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洁
导读:所谓审美经验,指的是审美主体感受美、体验美到最后能主动创造美的经验。尽管幼儿美术创作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创作的作品还无法成为纯粹的审美对象,但这并不影响其审美经验的产生。幼儿能调动自身全部感官,用有限的经验感受生活中的事物,并将体验这些事物的感受转化为自身的审美体验,并最终反映在美术创作中。儿童绘本就是一种有效提高幼儿审美经验的途径,以图文结合的表现形式和儿童化的叙事方式,有效促进幼儿审美经验的快速发展,并在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对世界的认知,进而构建完善的审美态度与世界观。本文就儿童绘本与幼儿审美经验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并探究相关的融合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幼儿美术教育效果。
随着学前幼儿教育的不断完善,相关的绘本也在整个社会范围普及,成为了学前幼儿学习的重要载体。这种图书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及符合幼儿思维的叙事方式,受到了大量家长和幼儿园的欢迎,在学前幼儿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儿童绘本相关的,就是幼儿审美经验教育,这一教育形式是当前每一所幼儿园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幼儿欣赏蕴含真善美的优秀作品,在其心中建立向往美好的审美经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健康成长。想要通过绘本阅读促进幼儿审美经验的健康发展,需要对幼儿审美心理的成长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在遵循幼儿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在不同的阶段选择有针对性的绘本读物,确保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一、绘本的审美特性
审美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对幼儿认知、道德、情感、智力开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审美活动中之所以会感到愉悦,是因为通过欣赏特定作品,感受到一种具有较强节奏性和平衡性的完整形式。这种形式会作用于一个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等多个层面,使人的内心处于一种和谐且自由的状态。但幼儿的审美特点和成人不同,并且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准确分析并把握幼儿的审美心理,对后续绘本的选择与解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根据相关科学研究,幼儿的审美心理主要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四个部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形成幼儿审美的基本特点。
(一)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指幼儿在接触审美对象后,初步感受其中蕴含的形状、图案、色彩、表现形态,并结合自身的审美水平,产生对内容的大概印象。
(二)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则是在初步感知审美对象后的进一步想象,分为两个阶段:一种是直觉想象,即根据作品本身进行相关联想;另外一种是创造性想象,指通过将审美对象与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形象结合,进行“自我创造型”想象,例如,通过绘本中的一团云朵想到昨天吃的棉花糖。
(三)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指的是结合作品与自身情感基础上,对内容蕴含的情感要素进行剥离与感知,在想象的层次上更进一步。不同幼儿面对同一个作品,就产生不同的审美情感理解。
(四)审美理解
最后的审美理解,指的是幼儿在把握了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直接感知作品中蕴含的核心审美要素,并理解为什么这个作品是美的、是什么要素赋予了它这种美感。如果幼儿能准确把握这一点的内容,就可以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审美经验,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使用,赋予作品以独特美感。
二、绘本阅读促进幼儿审美经验提升的内在机制
绘本阅读是一种愉悦的欣赏活动,通过教师的正确选择与引导,让幼儿提高自身的审美经验,得到全面发展。
(一)促进幼儿审美感知
阅读绘本的过程,就是幼儿在对绘本图文进行感知的过程,绘本中蕴含的图案、色彩、线条及与其匹配的文字,都会对幼儿的审美经验产生非常强的促进作用。绘本中的图案大都与叙述内容相匹配,这一点不仅反映在图案的基本内容上,同时也反映在配色、线条、构图、角色特征等方面,多方面内容一同构成了幼儿对绘本内容的基本认知,同时也会影响幼儿今后对类似事物的认知。例如,在绘本《小蝌蚪找妈妈》中,作者以蓝绿相间的色调表现夏季池塘的感觉,并通过描绘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遇到的不同小动物,初步建立起不同动物的基本形象与特征,如:鱼儿的灵活与矫捷、乌龟的迟缓与和蔼都通过图案形象的方式,在幼儿心中树立起基本的形象特征。一直到最后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过程中绘本表达的内容就可以不断促进幼儿的审美感知,使其对类似形象产生基本认识,如:通过蓝色与绿色表现夏季池塘的氛围,通过乌龟圆滚滚的形象表现憨厚性格。这种迁移默化的审美感知,就可以不断促进幼儿审美经验的完善,实现其全面发展。
(二)促进幼儿审美想象
幼儿大脑发育正处于关键时期,对审美想象的引导直接关系到幼儿世界观的发展,合理的想象能使幼儿正确认识世界,并尝试构建属于自己的观察体系,这对其今后的审美创造有着重要意义。绘本展现的内容并不完全照搬现实世界,而是创作者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加工再创造,形成易于幼儿理解的故事形象。这些形象结合文字,能有效引导幼儿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想象力,这部分内容会随着阅读的丰富而不断拓展,从而帮助幼儿构建自身的思想体系,并且这种体系极富艺术性与审美性。
(三)促进幼儿审美情感
绘本表达的情感内容不会涉及成人世界复杂的情感要素,而是直接展现了人类最本质的情感,如爱、成长、友情、亲情等,这些情感无不表达了人类情感世界中最真挚的那一部分,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心理的成长。和以往通过父母说教引导幼儿理解的方式不同,绘本以一种具有较强审美性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这种情感,将这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生活哲学和生命感悟融合在图画的方寸之间,使幼儿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实现自身情感的升华和精神意志的成长。
(四)促进幼儿审美理解
所谓理解,指的就是一个人通过某种方式,了解到某种有意义的事物,并将其内化为自己世界观的一部分。在今后的生活中,就可以运用这一方式对接触的世界进行理解与表达。绘本就是这样一种有效促进幼儿理解世界的方式,如果只是单纯依靠语言与经历教导,对大部分幼儿而言未免过于复杂,且会由于各种原因,掺杂不好的情感要素。但绘本不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绘本内容都经过严格筛选呈现在幼儿面前,其中涉及的情感部分和世界观都非常符合幼儿思维特征。例如,在绘本《三个强盗》中,涉及一些关于民族、文化的复杂概念,但通过趣味性十足的方式呈现,幼儿在初步理解概念后,结合父母及老师的讲解,就会逐渐丰富自身认知世界的体系,最终这种审美理解将不再局限于形式上的理解,而上升到精神上对美的认知,审美理解的持续性发展得到促进。
三、绘本融合幼儿审美经验开展的有效策略
绘本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协调性,如果教师想要通过绘本促进幼儿审美经验的有效提高,就需要从内容选择入手,根据幼儿的年级及幼儿理解水平选择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绘本,从而丰富幼儿美术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一本优秀的绘本不仅要讲述一个儿童故事,还是帮助幼儿观察世界的一个有效窗口,能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对社会、自然、生活等各方面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显著提高,让幼儿在享受绘本的同时,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与发展。
(一)根据教学需要,选取多种绘本内容
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并不能一次性不加筛选地提供大量绘本给幼儿,需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及合理设计,选择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艺术绘本,从根本上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从绘本创作者的角度来看,为了表现各种不同的内容,会在创作时采取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甚至也会将自身的习惯融入绘本中,这些不同的绘本带给幼儿的审美体验也是完全不同的。基于这种原因,教师不能单纯选择某一类型或同一作者的绘本作品,应根据幼儿教育的需要,不断丰富绘本内容,从而增加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新鲜感与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绘本阅读的积极性。例如,在涉及“父母之爱”的情感教学活动中,需要选择相关绘本进行教学。绘本《海马先生》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绘本,主要讲述海马爸爸孵育并抚养小海马的过程,表现了海马爸爸对小海马真挚的爱意与呵护之情。与此同时,主人公也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让它感到非常烦恼,但在爱的驱使下,它还是无怨无悔地投入抚育小海马的行动中。绘本内容非常适合引导幼儿感受亲情,幼儿容易将自己代入小海马的心境,父母则是呵护自己的大海马。同时,绘本中小海马遇到的各种困境也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危险因素,提高保护意识。这样,不仅使幼儿获得了审美经验上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情感感知能力与自我防护意识,促进了幼儿的综合成长。
(二)模仿绘本内容,开展审美创造
任何一个人想要学好美术,开始属于自己的美术创造活动,都离不开对先前美术作品的感知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美能力,丰富大脑中的创作素材,为创作活动提供指导。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美术教学活动中的需要,运用相关绘本作为创作导入的工具,使幼儿进行模仿学习,提高美术审美经验的同时也提升美术创作能力。例如,如果要指导幼儿创作一幅和小熊相关的美术作品,就可以在此之前带领幼儿欣赏《小熊宝宝绘本》,通过其中描绘的小熊故事,对小熊的形象和性格有一个大概了解。以此为基础,教师主动在黑板上将自己创作的小熊形象进行呈现,鼓励幼儿模仿创作。在这个过程中,要主动对幼儿进行肯定,让幼儿没有压力地按照內心想法进行大胆创作。在绘画完成后,让幼儿对自己创作内容进行展示与介绍,表达创作过程中的感受。教师要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全方位点评,引导其以正确的创作方法与态度对待今后的美术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质量。
(三)遵循幼儿认知规律,展示绘本趣味
想要真正使幼儿全身心投入绘本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绘本学习的趣味性。幼儿大都精力旺盛,游戏心理较重,面对单纯的理性知识很难完全潜心学习,教师要考虑幼儿这一心理特征,以趣味游戏化的方式开展相关的绘本学习工作,让幼儿在轻松简单的游戏实践中完成课程的学习。例如,在“尊重自然,热爱生命”这一美术章节的教学活动中,选择《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这一绘本来作为本章节的学习素材。在当前很多动画片中,动物都呈现出一种拟人化特征,穿起各种各样人类的衣服,导致本来就存在“泛灵心理”的幼儿天真地认为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是可以穿衣服的。这种思想会影响到幼儿对自然的态度,认为自然的一切都和人类社会一样可以改变。但绘本通过风趣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动物穿上人类衣服后出现的各种窘态,以此为基础引导幼儿明白各种动物的生存方式完全不同,不应将人类的理念强加到所有动物身上,要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不仅获得了审美上的提高,同时也实现了自身情感态度的提升,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绘本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学习资料,是培养幼儿审美经验及情感态度的重要媒介,为了更好地提高绘本教育的课堂效果,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心理成长规律对绘本的选择和教学进行针对性调整,将更多丰富多彩的绘本融入幼儿教育中,从而提高审美经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