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汉
摘要:本文以笔者参与策划出版的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系列教材为例,探讨在新时代科技和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编辑如何利用新思路、新途径,更高效、更高质地出版新形态数字化教材,分析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展望未来编写及使用教材的新趋势。
关键词:新形态教材;编辑素养;新趋势
融媒体是一种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1] 新形态教材的出版也需要具有融合素养的编辑人才,不仅要具备传统教材编辑的素养,而且需具备新视野、新技术、新技能等,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一、系列教材产生的土壤——现状、背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职业院校教材在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内容建设、教材结构和呈现等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土建类专业系列教材在出版之初,编辑就已经了解了整个市场的背景和情况,为开发新形态教材选题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熟悉各种相关政策
近两年职教领域的重要文件包括《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开展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的通知》《“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这些文件均凸显出了新形态教材的重要性,并为建设这类教材指引了方向。编辑应当深入地研究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和教材建设具体规划,依据相关政策和法规,突出新形态教材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二)掌握教材市场现状
编辑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用户需要为导向,通过走访调研、分析数据等方式,掌握到教材使用的真实情况。
例如,土建类专业新形态教材在市场上品种众多,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存在一些问题,如数字化资源质量好,但大部分资源是收费的;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数字化资源和正文内容的对应程度不高、生搬硬套等。这些情况均不利于数字化教材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使用。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土建类职业院校将经费投入到建造实训基地、购买虚拟仿真设施、打造在线交互教学系统等,而数字化教材能更好地与这些新设备、新场景相匹配,使学生学习与实践能够实现交互联动,有助于培养工程类专业新型人才。
(三)发挥自身企业优势
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系列教材具有专业性较强、适合专业出版社出版的特点,而笔者所在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门出版土木建筑类全专业、全品种的科技类图书出版单位,编辑力量强、作者团队优、企业制度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使编辑策划与出版这套教材会事半功倍、游刃有余。
(四)了解学科前沿理论和动态
近些年,信息化浪潮席卷整个建筑行业,各大企业积极响应科技强国战略,分别结合自身优势、整合产业优质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中指出了BIM、装配式、智能建造等未来新的发展方向。编辑要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力争成为“学者型”编辑,及时在土建类专业系列教材中增补适合行业发展的新品种,进一步满足学校教学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新人才。
二、系列教材深扎的根基——资源、团队
职业院校教材近年来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发展迅速,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理念的更新促进了内容安排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纸书形式的演化。[2] 对一套高水平的新形态教材而言,质量是教材的根基,教材内容和数字化资源这两方面的质量缺一不可,策划时要双管齐下,保证强强联合。
(一)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
教材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教材质量的重要体现就是具有正面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故编辑要对教材中涉及的编写人员、企业背景、数字资源、教材内容等时刻保持敏感,保证教材的根基稳固。
(二)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近年来,建筑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延伸出专门负责数字化教育的相关机构,并依托自己在行业内的优势辐射职业教育,如作为培训评价组织服务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等。以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为代表,这些企业充裕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行业内的沉淀使得土建类专业数字资源的内容和形式都越来越丰富。编辑需要统筹考虑出版社的出版实力、经费预算、研发周期、市场需求等因素,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开发出精品数字化资源,实现出版社、学校、企业的三方合作,使教材变得既专业规范又生动有趣。
(三)精选编写团队
作者团队不仅要深耕于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而且还要有精力和能力完成教材的编写,编辑要多方考量,搭建优秀的团队,可以考量以下因素:首先,教材为主编责任制,一本教材的主编是最重要的,要有责任心、权威性和统筹能力;其次,编写团队要满足“校企合作、多校合编”,使教材集百家之长,要认真细致、有执行力;最后,参与教材编写的全部人员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系列教材成长的点滴——编写、审核
数字化教材的编写和加工过程中,编写团队除了完成传统的内容编写外,还需要将新发展、数字资源、思政元素等内容融入到教材,编辑在此期间应发挥自己的经验。
第一,做好编辑的基本功。协调能力。善于协调和沟通能发挥编写教师积极性,要充分发挥主编的优势,使其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各个关键节点积极帮助其他编写老师把握整本书方向和思路,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引导能力。教材分工完成后,老师们涉及的任务分轻重缓急,编辑要协助主编制定合理的时间节点,将任务分解,引导老师一步步完成任务;把控能力。编辑要把控住教材出版的关键节点,如制定大纲及编写思路,使各位老师各抒己见,围绕主编共同构建这本书的灵魂和主干,合理分工,发挥每一位老师的优势和特长,保证最优配置;控制任务交接点,协助参编老师承上启下,顺利串联起整本书的编写任务;本职能力。围绕书稿的相关工作,包括处理投稿、对文本进行加工、润色和校对等。
第二,教材编辑除了本身的编辑主体性外,还叠加了教育工作者的副属性身份。[3]这就要求编辑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熟悉相关的教学标准,准确把握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不仅要使教材满足老师的教学需要,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细心设计教材的呈现方式和版面设计,使教材好看、好学。例如,《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发布了两个新专业: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和智能建造技术,专业目录的调整涉及各院校教学计划的改变,故出版社在土建类专业系列教材中及时增补了这个专业方向。
第三,利用好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教材的特点,是数字资源有着数量多、质量好、时效性强等特点,故教材需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数字资源。在编写前,首先要求老师要熟知企业所提供的这些资源,做到有的放矢;编写时,编写老师要做到“合理选用、适当取舍、内容与资源相匹配”的原则,做到数字资源与相关内容协同一致;编写后,主编、副主编交叉审读相关资源的匹配程度,进行修改。编辑作为出版社、企业、参编老师的中间人,时刻了解数字资源、云题的使用情况及筛选情况,并尽快转化为落地方案;在进行教材版面设计、封面设计时,充分考虑二维码排布的视觉效果,增强学生的感兴趣程度,从而提高数字资源的扫码率和转化率。
第四,时刻保持政治敏感度。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所有的课本都是政治课本……因为各种课本都要体现教育方针、体现政策、培育新人……做编辑工作的人必须对方针、政策、形势有所了解,了解得越广越深,越有好处。”“编辑人员的政治修养……不嫌其多。”[4]
编辑应牢记自身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把好教材的政治观、导向关,避免教材出现政治问题;编辑还应引导作者团队,将育人元素融入土建类专业课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所传递的正确价值观融入到内涵丰富的土建类专业课程中,真正实现教学的理性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
四、系列教材的开花结果——营销、共赢
教材突破了纸质载体的单一形式,变得多形态、立体化起来,电子课本、音频、视频、图像、智慧教学平台等极大地拓展了教材的概念,微店、抖音短视频、直播带货等营销方式也大大拓宽了教材的营销渠道。[5] 数字化教材的出版,带给出版社挑战和机遇,给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开拓新的营销思路和途径
传统教材营销推广以寄送征订单、邮寄样书等形式为主,反馈效果慢、扩散范围有限,数字化教材不仅实现了内容“有形”、容量“无形”,而且在营销思路和途径上也形式多样,可以快速提高数字化教材知名度和销量码洋。
土建类专业系列教材的营销和宣传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第一,借助网络的渠道。除了以微视频、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云书架等宣传外,还借助“学银在线”、教学资源库、建工书院等线上平台与纸质教材形成关联,并建立指向性高、精度性强的微信和QQ群,进行精准营销,传播速度快、效果好;第二,借助合作企业的渠道。包括在微信公众号宣传、APP宣传、线下活动宣传、联合宣传等,这些宣传活动不仅可以使教材销售的渠道更宽阔、受众面更广,还可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使双方共赢;第三,借助社会活动的渠道。如在各种赛事项目、师资培训、行业研讨会、热点会议上进行宣传等。
(二)注重维护合作伙伴的关系
土建类专业系列教材的出版是老师、编辑、企业三方合作的结晶,老师进行创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编辑负责协调,每一方都面对着不同的困难。对老师而言:负责任务多、时间节点要求紧、部分资源需自制;对编辑而言:出版周期长、参与老师多、协调工作杂;对企业而言:部分资源需修改、特定功能待完善、一些新功能要增加等。这是一项需要三方共同努力的工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套系内每本教材的出版,编辑都能发掘出好的作者,这些作者中不乏善于创新、乐于交流的人才,而出版社将这些优秀的作者推荐给合作企业,也为企业今后数字资源的制作提供了保障。在编写时作者若发现数字资源的不妥之处,企业也积极配合进行改正,更加提高了数字资源的质量和与教材的匹配程度。借助三方合作的平台,搭建了老师和企业双方沟通与交流的桥梁,有利于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打造双师型队伍,为后续学校和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奠定了基础。三方合力形成了协同创新、共同开发的关系,奠定了共同成长的良性体系。
五、数字化教材的种子能飘向何处——展望新趋势
目前,大多数的数字化教材以纸质教材为物质载体,即用数字技术形式展现各种教学资源,通过手机扫描教材上的二维码阅览图文、视频,甚至还能加载模型,实现AR、VR的功能,土建类专业系列教材正是在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材的互补与契合时期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实践,其根本是将优质内容的一次结合,把传统课本的知识,附加上了新形态的呈现模式,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而未来,随着应用软件的进一步逐渐发展,依托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则将会成为新的趋势[6],这就对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创新拓展,不拘泥于传统教材形式
目前,常见的教材形式大多为纸质,在此基础上又可以分为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融媒体教材等,未来教材的介质一定会突破纸质,以电子的形态存在。出版社作为知识服务商,搭建有社群属性的专业网络平台,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学生的需求和能力,针对同一门课程生成不同版本的教材,教材的呈现形式和载体做到多种多样。通过市场导向保持平台的活力,完成内容创作的闭环,形成完整的知识供应服务生命周期,这也会形成新的选题策划方式。这个转变过程中,受技术影响很大,但是编辑应当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不断尝试电子教材新形式。
(二)融合发展,学习应用新技术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出版行业势必要融合新科技、新技术。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先进技术已经开始出现,“互联网+教材”使教材“活”起来,数字化教材成为大趋势;“互联网+营销”使读者“买”起来,直播带货打造爆款;“算法+稿件”使稿件“准”起来,智能编校排省时省力;“AR/VR+建筑”使建筑“动”起来,枯燥的内容生动起来。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元宇宙技术的发展,势将带动出版业大跨步前进,作为编辑,要创新编辑理念、提升出版视角、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出版工作效率,随时考虑融合发展,考虑“新技术+出版业”。
六、结语
植物子叶破土而出时,根茎也向下延伸。教材的出版也是一样,责编既要用心策划出版高质量、高水平的数字化教材,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和延伸数字化教材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以实践夯实基础、以科技展望未来,数字化教材的出版之路任重道远,我辈尚需努力。
参考文献:
[1] 徐玥.融媒体对中小学教材编辑素养的新要求[J].传播力研究,2019(36):213.
[2] 李阳,刘平平,李娜.促进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系列教材出版向全媒体形式发展的探索[J].新媒体研究,2019,5(7):128-129.
[3] 邓捷.教材编辑的转型发展初探[J].新闻文化建设,2020(13):66.
[4]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 第五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 石伟丽.融媒体时代教材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编辑学刊,2021(6):5.
[6] 单丽雯.基于移动端的高校教材出版创新:数字化、微课化: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J].中国出版,2017(1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