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紫涵 匡传英
[摘 要]声乐作品《哈利路亚》是莫扎特著名的宗教声乐套曲,是花腔女高音演唱的必备曲目,以复活为主题贯穿全曲。通过演唱者对华彩乐句演唱技巧、精准的语言把握和作品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更好地使听众感受到歌曲中对神的敬畏之情和欢乐的气氛。
[关键词]《哈利路亚》;莫扎特;宗教音乐
[中图分类号]J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05-0104-03
一、《哈利路亚》简述
(一)莫扎特的生平介绍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1756年的萨尔茨堡,1791年死于维也纳,他是西方古典音乐史上的一位旷世音乐奇才,自幼在音乐上的天赋让他有了“神童”的传世美誉。早年他的父亲发现其对古典音乐的天赋稍有异禀后便带他在欧洲各国进行巡演,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这种奇特的各国巡演经历以及生活方式造就了莫扎特独特的音乐风格,1781年崇尚自由的莫扎特辞掉宫廷演奏乐师一职,成为“历史上最早的自由主义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格调充满戏剧性幽默性,带给人们欢乐,同时有着宫廷贵族般的气质,音乐风格自然明朗,让聆听的人聚精会神,正如在世界自然杂志《自然》中报道的莫扎特效应。综上所述无不鲜明地体现出莫扎特音乐有着独特艺术魅力。
(二)《哈利路亚》背景简介
歌曲《哈利路亚》选自莫扎特的声乐套曲《你们欢呼雀跃吧》,是西方中世纪基督教弥撒中的一个部分,是表达赞美之情的圣咏[1],创作于古典主义时期,是莫扎特为阉人歌手费南奇欧·劳济尼所作。18世纪下半叶欧洲的工业革命后,一系列的西方科技创新发明以及西方启蒙运动极大地影响了整个西方社会文明,启蒙运动可以说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西方反封建的思想解放主义运动,要求解放人和人性,破除宗教迷信,使人正确认识自然,提倡自由平等,追求人的感官感受。此时的古典主义音乐也比之前的单调乏味更为华丽,表现在音乐上有了许多的华彩乐句和装饰音,音乐从王侯贵族逐步走向民众。歌曲《哈利路亚》正创作于本时期,所以融入了许多世俗的音乐元素。这一时期的音乐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强调美的高雅风格,本时期的音乐家开始思考调性与段落的平衡。
歌曲《哈利路亚》又名《欢乐之歌》,是一首宗教声乐套曲,莫扎特一生创作了70多首宗教音乐,本文的《哈利路亚》节选于莫扎特的经文歌《喜悦的欢腾》(Exsulate Jubilate)k165全曲,由三个咏叹调乐章和一个宣叙调乐章组成,本曲是最后一个乐章中的第四段。莫扎特在1773年创作了该曲,其音乐创作只有短短一周时间,但它的演出仍然是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它不仅从音乐形式上充分体现了宗教传统节日重大庆典的要求,也在听觉上给予了观众极为强烈震撼的感受和一种审美上的享受。时至今日,很多的现代音乐作品中仍然保有《哈利路亚》的音乐元素,可见莫扎特音乐对从古至今音乐的影响之深。
(三)经文歌的简述
经文歌是宗教音乐的一种特殊形式,诞生于古典音乐的早期,起源于13世纪法国北部,在16世紀达到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中世纪晚期最主要的宗教音乐形式。但在音乐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逐渐被采用复调形式的常规弥撒所取代。经文歌是指一种无伴奏的合唱音乐,是早期复调音乐的代表。它通常为三个声部,最低声部是经文歌的基础声部,称为定旋律声部,上方的两个声部称为奥尔加农第二和第三声部,配上宗教或者世俗性的歌词,经文歌往往会引用其他在当时比较著名的音乐和歌词,有着非常典型的宗教特色。经文歌频繁地使用三度四度音程、声部交换等旋律技法以及附加段,继续歌咏以及赞美诗创作技法,强调声部间旋律音型的相互关系。
经文歌早期歌词内容与《圣经》的内容保持一致,歌词也只用拉丁语。13世纪下半叶随着世俗歌曲的影响,逐渐加入了当地语言,歌词内容也加入了世俗情感内容,从此经文歌从宗教礼仪的单一功能中延伸出来,扩展到一般的社会音乐活动中。本首歌曲就是拉丁语歌词哈利路亚贯穿全曲。
二、《哈利路亚》艺术特色浅析
(一)《哈利路亚》的歌词分析
《哈利路亚》又被叫做《欢乐之歌》,以歌词“哈利路亚”贯穿全曲,这也是本曲的特色之一。“哈利路亚”是赞美主的意思,“哈利路”在希伯来语中是“赞美”的意思,而“亚”是“耶和华”的简称。犹太人有名讳,哈利路亚意思是“赞美耶和华”,但一般情况下不直接翻译,而是翻译作“赞美主”。英文翻译为“Praise the Lord”。《哈利路亚》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二)《哈利路亚》的曲式结构分析
《哈利路亚》全曲共159个小节回旋曲式结构,速度快板,是F大调的女高音作品。
分析说明:本曲为回旋曲式,中部与再现部之间插入了假再现。
引子部分(1—8小节),主调F大调整段无转调,该部分由管弦乐队演奏,非常准确肯定地进入主题,表达人们对主虔诚的赞美,同时也进行了点题。
A乐段(9—24小节)是由两个完全相同平行的乐句组成的8+8方整性结构,调性为单一调性,主调为F大调,由两个乐句组成,进入演唱部分,材料与引子部分保持一致,有活力,节奏感极强。
B乐段(25—59小节),由三个乐句组成,由主调F大调转为属调C大调,伴奏的颤音形式模仿了演唱者对主旋律的演唱,该部分由管弦乐队和人声交替进行的问答形式,先乐队后进入人声演唱。在37小节重现了主题材料,具有沉思默想的特性,最后在59小节处以C大调结束并未回归主调,给人一种期待的听觉感受。
再现A乐段(60—85小节),本段为再现的A乐段,两个平行乐句组成的8+8方整性结构的乐句是不完全再现,调性由主调F大调转为属调C大调,结束在主调的属音上,半终止结束为后面乐段的发展作准备。
C乐段(86—118小节),该部分歌词内容十分简洁,以“a”一个字进行演唱,86—94小节为间奏部分,此乐段呈现了大量紧密结合无比丰富的花腔唱段,将音乐氛围推向顶峰,同时表达了演唱者对上帝的虔诚,在103小节回归到主调F大调。
假再现(119—126小节),主旋律声部进行了下行小二度的变化。假再现之后出现了真再现的部分,增强了人们对最终再现的期待,整体极具震撼力。
再现部A乐段(127—159小节),由两个不平行的乐句组成,调性完全回归到主调F大调,为真正的再现部分,两拍的跳进又将情绪推到高潮。
尾声(155—159小节),是全曲十分短小的结尾部分,经过几个主调和弦之后完满终止结束。
(三)旋律特征
歌曲《哈利路亚》全曲围绕哈利路亚演唱,以“复活”为主题,旋律欢快畅快轻快典雅,歌词内容简洁,极强的节奏感,饱满富有明朗乐观的情感自然流露,极具感染力,充满无比的能量振奋人心。纯净无暇的演唱风格,简约均衡的优美音乐旋律,大量十六分音符的音乐花腔音阶快速跑动,通过宁静美妙的音乐旋律,人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神”的庄严与存在,同时表达了歌者的庄严肃穆。
(四)钢琴伴奏分析
《哈利路亚》的钢琴伴奏以三种比较常见的伴奏织体为主,例如:
1.阿贝提低音伴奏型:右手为演唱的主旋律,例如33小节开始用右手高声部的颤音模仿演唱的主旋律,与歌唱者旋律形成巧妙呼应,左手为和弦的全分解伴奏织体形式,紧密衬托出演唱旋律的连贯性和热烈的歌唱性。
2.半分解和弦:用于左手声部的伴奏织体,主要是把一个和弦分解,但不完全分解成单个的音,与右手整个声部以和谐的方式进行,节奏鲜明又静中有动,带来欢快的音响效果,右手与演唱声部同步进行。
3.柱式和弦:右手声部是密集流畅的花腔围绕主旋律进行,十六分音符的密集跑动有着十分高贵华丽的抒情线条,伴奏则是坚定有力的柱式和弦,以三和弦为主,节奏舒缓,符合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同时起到了烘托花腔旋律的作用。
三、《哈利路亚》演唱技巧的诠释
(一)演唱技巧中气息的运用
歌曲《哈利路亚》中很多花腔音阶的华彩乐句的跑动、华彩乐句的演唱应当始终保持着不断行进的流动性与连贯性,让声音如同水珠一样滚动起来,在演唱时气息是歌唱的关键,吸好气并将喉头吸下来稳定住,在唱高音时我们的气息应该约低,并在腰部找到一个支点。尤其是在演唱大跳的音程时更加需要气息的支撑。《哈利路亚》中许多华彩音阶式的乐句跑动,对于这种音阶的技巧性跑动训练比较少比较生疏,在演唱练习时会有气息不够用以及唱不清楚的情况,首先位置要挂好,腔体和喉咙充分打开,放松脖子周围的肌肉,让气息流畅,无论是华彩的花腔部分还是结尾部分,都要求我们有很好的气息支撑,使得花腔演唱更为流畅,也能使情绪更加丰富。尤其是其中的十六分音符音阶的快速跑动时,要求每位演唱者要注意加强气息的支持和连贯性,确保音准节奏的准确性,保持高音的饱满与稳定,在整个乐句中从低声区向高声区过渡时,喉头稳定后要保持积极的状态,还要注意保持音色的均衡统一。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注意花腔乐句流畅自如的连贯性与段音的果断性的音乐表达,要连贯与果断两者形成鲜明的风格对比,并且要两者协调统一。
(二)演唱技巧中咬字及吐字的运用
演唱莫扎特的声乐作品要认真做到谱面上要求的一切,精准的语言乐句的连贯,精彩的十六分音符,同时也是莫扎特作品令人着迷的地方。在我们演唱古典的华彩音阶式花腔时,正确起音很关键,首先必须要做到吸好气,稳定我们的喉头,然后竖立u通道,不能过于提气,在每个音阶的花腔演唱上,每一个音符都一定要咬字清晰。音阶式花腔跑动对我们的演唱技术基础都有着较高的演唱要求,并且还要把握咬字音高以及节奏的演唱准确性,做到音符颗粒清晰,确保每一个音的音高和音准绝不能一带而过。《哈利路亚》以“哈利路亚”贯穿全曲,“AL”母音我在平常的练习中很容易唱到嘴巴上而不在通道里,训练中要注意用后槽牙咬字。演唱时的U通道也极其重要,吸气时找到U通道后槽牙咬字而不是用嘴巴去发音,同时稳定喉部。在音阶的急进上行达到最高音A时,首先要身体放松,用强大的肌肉群支撑气息,避免在连贯的乐句跑动中气息不够;稳定喉头,同时保持吐字清晰,保证整个高音的稳定与饱满,更好的烘托高潮乐段。虽然本曲以歌词“哈利路亚”贯穿全曲,但对演唱者的基本功有着很大的要求。
莫扎特的这首《哈利路亚》非常注重个人在音乐情感上的表达,演唱方面要严谨规范,各个声部音量要平衡并保持音乐的流畅性,切勿越唱越急,越唱越快,也不可僵硬拖沓,要用精巧细致的花腔女高音给人以纯真无暇孩童般如沐春光、甘醇醇美的听觉感受。要求演唱者的音色具有灵活度,运用甜润自然、纯净明亮的音色去演绎,从而给听者带来轻松和安宁。
四、舞台演绎
(一)演唱中作品情感表达的表述
演唱即表演与歌唱,歌唱仅是演唱的一部分,还应当有表演的成分,即肢体表达与舞台表演。在演唱时,表情单一肢体僵硬的表达很难让观众体验到强烈的代入感。其次莫扎特的声乐作品要求情感与旋律的完美结合,没有终止音阶跑动式,流畅的旋律表达了莫扎特向往自由不受束缚的一种情愫。《哈利路亚》这首作品表现的是欢乐赞美的情绪,洋溢着欢欣与喜悦,节奏欢快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特性,尤其在花腔部分要表现得灵动奥妙,演唱者好像心中涌出不能克制不吐不快的颂赞。我们在演唱时要将自己融入到歌曲的欢快喜悦当中,把《哈利路亚》纯洁神圣表现的更为真实化,在演唱过程中要仔细把握情绪的起伏和演唱尺度。从歌曲一开始就应当把观众代入圣洁和平静的氛围中,随后应表现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心以及对给他支持、安慰和力量的上帝的赞美,音色上应该用清澈明亮仿佛银铃般纯粹的声音去加以演唱,表现出本曲欢乐赞美的情绪。演唱中的表演是直接呈现给观众的一种视觉艺术,在演唱时除了歌唱声音的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演唱者也要有很好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以及自我表现能力,在演唱时要根据歌曲风格和情感的起伏对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做出适当的调节,才能将一首作品完整完美地展示给观众,同时也给歌唱增添了舞台美。
(二)舞台效果的呈现
《哈利路亚》整首曲子十分精巧别致,充满着高亢和圣洁,是花腔女高音的必备曲目,应呈现出欢腾赞美的情绪,尤其是在拖有十六分音符的花腔上显得极为灵动。虽然相比亨德尔的《哈利路亚》少了宏大的气势,但是莫扎特的《哈利路亚》更多的是刚柔并济,强劲中要演绎出歌曲的细腻和精巧。歌曲《哈利路亚》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渴望与向往。乐曲的最后,这种气氛被再次推向高潮,整部作品在十分坚定简洁和无比光明的情景下结束。
结 语
本文分析的经文歌《哈利路亚》是莫扎特的宗教作品中十分知名的一首,精湛的旋律技巧和赋予色彩的优美和声,既讲究技巧又富有美感,突破了传统教会音乐的单调旋律,有着歌剧般的华丽辉煌。现在仍然是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以及音乐会合唱团十分青睐的曲目。
莫扎特有着“音乐神童”的传世美誉,他的一生虽然历经磨难,但他的音乐却总是给人带来幸福、阳光和希望,让人感动让人思考。他引发我们的忧愁,也给我们带来抚慰。莫扎特的音乐不是天籁,而是人的声音、自由的声音,没有矫饰和扭曲的人的声音,没有对立和突变的声音。他的音乐中有一种超越一切感性,一切批判理性的宁静,他对音乐所做的贡献值得每一位音乐家反复揣摩体会。莫扎特的音乐是人们心中的太阳,他的音乐所传递出来的焦虑、希望与欣慰如今依然能深深触动人心[2]。
注释:
[1]郭 烨.从七首《哈利路亚》管窥西方基督教音乐发展轨迹[D].天津音乐学院,2012.
[2]约翰·罗瑟里,Rosselli等.莫扎特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庄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