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新闻播音语言样式的发展向度与创新实践

2022-04-29 13:29:39张卫娜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9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

张卫娜

摘要:广电新闻播音的语言样式对新闻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新时代,由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广电新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对广电新闻播音语言样式进行创新,使广电新闻获得强大的竞争力和活力,是广电新闻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广电新闻播音语言样式的发展过程,进一步分析了广电新闻播音语言样式的特点以及发展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和发展规律,提出了创新实践的建议性举措。

关键词:广电新闻播音;语言样式;发展向度;创新实践

传播新闻是广播电视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作为广播电视的播音主持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闻播音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新闻传播的效果,而新闻播音的语言样式是影响新闻播音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新闻播音以“播”新闻为主要语言样式,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传统广播电视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广电新闻播音工作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成为广电新闻工作者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一、广电新闻播音语言样式的发展向度

(一)发展过程

我国的广播电视承担着引导舆论和政策宣传的重要的社会责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结束了长期的战争生活、推翻了封建社会的压迫,政治热情高涨,全身心地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受众需求简单,主要是听从党的号召、了解党的政策,因此,当时广电新闻播音的语言样式主要是“宣读式”和“播报式”。

“宣读式”是新闻播音一种最规整要求最严格的语言样式,要求对播报的新闻内容一字不差地进行播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它要求播音时口腔控制力度最大、语言速度最慢、气息控制最稳,要体现出播报内容的严肃性,对播音者的语言、发音要求很高。这种新闻播音语言样式适用于政策、法令等特殊的样式,适用范围较窄。

“播报式”是我国长期以来沿用且最常见、最普通的一种新闻播音语言样式。它以新闻稿件为依据,新闻播音员以规范的、清晰的、平稳的语言将文字新闻准确、富有生命力和传染力地表达出来,对新闻播音员的文化素养、语言技能、知识储备等要求较高。这种语言样式被描述为“字正腔圆、呼吸无声、感而不入、语尾不坠、语势稳健、把握分寸、节奏明快、语言流畅” [1],既具有艺术的美感,又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新闻播音员在播报时摒弃个性化,态度严肃认真,声音圆润明朗,风格端庄大方,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语言简洁流畅,向受众实事求是播报新闻、传递信息,把判断和思考留给了受众,是广电新闻播音的代表性语言样式。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需求更加多样。为了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新闻播音员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们从音调高、语气强的传统播音语言样式逐渐向亲切自然的风格贴近。在探索初期,虽然新闻播音员有意识地降低音调、柔和语气,但在语言表达上仍带有明显的播报特点,后来随着不断探索,“说新闻”的语言样式应运而生。“播报式”和“宣读式”都是一种一对多的新闻播音的语言样式,新闻播音员更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说新闻”是一种轻松平等的谈话式的语言样式,更加平易近人,给受众更多的信赖感和亲切感。[2“] 说新闻”的新闻播音语言方式往往没有新闻稿件,只有大概的提纲,新闻播音员在此前提下,以通俗、生动、简洁、规范有序的口语化语言表达出来,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更加凸显新闻播音员的个性化,对语境的依赖强,对临场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的兴起,受众接收新闻和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语言样式并存的情形。“播报式”是我国自新闻传播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一种语言表达样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语言样式。而“说新闻”的语言样式通过新闻播音员口语化、非结构化等的处理,更容易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亲和力强,更容易被受众接受,由此还产生了“聊新闻”“评新闻”等语言样式,多种语言样式各有优点、并存发展。“聊新闻”“评新闻”的实质类同于“说新闻”,本文统称为广义概念的“说新闻”。多种语言样式并存发展的局面,给广电新闻播音语言样式带来了生机,也打开了广电新闻播音的新的局面,重新吸引了一大批受众,尤其是“说新闻”的语言样式因为具有双向性和交流性,受到更多的欢迎,但由于广电新闻播音语言样式的百花齐放,广电新闻播音语言样式的开放程度提高,由此也产生了很多不伦不类的语言样式。例如,在目前很多的新闻播音中,很多人认为“播报式”的语言样式太过单调,过分追求“说”的语言样式,在进行新闻播报时故意使用方言、故意使用港台等腔调来突出个性化,或者在进行新闻播报时对新闻内容不假思索,没有经过自我加工,只是增加口语化的“啊、吧、呢”等语气词,语言冗长、啰唆、低俗,毫无艺术性和审美性。[3]

(二)广电新闻播音语言样式的特点

1.依附于文稿

广电新闻播音语言的本质就是将新闻用不同的语言样式传递出来,而新闻的内容则是事先准备好的,只是根据不同的新闻内容、新闻类型确定栏目的性质和语言表达的方式。对于比较官方的新闻节目,新闻播音员大都采用播报式的语言样式,以饱满的声音将文稿读出来,在播报时对文稿内容的变动性较小。而对于其他性质的新闻节目,如《焦点访谈》等,虽然新闻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形式比较自由、情绪比较多样,但也是有一定的文稿作为基础的,只不过文稿内容简单,在节目中可以对简单的文稿结合节目现场以及个人的积累、风格进行个性化的发挥。

2.具有时代性

广电新闻播音语言样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新中国成立之初,受众的新闻需求简单,采用一对多的“播报式”“宣读式”,就能满足受众需求,“播报式”“宣读式”的语言样式也体现了当时高昂的建国热情和政治热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受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需求多层次化,对于新闻的需求也多样化,为了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说新闻”成为广电新闻播报的重要形式,体现出我国改革开放力度大、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双向提高的时代特征。进入新时代,多种广电新闻播音语言样式并存,并且进一步创新,体现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特点。

3.具有审美性

广电媒体的新闻播音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严格训练的,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其通过与新闻内容相适宜的语言样式,将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受众不仅接收到新闻,在观看新闻节目时,从新闻播音员的语言中还能感受到一种节目的美,这种美是新闻播音员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与新闻内容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无形的美,是播音员组织语言的结构、音调、力量所形成的一种艺术美,这种美也是新闻播音员在长期的播音实践中总结提炼的,对于提高新闻传播的力度和效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发展特点

1.语言风格多样化

传统的广电新闻播报风格都是非常正式的,讲究字正腔圆、语言简单、样式严谨,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目前,各个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进行节目播报时,还是会首选央视《新闻联播》这种风格,体现出新闻的政治性、严肃性、权威性。[4]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单一的播报风格不能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受到受众以及多媒体的影响,广电新闻播音的风格开始转变,除《新闻联播》类的新闻节目之外,语言风格更加贴近受众生活,在播报时采用口语化、加入语气词等语言,风格更加多样化、平民化,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和理解,如齐鲁电视台的《拉呱》节目,这是一道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小么哥、张帆使用独具特色的朴实的口语化的方言进行播报,实现新闻与文艺的一体化,它既不是空洞的新闻,也不是枯燥的报道,主持人用独具特色的口语化的方言,将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表达出来,反映生活,自然朴素、生动感人,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获得了受众的欢迎与喜爱,给老一辈不太听得懂普通话的观众提供了方便,让新一代年轻观众感到了亲切。

2.表达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广电新闻播报表达方式单一,为广播电视对受众的单向输出。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及获取新闻渠道的多样性,单一的新闻播报表达方式受众流失严重,为了吸引更多受众,广电新闻播报在表达方式上也突破了传统的单向输出模式,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增加了对话、聊天等互动的双向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央视《焦点访谈》节目,该节目采用了演播室主持与现场采访相结合的方式,演播室的主持人引出当期节目的话题,然后通过现场采访的形式完成对事实的描述,在采访的过程以当事人为主线,引入事件的过程,并聆听当事人的看法,再由演播室的主持人对事件进行评论。它通过引入现场采访的模式,以事实说话,更容易使受众感同身受。

二、广电新闻播音语言样式的创新实践

(一)融合网络词汇

随着各种新媒体的产生,年轻人受到新媒体的吸引,在接收新闻和信息上多采用新媒体的方式,导致传统媒体用户大量流失,成为广播电视面临的严峻问题。随着受众群体的成长,90后、00后甚至10后成为新生的受众力量,这些受众群体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互联网对他们的影响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也最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因此,广电新闻要吸引这些受众的注意力,就需要从他们的关注点入手,融进网络词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上的各种新鲜词汇层出不穷,在新闻播报中融入网络词汇,能够突破受众对传统新闻的刻板印象,增强新闻的生动性和时代性。例如,在央视新闻中也会使用一些网络词语,引起各大平台的热搜,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将年轻的受众拉回到广播电视受众群体当中。[5]《新闻联播》作为广电新闻播音的标杆,在播报的过程中使用网络词汇,突破了原来刻板印象,使新闻播报更加有趣。

目前,广电新闻要获得更多受众的关注,需要在新闻播报中融合网络词汇,从而使新闻播报更加生动有趣,用诙谐的语言传递政策,引导舆论。但新闻播报毕竟是一种专业性、规范性较强的行业语言,因此,在融入网络词汇时,要应用得当,考虑到网络词汇的真实含义和应用场景,避免为了个人利益滥用网络热词,也避免网络词汇的不当使用,导致受众对广电新闻失去信任,起到相反的效果。

(二)增设方言栏目

虽然普通话是我国通用的语言,但方言也是我国的语言文化的精髓和保护对象。因互联网具有便捷、迅速的特点,互联网普及后,更多的人选择使用互联网接收新闻和消息,广播电视受众流失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播报语言方式改变单一的普通话播报方式,增加方言类地方栏目。

方言具有地方特色,通过增加方言类地方节目,一方面能够增加新闻传播的多样性,改变单一化的状态,形成地方特色,传播地方文化;另一方面方言比较接地气,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通过方言的形式,能够引起受众的好奇心,并激发当地受众和远在他乡的受众的故乡情,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三)增加正能量短评

目前,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各种渠道的新闻内容琳琅满目且良莠不齐,碎片化信息太多,人们在接收信息的时候,更多是希望得到独特的见解,对事件有逻辑性地进行分析。为了抓住受众的需求同时引导社会的舆论,广电新闻应该在新闻播报时增加正能量短评,融合多渠道热点新闻,并对新闻进行正能量的讲解、评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快速、及时的需求的同时,引导社会舆论和价值观。例如,《主播说联播》等节目,新闻播音员对在社会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热点话题或者社会问题进行整合,采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对事件、话题或者问题的正能量的看法,并发表更深刻的见解。正能量短评节目,既能够以热点话题、重大事件吸引受众的注意,抓住受众的眼球,又能够在新闻中传递出态度和见解,引导社会舆论,增强了新闻呈现和传播的效果。

三、结语

广电新闻的语言样式经历了由“播报式”“宣读式”到“说新闻”,再到如今的多种多样的语言样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时代性、审美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语言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多样性的特点。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广电新闻的语言样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创新,在坚持真实、客观的基础上,通过融合网络词汇、增设方言栏目、增加正能量短片等措施,以更加符合时代语境的语言样式,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使广电新闻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周婷婷.中国电视新闻播音语言样态30年嬗变之我见[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0):238-239.

[2] 董柳.电视新闻播音语言样式的发展及创新[J].青年记者,2019(3):75-76.

[3] 祝捷,张丁.电视新闻播音语言的新样式和新特点[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21-24.

[4] 孙秀敏.广播新闻的语言表达形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1):121.

[5] 赵忠义.电视新闻播音语言的新样式和新特点分析[J].新闻传播,2018(7):106-107.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
浅谈对班级的创新管理
青年时代(2016年21期)2017-01-04 17:51:14
石油工程化学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8:38:00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Learning
计算机教育(2016年8期)2016-12-24 10:31:19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中国经贸(2016年20期)2016-12-20 15:23:29
单片机自主学习实验平台的设计及其在创新实践中的应用
提炼大学精神内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3:17:18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办公室业务(2016年9期)2016-11-23 08:56:52
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研究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