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靓
周末的清晨,阳光透过橱窗玻璃洒满整个书柜。这个宁静的上午,在番禺区图书馆的一隅,静下心来,跟随着一本《李清照词传》回到那个古老而又满眼春风的清晨。
初遇春,满眼尽是淡粉浅绿,春浓时,满目尽是五彩绚丽。可即使春之盛如此,依旧抵不住一场“昨夜雨疏风骤”,满地尽是残花。
中华文明五千载,文化著作细数不尽,最喜是唐诗宋词。若要二者再择其一,我想定是宋词,若要再细说,最喜是“清照词”。今之众人“为赋新词强说愁”,似乎“不愁”写不出文字;而易安居士的“愁”和“喜”,“悲”与“欢”却皆能成“新词”。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代表。她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头角。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清照词其实是贯穿她整个人生的。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相夫治学的少妇时代、颠沛流离的老年时代,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缠绕在她细腻的笔触间,成就了一代巨作。
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好生羡慕这不知天高地厚、自在尽兴的小姑娘,竟可以如此疯玩到天黑才想起暮至需归,然一不小心误入荷花荡深处。看着被划桨惊起的满滩鸥鹭,她应该是充满了好奇和兴奋的。一个心境通透、一尘不染、未经世事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引得我何其心向往之。
读到《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不禁哼起了郁可唯的《知否知否》,我想此时未消残酒的易安居士许是有些生气的,她生气为何侍女看到的是“海棠依旧”,不应该是“绿肥红瘦”吗?如此惜花之人,担心经过一夜“雨疏风骤”之后心爱的海棠已经凋零,满地残红,然侍女却答道“依旧”。不敢相信又无限伤感,一语之中,含着无可奈何的惜花之情。
时光落尽繁华,少女心思有谁知?一曲《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初识情郎的证据,写尽了易安居士的娇羞和期待,似那青梅。然而婚后,恩爱夫妇分割两地,聚少离多,是那“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满目愁绪久久难以消除,便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年轻的易安居士一人独守空房,日日思君不见君,顾影自怜,日渐消瘦,“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便是这个时期的她最真实的写照。
似乎生活总爱跟我们开玩笑,当你以为快乐幸福的时候总爱添加些“愁绪”;当你以为盛世太平时总爱添加些“动荡”。古人的命运更是凄楚,动荡不安的社会,无力稳保太平的时代,“人”成了柔软的羔羊,无辜又无奈。北宋亡国了,李清照不得不南渡,当时的易安居士内心其实还是怀着气壮山河的豪迈的,一曲《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历史的车轮还是无情地碾碎了她的豪情。现实告诉她:光有雄心是不行的,更何况一个女流之辈?
本就凄凉的生活已是让易安居士伤痕累累,然而恩爱的丈夫赵明诚去世了,清照写下了《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独处陋室的易安居士何其“绝望”,整日如丢了魂一般“寻寻觅觅”,寻着过往熟悉的人?事?还是“情”?然而得到的全是“凄清”,无奈每日以酒作伴,但这三杯两盏的酒却怎么都敌不过内心的“悲伤”。一个人守着窗儿,原来这一日过起来如此漫长,黄花堆积、梧桐细雨,这处境怎一个“愁”字了得。无需多言,她心中那无限的痛楚和抑郁之情,已在词中喷薄而出……
轻轻合上《李清照词传》,回味这个满腹才情的女子风雨飘摇的一生,她对生活的细腻感知,她爱国的豪情,她诉尽万般愁绪的婉约词曲,深深叩击着我的内心。多年来如此沉迷“清照词”,我想更是为清照这一身才华和才气所吸引。在当时那男尊女卑的社会,她用才华傍身,以才气纵横,脱离平庸,那便是她所拥有的无上骄傲。
漫漫历史长河,易安居士没有被遗忘。我想,并非是岁月深情,而是她的才华惊艳了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