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功臣”甘厚美:深藏功名守初心

2022-04-29 00:44徐炯权贺程
老年人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家美的

徐炯权 贺程

1948年入伍、现年95岁的老兵甘厚美,因在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等战斗中英勇杀敌,多次立下战功,被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称号。1958年因伤退伍后,甘厚美谢绝国家优抚,深藏功名,辗转于老家浏阳的水库、粮站、矿区等地从事艰辛的工作。几十年栉风沐雨,甘厚美以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英勇杀敌,

战场立下赫赫战功

八一建军节前夕,浏阳市文家市镇大成村一栋普通民居里,一位手指缠着绷带的九旬老人,向记者讲述着他曾亲历的烽火岁月。说到激动处,老人挽起衣袖、裤腿,拉开上衣,露出了手臂、腿上和腹部上留下的伤疤,逐一讲述这些伤疤的来历。这位老人就是刚从镇人民医院出院的甘厚美。

甘厚美1927年出生在大成村一户贫困家庭,他7岁丧父,11岁丧母,18岁被国民党“抓壮丁”。不久,他所在的国民党部队于1948年在湖北谷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收编入陕南军区12旅,后来又编入第19军55师,他也成为163团3营机炮连的一名机枪手。

在人民军队,甘厚美体会到了关怀、温暖以及作为战士的尊严和荣耀。连排干部教他在行军打仗间隙学习识字,甘厚美觉得那些字有种莫名的力量,他一遍遍抄写、背诵、默读,认真领会其含义。一段时间下来,他竟学会了2000多个汉字。1949年5月3日,甘厚美经战友介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预备党员。

1949年7月1日,甘厚美经历了他人生中最艰苦、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战役——牛蹄岭战役。

“那场战役打得太激烈了。”甘厚美神情凝重地说。1949年7月,解放战争进入决胜时刻,安康成为解放陕南和进入大西南的关键。解放军攻破胡宗南第三道防线后,胡宗南部急调三个半军,置重兵于安康城南牛蹄岭,企图凭借天然屏障,负隅顽抗。甘厚美的任务是火力支援步兵10连。随着战事的推进,10连的战友和敌人到了短兵相接拼刺刀的阶段,为防止误伤自己人,机枪停止射击。身强体壮的甘厚美当即向班长请求支援10连,跳出战壕奔向火线。

“与敌人拼杀时,我捡起一把刺刀一连挑倒了七八个负隅顽抗的家伙。”甘厚美用手比划着说。就在这时,右侧敌人持一把刺刀朝他刺来,他下意识地用胳膊一夹,虽躲过了被刺中要害部位的危险,但右手臂和腹部还是被刺伤。无法继续拼刺刀的他,顺势抱住敌人,双脚紧箍对方,就地滚下山去……

清扫战场时,战友发现了满身是血的甘厚美。就在大家准备用担架抬他下战场医治时,苏醒过来的他呻吟着说:“我的手指还能扣扳机,让我留在战场上吧。”在场的战友无不为之动容,热泪盈眶。

这次战斗中,甘厚美被批准火线提前转为中共正式党员,荣记一等功。

不只是牛蹄岭战役,翻开甘厚美的档案资料,泛黄的纸张上记录着他南征北战的足迹:李土楼战斗、关垭子战斗、川北火天岗战斗……

甘厚美就像他手中的那挺机枪一样,喷射着无畏的火焰,冲锋陷阵,一往无前,赢得了无上荣光,他先后立功9次,获得了淮海战役纪念章、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以及西北军政委员会颁授的“人民功臣”奖章及证书。

“人民功臣”,

深藏功名下井挖煤

1958年,以代理连长职务享受副营级待遇的甘厚美,在培养营团级干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速成中学完成学习后,因伤病复发,不得不选择退役。退役时,组织上提出安排他作为伤残军人复员,这样就可以享受国家一系列优抚政策。而他却断然说:“我可以回家当农民,自食其力,绝对不能成为国家的包袱!”

1958年5月,甘厚美带着一身伤病复员回乡。最初,组织上安排他到位于大瑶的浏阳二中任教,可甘厚美没有想到,他的伤病远比自己想象的严重得多!回乡没多久,他身体就变得很虚弱了,从家里走到2.5公里外的文家市镇,路上得歇四五趟。作为随军家属的爱人彭传莲,此时不得不辞掉部队驻地供销社的工作,回家照顾丈夫。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到很惭愧。党和国家给了我关怀,并送我去学习,可我一学完就复员回乡了,没能继续为部队作贡献。”回忆起这段往事,老人语气中依然透着遗憾。

后来,甘厚美下决心去长沙治病,经过多年的治疗和休养,总算恢复了健康。之后,他先后在文家市粮站、清江水库、文家市革命圣地(现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等多处参与临时性工作。1971年,湘潭军分区一位姓杨的副司令员在文家市蹲点,了解到甘厚美的事迹后,深感愧对这位“人民功臣”。他和当地有关领导商量后,对甘厚美说:“只要是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部门,任你挑,一定要让你有个稳定、轻松、收入不错的工作。”

和不要优抚一样,甘厚美的选择再次让人震惊:他选择了工作又苦又累又危险的单位——煤矿,领导知道甘厚美性格比较犟,便不再劝说。

起初,甘厚美被安排保管下井钥匙、工人们的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矿灯,月工资37.5元。想到自己要抚养5个孩子,甚至因为他家里没有房子孩子们只能寄居在大哥家时,甘厚美决定下井“三班倒”挖煤。下井意味着与危险打交道,但多了下井补贴。他从没有想到过家庭有困难找政府,想的是自己怎么努力克服。

“甘厚美比我大十六七岁,但工作认真负责,特别能吃苦。”文家市煤矿的老同事彭林付回忆。有次凌晨3点,别的矿工选择休息时,他仍然不知疲倦拖着煤车,穿梭在深深的矿井。

1982年,55岁的甘厚美以普通工人身份从煤矿退休。1999年,有关部门在办理甘厚美同事的“退改离”工作时,发现甘厚美也符合相关要求。后由煤矿领导出面,经长沙市劳动局批准,甘厚美被认定为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退休老工人。2000年开始,甘厚美才正式享受离休待遇。但对此前近20年的经济“损失”,他从不计较。

“原来只听说他当过兵、打过仗,没想到他还是个大英雄。”得知身边藏着这样一位“人民功臣”,彭林付又钦佩又惊讶。

有人曾经问过甘厚美:“立了这么多的功,家里负担那么重,为什么不找组织解决呢?”甘厚美笃定地回答:“荣誉属于党属于部队,不属于我个人!”“那么多的战友在战场上牺牲了,我还能够活下来就算很幸运了,还有什么资格再向党和政府提要求呢?”

浏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杨海在聆听了甘厚美的故事后,深有感触地说:“在甘老身上,我们能够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他1948年投身于革命事业,成为中国共产党员的那一刻起,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从战场回到家乡,他毅然选择艰苦平凡的岗位继续为国家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这种高尚的情操令人敬佩。”

家风传承:

不占公家任何便宜

“父亲心里只有国家,没有自己的家。”甘厚美的大儿子甘本淼直言。

1959年至1961年这段时间,因伤病复发,甘厚美多次前往长沙医治,共花去1700余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公社党委让他去县民政局报销,甘厚美却谢绝了。他说:“我用的是转业费,这本身就是党和人民给我的,我不能再占公家任何便宜。”

1969年,甘厚美在清江水库工程指挥部担任保管员期间,每天收工后去施工场地捡废纸袋卖钱,积少成多,共卖了100余元。他没把这些钱装进自己的口袋,而是全部上交给组织。有人提醒他:“那是你劳动所得,应该自己留着。”他却说:“我捡的纸袋都是公家的。”

刚到文家市煤矿上班不久,矿上准备建职工宿舍。当时木材指标紧张,煤矿通过多方筹备,还是少了部分木材。甘厚美听说后,叫来一辆大拖拉机,把126根共4.8立方米准备自家建房用的杉木,送到了煤矿基建场地,支援单位建职工宿舍。煤矿12间职工宿舍房提前建好了。而甘厚美自家的房子,直到4年后才建成。

煤矿没有洗澡房,工人下班后只能在附近一口水塘里洗冷水澡,天气变冷后,很多人受不了。甘厚美就将自家一口煮猪潲的大铁锅拿到池塘边架起来,给工人们烧热水。他一烧就是5年,直到矿上建了洗澡房。

甘厚美对国家、集体的事十分上心,对个人及家人的事却有些“漠不关心”。

20世纪70年代,国家出台恢复有关人员身份的政策,甘厚美妻子得知后喜出望外。比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她完全符合恢复国家职工的身份,可甘厚美却不同意,他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向国家伸手谋私利,要有一颗平常心、感恩心、奉献心,我们已经给国家添麻烦了,不能再向上级要这要那。”

1977年恢复高考,甘本淼成功考上武汉交通大学,却因体检有点小问题没被录取。

“当时,我让父亲去找人疏通一下关系,父亲说不能找关系走后门。他还对我说,吃‘国家粮要凭自己的本事,要走正路,不要搞歪门邪道。”甘本淼释然地说,“如今我也理解了他不利用关系给自己子女找工作,教育我们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良苦用心。”

有一年,甘厚美的小儿子甘本秋在北京某通信连组织的复检时被查出耳膜穿孔、流脓,无法继续留在部队服役,连长考虑到甘本秋是英雄后代,亲自送他回家。儿子想请父亲跟部队领导说说情,让他继续留在部队,甘厚美断然拒绝。

正是由于甘厚美这种看似无情的作法,大儿子甘本淼后来发奋努力,考取了茶陵师范,回到家乡任教,扎根乡村教育。甘厚美的另外4个儿子也不等不靠,通过自己的双手立足社会,分别成了厨师、工人和个体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甘厚美的孙女甘慧琳,不仅自己践行爷爷身上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把这种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甘慧琳是浏阳市金沙路小学陶艺课的专业教师。陶艺是一门极其考验耐力的艺术。在拉坯环节,稍不留神,脆弱的泥形不是坍塌便是“缺胳膊少腿”。看着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不少学生开始垂头丧气。这时,甘慧琳便开导他们:“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成功。”2021年6月,5名学生在“建党一百周年”湖南省首届少儿陶艺大赛中获得一金三银一铜的佳绩!而她自己的家庭也被评选为“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

离甘厚美家几公里处,便是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95年前,毛泽东在此主持前委会议,及时做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进军农村的决定,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思想。95年后,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身经百战的甘厚美,以“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信念,以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与家风传承,让这片红土地上的薪火经久不息。

编辑/徐炯权

猜你喜欢
文家美的
津巴布韦学生中的汉语热
在画中醒来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我为冰与火而来,却看到更美的蓝
伸向善款的贪婪“黑手”
红会官员文家碧的敛财之道
变味的母爱
参观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感怀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