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作文素材从何处来

2022-04-29 00:44张爱青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11期
关键词:俗语名句谚语

张爱青

要想让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就要有充足的素材作支撑。那么,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寻找并积累到丰富的作文素材呢?

一、教材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现成的素材,包括诗词名句、历史故事、名言警句……这些都可以成为好素材。

语文教材中的诗词名句俯拾皆是:有的清新灵动,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有的隽永深刻,如“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的形象生动,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遇到这类诗词名句,我们不仅要熟读成诵,使其皆若出之于吾口;还要深入理解它们的意思,使其皆若出之于吾心。这样,一旦到了需要的时候,我们便可以信手拈来,不至于给人以生搬硬套之感。

当然,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经典的故事、事例等。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适时地联系当下,从旧的故事或事例中挖掘出新的内涵,写出新意。

二、生活

(一)日常小事

留心生活,我们会发现处处皆有珍宝。生活中的俗语、谚语,无不是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凡事总会有尽头,再长的白天也会结束”“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浇花浇根,交人交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狭路相逢勇者胜”“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这些俗语、谚语都深富哲理,耐人寻味。

我们要留心生活中的这些经验之谈,明辩事理,并适时地将其运用到文章中去,丰富文章的内容。

(二)实事热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让自己的文章更加鲜活灵动,我们在关注生活中的俗语、谚语的同时,也要关注时代的发展,了解时事热点,在写作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如2022年08月30日,重庆多地先后发生山林火灾,牵动人心。从扑灭大火的森林消防人员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在森林消防人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勇挑重担、永不言弃的精神;从他们坚毅的脸庞上,我们看到了锐不可当、勇往直前的气势;从他们冲锋陷阵的背影里,我们看到了坚毅勇猛、绝不后退的英雄气概!我们要向这些英雄致敬,从他们的身上学习其不屈不挠、攻坚克难的优良品质。

在大灾大难中,我们看到了一座由不畏艰难、守望相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等优良品质凝聚起来的精神长城。它坚不可摧,坚如磐石,阻断了山火的蔓延,也让我们看清了英雄们的身影。

三、国学经典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阅读国学经典,从中积累写作的素材,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无论是“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的劝勉,还是“施诸已而不肯,亦勿施于人”的忠告;无论是“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规律,还是“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哲理;无论是“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经验,还是“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的道理……都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可以将其整理到笔记本上,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巧妙地引用合适的句子。

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塑造了许多的人物形象,如“虽躬耕田间而心藏鸿鹄之志”“揭竿而起”不愿引颈就戮的陈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壮士荆轲,“勇冠三军智退匈奴”的飞将军李广等。他们的事例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

此外,《世说新语》《庄子》《道德经》《大学》《中庸》《礼记》《诗经》《春秋》《颜氏家训》等也都是值得挖掘的宝藏。

总之,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要注意多多积累优质的素材,为写作作准备。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俗语名句谚语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俗语知多少
养生谚语也要“更新升级”(上)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客家俗语巧诵读
说说谚语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
《论语》中的名句(三)
植物词“杏”的国俗语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