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丽
摘 要: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贯穿数学教育始终的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既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数学教育过程的指南,最终也是数学教育的归宿。
关键词:教育目的;高中数学;学科素养
弗赖登塔认为,“数学教育是数学的‘再创造”,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具备三方面的能力: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善于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善于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但目前在我们的高中数学教育中,还存在许多与教育方针相悖,有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现象,自不必说数学教育目的的实现。究其原因: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狭隘尤其是对数学教育目的不理解、不学习,从而无法把握数学教育的正确方向,这样产生的后果:教学质量低下、教学评价科学性和客观性失真、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严重挫伤,最终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数学教育目的是贯穿数学教育始终的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它既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数学教育过程的指南,也是数学教育的归宿。如何正确认识以及实现这些目的,都是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试作一些理论性探讨。
一、确立高中数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1. 数学的性质: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哲学家以及数学家对数学的定义和范围独特的看法,而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思维、生活、信息化社会须臾不可离的学科,是研究思考对象的学问。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数学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翔的逻辑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2. 数学教育的社会性:教育,意味着为人们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社会未来以及个人都离不开教育。数学教育的目标要将人们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里,数学将成为各行各业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信息化程度越高,数学化程度也将越高,数学素养将成为社会成员所必备的素养之一。
随着科技、教育的发展,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这种变化趋势要求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夯实的知识基础、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过硬的综合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公民,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
3.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高中生的年龄大都处在十七八岁,这个年龄段的生理、心理都处于急速成长阶段,他们求知欲旺盛、精力充沛、渴望成才,而高中数学教育是帮助他们实现自身需求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数学教育不仅仅是通过教学本身来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关键是能将美育、德育、劳育等有机融合于其中,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中所涉及的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育必须建立在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上。
二、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
(一)高中数学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数学教育要密切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过度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都违背了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利。高中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都尽可能发展,任何只注重少数尖子生而牺牲多数普通学生的做法都是与数学教育的目的相违背的,应当予以纠正。
(二)高中数学教育要站在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的高度
高中数学教育应从提高公民素质的高度来把握高中数学教育的方向,来决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运用。真正的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修炼思想、净化心灵。
(三)高中数学教育要站在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
国家要进步,社会要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而高中数学教育为各种社会活动尤其是高尖端平台提供了智力支持,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实现数学教育目的的途径
(一)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学科素养
要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数学学科在培育和造就具有良好学科素养的人才方面具有独有的、比其他学科更为鲜明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获得认识世界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
(二)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首先,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一场思维的高级活动过程。思维,就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已存在的知识、经验来思考问题的精神活动,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因此,应该把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作为训练数学思维能力的重中之重,这就务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数学事实出发,由已知获取新知,总结概括并形成体系,这就达到训练思维、提升抽象概括的能力。
其次,能正确理解、掌握数学概念和规律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数学概念、规律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
高中数学的概念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根据认知理论,学习的实质就是获得符号性的表征或结构、然后应用这些表征或结构的过程。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总结规律,教师应遵循认知理论,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已有知识为基础,以启发学生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为核心,引导学生从已知探索未知,从而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再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是源于学生生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也就是说,数学教学本质上就是一场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活。即“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例如在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估算某次考试的班级平均分;学完“数列”后,可以估算家里的房贷按揭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最后,特别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各种因素,比如情绪、兴趣爱好、意志力、动机、性格等因素,对这些非智力因素的重视程度关系到能否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两手抓”。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还要高度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把“两手抓”贯穿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动地感知现象、揭示规律、形成概念,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多途径教学,引导学生不断克服困难,探索未知,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整个互动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丰富,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起着积极催化的作用,对发挥非智力因素最大作用产生积极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具有现代社会综合素养的现代化人才,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教育目的。
(责任编辑:莫唯然)
参考文献:
[1]于会苓. 浅析高中数学教育目的与方法[J]. 中华少年,2018(23):132.
[2]刘波. 高中数学教育目的与方法探究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75.
[3]王瑜. 高中数学学习目的教育初探[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8(0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