,他再次离家出走,偷渡到阿根廷,并在古巴、波多黎各和纽约等地举办音乐会为生。通过不断地举办演奏会,阿尔贝尼兹终于在15岁的时候有了一笔比较充足的资金,这才回到西班牙。1876年,阿尔贝尼兹进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但由于经济原因,再次放弃了在专业音乐学院学习的机会。在国王阿方索十二世秘书的帮助下,他申请到了皇家的资助,终于有机会到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并在布鲁塞尔获得了钢琴大赛一等奖。
从阿尔贝尼兹的童年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音乐家在钢琴演奏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才能够在如此小的年纪,没有接受过全面、专业的钢琴教育的背景下,一个人靠钢琴演奏闯荡美洲。同时,从他多次离开音乐学院、离家出走,也可以感受到他性格中的大胆叛逆,而这种性格在他的作品及演奏中也一脉相承。当时对于阿尔贝尼兹的演奏有这样一段评价:“他是自李斯特以来最棒的钢琴家,他的演奏有鲁宾斯坦的精致和汉斯的活力。”他在伦敦居住的时期,以钢琴家的身份在圣詹姆斯音乐厅、施坦威音乐厅、水晶宫等场所举办过音乐会。因此本文从阿尔贝尼兹1903年创作的三首即兴曲的录音作品入手,分析其作品特色以及演奏特点,希望能够对把握、理解和演奏阿尔贝尼兹的作品起到一些作用。
青年时期的阿尔贝尼兹漂泊在欧洲与美洲,通过大量的音乐会表演维持生计。1883年,阿尔贝尼兹终于结束四处奔波的生活,与Rosita Jordana结婚,定居在巴塞罗那。两年后,出于事业上的追求,阿尔贝尼兹又从巴塞罗那搬到马德里,并在英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和法国等地进行巡回演出。这一时期,他创作出了大量具有西班牙特色的钢琴作品,例如《西班牙组曲》Op.47,作曲风格日渐成熟,带有浓厚的民族情结。同时,他也为威尔士王子剧院工作,担任剧院的作曲和指挥。他像“超人”一样完成了分量巨大的工作,据记载,在他为剧院作曲时期,他创作的速度和他的四个抄谱员的抄谱速度一样快。由于童年的漂泊生活以及大量的工作,他的身体逐渐无法承受了。1900年他患上了严重的肾小球肾炎,迫使他放弃了圣学院(Scholar Cantorum)的教职,重新回到西班牙。在巴塞罗那的两年,他的健康状况有所好转,并且开始创作,但不久后,病情又加重了。而三首即兴曲就是在这一阶段创作的。
在经历了冒险漂泊的少年时期,全情投入工作的青年时期,饱受病痛折磨的中年时期,阿尔贝尼兹的作品中我们依旧能够看到热情狂放的性格底色,但也能感受到他饱含伤感的沉思。
二、三首即兴曲录音状况
根据亨乐版的《阿尔贝尼兹:三首即兴曲1903》的编辑所述,在回到西班牙的那段时间,阿尔贝尼兹造访了卢贝尔托·雷戈多萨·普拉纳斯,并用后者的爱迪生留声机录制了三首即兴曲。这些圆筒唱片最初由巴塞罗那音乐学院院长夏维尔·图鲁伊(Xavier Tutull)收藏。2000年,图鲁伊将这些圆筒唱片出售给了加泰罗尼亚(Biblioteca de Catalunya)图书馆。2009年,为纪念阿尔贝尼兹去世一百周年,加泰罗尼亚图书馆与两家西班牙企业合作,通过Fontron转让,由Audiorestauracion重新灌录,实现了三首即兴曲的重新录制。同时,亨乐出版社以这份录音为根据,制作了三首即兴曲的首印版乐谱。
在此之前,这些圆筒唱片还有过两次转录,一次是磁带,一次是数字CD。这两个版本和2009年录制的版本相比音高高了一度半。这是由于录制中一些标准的变化所导致的。
由于爱迪生留声机的固定唱针每次播放都会对圆筒造成损害,因此序列中的第一个圆筒,也就是167号作品的退化程度较严重,而169号作品退化程度相对较轻。因而第一首作品中的低音部分比较不清晰。
三首录音作品都由一小句口头介绍后开始演奏。167号和168号作品的开头为“Improvisacion al piano por don Isaac Albenize”(西班牙语),169号作品以“Improvisacio al piano per Albeniz”开始,结束时均以“Salido muy muy bien”告知。
三、三首即兴曲作品特色
三首即兴曲拍号分别是3/8拍、3/4拍、3/8拍,调号分别是降f小调、降D大调、f小调。曲式结构上比较自由,第一首为单三部曲式,第二首为单二部曲式,第三首是回旋曲式。
三首即兴曲的主要旋律材料虽然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但每次出现的形态都不尽相同,以围绕主干音增加不同的装饰音型的方式显现。
第二首作品速度为中速,其余两首都采用快板速度。第二首大多使用四分音符,第二首、第三首中十六分音符使用次数最高。离调的手法在第三首中出现的次数最多,调性也相对更为复杂。在三首即兴曲的录制创作中,具有奏鸣曲“快—慢—快”的构成特点,但由于是即兴演奏,因此作品内部结构不是非常清晰,乐句之间呈现出连绵不断的特点。
在重拍的使用上,阿尔贝尼兹沿用一贯的风格,使用的重拍数量多且风格突出。在重拍的使用位置上,打破常用的逻辑重拍位置,多出现在第二拍上,或者轮流出现在不同位置或长音上,主要以旋律进行的需要为根据。这样演奏带来的效果是极其灵活、不死板、充满热情活力,使听众产生一种渴望能够提前预知、捕捉到重音出现的位置的感受。
第一首和第三首调式的使用上带有五声音阶的特点,大量使用增四度、纯四度构建旋律。强调属音使用属方向的旋律大调作为过渡句而后回到bf小调的主题旋律,具有浓郁的东方风情。
在力度的安排上,整体力度变化明显,其中尤为明显的是结束句。第一首结束句从p开始一直推动到ff,结束在双手和弦重音记号上。第二首结束句的前一乐句力度为f,而结束句则突然转换由pp进入并结束。第三首与第一首类似,同样结束在ff的重音记号上。这也是阿尔贝尼兹惯用的手法,不仅在即兴曲当中,在《西班牙组曲》Op.47中的《科瓦多尔》和《东方》也是同样的风格,结束音游走在极弱和极强的两个极端。
在速度的安排上,每首作品的速度变化幅度不大,但是比较频繁。阿尔贝尼兹的录音作品反映出极其强烈的个人风格,速度有一定的随意性,带有西班牙舞曲的热情奔放。虽然不容易准确捕捉到每一个拍点,但每个乐句基本上都是句首放慢、句尾加速。同时,节奏与旋律犹如浑然一体,不会产生节奏主导或是旋律主导的感受。例如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通过重拍和准确稳定的速度,会有明显的节拍、节奏为先决条件的感受,而印象主义时期的作品,则会产生旋律为首位的感受,音符的时值相对自由,受旋律的支配。而阿尔贝尼兹的作品则处于这两者之间,旋律与节奏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
四、三首即兴曲演奏分析
第一首即兴曲以左手声部为主旋律声部进入,右手配以短小、干净的和弦。而紧随其后的双手齐奏乐句节奏较为自由,触键音色具有颗粒性,用三连音、附点、跨小节长音打破前一句旋律的规整节奏感,用随性、潇洒的风格走向下一个部分。该曲基本由这两种风格构成对比,一是严谨、整齐的和弦断奏,二是自由不羁的单音旋律。并且在单音旋律中,极其强调属音,加上使用了主七和弦,构成了丰富的音响效果。
第二首即兴曲虽然以四分音符为单位,但速度并没有因此变得缓慢,而是带有舞曲色彩。从录音中可以感受到,每小节都明显地突出了逻辑重音,并且伴随着大量环绕式的音型,营造出华尔兹不断旋转的氛围感。并且在上旋律升的过程中向属方向离调,营造出瑰丽、奇妙的感受。
第三首即兴曲中使用的是3/8拍节奏型,也是最具作曲家本人特点的一首。但在录音中可以听到,三个单位拍的时值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第三拍的时值有所收缩,造成一种向前的倾向性,使具有舞曲风格的旋律不断地、热烈地向前涌动。同时,极其强调第二拍的重拍弹奏,与时值收缩的第三拍共同造成一种不平衡、类似跛脚的效果。在比较长且音型密集的旋律部分,录音中并不是严格按照节拍进行演奏,会有加速的倾向,从一段较长的音型加速至时值较长的音符,然后再回到原速,开始下一次的加速。在右手演奏的主旋律部分,虽然用的依旧是3/8拍的拍号,但是由于不规则出现的重拍,以及双手使用不同的音型,使乐句听起来带有2/8或者2/4拍的感觉。例如第三首的主要材料部分,右手以八分音符为单位,一个小节分成三份,而左手则更像以符点八分音符为单位,一个小节分成两份。在演奏符点节奏时,符点音符时值稍长,而后面的十六分音符时值极短,几乎成为下一小节第一个音的装饰音。第三首在句尾常做放慢处理,但处理的方式并不是等比例延长音符时值,而是更类似于将3/8拍变成了2/4拍。虽然放慢了,但是与下一句的衔接并没有明显的分句,经常使用乐句的结束音作为下一乐句的开始音,仿佛螺旋式的律动着不断上升。
五、结语
《阿尔贝尼兹:三首即兴曲1903》最为宝贵的是,它不仅是曲谱和文字的解释,更是作曲家本人的诠释。通过对阿尔贝尼兹生平的了解和三首即兴曲录音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如何演奏阿尔贝尼兹的曲子。年幼漂泊的经历,使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叛逆与随性的气质,同时也培养了他极具对比性的、抓人眼球的演奏风格。乐句内部充满了丰富的声部层次以及热情的流动感,这些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于不同声部间不同的节奏型、不规则的重音以及欧洲、美洲各种民间的舞曲风格。通过作曲家本人的演奏录音,使演奏者对于该作品的风格有更透彻的理解。演奏时,首先要对声部间的主次关系能够清楚地区分,其次,对于双手不同的律动、重音要分层次表现出来,而不仅仅是将音符弹得准确。而这些重音和律动,不仅仅是为了旋律的构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展现出作者内心的热情与叛逆。尤其是收缩时值的特点,一般仅从谱面的记录上是无法感受到的,而正是这种收缩,进一步展现了作品内在的推动力。同时,借助这部作品的学习,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演奏阿尔贝尼兹的其他作品,带有浪漫主义的自由奔放,充满异国情调的瑰丽奇异,如同作曲家传奇跌宕的一生,澎湃着奔流不息。
[作者简介]郑钰韵,女,福建泉州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音乐与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