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代,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家,被后人称为“艺术歌曲之王”。其作品主要涵盖了艺术歌曲、交响乐和钢琴乐曲等范畴。在写作钢琴音乐曲目和室内乐曲目等领域方面,其作品中也呈现了在艺术歌曲中表现出的浪漫主义特点,如《即兴曲》《音乐瞬间》等。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分析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的创作风格和演奏特点,以及个人弹奏中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舒伯特;即兴曲;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2)09-0159-03
[FQ(+18mm。82mm,ZX-W][CD10]
[收稿日期]2022-01-13
[作者简介][ZK(]王明明(1994— ),女,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南通 226000)
[ZK)][FQ)]
一、《即兴曲 Op142 No3》的创作背景
舒伯特在创造艺术歌曲音乐领域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创造了一个有着划时代影响的艺术歌曲时代,他的艺术歌曲音乐有着自己的风格,旋律是对音乐内容的自然流露,而伴奏则承担着传统演唱旋律所无法传达的音乐内涵,通过对作品调性、声区、和声等色彩变换,给艺术作品音乐带来了全新的生命,使其更富有了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和传记性[1]。
舒伯特在即兴曲中继承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风格,使用单二部曲式的结构,但是舒伯特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他采用了声乐领域的“分节歌”的创作方式,将主题旋律用不同的方式展开了多次变奏,让曲子的内部结构更加丰富饱满,伴奏形式也更加的多样化。
《降B大调即兴曲》是唯一一首采用变奏曲式的作品,它属于自由變奏形式又称性格变奏,其形成于古典主义晚期,在浪漫主义时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其中的一个特征就是有一定的创新性,它突破了过往变奏曲式的框架,这就导致在和声色彩,调性,织体,整体布置和速度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差异。
即兴曲,有着篇幅简短、结构完善、形式自然简洁、旋律抒情的优点,舒伯特的即兴曲集作于一八二七年,在法国大革命与德国的狂飙运动之后,而那时期也正好处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相互交织的时代,因此整首乐曲共分成了二组,《降B大调即兴曲》是第二个组的第3首,编号Op142No3,主要是以表现作者本人心灵的主观感受[2]。实际上作者在撰写这首作品的时候,并没有完全被古典主义的写作方法所完全禁锢,而只是运用了一些充满浪漫色彩的写作元素,例如:大量采用了人声吟唱般的长线条句子,等等[3]。舒伯特对贝多芬有着敬畏和崇拜之情,因此本曲中有引用贝多芬作品的旋律和节奏。
二、《即兴曲 Op142 No3》的曲式分析
舒伯特的《即兴曲Op142No3》整曲采取变奏曲式。这首即兴曲由一个主题,五次变奏组成,最后加上一个尾声再现主题,完成整首乐曲[4]。
主题部分为降B大调,选材自舒伯特于一八二三年创造的著名舞剧《赛浦路斯岛的罗莎蒙德公主》[5],由一个单二部组成,第一句a(1-4)旋律从中音开始重复三次下行级进到主音重复一次,到导音后重复三次加入一个小装饰音上行五度跳进到下属音,第3小节是第一小节的变化重复,最后句尾落在属音上。第二句a1(5-8)小节是第一句的织体加厚,八度音的出现使得旋律更加宽广,由属到主完满终止结束。第三句b(9-12)小节由和弦开始和声色彩更加丰富饱满变化音升F和还原E的出现,旋律出现了短暂的离调,色彩变化更加明显和第一句产生了一定的对比,第四句a2(13-16)八度音的重新出现又回到主题,属到主的进行意犹未尽,又加了17-18两个小节的补充终止,整个主题结束。
变奏一:随着四声部的出现,高音部为附点旋律构成主乐调,中声部则为由4个16分音符所构成的分解和弦伴奏织体,次中声部则为切分旋律所构成,最低声部则为二分音符的低音组成。演奏时要特别突出最高声处的附点与节奏的感觉,层次分明。该变奏的调性是降B大调。
变奏二:在保持主音的情况下加入半音阶,以及装饰音对旋律进行变化展衍。左手伴奏是运用了切分节奏,整体显得诙谐风趣,第二段开头左右手变换,右手变成切分节奏,左手为旋律,持续了3个小节后重新转换回来,结尾处由一连串的下行音阶落在主和弦上。该变奏的调性为降B大调。
变奏三:由降B大调转为其同主音小调(降b小调),伴奏改为三连音的织体,右手旋律以八度的形式进行,与主题直接形成了一定的对比,不过主旋律音还是隐藏在其中。
变奏四:由降b小调转至其近关系调(降G大调),6个降号和其相差一个降号。该变奏前四小节的旋律都在左手上,前附点十六音符后八分音符特性的韵律贯穿始终,五个小节后旋律才转入右手,主题旋律的左右手交换,像两人对话般的,你问我答。变奏的结尾处增加了五个小节的尾声,为后面的变奏五做了一定的准备,引出下一变奏。
变奏五:调性重新回到降B大调,从属音开始,然后由一连串的六连音音阶下行级进到主音,再上行级进到主音回落到下属音上,主题骨干音的旋律隐藏其中,大山似的音阶进行给人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滑梯似的感觉。左手的伴奏织体也是切分节奏,但该变奏所表达的内容和二变奏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如果说二变奏是诙谐幽默的,那么五变奏则是优雅浪漫的。
尾声:主题动机的再次出现,和主题形成了呼应,柱式和弦的应用使得尾声主题旋律更加的宽广,重复两次主和弦结束全曲。
三、《即兴曲 Op142 No3》的演奏分析
(一)触键
主题部分:前两个小节的音色效果应该是稍微立起来一点,有一点的颗粒感,指尖触键,后面是大臂带着小臂一起的去弹奏,触键要深这里最重要的是整个手臂的放松,到八度音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放松,还要控制手指有准备的去弹奏发出声音,不要炸裂开的声音,要弹出如歌的旋律,在第四小节持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时踏板不踩,只在前面的八分音符上踩一下马上就放掉。B段的时候整个要突出右手和弦的最高音,也就是主题的旋律音,这就需要有时是5指,4指或3指,还有同音的指法转换,这些都是重难点,从15小节开始往后的渐弱,到最后的渐慢,16小节后使用弱音踏板。左手的伴奏织体以两拍为一个单位,第一个音弹跳音,后面三个音以一种类似于三连音的奏法来弹奏,光滑圆润的感觉,把握住均匀整齐的节奏,强弱变化和主旋律形成一种协调的氛围不可以喧宾夺主。其踏板均适用音后踏板。主题旋律的多次出现,每次出现演奏者都应该适量地去调整强弱或者触键方式,使每次的主题出现给人听觉上一种细微不一样的感觉。
变奏一:这部分建议分声部练习,要清楚地熟悉每个声部的旋律,层次分明,线条清楚,主次有度。要注意右手的高声部和中声部是重合的,所以它不仅担负着旋律还有分解和弦织体,这个时候就要很清楚哪个是主旋律,伴奏织体不可以盖过主旋律,用手臂的力量去弹奏附点音符的旋律,用手指力量来弹奏分解和弦,两种声音形成对比,像对话一样。由于旋律线条的弹奏多处要用到4、5指,所以手指的力量控制和灵活主动的触键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右手4、5指的单独练习。左手先用臂重的力量往深处触键弹奏出低声部长音,再用手指的力量触键其它两个音,弹奏出线条的起伏感,左手不仅切分音很重要,低音的长音也不能忽视。
变奏二:这部分左手主要是弹奏出切分节奏,敏捷,轻巧的,踏板运用的是切分踏板,右手旋律音阶要弹出稍微有一点点颗粒感的诙谐调皮的感觉。每一句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得当,有些类似中国作品的起承转合的关系。这一段中作者加入了较多的重音标记,用来提示弹奏的人们可能要特别的注意这个音,但是重音的演奏不是猛地弹奏一下,特别突兀的声音,它可能只是说这个音很重要,需要特别注意一下,类似于讲话中的语气词。触键方面在重音位置可以试着用手腕带一下这个音,使得这个音即不突兀,又可以使重音很好地融合在整个句子中,乐句音乐的表现力会更好。
变奏三:这部分的难点在于八度双音的弹奏上,在连续的八度音阶进行时,大小臂一定要放松,右手五指的指尖要站稳,整个力量应该稍集中在高音区也就是五指的位置,一指的声音尽可能的减弱一些;左手的弹奏也是一个难点,要突出和弦的最高音,切记不可以把和弦下实了。旋律的八度断连奏技巧,要用全臂的力量去触键弹奏,甚至是身体力量的运用,还要注意手型弹奏完后的放松。
变奏四:这一变奏开头旋律是在左手上,所以要突出左手的主旋律,右手的伴奏要轻巧,运用手腕的左右轻微摆动去弹奏,五小节旋律转入右手,八度要连奏,用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踏板,然后加以變化,或者颤动踏板。
变奏五:整个这部分的音阶要弹奏得像小河流淌或是清风掠过的感觉,不需要太快,运用手腕和手指把好多音阶连在一起,手指不用太过弯曲,可以放平一点,让人感觉到“咻”一下的音阶从上到下或者再回去的感觉,不可弹奏成练习曲一样的音阶,那就失去了舒伯特的歌唱性原则。
尾声:这部分要充分利用大小臂的力量,往深处触键,把声音弹奏出宽广,深厚的感觉。全曲在踏板的使用方面要更多的遵循耳朵的听觉来辨别踏板是否踩,踩多少,怎么踩,如果踏板使用得好的话,对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包括句子之间的连接和表达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如果踏板使用失误,那么整首曲子就会陷入一种雾蒙蒙的状态,使听者不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踏板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多听,用心感受,总会发现更美的声音。
(二)情感表现
在弹奏舒伯特这首作品的时候,要回到艺术歌曲中,此曲非常的“罗莎蒙德”,里面包含有A大调弦乐四重奏,还有芭蕾音乐等。主题节奏的哒,哒哒,哒,哒是来自于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主题部分。
一变奏是小溪流淌的感觉,这一段带有浓厚的管弦乐和人声结合的特色,高声部像是男声在歌唱一样和其它声部类似于管弦乐色彩的声部音色相结合,非常的美,如舒伯特的《美丽的磨坊女》。
二变奏是“奥地利”似的处理,像是“约德尔唱法”,作者标记的重音记号不需要太大声,这些音符只需要稍微的拖长一点。
三变奏音乐激情充沛,十分动人。艺术感染力之丰富。它的左手要有一个减弱的感觉,对于旋律激情的走向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中段和前面有一定的对比,要充满激情。
四变奏后面的尾声要弱一点像小河流淌的感觉引入五变奏。
五变奏像是水在流淌或是清风掠过,不需要太快,它不是一个长的连奏,而是在连奏和掠过之间的感觉。每个乐句的最后三个音符要弹奏得尤其优美,有种角落被填满的感觉。
最后尾声主题在宽广的音色中结束全曲,它的伴奏和《信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四、演奏心得
《降B大调即兴曲》是舒伯特广为流传的一部作品,在演奏该作品时要去体会艺术歌曲的美妙之处,如它的呼吸、断句等,都可以很好帮助我们去更好地演奏该作品,这首曲子对于我们的演奏不管是踏板方面,还是长线条的句子方面的处理,都使得我们可以得到更加好地练习。曲子的创作风格和背景决定了我们要怎么去演奏这个作品,只有充分了解作曲家,曲子的创作背景,以及作曲家的风格,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去诠释整首作品,并不是只有情感表达方面,还包括触键以及踏板的运用方面,每个时期都会有不一样的时代风格,这个是需要我们去尊重和理解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演绎这首作品。[6]
理解是表现的基础。在任何一部作品的演奏中,都需要站在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站在自己所处时代的立场,在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理解,进行演奏。此曲的演奏,需要了解作曲家舒伯特,还应了解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然后才能对整曲的风格上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舒伯特是浪漫主义作曲家,旋律艺术大师,以艺术歌曲为长。所以其演奏应该充分地表现其特点,如:情感上的丰富,曲调优美,长线条的歌唱等都是其风格特点。这就要求手指可能就不能像车尔尼练习曲那样地指尖触键颗粒性强,可能指腹触键更多一点,和手腕大小臂的结合去演奏,整体音色流畅,柔和又饱满。细致而考究的触键。他又与同时代的肖邦和李斯特也有着很明显的不同,肖邦的高贵典雅,而李斯特的热情奔放,舒伯特的则是内敛与隐忍,在本曲中就有表现,如它对贝多芬的崇拜之情不溢于言表,但在他的作品中会有体现。虽然全曲中的五个变奏看似独立,但演奏者在弹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处理一下它们之间的连接和布局,使得每个变奏之间都可以自然地连接又成为一个整体,切记不可以弹奏成一盘散沙一样。演奏此曲必须要有对作品的整体与各段变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和个性等的深刻理解,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其音乐和内涵。
注释:
[1]魏 铎.浅析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的创作与演奏[D].辽宁师范大学,2019.
[2]陈 旭.舒伯特《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的演奏[J].钢琴艺术,2004(11):21—24.
[3]郑婉玲.浅析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中的浪漫主义元素[J].艺术教育,2015(04):189.
[4]吴佳倩.论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Op142 No3》的变奏元素[J].戏剧之家,2020(24):86—87.
[5]白圣罡.浅析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Op142 No3》[J].北方音乐,2017(13):111.
[6]刘 芸.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的演奏分析[J].大舞台,2013(02):50—51.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