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本土音乐微课的应用策略

2022-04-29 00:44杜媛梅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微课音乐课堂教学

杜媛梅

本土音乐是指流传和活跃于本地区民俗活动中的民族民间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本土音乐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从小受到本土音乐文化熏陶,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赋予音乐课程教学的任务之一。那么,要如何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启蒙呢?经过近三年的实践,笔者发现,将微课融入音乐课堂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一步总结将微课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若干策略。

一、本土音乐微课内容、特性与优势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媒体形式的数字资源。本土音乐微课则是一种以微课形式呈现本土音乐文化的课程资源,它是教师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教学需要对遴选加工后的本土音乐资源进行微课创作的产物。

(一)本土音乐微课的内容

本土音乐是构成本土音乐微课的核心内容。虽然各本土音乐微课仅仅指向本土音乐中的单一知识点,但是依托本土音乐教学资源库中的素材,我们研发制作的系列本土音乐微课基本涵盖了本土音乐流派及其表演艺术特色。其内容包括地方曲艺、戏曲以及民歌民谣的源流、演唱声腔特点与表演特色、相关伴奏乐器特色等音乐文化知识及其代表性作品。具体来说,地方曲艺板块包括常德丝弦、鼓盆歌、渔鼓,地方戏曲板块包括常德汉剧高腔、荆河戏、常德花鼓戏,地方民歌民谣板块包括号子、山歌、童谣等。

(二)本土音乐微课的特性

本土音乐微课除了具有微课的一般特性外,因其自身特定的内容主题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一是地域性。本土音乐作为一种原生性音乐,其产生与流传离不开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和经济社会生活,自然要具有本区域、本民族的特定形态,地方特色明显,乡土性与民间性突出,被打上了鲜明的地域性烙印。

二是童趣性。本土音乐微课面向小学生,因而素材篇幅及所选曲目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具有童趣性,利于学生听赏、学唱、传承。

三是典型性。本土音乐微课中呈现的作品片段,主要遴选自本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曲艺、戏曲或民歌民谣类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是本土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可见,本土音乐微课还承载着传承本土音乐经典的功能。

(三)本土音乐微课的优势

本土音乐进课堂,既可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中传授,也可运用微课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其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对小学生来说,后者不仅生动形象,而且降低了学习难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征与学习规律。

1.激发学习兴趣,传承本土文化

本土音乐微课主题突出,内容简明,其具有拟真性、互动性、亲切感以及原生态影音,能够瞬间贴近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本土音乐的魅力,传唱与传承本土音乐。

2.丰富课程资源,厚植家国情怀

本土音乐微课是教师自主开发建设的学校课程资源,其研发与运用需要教师更好地掌握课标与教材要求,也是对课标与教学相关要求的具体落实,更是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的充实和完善。各本土音乐微课,都蕴含着本土音乐文化基因,是一粒本土音乐文化的种子。借助微课将本土音乐融入课堂,既让课堂充满了乡土气息,学生得到本土音乐文化的浸润,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自觉意识。

3.弥补师资能力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目前,音乐教师对于本土音乐的认识与理解多源自其接触的文本及视频资料,在本土音乐作品的演唱、表演技巧与要求以及艺术特点的把握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欠缺,这也是教师开展本土音乐教学的不利因素。本土音乐微课中的原生态影音,则能较好地弥补教师本土音乐表现力不足的缺陷,准确再现本土音乐及其作品风貌,同时也激励教师提升本土音乐文化素养,反思教学得失,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音乐教学中本土音乐微课的“四环”渗入策略

为了提升和保障本土音乐教学效果,笔者将本土音乐微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应用“四环”渗入策略,让本土音乐根植于课堂教学之中。“四环”渗入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导入、表现、释疑、拓展环节嵌入本土音乐微课,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音乐体验、具象化教学内容和深化教学主题的目的。

(一)教学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本土音乐视频大多鲜活生动、丰富多彩,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本土音乐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教师运用本土音乐微课导入新课,不仅能够创设更为生动、具象化的音乐情境,还能以情境活跃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感悟体验发散思维,产生深层次探究愿望,为课堂新授作好过渡与铺垫。

例如,在教学《溜溜山歌》时,教师运用本土音乐微课《那边的伢儿你莫吵》导入新课:“什么呃出世啰一身呐坨啰,什么呃出世啰一身呐毛啰?苦瓜呐出世啰一身呐坨啰,冬瓜呐出世啰一身呐毛啰……”生活化、形象化、情趣化的方言问答,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什么是山歌和它有什么特点的疑问,学生主动开启《溜溜山歌》的探究学习之旅。

又如,在教学“神奇的民间锣鼓‘螺蛳结顶”一课的导入环节,教师播放了鼓盆歌节奏表演微课中的民间艺人表演视频,将抽象的节奏转化为动态、具象的形象,学生在惊讶、神奇之余对新节奏的学习充满期待。这种运用本土音乐微课激趣导入的做法,较好地挖掘和把握了教学中的兴奋点,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课堂的吸引力,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埋下伏笔。

(二)课中表现,展现情境,强化体验

音乐课堂上,学生的音乐表现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各有侧重,因此,运用本土音乐微课开展音乐活动需要因事、因时制宜,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一是设计情境表演活动,通过展现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是进行延伸欣赏,通过丰富学生视听来理解并认同地域文化;三是开展歌词创编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歌颂家乡风物。总之,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运用本土音乐微课提供的资源,开发和设计多种音乐表现活动。

例如,教学《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时,在学生带动作学习了铁梅的念白后,师生需要共同揭示念白的特点与作用。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一结论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出示常德汉剧高腔《祭头巾》中的念白,然后指导学生用方言表演石灏与报子的对话。学生在表演中获得的剧中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真实感受,能让他们更好地通过念白理解戏曲中各人物的复杂情感,从而表现不同的情感体验,再次体验念白传神的艺术境界。

又如,在欣赏云南民歌《猜调》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微课让学生同步欣赏本土放牛山歌《什么团团在天边》后,再延伸欣赏湖南浏阳的《猜调》,丰富学生视听,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地域特色,增强他们对家乡以及家乡音乐的认识。

可见,本土音乐微课既可以具体形象地表现音乐静态形象,又可以生动活泼地表现动态活动的全过程,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感悟音乐,理解音乐表现的情境、情绪,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课中释疑,具象理解,突破重难点

释疑解惑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运用本土音乐微课,可以更好地助力学生理解身边的音乐形象,让抽象的音乐具象化,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远离其直接经验的事物或是需要利用技巧加以表现的演唱,往往难以理解,对此,教师要善加诱导使之突破。前者,可以利用本土音乐微课,引导学生建立并丰富音乐形象,更好地进行学习迁移;后者,则可利用广为传唱的本土音乐作品供学生模仿与揣摩。

如教学《打麦号子》时,由于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存在差异,他们普遍对打麦和号子的理解与表现有疑惑,无法调动学习情绪,这时教师运用本土音乐微课《澧水船工号子》,瞬间就让课堂“活”了起来。借助视频影像,学生说出了它的演唱特点,感悟到了音乐变化与船夫们和惊涛骇浪搏斗时情绪变化的关系,也理解了号子的作用。当课堂再次回归到《打麦号子》时,学生已经有了可以借鉴的感性经验。

又如教学《对花》一课中的“上滑音”时,学生既容易唱错,又容易在反复练习中丧失歌唱的热情。针对这一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处理:第一步,听辨、演唱,找差别;第二步,揭示民歌曲谱演唱“按字行腔”的基本原则;第三步,示例释疑,播放《说唱丝弦》微视频,师生共同感受常德丝弦的“按字行腔”。对于小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师运用他们熟悉的本土音乐微课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本土音乐微课内容多选自人们熟悉的身边的音乐和生活中的音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本土音乐微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主题与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迁移,它也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音乐与生活中的音乐进行音乐学习的好做法。

(四)课尾拓展,对比深化,丰厚积累

在结课环节,教师运用本土音乐微课设计拓展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对比赏析中巩固新知、深化认知、增加积累。

课尾拓展,一是运用本土音乐微课延伸课堂,既将本土音乐元素融入课堂,打开学生学习的新天地,又能增强本土音乐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丰富人文积淀;二是运用本土音乐微课开展对比赏析,让学生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深化音乐认知。前者如听赏京剧《苏三起解》的结课,教师在介绍京剧的历史时引出“荆河戏”,继而播放微课《荆河戏》,师生共同赏析传承人的表演、唱腔,然后简介荆河戏的历史由来、行当,让学生感受地方戏曲的魅力。这样的结课,让学生感觉既好奇又期待。后者如歌曲《浏阳河》的结课,教师运用多个微课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体味音乐特点。在学生学会该歌曲后,教师做了如下教学安排:先播放常德花鼓戏《捡菌子》的微课,让学生听辨说出二者曲调的相似之处,体味乐曲每个乐句结尾处的归韵特点,感知地方音乐特色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关系;接着,欣赏本土音乐微课《马马嘟嘟骑》,让学生在不同类别的本土音乐作品中再次感受歌曲语言、归韵等的特色。这样做,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歌曲的认知理解,还能在课堂上接触到新的本土音乐作品。

由此观之,教师运用本土音乐微课结课,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音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和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还能掀起教学结束前的新高潮,成为下次本土音乐教学的新起点。

三、本土音乐微课应用效果与改进

将本土音乐微课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为学生认识家乡文化开辟了新途径,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应用效果

近三年来,随着本土音乐微课应用的全面推行,学校低年级学生接触到的本土音乐微课超过10个,能较熟练演唱丝弦童谣3~5首;中年级学生接触到的本土音乐微课超过20个,能熟练演唱丝弦、童谣山歌号子8首,简单的花鼓戏、汉剧高腔中的一两个乐句达3首;高年级学生接触到的本土音乐微课超过30个,能熟练演唱丝弦、童谣山歌号子、常德城市形象歌曲超过10首,简单的花鼓戏、汉剧高腔、荆河戏中的一两个乐句达5首。本土音乐的学习,让学生受益于课内,显现于课外。学生经常参与社区或地方的民俗演出活动以及省、区、市展演,创编的多部本土音乐作品获得了好评。

本土音乐微课的应用过程,是一个在探索中不断改进、反思与完善的动态过程。在本土音乐进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澄清认识,以课标要求为出发点,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为生成点,“三点”融合,将本土音乐微课运用到日常教学中,采取分散进行、梯次推进、覆盖全程的本土音乐微课应用机制与策略,在小学阶段系统促进学生对于本土音乐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因此,教师首先要从课标中有关本土音乐教学的原则性出发,依据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确定本土音乐教学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构建梯次递进的层级目标体系,建设本土音乐微课序列,有序推进本土音乐微课应用。其次,对课标、教材中涉及的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分析归类,以此确立本土音乐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如方言特点、衬词、念白、节奏、旋律、伴奏、表演特色等,全面推进本土音乐教学。最后,运用本土音乐微课,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审美活动,让学生主动发现、感知、欣赏、评价本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艺术美,学会演唱,学会表现创作,促进课堂教学生成,达成传唱传承、以美育人的教学目标。

(二)改进方向

本土音乐微课的应用,有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完善。

1.拓宽应用的形式与途径

为了创新本土音乐微课应用形式,方便教师选用和学生学习,近年来,笔者对于每个本土音乐微课设置了学习二维码,师生扫码即可观看。这一举措,将本土音乐微课应用由课内延伸拓展至课外,由线下扩展到线上。据此,教师可进行课堂翻转,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巩固,自学喜爱的音乐片段。然而,由于部分学生囿于家庭条件及家长认识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在课外运用本土音乐微课进行学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2.注重进行应用评价

评价是做好改进与完善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为了增强本土音乐微课应用的目的性,创新本土音乐微课应用方式,完善本土音乐微课应用体系,需要建立并优化本土音乐微课应用评价机制。一是建立评价标准,明确微课资源与课标、教材的关系,梳理好微课应用与师生成长的关系,使本土音乐微课应用有据可依,能够长期坚持;二是定期开展应用评价,坚持问题导向,查漏补缺,以评促改,自我完善。

3.要能够引领学生成长

教师运用本土音乐微课开展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教学技术要素的层面,更应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本土音乐微课,要引导与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身边的美、生活中的美的眼睛,以美育促美行,以美行成美习,促进学生热爱家乡的音乐与文化,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小学音乐教学中本土音乐微课研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JK19CTW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工农小学音乐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微课音乐课堂教学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