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还是“并”:一字之差有奥妙

2022-04-29 00:44李鹏飞
文史知识 2022年4期
关键词:并州罗贯中董卓

李鹏飞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对史实有剪裁,有删改,也有误用。如果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能经常拿小说跟《后汉书》《三国志》对照着看,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这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这里我就从第三回中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入手来谈一谈这个问题吧。

这一回写到董卓召集百官到温明园中,宣布他要废掉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帝,听了他的话,只有一个人挺身而出大呼“不可”,这人是谁呢?

小说里说:他就是“荆”州刺史丁原!

董卓拔剑要杀丁原,但董卓的谋士李儒突然看见丁原身后站着一位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的武将,正怒目而视,就赶忙拦住了董卓。我们看到后面就会知道:这位武将就是《三国演义》中大名鼎鼎的吕布。

看到这儿,你可能也会产生一个疑问:丁原既然是“荆”州刺史,他不是应该待在荆州吗?怎么会出现在洛阳皇宫中的温明园里呢?

如果你很熟悉东汉、三国的历史,或者翻一下《后汉书》《三国志》,你又会发现第二个更大的疑问:

吕布的传中明明写着他是“五原郡九原人”,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包头人,在当时归并州管辖。既然吕布是并州包头人,他怎么会跑到荆州去做了丁原的部下呢?

这里边一定有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们继续仔细地翻阅《后汉书》和《三国志》,就会发现:

丁原这个人其实并不是荆州刺史,而是并州刺史!他在并州做刺史的时候,很欣赏吕布,于是就把吕布网罗到了自己麾下。

这样的话,上面的第二个疑问就迎刃而解了。但罗贯中为什么要把并州说成荆州呢?是他故意改的,还是不小心弄错了?目前来看,两种可能性都有,我们还很难断定到底是哪一种。

解决了第二个疑问,第一个疑问仍然存在:

即使丁原本来应该是并州刺史,那他也应该待在并州呀,怎么出现在洛阳的温明园中呢?让我们继续查阅史书,这一查我们很快又明白了:

原来大将军何进调兵来洛阳杀宦官的时候,除了来了一位“西凉刺史”董卓,还来了一位并州刺史丁原。

这一点,在罗贯中原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其实是提过一句的,但被毛纶、毛宗岗父子在修改、评点这部小说时给删掉了。

那毛氏父子为什么要删掉这一句话?

我猜测他们是为了突出董卓,强调他一直以来就心怀不轨,所以他一接到何进调兵入都的命令,就立刻迫不及待地领兵来到了洛阳。如果小说同时写丁原也领兵来了,就势必削弱凸显董卓的笔力。

那么,为什么是董卓和丁原应何进的诏令来了洛阳呢?

结合历史来看,董卓来洛阳,是因为他统领着当时战斗力极强的凉州兵,而且又心怀不轨,想伺机夺权。那么丁原呢?

其实,丁原手下也统领着东汉时期另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那就是:并州兵。而且他当时的驻地离洛阳很近,一接到命令,就火速赶来,而他来洛阳确实是为了帮何进铲除宦官。

但当他们到达洛阳的时候,何进已经被宦官杀了,宦官又被袁绍等人消灭了。少帝刘辩懦弱无能,洛阳群龙无首,于是发生了董卓要废立皇帝的逆天之举。

别人都不敢反对董卓,但丁原敢!这是因为:他手中掌握着一支跟凉州兵战斗力不相上下的劲旅—并州兵啊!而且,他的麾下还有吕布这样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猛将呢!

这就真正是二虎相争、胜负难料了。

董卓多亏了这个有眼色,反应快的李儒,及时出手制止了董卓跟丁原、吕布一触即发的正面冲突,否则董卓难免会死于吕布戟下。

小说紧接着就写了第二天丁原、吕布率兵跟董卓交战,结果因为吕布勇不可当,董卓这一边吃了败仗。

董卓考虑要把吕布争取过来,就派吕布的同乡李肃带着大量金珠珍宝和一匹赤兔马,去诱降吕布,吕布果然被说动,杀了丁原,带着丁原的首级作为见面礼,归附了董卓。董卓有了吕布,胆子就更壮了,终于强行把汉少帝废掉,让刘协当了皇帝。

我们看到,小说的作者特别强调了吕布个人的勇猛,董卓甚至认为:得到吕布就不用担心得不到天下了。

但如果我们结合《三国志》的“吕布传”来看的话,就会发现董卓诱降吕布的主要目的其实是要借他的手杀掉丁原,然后把丁原的部队给吞并了。

这样一来,董卓就可以把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凉州兵和并州兵整编成一支军队,归他掌握,有了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以后,其他诸侯就更不是他的对手了。

历史上,吕布杀了丁原之后,率领并州兵归附了董卓,然而一山难容二虎,双方矛盾重重,很难和平共处,合作关系最终破裂,吕布又被他的同乡王允利用杀掉董卓。这是后话,这里就不多说了。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会感到:像《三国演义》这种经典作品,有时候一个字背后可能就是一个深渊,隐藏着很大的奥妙。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猜你喜欢
并州罗贯中董卓
三国演义(六)捉放曹
三国演义(二)乱世出英雄
三国鼎立之王允计除董卓
采桑子
人生何处是故乡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谫识——从不合时宜楔入
王允计除董卓
聪明的罗贯中
罗贯中与施耐庵(下)
连 环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