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延月
摘 要:“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习就是在不断质疑与释疑的过程中取得进步的。质疑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释疑是对知识进行系统巩固和完善的过程。学生只有带着疑问去学习,才能更好地激发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积极探究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质疑、合理质疑,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质疑能力;课堂教学
纵观当前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教师仍然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但是,在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已是迫在眉睫。基于此,文章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限制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优化了传统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好地成为课堂的主体,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向教师反馈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从而获得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培养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方式教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严重束缚。而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一方面,学生通过“质疑”增强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进而对知识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质疑”能够强化学习目标与动力,让学生在取得一定的突破后获得更强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探索中,充分发挥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拓展延伸,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思维。
(三)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也遏制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过于依赖教师。质疑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第一步,有了质疑才有探索的方向与动力。通过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现状及原因
新时期,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调查发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质疑能力欠缺。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质疑,不敢在课上质疑,抑或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就提出质疑。通过分析和总结其中的原因,发现影响初中生质疑能力培养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仍根深蒂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上只能跟着教师的讲解亦步亦趋地学习,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间,质疑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教师大多时候只是将知识讲解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机械记忆和背诵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其质疑能力的发展。
(二)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与时俱进,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知识讲解以“满堂灌”的方式为主,课上缺少跟学生的交流互动,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同时又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加之严肃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拘谨,不敢轻易发言,更不敢提出自己的质疑。他们害怕自己提出错误的问题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又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引起教师重视而伤自尊,因此缺乏课堂提问和质疑的勇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主体性
传统初中语文课堂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将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容易养成机械性的学习习惯,缺乏思考与质疑。长此以往,他们的质疑能力很难得到更好的培养,思维惰性也会越来越强。因此,要实现对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培养,语文教师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不断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语文教师要将对学生质疑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更好地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大胆质疑
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比较威严,所有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基准。课上纪律严格,氛围却十分严肃沉闷,具有压迫感,造成学生一味迎合教师,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缺乏提出质疑的勇气。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勇敢地提出问题,语文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更好地激发出来,对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认识。同时,教师也要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灵活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再惧怕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敞开心扉、勇敢质疑,让课堂提问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
(三)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课上学习内容不熟悉,在学习过程中很难跟上教学节奏,无法形成有效的思考,因此无法产生有效的质疑。所以为了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督促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初步预习,将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在课上向教师提问。通过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问题,进而在课堂学习中提出有效的质疑。解疑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也是学生合作交流获得答案的过程。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答疑解惑:第一,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教师可以提问:“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是不是在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呢?”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阅读、讨论、解疑,并在探究后得出结论:“本篇散文采用了明暗双线结构的写作方式,通过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运用详略得当的结构布局,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赞扬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课文叙述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第二,指导学生解疑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阅读习惯。学生自主答疑解惑,需要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支持。如学生可以从书籍上查阅资料,也可以求教于师长,还可以到图书室查找参考书籍,或者上网查找资料等。在自主阅读文言文或者其他一些艰涩的文本时,学生经常需要运用工具书来解决问题。如在阅读《孔乙己》时,为了扫清学习障碍,学生会依靠《新华字典》《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准确解释词义,还可以查阅图书或者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第三,对超越了语文知识本身的疑难问题,学生需要在课后借助相关资料的支持来解决问题。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尤其是一些科普知识很容易引起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关于园林设计方面的资料,切身感受园林设计的艺术魅力,当学生驻足细细品味的时候可以体会到“美景如画”,也能让学生在更深层面上对园林设计者以及工匠的高超技艺感到叹服。
(四)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权威性强,学生易形成“教师永远不会错”的片面认知,很难养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故意设计一些教学破绽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当学生对教师故意暴露的破绽提出质疑后,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与表扬,并让学生进行指正。然后告知学生自己设计教学破绽的原因,让学生知晓教师的初衷。同时,告诉学生教师也会有出错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时要勇敢指出,形成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合理创设一些特定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质疑的意识与习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勇敢提问、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质疑意识。
(五)重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开始。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考习惯,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现错误、提出质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多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存疑的地方,要鼓励他们及时向教师反馈,获得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教师也要重视和强化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划分讨论小组,让小组成员就各自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探究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形成更加思辨、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与内涵,增强他们的质疑能力。
(六)构建科学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合理质疑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对问题思考得不够深入,提出的问题会出现盲目、随意的情况,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质疑及提升质疑的合理性与针对性,语文教师要对学生多加引导,为学生设置合理的质疑范围,教给学生科学的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合理质疑、善于质疑。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进行科学评判的同时给予其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提问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质疑意识与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科学可行的质疑评价机制,对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质疑给予科学公正的评价,更好地激发学生质疑与提问的热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综上所述,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当代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质疑是探究本质、发现真相的根本,学生通过质疑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并不断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带着质疑和思辨的眼光去探究问题,不断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明玺.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20(33):129-130.
[2]燕颖超.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0(90):43-44.
[3]李永祥.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 学周刊,2020(32):141-142.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