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出版新时代高校课程教材的实施路径

2022-04-29 17:41李帅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7期
关键词:出版营销新技术

李帅

摘要:本文结合新时代对高校课程教材出版的需求,从策划阶段、编写阶段、编辑和出版阶段、教材配套和营销工作全流程分析出版新时代高校课程教材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策划;出版;营销;新形态教材;新技术;新专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亟须出版体现新时代对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并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教材。作为新时代高校课程教材类图书编辑应与时俱进积极实践探索,肩负使命担当,进一步提高职业素养,从而推动新时代高校课程教材类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对高校课程教材出版的需求

(一)贯彻立德树人目标,出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教材

2021年7月,国家教材委印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1],教材是育人的载体,文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进行了具体指导,对各类课程和不同学段的教材提出了要求。2021年9月,国家教材委印发了《“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2],首次就“党的领导”相关内容一体化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进行了整体设计,对各学段提出要求,对不同课程教材有机融入提出了具体融合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贯彻立德树人目标,出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教材。作为新时代高校教材类图书编辑,应努力践行新时代的育人理念,在教材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中国文化传播等课程思政元素,不断提高编辑各方面自身素养将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材出版全过程,实现课程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润物无声。

(二)利用新技术,出版新形态教材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3],文件中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新时代高等教育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越来越普及,作为高等教育重要载体的课程配套教材,编辑需要利用新技术,通过多种媒介与纸质教材相结合,出版满足新时代高等教育需求的新形态教材。通过二维码、AR、APP等信息化新技术,让读者即时获得纸质教材无法全面呈现的知识信息。并且,这些数字化信息可以随时更新替换,使教材成为一本“活的”新形态立体化教材,便于教师通过丰富的配套资源,根据授课方式和内容的需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为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提供支撑,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自学、复习巩固知识,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完成相关知识点的预习,通过探讨和分享,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动力,促进翻转课堂的真正实施,引导学生进行难点分析,促使学生自觉归纳总结知识体系。

(三)将新理论、新成果的内容引入教材出版

新时代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党和国家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体现在了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但目前很多教材知识内容相对滞后,对于新时代取得的新理论、新成果体现不够及时、不够充分,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对高校课程教材出版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新理论、新成果的课程教材,让学生及时学习新知识和行业的新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提升学生开拓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培养学生关注领域发展新动向和学科前沿动态的习惯,进一步加深理解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和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卓越人才。

(四)落实新专业配套教材的出版

近年来,开设了一些新专业,如网络与新媒体、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建造、网络空间安全、智能医学工程、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新专业相对传统专业来说,可供高校选用的种类较少,甚至有的新专业课程目前没有与之配套的教材;不同层次高校,本着因材施教的初衷,对教材的难易程度要求不同;各个高校的行业背景、专业底蕴不尽相同,培养的学生未来可能就职于不同类型单位,所以对教材内容以及侧重点的需求往往存在一定差异性。高校教材类图书编辑应主动学习新专业的相关知识提高编辑对新专业教材的把控能力,深入分析新专业不同课程的具体需求,积极落实新专业配套教材的出版工作。

二、策划阶段

出版前期的策划阶段,应理念先行,落实新时代对高校课程教材出版的需求,关注目前教学的实际需求,通过对市场广泛、深入调研和编辑自身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开发高校精品教材选题。

(一)调研读者需求

调研全国开设某专业的高校数量、年招生量;教材所对应的课程在专业中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教材面向对象是本科生还是面向研究生;新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师生对于教材的要求。除了传统的参加线下会议和学习教育部、教指委的相关文件及走访高校等形式进行调研,目前采用线上形式进行调研逐渐普及,如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参加线上会议、加入虚拟教研室等。

(二)对现有同类教材进行深入比较

信息化时代,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分析有意向出版的教材在市面上与其同类的国内外教材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借鉴和改进的具体方案。在开发选题时有的放矢,提高精准性;在争取目标作者时,更容易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达成共识,获得作者的认可,争取到优质作者的出版资源。

(三)遴选作者

遴选作者对于一本精品教材的出版至关重要,编辑需要对意向作者长期跟踪,加强沟通,发现作者的优势和特点,结合作者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打造精品教材。深入调研作者所在高校在该专业课程领域中的历史和取得的新成就,了解作者所在高校的教材出版计划和相关支持方案。关注作者在教学和科研中,如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课程思政教学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并向作者及时传递教学动态、学科进展、行业发展、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新情况,与作者建立良好的交流分享渠道,形成可持续的互动模式。

(四)提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材的实施建议

调研不同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关注作者团队的相关成果和实践。第一,作者团队参与的课程思政教学理论研究。主持或参与的各类相关项目,如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等;第二,作者团队获得的成果和荣誉情况。例如,主讲的课程思政课程被评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得教学成果奖,被评为教学名师、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师德先进团队等;第三,作者团队开展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包括课程思政指导思想、总体设计、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思路、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第四,不同专业课程蕴含的与课程思政教学相关的素材。例如,作者团队在该领域的发展历史,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等。编辑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课程、不同作者,为编写团队量身定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教材出版建议,包括教材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课程思政元素在教材出版中的呈现方式等。

(五)推荐出版领域的新技术

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出版领域,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含二维码、AR、APP等的新形态教材,打造了机工教育网、机工大讲堂、机工高教视频号等教材服务平台,笔者将这些教材出版的新方法、新成果,及时推荐给高校教师,让大家体会新形态教材给教学工作带来的帮助,如备课、备考、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体验传统纸媒无法展现的AR效果、为进一步深造拓展更多学习资源、线上问答互动等。笔者通过全国相关专业的建设会议、相关组织的教师业务研修班、高校教材编写培训等活动进行了新形态教材出版的讲座,得到了组织方和教师们的广泛认可。还通过微信朋友圈、电话、邮件、寄送样书以及专程拜访作者当面详谈,传递给作者新形态教材的出版信息,了解大家的想法,根据不同需求为教师们提供具体建议。从而获得了有助于线上、线下教学开展的优质新形态教材出版资源。

三、编写阶段

新时代高校课程教材出版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图书编辑的细致工作和周到服务。第一,深入了解与新时代高校教学各学段、各学科的相关政策,反馈给作者,共同交流分析教材出版中可以增加的创新内容;第二,与作者加强合作,改进、确定编写大纲,详细讨论教材内容、结构体系、框架,改进以往教材在层次、逻辑、内容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开拓编写思路,满足新时代高校课程教材的出版需求;第三,帮助作者解决面对新时代教材出版中的需求感到无从入手的相关困难。例如,课程思政元素应该如何融入课程教材编写中,编辑除了在策划阶段,从呈现方式和融入内容提出相关建议,在编写阶段更要为作者提供具体细节上的帮助,要特别重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角度的选取,注重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如理论知识和工程安全的角度、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角度和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角度等。课程思政元素在教材编写中的巧妙设计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新形态教材应该如何编写?什么类型的元素可以成为新形态教材的内容?编辑要充分发挥新形态教材的特点,呈现传统纸质教材表达效果不佳或者无法表达的内容,如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工程现场视频、源程序、虚拟仿真、在线测试题、实时计算表格、动画、互动答疑、彩图等助学、助教的素材;第四,组稿阶段做好作者的助手,积极从师生需求、行业动态、理论发展等方面提供编写内容的相关资料。对于新专业的教材出版,及时跟踪新专业的培养计划制订、专业建设研讨会、专业发展态势、培养人才的就业方向等相关信息,为从事新专业教学的作者提供更多帮助;第五,提供多种适合该课程的特点的编写体例供作者选择,如建议有的教材增加思维导图、核心知识点等模块;第六,样章初审。编辑除了对书稿政治性内容和著作权要求进行检查,对层级、字母、数字、符号、代号、公式、表、图的出版规范进行审读,还要对新形态的设置位置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必要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对融入的课程思政元素是否牵强、融入方式是否生硬从编辑角度提出改进方案;第七,组织线上、线下教材编写会议,对以上内容进行交流,进行改稿指导。

四、编辑和出版阶段

在编辑和出版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生产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心加工、精心审稿、精心校对。重视课程思政元素和新形态素材的审读工作,避免出现质量问题。提升数字化信息的编辑能力,熟练掌握相关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采用双色印刷,起到突出图、表、文字中的重点、难点,清晰表达逻辑关系;对于设计类、艺术类等教材合理采用四色印刷。精心设计版式和封面。设计适合教材内容特点、适合这门课程教学组织的版式。在封面设计时,提炼教材的特色和配套资源,有利于后期的营销推广,如设计LOGO标注双色印刷、新形态教材;在勒口增加作者简介,介绍作者取得的成果和影响力等。

五、教材配套和营销工作

要按信息化时代的营销理念,找到市场的准确需求,勇于尝试新方法,积极提供上乘的教材配套服务,给读者提供高品质的使用体验,及时有效传递产品信息,同时发挥作者和其他有效的推广平台,形成多方合作的营销模式。第一,配套资源建设,如教学大纲、授课PPT、习题库、授课视频、试卷、教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实例分析、源程序、操作演示等全方位的教学资源;第二,建立教材信息全面、完整、统一的教材信息数据库;第三,建立高校教师信息数据库。寄送样书直达教材建设过程中预判的目标用户手中;第四,私域流量建设。运营微信营销号,加高校教师好友;建立微信群,转发相关专题、直播、咨询等信息,保持群活跃度,为教师提供服务;在微信朋友圈中推送新书信息等文案,及时传递给感兴趣的教师;运营微信公众号,发挥品牌影响力的作用,提供样书赠送、讲座等相关服务;第五,视频营销。制作视频资源并通过微信视频号进行展示,可以请作者本人或者业内专家录制教材的推荐视频,内容可涉及教材的建设背景、特色、使用方法等。另外,编辑可以写作文案并出镜录制编辑讲书短视频,除在微信视频号进行展示,还可以在相关销售网站链接该视频,这种方式得到了教师们一致好评;第六,加强教材信息的发布工作。通过网络、培训、会议、纸质、广告等各种途径,完成教材营销信息的有效传播。制订、落实重点教材和新教材的发布方案;第七,与作者合作开展营销。基于作者的影响力和权威性,通过会议交流、教学论坛、专业网站发布教材的出版信息,在行业组织、教指委等层面进行推广。

六、结语

通过作者和编辑的共同努力,教材必定会得到高校教师的认可。要为高校教材出版不懈奋斗,通过广泛收集教材的读者反馈意见等方式,为修订完善教材提供参考;信息化时代通过为教材建立相应的网络课程,进一步利用新技术服务于教材出版工作;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时,由作者亲自授课,举办基于教材如何开展教学的线上线下教师培训班,帮助教师们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参评国家教材奖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各级奖项,进一步将教材做强,打造成为新时代的名版教材。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材委员会.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2021-7-2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8/25/ content_5633152.htm?ivk_sa=1023197a.

[2] 国家教材委员会.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印发《“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09-29).http://www.moe.gov.cn/ srcsite/A26/s8001/202110/t20211015_572633.html.

[3]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新华网.(2019-02-23).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19-02/23/c_1124154392.htm.

猜你喜欢
出版营销新技术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发现海昏侯》出版背后的故事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