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视域下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2022-04-29 00:44缪于洋林梅菊骆金霞陆文钿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吴川技艺文化

缪于洋 林梅菊 骆金霞 陆文钿

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是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相关成品现存于吴川市梅菉街道瓦窑村。瓦窑村曾是陶乡,该村临近水源,背靠山坡,陶泥丰富,因而村民以制陶为业。据历史记载,瓦窑陶鼓的制造始于唐代后期。瓦窑陶鼓的外形像一个长颈花瓶,鼓腰细小,鼓口的大小不同,蒙上羊皮后需要用绳子将鼓面绷紧进行调音。瓦窑陶鼓曾是吴川民间傩舞的主要伴奏乐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瓦窑陶鼓艺术,民间艺人、吴川市文化馆退休老干部欧景钦经过一系列整理和编排,使瓦窑陶鼓发挥了腰鼓乐器能边打边舞的优势,在演奏时增加舞蹈动作,由此衍生出“瓦窑陶鼓舞”,使瓦窑陶鼓为更多人所认识和欣赏。

一、吴川瓦窑陶鼓的制作技艺

吴川瓦窑陶鼓的制作程序多,工序复杂且费时。制作陶鼓需要经过选泥、炼泥、拉坯、陶鼓成形、上釉、入窑烧制和安装羊皮及配音等7道工序。首先﹐选用的泥最好是瓦窑的坡泥,掺和一些土后进行炼泥,炼的过程要慢,泥要炼得越细腻越好。泥炼好后,要等到干湿度合适再开始拉坯。陶鼓成形后晾干、上釉、装窑,烧制12小时左右,一天之后才能开窑。开窑后,还需要在陶鼓两端蒙上羊皮,用绳子将其拉紧,绳上系有调音用的小结。这样,吴川瓦窑陶鼓才算制作完成。一个窑里面可以烧制8个陶鼓,烧制陶鼓时对温度的要求很高,因此其成品率较低。

二、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的文化生态

(一)自然生态

吴川位于广东西南部,处在粤西最大河流鉴江下游,市区三面环江,一面靠海,水源充足;鉴江的两岸宽阔,肥田沃野。自然环境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的诞生得益于瓦窑村环水靠坡、特殊且丰富的陶泥资源等,并在自然生态环境的保障下流传至今。

(二)人文生态

1.民俗艺术

吴川有“民间艺术之乡”之称,当地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过年、元宵节和当地年例时出现的舞狮子、舞火龙、舞英雄、舞貅、粤剧、木偶剧、山歌、木鱼、八音、泥塑、飘色、花桥等。过年及年例时的游神舞狮活动中,就有瓦窑陶鼓的“叮嘭”声。在演出中,瓦窑陶鼓控制着整个乐队的节拍,并配合其他乐器,起着联系作用。吴川傩舞《舞二真》中,主要的伴奏乐器就是陶鼓。村民佩戴二真面具,一边舞动身姿一边击打陶鼓,场面热闹非凡。改革开放后,瓦窑陶鼓还衍生出瓦窑陶鼓舞,使瓦窑陶鼓发挥了能够边打边舞的优势,在原来只有敲打的基础上增加了舞蹈动作,在视觉和听觉上更具观赏性。瓦窑陶鼓舞《欢乐的小陶工》于1986年参加广东省羊城少儿花会演出时,还获得省赛丰收奖;《瓦窑陶鼓》被评为全省民间音乐舞蹈竞选二等奖。可见,在时代文化的变迁中,瓦窑陶鼓及其制作技艺承载着吴川地区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

2.生产生活方式

吴川瓦窑村早在明朝末年就已是家喻户晓的陶乡,该村至今还有龙窑旧址。改革开放时期,吴川的家电工业、鞋厂等发展迅速,各地的乡镇企业破土而出,形成“吴川模式”。但“吴川模式”是依靠大量的农民创办小企业滚动发展而成的,这些乡镇企业普遍是家庭式的手工作坊。吴川瓦窑陶鼓的生产方式也是家庭式的手工作坊,没有形成与时俱进的管理制度和发展战略。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吴川模式”走向衰落,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费时却又经济效益低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受到了冲击。吴川瓦窑陶鼓除了制作技艺后继乏人外,需求量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而变少。改革开放时期,民间文化活动较为活跃,瓦窑陶鼓还有稳定的销量,但随着城市文化的“侵入”,民间文化艺术逐渐式微,瓦窑陶鼓的需求量锐减。在时代风气的催发下,一些陶鼓艺人开始挖掘瓦窑陶鼓的艺术审美与文化蕴含,如给陶鼓上釉,在陶鼓上雕刻龙、凤、花草等寓意吉祥的图案。甚至,为了让古老的陶鼓焕发新的魅力,“非遗”传承人欧强与欧武计划制作了一些精致漂亮的小型陶鼓作为文创产品,拓展市场,尝试将陶瓷与吴川的民俗艺术飘色结合起来,制造出新的关于飘色的艺术品。探寻吴川瓦窑陶鼓的制作技艺,从中可以看到吴川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

3.“非遗”传承价值

吴川瓦窑陶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精神价值、经济价值。瓦窑陶鼓是民间乐器,与祭祀等民俗活动相联系,对人们的精神、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在历史传承价值上,瓦窑陶鼓的演出形式、在不同舞蹈音乐中的表现形式以及衍生出来的瓦窑陶鼓舞等都对研究古代文化艺术有着较大的史料价值。其次,从精神价值来看,我们可以通过瓦窑陶鼓看到过去的民俗、人们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以及艺术特征和艺术成就,从审美角度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并且,瓦窑陶鼓作为重要的伴奏乐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一种民族凝聚力。最后,从经济价值来看,这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必要环节。我们应该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产生经济价值,从而带动文化的传播。如拓宽瓦窑陶鼓的需求面,更新生产方式,丰富瓦窑陶鼓的艺术价值等,从而推动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三、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在乡村改革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所用的陶泥,如今随着水资源、水质等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质量也远不如以前。瓦窑村的泥量也面临着减少的情况,进一步导致瓦窑陶鼓制作数量的减少,制约着吴川瓦窑陶鼓的传承与发展。

(二)文化冲突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带来了很多机遇,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的产品走出国门,跨向国际化。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这些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之间形成的冲突,使得传统的民间文化及由此衍生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受到影响。不少年轻人对外国节日的重视程度远高于传统的民间节日,对都市现代潮流文化的青睐远高于传统的民间文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到外来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逐渐追随外来文化,越来越少的人知道瓦窑陶鼓的制作技艺,人们逐渐淡化传统民风民俗,忽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传承人老龄化

现今吴川瓦窑村还在从事陶鼓制作的村民极少,而陶鼓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年龄也越来越大。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几乎没有年轻人来学习瓦窑陶鼓的制作技艺。据传承人欧强先生介绍,后继乏人是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传承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年轻人不愿意学习瓦窑陶鼓的制作技艺,欧强先生表示如果有年轻人愿意学习他也愿意教,但有很多原因阻碍年轻人学习瓦窑陶鼓的制作,以至于瓦窑陶鼓的传承面临严峻问题。

瓦窑陶鼓的制作技艺需要技术、体力、时间,而如今的年轻人大多数有父母的支持,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两个小孩儿,因此家庭负担不会太大。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多数年轻人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追求当下的舒适。瓦窑陶鼓制作技艺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显得枯燥乏味。同时,投入与收益的不稳定性,也让年轻人产生顾虑:是否冒险来从事瓦窑陶鼓制作。

四、文化生态视域下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综上所述,吴川瓦窑陶鼓的制作技艺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中仍面临着不少困境。笔者基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与文献查阅等研究方法,在文化生态视域下给出以下策略,以期助力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一)完善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的文化内容

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在现代文化生态视域下的传承,之所以不被大众所悉知,在于其缺乏统一标准的文化内容。就连在当地生活的居民大多数也不知道瓦窑陶鼓的制作技艺,因此需要完善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的文化内容。一方面,当地文化部门需要对吴川瓦窑陶鼓制作的方法、流程以及瓦窑陶鼓的种类、作用,衍生出来的歌舞艺术进行多方调研整理。另一方面,在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的传承中,文化保护部门需要成立专门的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文化保护平台。成立这个平台的目的是收集与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信息。在传承的过程中,挖掘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的有趣点,例如,许多年轻人热衷于参加一些陶艺小工坊体验制作陶瓷的乐趣,瓦窑陶鼓制作中也有这样的过程,可以对其加以开发以激发大众对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的兴趣,让更多的人悉知瓦窑陶鼓,了解瓦窑陶鼓的制作技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群众的文化观念和文化自信,让吴川瓦窑陶鼓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从而进一步打造吴川的文化品牌,提升地域文化的影响力。

(二)注重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的资料留存

留存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传承人老龄化、后继乏人的困境。当地有关文化保护部门可以通过采风创作、摄影、拍摄纪录片等形式来记录瓦窑陶鼓的制作过程以及瓦窑陶鼓演奏的音乐和衍生出的陶鼓舞等。不仅如此,还可以用采访传承人的形式将瓦窑陶鼓制作过程描述出来,用录音的方式将瓦窑陶鼓演奏出来的音乐记录下来。最后,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作为永久性收藏,如收藏在博物馆、图书馆,以便日后的传承创新。这些原始文化依据,都有利于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三)完善传承机制

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建立相关的传承机制,保护传承人。政府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人们的生活,让群众多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多举办以人民需求为重的文化宣传活动。政府也应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帮助和支持,付诸行动,提供有效措施。

(四)寻找与商业相适应的平衡点

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如何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与商业相适应,探寻出既能带动当地人增收又能传播地方传统特色文化的方式,这是一个难题也是机遇。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吴川瓦窑陶鼓并不被大众所悉知,可见瓦窑陶鼓的传播力度不够大。而要想让瓦窑陶鼓与商业相适应,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首先需要加大瓦窑陶鼓的传播力度。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在传播方式上可以采用科学技术手段,让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例如,瓦窑陶鼓的音乐和舞蹈能否与数字化相结合,创作出动画作品推动宣传,这值得我们探讨与实践。另一方面,还可针对瓦窑陶鼓自身的创新加以思考。例如,在瓦窑陶鼓艺术方面的衍生品(如音乐形式和舞蹈编排上进行创新),能否结合瓦窑陶鼓音色音质上独有的特点与其他乐器相结合,带来新的艺术风貌。同时,可以尝试将瓦窑陶鼓元素融入现代的各种娱乐生活,增加瓦窑陶鼓的曝光率,使其真正融入当下的文化生态之中。另外,还可以学习当下的文创理念,制作瓦窑陶鼓有关的产品,数量从少到多,范围从小到大,从当地开始实践,结合实践经验再慢慢推广到其他地方。

五、结语

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是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项,对粤西地区传统文化和民间民俗艺术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我们对吴川瓦窑陶鼓的历史概况、制作技艺及其所体现的生态文化加以探析,并希望在此基础上为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出谋划策,使其能摆脱传承与发展上的困境,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生活中坚定人们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价值。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川瓦窑陶鼓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012623003。

[作者简介]缪于洋,女,汉族,广东梅州人;林梅菊,女,汉族,广东湛江人;骆金霞,女,汉族,广东湛江人。三人均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本科生。陆文钿,汉族,广东潮州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民间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吴川技艺文化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非遗文创的品牌构建与初探
——以吴川地区飘色为例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十万火急灭渣男:女儿婚前有段泣血错恋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吴川 于无声处竞开颜
谁远谁近?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