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莉
《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ヴァイオレット·エヴァーガーデン外伝-永遠と自動手記人形,藤田春香,2019,下称《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某内容是由京都动画出品的《紫罗兰永恒花园》的两部外传性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指原创影碟动画),后两部OVA合成来成为一部标准片长的电影,画幅比例也由原来的16:9改为了更适合电影银幕播放的2.35:1。这部作品于2020年在国内上映,这也是国外OVA类型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内地院线上映。就在震惊世界的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遭到人为纵火的前一天,《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才刚宣告顺利制作完成,它是许多京都动画创作者人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纵火事件后京都动画第一部上映的电影。[1]许多观众都慕名走进影院,观赏这部被视为“传达动画人心意”的作品。
《紫罗兰永恒花园》是日本老牌动画公司京都动画精心打造的系列IP,从2018年首播的电视动画剧集,到具有完结篇性质的剧场版与外传性质的OVA,都在一贯的精致绘画中将薇尔莉特的传奇故事展现得精致、优美而感性。大时代的变迁、技术的更替、不同人物的细微情感等内容,在新人导演藤田春香与其他动画师的努力中结合为一体,让前后两个相对独立的叙事段落融为一体,并在完全虚构的时空中刻画出真实的戏剧性与时代感。其中的女主人公薇尔莉特既是从残酷战争中走出的幸存者,也是爱与信念的传递者,她精致秀丽的人类外表与机械手臂之间的对比,令这一形象从一开始就作为一种机械时代的“技术媒介”存在。
一、动画美学特质的图像符号表现
指导《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的女导演藤田春香作为京都动画公司中原画师出身,是擅长以图像传情达意闻名的新人导演,她的工作经历为这部作品赋予了画面上的形象感,片中几乎所有角色形象与动作刻画都是大量原画师手工绘画完成的,就连使用的打印机都是手绘而成的;为了描绘薇尔莉特在不同的场景中发丝飞舞的“动作”,参与这一项目的画师们用了超过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专门打造。从平面动画的技术特征上来说,《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及《紫罗兰永恒花园》作品的平面动画是以具有漫画特征的线条、图形、色彩、明暗等图像符号的元素进行表意,在还原出现实的质感方面并不占优势。女主人公站在港口、发丝飞舞的镜头在真人实拍电影中只需要短短几分钟就可拍摄完成,即便再苛刻的导演进行拍摄也不会超过三天;即使不与真人电影相比,与偶塑与剪影的立体造型或半立体造型符号相比,后者也通常更接近现实;木头、花布、纸张与泥土等不同质感的偶像造型都比单纯绘制在纸面或赛璐珞上的平面符号更加具有触摸性与实在感。《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中,许多原本并不适合以平面符号进行表现的动画场景,偏偏在“经费燃烧”(动画迷们对全动作动画与密集特效动画的别称)的场景中展开。我们将动画视为“宛如有生命寄宿在内一般的运动”,但它和眼睛、摄像机、计算机等有着多种不同,“必须以‘逐格拍摄法为必要条件,并且能够让人觉得‘赋予无生命的物体或者图画,一种使之宛如有生命寄宿在内一般的运动,这些条件均具备,我们便可以认为这就是动画片。”[2]动画作品中人物与场景的“还原”依托视觉知觉、逻辑思维与艺术想象展开,它在绘制图像、重新为图像符号赋予动态的过程中,突出了绘画师与动画师主体思维对物质世界的重新建设意图和目标。在《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中就体现为一种带有女性特质,华丽而纤细,厚重又悠远的基调: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进古老的贵族女校、光洁的木质地面与玻璃彩窗泛着微光;舞会上贵族名媛们穿着各色装饰繁复的礼服舞裙,在音乐声中翩然起舞;邮递员们奔跑在港口城市的大街小巷,从雾蒙蒙的清晨到橙色的夕阳为风格独特的欧式民宅上色……这些生动可爱、流光溢彩的街景,既带有现实生活中鲜明的时间感和地域感,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来源于图像本身的、纯粹的美丽。原本简单的线条、图形与色彩,在原画师的描绘下成为某个角色或者某种物品或场景的造型符号,在整体影片中不再抽象化,而符号的不确定性或泛指性反而强化了动画艺术的美学特点。清新、细腻而精致的画面与剧中人物的感情结为一体,共同组成了《自动手记人偶》生动的图像世界。
除精致的作画表现情感与景物的融合以外,《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的动画绘制中还有许多受漫画影响很大的表现技法和同步效果,如身体的晃动、气泡的绘制与夸张的变形等。由于结合了绘画的表达方式,动画中的身体晃动也成为一种认识和表达特定意义的方法,甚至是一种必要的原则。在剧情中,艾米收养了一名孤女并为她取名泰勒,自己却不得不为了泰勒能有更好的生存条件而与她分离,两人多年都未能见面。泰勒的性格活泼主动,带着几分未经世事的少女欢脱感。她由于想念艾米从孤儿院逃出,依照来信地址找到薇尔莉特工作的邮局帮忙。戴着八角帽的泰勒好像小男孩一般,但在泰勒首次摘下八角帽时,一头亮橙色的长卷发从帽子中“争先恐后”地钻了出来,动画师特地将她头发从帽子中滑出的一幕加以夸张化,在增加头发蓬松感、体量与层次的基础上,为不同层级的头发绘制了不同的、动物般缠绕扭曲又伸展的动作,配合旁白中“是女孩子”的惊呼,一下就让泰勒的形象丰满可爱起来。在邮局局长指出泰勒应该是独自从孤儿院中逃出时,镜头没有给到泰勒的面部,而是从她的背后拍摄。随后,她承认自己是偷偷从孤儿院中跑出来的。这样的表现手法完美地将泰勒的个性呈现给观众。
在动画中,人物的建立与叙事必须在符号的变化中展开,图形符号是动画语言描述意义的基本条件。对图形面积的认识与分配,例如长与短、直线与曲线、变化的延时与停顿等都是根据表意的需要积极调整的。《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另一颇具焦点性的时刻,是一贫如洗的孤儿艾米决定收养泰勒,深知艾米生活不易的废品站大叔再三劝诫她这样下去可能两个人都养不活,并询问她是否确定要将这个弃婴带回去。此时,导演只是将镜头对准了艾米的面部,她没有用语言回答,画面也只是展现了她呼出了两团白气。这段动作在《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中作为闪回段落出现,观众已经得知两人最后成为姐妹,但始终无法知晓艾米在下定决心时的状态。一言不发、拙于表达,但对在两次沉重却有力的呼吸间就下定决心的动作描绘,则展现了与从小独自长大的艾米十分相配的性格——她正是这样,虽不够沉稳,却足够勇敢坚毅。
二、架空动画中的戏剧性与时代感
《紫罗兰永恒花园》是通常以青春校园日常题材为主的京都动画公司首个架空世界观的作品,在此基础上,京都动画在2014年后开始尝试宏大的战争与历史题材。其中的角色不再是在校园生活中天真无邪的高中生,而是成为在战争中受到创伤波及的人物;表现舞台不再是摒除外界社会变化的校园,而是一个处于战后阶段、文明发展与20世纪初相似的近代社会。在影片的第一部分中,薇尔莉特受到贵族指派,为其野性难驯的私生女伊莎贝拉担任私人仪态教师,以便让她在三个月后的毕业舞会上风光亮相。伊莎贝拉本名艾米,为了养育捡到的弃婴泰勒接受了贵族安排的命运,进入贵族女校然后成为政治婚姻中的牺牲品。平民出身的艾米并不习惯这样的生活,她仿佛是被关在笼中的鸟儿一般仇视着自己的命运,并将不苟言笑的薇尔莉特视为最讨厌的人。尽管薇尔莉特是动画IP中的绝对女主人公,但在第一部分中逐渐成长与变化的艾米才是故事的主人公。《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不仅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看似笨拙粗鲁,实则心思细腻、自尊心极强的少女形象,而且在对校园环境与礼仪动作的刻画中隐隐透出一种真切的时代感。在这一阶段的故事中,艾米与薇尔莉特友谊的增长和对命运的憎恶与释怀是故事的核心。诸多富于表现力的动作设计发挥了塑造人物的作用:如艾米在听说薇尔莉特有想见的人时,大大咧咧地将手拄在膝盖上撑起脸,但在听到她说见不到想见的人时,也想到了自己的妹妹,于是用一个翻身躲进被子的动作作为掩饰,翻进被子之前还看了一眼手上抱着的小熊玩偶;钻到被子里以后,也让玩偶熊贴着身体;为了安慰充满戒备的艾米,薇尔莉特经常半跪在床下握着她的手对话。在一般电影或动画中,两个角色位置上的高低差距暗示着两人身份地位的不对等;但在本片中,细腻柔和的背景描绘为两个少女之间的交流营造了和睦的氛围,即使位置不对等,但两人情感上却是平等与相互抚慰的关系(在第二部分,即使是在于只有几岁的泰勒对话时,薇尔莉特也保持着同样的姿势)。在平缓如流水般的叙述中,薇尔莉特逐渐打动了艾米的内心,性格迥异的两人终于结为好友,两人在三个月的相处期间一起用餐、一起洗澡、一起上课、一起逃学、在同一张床上搂着睡觉,并在早起时相互问候,互相给对方编辫子,两人宛如亲姐妹般亲昵。在毕业舞会上,艾米在薇尔莉特的引导下展现了她高贵又淑女的一面,完成了向既定方向的“成长”。然而,这“成长”本身的正确性又是值得怀疑的。在毕业舞会之后,她很快会作为贵族约克家的大小姐与其他贵族联姻,像笼中鸟一般过完一生。在象征“成长仪式”的舞会上,经过三个月磨合的两人在跳舞时心意相投,动作也十分协调,动画在表现“协调性”与“心意相同”时,大量描绘了华丽晚装的外形与在舞蹈中的动态。艾米身穿长纱裙,而薇尔莉特身穿燕尾服,两个人还佩戴了同样款式的花朵和头纱。连续几个展示服装的空镜头或从脚部抬到面部,或从天花板的位置俯拍,将衣褶的形态变化、曲线的弧度、燕尾服下摆翻起的物理效果表现得真实而生动,凸显了这场“成人仪式”是在古典伦理的约束下进行的。浅焦运动镜头中头纱的摆动幅度也预示着主人公心态的波动:艾米最后一次抬头仰望了穹顶上自由翱翔的小鸟,选择了放弃自己仅有的一点对命运的抵抗,全身心地穿着家族订制的晚礼服投入舞蹈当中,同时全然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而在影片的第二部分中,尽管时间跨度只发生了五年,但以泰勒为主角展开的部分则体现了迥然不同的时代风貌。在对技术发展“不经意”的描绘中,莱顿的大街小巷接上了路灯,电话信号塔在城市中拔地而起,新建成的住宅楼中无一例外地安装了电梯,正在被电话取代的邮递员对此十分不满却也无可奈何……与封闭在封建时代风貌的贵族女校相比,莱顿的场景描绘处处都有时代进步的影子。第二个篇章的开头,便是从海底向上的仰角镜头中,呈现一条铁链牵着沉重的铁锚倏忽间伴随着巨大的闷响沉入海底的场景。围绕着铁链两边散开的许多气泡、闷重的声音与极速消失在画面中的矛头有力地刻画出矛头的重量之大,為下一个镜头中出现的大型客轮很好地进行了铺垫,观众一下便知道了这就是薇尔莉特口中描绘的繁华的南部港口城市莱顿。同时,巨大的邮轮又与乘坐邮轮而来的泰勒形成鲜明的对比。被贵族家送到孤儿院的泰勒还处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她的无忧无虑与上一篇章中忧郁的姐姐艾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从孤儿院中逃出来,一心梦想成为一名靠自己的双手带给他人幸福的邮递员。为此,她在薇尔莉特等人的帮助下克服了诸多困难,还亲眼见到了被困在高墙中的姐姐。这样将姐妹两人的命运与时代叙述相结合的方式既增加了影片的厚度,又增添了戏剧性的宿命感——艾米彻底地抛弃了自己的一切梦想和自由,换取泰勒在新时代自由选择自己幸福的权利,让观众不禁为被旧时代习俗禁锢的艾米感到无奈,为自由生活在新时代的泰勒感到庆幸。
三、影片事实与媒介中的自反性
2019年7月18日,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遭到人为纵火烧毁,导致35人死亡,多人受伤,许多珍贵的原画画稿在烈火中被烧毁。[3]2019年9月6日,《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在日本以“限期上映”的方式放映3周,所有未曾直接参与动画制作的、在火灾中不幸逝世的工作人员都以“辅助制作人员”的身份在片尾演员表中亮相。这也是对故事中艾米在给妹妹泰勒的信上写着“在寂寞时呼唤我的名字”“只需喊出你的名字,两人的羁绊便将永远存续”在影片之外的呼应,许多观众都怀着对京都动画人的敬意走进了电影院,在将片尾字幕全部滚动播放完后才怀着不舍离开。故事中有千言万语想对艾米说的泰勒,只留下了一句“这是一句保护你的魔法咒语——只要说:艾米。就行了”。因为在更名伊丽莎白以后,艾米这个名字已经没有人提起;而终于长大逐渐明白了艾米心意的妹妹,在整部影片的高潮中也仅仅是用“我是泰勒·巴特利特,艾米·巴特利特的妹妹”这一“名字”中的联系来表达对艾米的感激、认可与想念等种种深切的情谊。可以说,对于死难者的家属、热爱动画的观众乃至所有被这一事件所震惊和伤感的观众而言,《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中片尾名单具有不亚于故事本身的深刻意义。守护他人的信念、替代他人活下去的信念看上去是虚无的字眼,却能依托“名字”这一“咒语”,穿越漫长的距离与生与死的分别,抵达最重要之人的内心深处。在片尾字幕的滚动与诸多观影者将故事和现实结合起来给予电影的评价中,《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的意义也已经超出了一部叙事电影本身,成为具有自反性的、指向电影与电影人本身的“话语”。
在此之外,讲述女打字员工作与生活的《紫罗兰永恒花园》本身就是一个关于媒介如何发现其自身的存在、如何改变自身的故事。英文语境中的typewriter一词,既可以指代打字机,又可以指代(女性)打字员。在打字机最初被发明出来时,女性打字员的数量迅速取代了男性打字员,在20世纪30年代甚至占比达到95%以上,因此成为打字员甚至打字机的代称。以20世纪打字员工为原型的《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中的打字员全是性格各异的女性,其中容貌精致、拙于表达、又以机械手臂代替打字机的薇尔莉特的确有如打字机或“自动手记人偶”(即自动打字的人偶)一般,自始至终总是发挥着“媒介”的作用。德国媒介理论家弗里德里希·基特勒认为,打字机作为一种既不能像电影那样引发任何想象,又不能像声音录制那样模擬真实的媒介,颠倒了书写的性别与文学的物质基础。打字机继承了人类有史以来书写所负责的语言信号,将“书写”的工作与女性特质联系在一起,同时使文学的物质基础发生了本质上的断裂和颠倒:所有抒情的诗句都在文学自身的媒介物质性中转化为字母、空格和标点符号。[4]薇尔莉特与其说是将胸中的华丽辞藻用书信表达出来,不如说是在不断替人代写书信、替羞于或难以见面的人传达心意的这一过程中,改变自身并发掘自身的人性。正因为如此,她替人代写的信件总是带着机器般的笨拙,从不使用文学手段或语言修辞,只是简单直白地、犹如自动书写工具一般将人们的心意记录下来。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紫罗兰永恒花园》创作理念的真实写照,它并不着意于在架空的世界历史中创造激烈的矛盾、宏大的战争与戏剧性的情感对抗,而是对种种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重新加以描绘,在天空与海洋、鲜花与轻风、发丝与裙摆间创造出一个充满女性温柔气息的诗意世界——这也正是现实中饱经摧残的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自我疗愈、在于暴力与创伤的对抗中学习的成长方式。
结语
在以“永远”为命题的《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中,薇尔莉特、艾米与泰勒的故事既关乎战争与贫穷、禁锢与宿命,又关乎善意与爱、理想与希望。从自反性的角度来说,它与诞生于摄影台等动画机械上,却描绘了人世间诸多美好的动画电影一样,都成为传达思念与幸福的媒介,具有“永远”的魅力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南方都市报.日本京都动画纵火案后首度上映新片,遇难者亦参与制作[EB/OL].(2019-09-07)https://www.sohu.com/a/339451236_161795.
[2][日]小山昌宏,须川亚纪子.日本动漫研究入门[M].付奇鑫,译.北京:海洋出版社,2017:17.
[3]观察者网.日本动画史上最黑暗的一天[EB/OL].(2019-07-1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9366581559479331&wfr=spider&for=pc.
[4][德]弗里德里希·基特勒.留声机·电影·打字机[M].邢春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