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2022-04-29 00:44李沛园
中学生报 2022年39期
关键词:文官万历变法

李沛园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书中用朴实的语言记叙了万历时期六个主要人物的悲惨经历: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李贽、都察院御史海瑞……他们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

在精读整本书后,我对万历时期朝政的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总结分析出了产生这些悲剧的重要原因:明朝后期社会,朝廷只用道德观念约束代替律法治理国家,因循守旧。

这明显都是不可行的,文官們普遍以《四书》《五经》作为自己的行事标准(特别是科考专门从《四书》里出题),并将其视为至高无上的真理,这种道德伦理甚至成为当时社会的治理根本和基础,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用它作为普遍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事行为,从而对国家律法产生了藐视、轻视。

一个国家法治是非常重要的,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通过商鞅变法,统一法律,用法治加强国家治理,使到秦国的国力迅速增强,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

秦国通过了法治来强国,而明朝却以道德代替法治,使整体社会越发混乱,最终导致国力逐渐衰落;除了以道德代替法治之外,明朝社会上的积弊还体现在过度的因循守旧,没有与时俱进的观念和想法,环境和人民的诉求发生严重变化,朝廷上下仍然以老的方法、旧的模式去治理。

这从当时的很多制度中就可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比如“经筵”这个仪式本质上是一个讲书的仪式,却有着各种各样的繁文缛节;这种繁琐的仪式从唐代就已经出现了,各个朝代因循守旧一直沿袭留了下来。明朝的赋税制度因为沿用时间长,中间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变化,已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首辅张居正想要改革税制,却因文官集团的“守旧”而被反对。综观全书,主要政治人物都想力图改革转变国家治理体制,但最终都被文官所强调的道德治理所阻碍,以致明朝的发展在万历十五年后近乎停滞。

一个国家保留繁杂的旧制度而不按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长期如此往往使积弊越来越严重,从此亡国是在所难免的。

万历十五年,也即公元1587年,正是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的大变革创新时代,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由此揭开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变革创新是一个社会发展必须要有的基础和条件,历史上就有许多著名的变法,如宋代的王安石变法,在改革变法后出现国运强盛、社会进步的现象;近代的洋务运动,通过改革与创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实现了富国强兵。

再看看我们如今的社会,处处都有改革创新的影子: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国家新区、自由贸易区等国家法治的不断改革;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载人航天工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航空领域的各种新探索;用新的科技研制出新型材料……特别是现在,国家用法律规范与道德约束并行来治理国家,与明朝的单纯以道德观念治国和秦朝的纯粹以法治国相比,不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吗?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让我们以史为鉴,用创新共创美好未来。

(指导教师:唐玲莉)

猜你喜欢
文官万历变法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诗词创作中的诗意翻变法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陕西华阴市唐宋素墓发掘简报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西方文官制度中职务常任原则的演进与嬗变
日本藏万历世德堂刊传奇《水浒记》考述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