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种词类活用现象

2022-04-29 00:44:03陈妍妍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动宾词类鸿门宴

陈妍妍

在文言文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古人有时候会临时改变某些词的功能,使其充当其他类别的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词类活用现象。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和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他们培養语感,让他们留意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接下来,笔者就谈谈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种词类活动现象。

一、名词作状语

在文言文中,名词有时会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廷”并不是“朝廷”的意思,而是指“在朝廷上”。所以,此句应译为“秦王那样威风,我还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叱责他,羞辱他的臣子们”。在文言文中,名词有时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工具。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出自《愚公移山》)中的“箕畚”就充当了状语,意为“用箕畚”。此句应译为“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挖土,并将其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在文言文中,名词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如“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出自《鸿门宴》)中的“翼”并不是指翅膀,而是意为“像翅膀一样”。所以,此句应译为“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刘邦)”。在文言文中,名词也可以表示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出自《鸿门宴》)中的“兄”指“像对待兄长一样”。此句应译为“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在文言文中,名词还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如“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出自《赤壁赋》)中的“西”意为“向西”、“东”意为“向东”。此句应译为“(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之所及)一片苍翠”。

二、名词作动词

一般来说,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则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比如,针对《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我们在翻译时很容易忽略其中的“上”字。此处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长到”。所以此句应翻译为: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竹帘中。针对《曹刿论战》中的“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一句,我们在翻译时要注意“福”的词类活用现象。“福”本为名词,在此句中活用作动词,意为“赐福,保佑”。因此,此句应翻译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赐福的。

三、形容词作名词

形容词一般会做谓语、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做了主语或宾语,那么它可能是活用为名词了。比如,针对《与朱元思书》中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我们在翻译时要注意“净”字的活用。“净”原为形容词,在此处活用作动词,意为“消散”。此句应翻译为: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都变成了相同的颜色。如《出师表》中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一些同学容易把“良实”理解为“善良、诚实”。实际上,此处的形容词活用作了名词,应作“善良、诚实的人”解释。故此句应译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四、形容词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带上宾语之后,便具有了动词的性质。此时,它与宾语构成动宾关系。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出自《鸿门宴》)中的“善”原本是形容词,与后面的宾语构成动宾关系,意为“与……交好”。此句应译为“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出自《孟子·万章下》)句中的形容词“廉”“宽”“敦”用作动词,置于主语“顽夫”“鄙夫”“薄夫”之后,作谓语,表示一种动态。此句应译为“所以听到伯夷作风的人,贪污的人廉洁起来了,懦弱的人也有自立的意志了……,所以听到柳下惠作风的人,鄙视的人宽博起来了,苛薄的人厚道起来了”。“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出自《游褒禅山记》)中的“明”原本是形容词,在此处作动词,意为“照明”。此句应译为“正当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也还能够继续照明”。

总之,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是很常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整理,以帮助他们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动宾词类鸿门宴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7:40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新一代(2018年20期)2018-03-13 12:24:20
鸿门宴(二)
鸿门宴(一)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29
“救火”带标记动宾对象式结构语用认知分析
动宾离合词及其构成的语式
动宾结构中动词虚化的认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