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萨满舞蹈的风格探究

2022-04-29 16:17刘禹彤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萨满教萨满巫师

一、满族萨满舞蹈的起源

萨满舞蹈起源于萨满教,是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萨满教主要信仰自然崇拜、先祖崇拜和图腾崇拜,在很多民族中都有影响。舞蹈作为人们表达感情和思想的手段,逐渐形成了各个民族的萨满舞,各有特色。满族信仰萨满教,在清朝,萨满教也是宫廷中信奉的宗教,所以也受到政治的影响。萨满教产生于母系社会,发展于父系社会。“萨满”一词的意思是“智者、晓彻、探究”,也是对萨满教巫师的统称,因为萨满巫师在做法时情绪激动、嘴里念着咒语,由此萨满也有“激动不安和疯狂乱舞的人”的意思。因为萨满巫师在做法时的动作,所以萨满舞蹈还被称为“跳大神”。满族人民认为萨满巫师可以与神灵沟通,是人与神沟通的媒介。在近现代,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满族人民也不会再举行萨满教的祭祀,萨满教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

二、满族萨满舞蹈的艺术形式

(一)舞蹈的特点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没有语言交流的情况下,人们只能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思想,这就产生了舞蹈。随着历史发展,舞蹈逐渐成为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之一。在现代社会,舞蹈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古代,舞蹈与宗教密不可分。宗教和舞蹈的融合让萨满舞这样的艺术形式被用于祭祀。萨满舞可以清晰地展示满族人民的性格、生活习惯等特征。满族萨满舞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祭祀大典中的祭祀舞蹈,主要是用作求雨、求丰收等;另一种是宫宴,就是在宫廷之中以娱乐为主的表演。

萨满舞体现着萨满宗教的文化特征,对于 神灵、自然的崇拜,在祭祀仪式中萨满舞与萨 满教的神话故事、请神歌词和道具组合成了萨 满祭祀仪式。女真时期就有关于萨满的记载, 《北盟录》中记载: “金以女巫为萨满,或同 珊蛮,金与渤海同族,渡渤海人亦必奉之。萨 满亦称叉玛,奉者多为妇人,盖女巫之一种也。于祀祖先祷神时,戴尖冠,着长裙,腰系铜铃,击鼓蹲舞,口喃喃辞不可辨。又谓,可以疗疾。”金朝女真人的萨满舞与清朝满族的萨满舞几乎 一致。萨满舞通常由单人、双人或多人来表演,不管由多少人来表演,都会由一个人来领舞, 扮演萨满巫师。演员在表演时会穿戴好服饰和 道具,也会佩戴上面具。面具会为整个舞蹈增 添一些神秘感。

(二)舞蹈在祭祀中的作用

萨满舞蹈俗称“跳大神”,是巫师用来祭祀、请神和医治病人的舞蹈,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萨满祭祀也逐渐成为一种宗教形式。这种宗教形式一直流传至今。从“跳神”这个词可以看出,萨满祭祀仪式和舞蹈是分不开的。舞蹈是祭祀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突显仪式的神秘感。萨满舞是以祭祀神灵为目的的舞蹈,表达对神灵的崇敬、赞美、祈祷之情,“诚则祭,祭则拜,拜则舞”。它与祭祀仪式和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种巫术性质,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同时也带 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着生命力。它体现了 满族多神崇拜的特点。萨满舞节奏快,有“颤、摇、晃”的特点,萨满教文化有“不颤神不来”的观念。萨满巫师通过舞蹈向神灵传达信息。 萨满舞也有着增强群体性、凝结团聚力的作用。有学者认为,萨满舞是在萨满教祭祀活动中贯 穿整体的一种形式,不能独存。

(三)舞蹈的表演形式

萨满舞分为家祭与野祭两种表演形式,家祭的形式通常比较固定,以祭祖、祭神为主,具有稳定性与规律性的特征。而野祭中的萨满舞更多含有即兴因素,随着仪式的进行,巫师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变换舞蹈动作。但随着祭祀仪式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表演形式。例如祭典环境、表演者的服装道具、祭祀供品的摆放等。但总体来说,萨满舞还是掺有即兴形式的表演,在规定的模式下,巫师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萨满舞充满着随性、简朴、野性和自然的表演形式,体现了满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对生活的期盼。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动作非常简单,人们可以非常轻易地融入进去,慢慢地形成了集体性的欢乐舞蹈。

(四)舞蹈中的生活自娱性

这种生活上的自娱性是指萨满舞蹈通过表演方式,将娱神和娱人融为一体。萨满教的祭祀仪式本是一种带有宗教仪式的活动,满族萨满舞蹈在仪式中有着迎神和娱神的作用。在火祭这种大祭中,萨满舞蹈也有着发泄情绪的作用,由于参与者众多,众人可以一起成舞、踏地欢歌、拍手、呐喊。在祭祀仪式上,族人一起载歌载舞,在向神灵表达虔诚和崇拜的同时,也可以宣泄情绪。

自娱是人的本性。在生存条件十分艰苦的原始时代,人类自娱性活动对于调节身心健康、减轻精神负担、和谐群体关系、树立生活信心等方面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娱也可以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享受。先秦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人们还没有真正摆脱自然经济的束缚,因而对自娱尚处于朦胧状态。但是,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原始人类的自娱活动始终与原始宗教祭祀紧密相连,并依附于原始宗教祭祀自娱活动,形成了古代祭礼与竞技游艺相结合的文化结构。

三、满族萨满舞蹈中道具的运用

萨满舞因为是祭祀舞蹈所以会使用道具,每一种道具都具有独特的意义。道具的运用,给萨满舞更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在使用道具起舞的同时也能看出满族人民淳朴的民风和豪放的性格。

(一)神鼓

神鼓在萨满舞里是最重要的道具,在信仰萨满教的人看来,鼓是可以通神的神器,神会跟随鼓的声音降临,传达旨意,没有鼓的话,神哪里也到不了。而且有的巫师认为鼓的声音可以给神灵力量,与恶鬼战斗,在战争中也可以将鼓作为盾牌使用,所以信仰萨满教的人家里都会有一只神鼓。神鼓也可以用来娱乐,作为乐器,击鼓而歌。满族萨满舞蹈的韵律单一,但是节奏点非常丰富。

(二)腰铃

腰铃也是萨满舞中一个重要的道具,最初只出现在萨满巫师的祭祀活动中,是一个拥有强大能量的法器。在祭祀中,巫师通过不同的动作,让腰铃发出不同的声音和节奏。主要动作为“甩”“摆”“顿”。“顿”铃是将腰铃拿在手中,一顿一顿地发出响声。腰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伴奏。祭祀时巫师唱的祭祀歌曲歌词单调,节奏平均﹐这时由腰铃撞击发出的声响会为歌曲增添一点清亮声响和抑扬顿挫,从而达到伴奏的作用。

(三)铜镜

萨满巫师的衣服上会挂有几个铜镜,胸前的铜镜叫护心镜,背后的铜镜叫护背镜,帽子上的小镜子叫护头镜,铜镜的背面绘有花纹。铜镜在萨满教中被认为是可以照见人世间所有事情的神器,知晓未来﹐也是抵挡恶鬼的利剑。有的萨满巫师认为铜镜可以治疗疾病,因为铜镜是治疗疾病的神灵居住的地方,用铜镜去按摩患病的地方可以让神灵医好疾病。

四、满族萨满舞蹈的宗教文化元素

(一)崇拜自然与神灵的力量

宗教文化中一直贯通着对自然与神灵的崇拜。舞者在舞蹈中围绕着主萨满巫师或者神物而舞,以天地、风雨雷电、星星、月亮等作为文化符号,将自然与神灵看作是像人一样有生命和意识的存在。

萨满教重视星辰崇拜——七星神、火神、神石和神山。七星神特指北斗七星。《吉林通志》中记载: “祭祀典礼,满洲最重,一祭星,一祭祖。”祭星仪式会在日落月升时举办。熄灭烛火,人们会看到天空中繁星闪耀,给这个仪式增添一些神秘感。

火神也很受萨满教重视。传说火神是一位舍己救人拥有崇高品质的女神。满族的火祭几乎贯通了满族文化整个发展时期。通过特有的祝祭过程,祈求天神的降临,达到驱魔、祈求人民生活安宁的目的。祭祀过程中,萨满巫师会模仿火神的模样,进行关于火的表演。

(二)图腾崇拜与动物模仿

满族起源于长白山地区这里资源丰富,有山有水,寄居的动物有很多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满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对动物神、植物神都有着虔诚的崇拜之心,祭鸦、祭狗﹑祭佛多妈妈﹑祭柳。萨满教也有着“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说法。在萨满教中,海东青是最高贵的动物。满族人民对海东青非常看重,因为从肃慎时期起,满族人常常需要射猎,驯养鹰可以辅助狩猎。鹰在萨满教中被视为创世英雄,是女萨满的前身。在祭祀仪式中,萨满巫师会戴上鹰神帽,模仿鹰的神态,来表达对鹰神的尊敬。在鹰神舞中添加相应的故事情节和拟人手法,来弘扬鹰神的精神和毅力。也会根据狩猎时节的不同,对其他动物做出模仿,以求狩猎的顺利。

(三)人神共舞

萨满巫师是人与神沟通的媒介,希望神灵可以祛病、驱魔,这一点在萨满舞蹈中非常重要。萨满舞在祷词、咒语、吟唱和鼓声中进行,是人与神的共同语言,也是神灵向人言说的方式。通过鼓声敲击的节奏,表示神灵已经附体到萨满巫师的身上,以舞蹈的形式表达旨意。萨满巫师经过严格的训练,掌握很多技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神共舞、驱灾辟邪的效果。

五、结语

萨满教是个古老的宗教,萨满舞蹈通过萨满教的祭祀仪式来表现。祭祀仪式中,萨满巫师与神灵沟通。萨满舞的表演形式、道具的运用、萨满巫师的作用和萨满教的祭祀仪式都是整个萨满教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萨满教这种神秘的宗教文化已经渐渐地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刘禹彤,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音乐与舞蹈学。

猜你喜欢
萨满教萨满巫师
懒巫师的谢礼
神秘的北部巫师
带上巫师的魔法书,开启一场奇幻之旅
谁动了巫师的魔药?
萨满教研究概述
浅析萨满艺术的传递
萨满图腾艺术性服装创作灵感研究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
满族剪纸中所蕴含的萨满文化
东北文化中的萨满教因子及其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