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标准化研究

2022-04-29 00:44:03曾友竞
市场监管与质量技术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南平市产业食用菌

曾友竞

摘要:文中立足于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标准化现状,梳理了食用菌产业标准化组织、标准制修订情况,开展食用菌产业标准化需求分析,构建了标准体系框架,提出深入推进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建议,为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用菌;南平市;产业;标准化

Research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n Nanping City

ZENG You-Jing

( Fujian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Fuzhou 350013,Fujian,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edible fungi industry in Nanping City, this paper combs the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standard preparation and revision of the edible fungi industry, carries out the demand analysis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edible fungi industry, constructs the standard system framework,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edible fungi industry in Nanping Cit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edible fungi industry in Nanping City.

Key Words:  Edible fungi; Nanping City;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1引言

我国拥有丰富的食用菌资源,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食用菌种植业产品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1]。食用菌具有可食用、可药、可观赏等多种功能。基于食用菌产业具有“短、平、快”的特点,食用菌产业为我国创业就业提供机会[2],有利于促进农村三产融合[3-4],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实现我国脱贫扶贫、乡村振兴和大健康产业的重要途径之一[5]。此外,食用菌产业有利于对农作废物资源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6]。国家对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极为重视,2020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农办农〔2020〕1号)提出: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蚕桑、花卉等特色产业。2021年,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中食用菌到2025年全国产量稳定在4000万吨左右,集约化生产比例提升到30%左右。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标准化,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能够促使农业生产运营主体组织化、农产品品类种植规模化、农业生产规范化、农业商品品牌化、农产品生产、消费信息可追溯以及农业生产产业化。在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围绕现代农业生产的全链条,全方位构建标准体系,是国内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的首要任务。健全和实施食用菌标准体系对提升食用菌质量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突破“技术壁垒”等具有重要作用[7]。南平市是福建省食用菌生产重点地区之一,以标准化为抓手,打造高质量食用菌产业。建立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标准体系是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对统一打造“武夷山水”绿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意义重大。

2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

2.1南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2018年,福建省85个县级行政区域中有74个生产食用菌,产值超亿元的有29个县[8]。南平市种植生产食用菌历史悠久,各地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达40多种,是福建省栽培食用菌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有8个县(市、区)食用菌产值超亿元[9]。南平市食用菌种植种类主要包括真姬菇、竹荪、茶树菇、黑木耳、香菇、灵芝、银耳七大主要栽培品种。其中真姬菇工厂化栽培主要分布在顺昌、延平、光泽;竹荪主要分布在邵武、武夷山、建阳、顺昌、浦城;茶树菇主要分布在建阳、建瓯、武夷山;黑木耳主要分布在浦城、松溪、建阳、邵武、政和、武夷山;灵芝主要分布在浦城。2017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闽政〔2017〕31 号)提出,福建将打造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七个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在政策的鼓励下,南平市食用菌产量产值逐年增加,且2018年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增幅明显。2018年~2020年南平市食用菌产量产值统计表见表1。南平市部分食用菌企业品牌知名度日益提高,如仙芝楼、神农白雪、菇乃乃、菇也、茶布、山菇菇、菇蕾蕾等品牌知名度日显。但南平市食用菌产业仍存在产业布局、产业链结构配置不合理,菌种技术研发滞后,食用菌精深加工和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水平较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9-10]。

2.2食用菌产业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水果和蔬菜产品分技术委员会(ISO/TC34/SC83)制定了一项食用菌标准《栽培的蘑菇 冷藏和冷藏运输指南(Cultivated mushrooms.Guide to cold storage and refrigerated transport first edition)》(ISO 7561-1984)。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了《国际推荐脱水水果蔬菜(包括食用菌)卫生操作规程(Recommended International Code of Hygienic Practice for Dehydrated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cluding Edible Fungi)》(CAC/RCP 5-1971)。我国食用菌标准化组织有全国蔬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7)和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SWG9),目前由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归口的有GB/T 40635-2021《银耳干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GB/T 39922-2021《段木银耳耳棒生产规范》、GB/T 39357-2020《银耳栽培基地建设规范》等8项国家标准。

2.3食用菌产业标准制修订情况

根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检索结果,截至2022年1月1日,我国现行食用菌国家标准44项,包括基础通用标准4项、菌种标准8项、栽培标准5项、加工工艺及产品标准18项、流通销售标准4项、检验检测标准5项;现行行业标准89项,其中基础通用标准5项、菌种标准10项、栽培标准15项、加工工艺与产品标准33项、流通销售标准5项、检验检测与溯源标准21项;现行福建省食用菌地方标准35项,其中基础通用标准2项、菌种标准9项、栽培标准14项、流通销售标准1项、加工工艺与产品标准8项、检验检测标准1项。

2.4食用菌产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南平市未开展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12年~2014年,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承建了福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机灵芝工厂化栽培标准化示范区”。2014年7月,“顺昌海鲜菇”正式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6年12月,“顺昌海鲜菇”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福建神农菇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2016年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即鲜菇海菌种质量控制平台建设项目。福建省顺昌新菌都菇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了2016年农业“五新”示范点建设项目的实施,解决真姬菇废菌筒利用问题。

2.5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2.5.1标准化体系有待完善,标准更新有待加快

当前,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组成的食用菌标准体系,涵盖了菌种、栽培、加工工艺、产品、检验检测等多个环节和要素,但南平市尚未建立符合区域生产实际,涵盖七大主要栽培品种的标准体系。食用菌产、加、销全过程标准不完善,缺乏食用菌提取物等深加工产品标准、流通销售、休闲观光等领域标准。就食用菌产业全生产链而言,栽培技术规范多,精深加工标准少;就食用菌标准监测而言,对大部分投入品(含主辅料)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测;就标准与市场、流通而言,三者未能有效融合。

2.5.2标准实施应用有待加强

尽管南平市有建阳区河坝村绿艺食用菌合作社、莒口镇茶布村茶山食用菌合作社、延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南平昌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益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多家食用菌类专业合作社,但由于基层标准化基础薄弱、标准化专业人才缺乏、食用菌标准示范区少、地理标志产品缺乏、标准贯彻、宣传和示范工作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知识普及,导致标准制定与实施脱节、标准化成果创新不明显、标准实施应用不足等后果。

2.5.3区域公共品牌有待打造

除福建神农菇业股份有限公司、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食用菌企业外,目前大多数食用菌企业规模小、底子薄、起点低,科技含量、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不高,整体实力不强。大多数企业单打独斗,生产的食用菌很多无注册商标,在品牌上难以形成行业竞争优势。目前南平市已建立“武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但品牌在全国知名度还不高,且加入的企业较少,不利于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标准体系构建

3.1需求分析

我国食用菌标准体系存在少规划、不系统、有交叉、有缺失等问题[11],食用菌菌种及栽培标准存在标准少、覆盖面小,标准技术内容落后,与生产脱节严重等不足[12]。以南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问题、需求为导向,建立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标准体系,有利于实现食用菌菌种、栽培、加工工艺与产品、检验检测与溯源、流通销售、文化休闲等标准全方位覆盖。为南平市开展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工作指明方向,有利于做大做强食用菌品牌,提升南平市食用菌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3.2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标准体系框架图

食用菌产业的标准化是整个食用菌生产体系的标准化。为规范南平市食用菌一、二、三产业相关标准,推进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加工、检验、流通销售,以高标准铸就高质量,以标准促发展、以标准促提升。为此,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标准体系应围绕主要栽培品种的菌种、栽培、机械设备、加工工艺与产品、流通销售、检验检测与溯源、文化休闲等方面开展,实现标准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不断充实完善南平市现有的食用菌产业标准。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标准体系框架图见图1。

4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工作建议

4.1加强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

加强专职机构和标准化人才建设。南平市应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将食用菌产业作为特色重要产业。设立专职机构主抓食用菌产业发展,在市级层面,组建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的“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市食用菌产业的领导管理、组织协调等工作,负责产业标准的研制、推广、实施和创新应用。各重点生产食用菌县(市、区),也组建相应食用菌产业专兼职管理机构,负责食用菌产业及其标准化、品牌工作。建立在职人员标准化培养教育模式,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成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依托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联合省内食用菌研究院所,推动成立省级以上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持南平的菌企积极承担标准化秘书处、参与标准化工作。发展标准化事务所。培育壮大标准化事务所,建立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标准化服务体系,提供标准研发和实施咨询服务,加强中小微企业标准化能力建设服务。

4.2推进标准实施应用

加强标准宣贯。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强宣传,从质量管控、品种选育和栽培主辅料等角度把关,实现食用菌安全、有机生产,促进食用菌产业供给侧发力。开展标准化认证。推进南平市食用菌的无公害认证、绿色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GMP、GAP、HACCP认证等国际通行的各类产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鼓励食用菌外贸企业或有向发达国家出口食用菌产品的企业积极参与“同线、同标、同质”活动,推动内销与出口产品的标准接轨。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推动食用菌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建设,并由农业领域的标准化试点示范向全产业链延伸,由单一的试点企业向地区和行业延伸。同时,鼓励当地符合条件的菌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团体标准。充分利用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神农珍稀菇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南平市食用菌协会及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联络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团体标准。激发市场主体制标准、用标准的活力,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增加先进标准有效供给。

4.3加强标准化资源保障

加强检测平台和科研机构建设。整合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质量检测职能,组建区域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服务食用菌产业发展。南平市成立专门的标准化科研机构或与福建省内食用菌研究相关院所合作成立研究机构,为南平市质量强市和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建立食用菌产业标准和法规数据库平台。建立食用菌产业标准和法规数据库平台并实时更新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动态和相关法规,便于菌农和菌企实时收集相关信息,促进菌农、菌企实施应用相关技术标准,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降低获取技术标准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建立食用菌批发市场和集中冷藏仓贮中心。在食用菌主产区建立集中冷藏仓贮,实现“货量充足、质量可比、装车便捷、满车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市场资源共享、价格信息资源共享、运输成本优惠共享、产品质量标准共享”,促进本地食用菌企业同打市场,共创“武夷山水”食用菌大品牌。

4.4 提高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

食用菌相关企业应积极加入“武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树立品牌意识,改变“价优质劣”“以量取胜”的传统观念,主动申请地理产品标志,组织区域内食用菌企业积极参加各种食用菌相关国际博览会、交易会,及时了解最新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知名度。利用各种食用菌赛事和活动,推广食用菌美食,宣传食用菌饮食、药用文化,加强交流合作提升影响力,扩大南平市食用菌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郑素月,黄晨阳,张金霞.我国食用菌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及实施概况[J].浙江食用菌,2009,17(03):6-9.

[2]张芷婧.发展高效食用菌产业促进就业创业[J].中国食用菌,2020,39(03):81-84.

[3]叶丽红,何可,王瑜洁.食用菌产业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J].食药用菌,2021,29(02):89-95.

[4]李海燕.食用菌产业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山西农经,2021(21):16-17+20.

[5]谢福泉.新时代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J].中农村科技,2020(11):20-25.

[6]张劲松.食用菌产业——一个面向未来的产业[J].工业微生物,2017,47(1):68.

[7]黄志龙,肖淑霞,郑立威. 实施质量安全工程 促进福建食用菌产业发展[C]//.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31-32.

[8]王丹,林玲玲,徐学荣.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方园艺,2021(18):148-154.

[9]颜振兰.南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建议[J].产业论坛,2020,42(02):8-9+13.

[10]吴少风,巫仁高,颜振兰,等.福建省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食用菌,2016,35(04):77-80+83.

[11]赵晓燕,周昌艳,白冰,等.我国食用菌标准体系现状解析及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17,33(02):168-172.

[12]董娇,张琳,邰丽梅,等.我国食用菌菌种标准及栽培标准现状分析[J].中国食用菌,2019,38(11):98-101.

猜你喜欢
南平市产业食用菌
南平市4个脆李品种的引种表现及评价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31 09:00:42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25 02:30:40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8:04
健康扶贫是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关键——南平市
红土地(2017年2期)2017-06-22 10:23:39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祥云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