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2022-04-29 00:44:03吴倩
当代音乐 2022年4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高校影响

[摘  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中的重要组成,在高校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拥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新时代继续推进高校音乐教育亟需挖掘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理论内核,推动形成科学的高校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高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育观;高校;音乐教育;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育一向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马克思教育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关于教育的根本认识和内容凝练,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为基础,对人的本质、教育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教育的目标等展开阐述和说明,由于其科学性和发展性,对新时代教育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美育作为我国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同德育、智育、体育和劳育中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重要组成,对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作为美育工作的重要构成,以其自身独特的韵律魅力,在舒缓青年学生不良情绪、帮助青年人树立人生理想,寻找人生目标上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语言有结界,音乐可沟通。小则可平缓焦虑情绪,大可为青年人提供精神养分,满足青年人的精神需要,还可以进一步锻炼青年人的审美能力,提高青年的人文素养。另外,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中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党和国家也愈发重视发挥音乐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重要作用,提倡加强学校与社会间的资源统筹,同时。提出要从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中汲取科学理论,指导学校育人实践工作,以便充分调动和发挥出高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教育观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人”。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也同样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教育观中。由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也因此与经济、政治、环境等具有密切联系,即就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会随之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从哲学角度出发对教育形成的基本认识,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体现。在认识到人的本质之后,马克思强调任何一种教育形式的开展,都应从人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出发,注重营造出适宜学生生理和身体发展特点的环境,注重挖掘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资源和环境要素。与此同时,教育活动又受制于社会经济状况,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水平也是影响和制约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教育乃服务于政治的实践,也是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教育形成的基本认识。在对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审视后,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是服务于当时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家群体。在深刻剖析当时的社会状况后,马克思指出教育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性质和其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只能是片面教育,仅仅是为了迫使劳动者为资本家带来更多金钱和资本积累的工具和手段,仅仅是为了提高劳动者工作效率的一种局限性的活动,这样的教育目的完全背离了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求,而只是使人沦为资本生产机器,使人获得畸形发展的实践。在认识到这些之后,马克思提出:“共产党人并没有发明社会对教育的作用;他们仅仅是要改变这种作用的性质,要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2]再次重申了共产党人在教育方面的革命性和解放性,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教育观遵循的基本观点之一。

在实施教育的途径上,马克思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践是实现主客体统一的活动,须在实践中改造自然,以便使改造后的自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再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的基本认识。教育作为上层建筑中的重要部分,既具有社会历史性又能够在一定层面上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而借助于实践活动推动社会经济关系发生转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在创造出比以往更多的社会财富的同时,也愈发暴露出资本家贪婪的本质,在社会生产力水平飞涨的同时也更加加巨了资本主义社会自身难以自我消解的矛盾,反之形成对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制约。对此,马克思提出教育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培养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另一方面将工人阶级从单纯的机械的“片面的劳动”中解脱出来,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工人阶级的发展的丰富性和全面性。[3]唯有坚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促使教育活动真正转化成改造自然的实际力量,才能促使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可能,这是贯彻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一个基本路径和重要规定。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对高校音乐教育发挥积极作用

“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述说,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音乐对年轻心灵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4]音乐以其自身独特的节拍、曲调律动和歌词内容在人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展现音乐作品,可以帮助人们达到舒缓压力,启迪心灵的作用,同时,它以其独特的韵律美给人以言语无法穷尽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因此,在高校教育中,音乐教育也具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青年人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独特优势。因此,建构科学的高校音乐教育体系对于更好地发挥高校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价值,进一步挖掘出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理论内核对于高校音乐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重视推进高校音乐教育

美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而音乐教育作为高校美育的重要构成,也是促进高校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辩证地认识到高校音乐教育在高校教育工作中以及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高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高校教育要注重准确把握音乐教育在促进人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且能够在社会历史框架内准确地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需的、适宜高校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课程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使高校音乐教育为培养有利于促使高校学生成长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形成助力。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中对人的关注为高校音乐教育也提供了重要遵循、借鉴和参考,即就是音乐教育既要重视与学生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也要重视从把握社会现实中的成长着的人本身出发,借助于教育者这一主体的认识来进一步提升音乐教育的针对性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目标提供可能性。总而言之,就是在实际的音乐教育中,教育者要能够及时关注和了解当代高校学生的音乐偏好,在音樂的课堂教育中不仅重视对创作者创作背景和情感状态的描述,也要将音乐作品所处的时代特点和文化特征予以凸显和表达,通过加强音乐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来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外优秀的文化的认知,以便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和音乐鉴赏认识,进一步对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和音乐鉴赏力助益,丰富教学形式,灵活运用新媒体渠道,注重寓教于乐,在音乐课堂中和音乐活动中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以及音乐作品的认同和自豪感,也进而凸显出高校育人的重要价值。

(二)注重提升高校音乐教师素质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是站在高度的人文主义基础上形成的对教育的系统认识。较之以往的其他思想家来说,马克思更为关注人的部分,其认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关注处于社会历史各个维度中的正在发展着的人。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进行的实践活动。因此,注重提升高校音乐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高校音乐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是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的释放。因此,对于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来说,也要注重加强高校音乐教师素质提升和技能培养。高校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准确认识学生发展特点和不同的成长阶段的具体需要,能针对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高校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实施教育,要能使教育教育真正关注到学生自身,同时注重营造出适合发展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提升音乐感知力的教育环境,发挥出环境在教育活动里的正向反馈功能,有助于对学生在音乐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形成帮助;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音乐能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对已有创作内容的吸收、选择和转化中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提高自己对美的感知。通过对已有的优秀创作内容的感知和理解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悟,以教育引导更多高校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美,感受音乐美,也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歌曲创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寄托和思索,从而挖掘出每个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和精神价值,通过搭建同创造者间的情感共鸣来达到对更多优秀作品形成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

音乐实践活动是提高高校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基本遵循。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来看,高校音乐教育也需要推动高校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的人文素养和音乐感知能力,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和科学的教育理念来开展音乐教育活动,进而带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情感体验。在多样化的音乐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将平时课堂上所接受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过程中,而且能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自身审美素养和人文素质,对于高校学生舒缓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压力,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进而树立更高的人生理想和目标颇有助益。在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多种渠道和平台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运用能力,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增强和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马克思教育观立足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在深刻地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教育的历史局限性和片面性之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作为理论思考的出发点,逐步分析和总结出教育具有的历史性和阶级性,以便能够辩证地认识和分析教育与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以认识人作为认识和发展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以强调和倡导教育应当加强与生产活动和生活相结合作为教育的重要实践形式,以追求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教育目标,从而构成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础。可以说,马克思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角度分别对教育这一培养人和发展人的重要实践进行了思考和阐述,这些观点也成为马克思教育观的重要内容。这些重要阐述既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理论的魅力,再次凸显出马克思主义蕴含的深邃智慧和高度的人文关怀,也再次显示出马克思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决心和巨大努力。

结  语

教育作为改造人的实践活动,深受马克思的关注和重视。马克思提倡要突破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阶级局限性,使教育不成为统治者施行统治、不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进行的实践活动,而使得教育成为真正有利于人能实现自身自由的实践方式,由此,马克思提倡教育要有助于造就人的全面发展,要发展面向全体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育中的重要组成,在推动和实施美育的实践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独特优势。高校音乐教育作为为高校培养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教育构成,也同其他高校教育内容一样,须在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科学原则指引下开展实践活动,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开发和修订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益于人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内容,协调发挥高校自身和社会等教育平台的积极作用,辩证认识和准确把握住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基本规律,积极主动地协调各领域、各方面教学资源,在高校教育中探索更加多元和形式多样的、新颖的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教育形式,逐步构建出更加科学的音乐教育体系,致力于提高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同时注重挖掘高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注重提升高校音乐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育人能力、音乐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等,使得高校音乐教师成为大学生提高美学鉴赏力和音乐素养,帮助学生提高科学认识、树立人生理想的重要引导者,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推进和创新高效音乐教育实践,开发出适宜学生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科学实践活动,促使高校音乐教育对青年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正向影响,进一步释放出高校音乐教育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升中的积极作用,最大化地发挥美育的重要功能,从而体现出高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使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成为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成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和途径。

注释:

[1]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2]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0.

[3]周小李.马克思教育观视域下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5.

[4]张克学.音乐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学术探索,2004(07):123—125.

[收稿日期]2021-10-18

[作者簡介]吴  倩(1995—  ),女,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贵阳  550025)

(责任编辑:张洪全)

陕西省西安市港务区港务大道396号,吴倩

15771802918,919779499@qq.com。 出版社刘编辑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高校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4:07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14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2:04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3:37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中国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