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 郭瑶 武林
在新媒体生态环境中,高校图书馆如何融合新媒体开展信息化管理,提升其信息化服务质量及水平,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方向。《图书馆学导论》一书由美国波尔斯·巴特所著,2018年5月由中国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书论述短小精悍,内容丰富,为图书馆管理工作及研究等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以新媒体拓展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在数字图书馆中,用户能够借助新媒体设备检索资源,便捷地查阅各种资料,且查阅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充满生动性。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在工作重心、服务范式、运行方式等方面都实现了全新架构。正如该书所言,图书馆是社会网络的关键点,也是保存人类记忆的社会机制的一种,图书馆最大的功能是将此记忆移植到活的个人意识中,而这种移植方式便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发生改变,应用新媒体技术构建的数字图书馆,借助各种网络技术将其存储在各网络平台中,用户能够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随时查阅该资源,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时空限制,非常便捷和便利。当然,服务方式的转变也推动着馆员工作方向的转变。传统图书馆馆员的主要任务就是采集纸质文献资料,对其加工处理后排列上架,便于读者检索和阅读。在此过程中,图书馆馆员扮演数据资源管理者和存储者的角色。数字图书馆中数据资源的收集、整理、归纳、存储等工作则由计算机来完成,用户查阅的效率及速度得到提高。可见,在数字图书馆中,馆员的职责已经发生转变,由信息的被动管理者和存储者转变为主动的服务者及传播者,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精准地向用户推荐图书资源,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传统图书馆建设及服务评价中,纸质图书数量为其核心指标,馆藏图书的多少、新增图书量、图书使用量等要素是重要评价指标。但在数字化时代,用这些评价指标去评价数字图书馆显然是不合适的,要将电子资源储存量、用户需求量、电子资源质量、资源设计利用量等纳入图书馆建设及服务评价体系中,且利用电子技术对此数字的变化进行实时记录,以提高评价的效率。
二、以综合服务和自媒体智库方式推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若要完善其服务体系及信息化管理,必须构建与其匹配的综合服务平台和服务环境。这就需要其加强引进先进数字化技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规避信息决策重复、冗余、不对称等问题,以降低图书馆的决策风险,更加直接地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查阅需求,从而提高用户对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及管理的满意度,展现其服务技术的人文特征。
该书认为,图书馆是应现代文明的需求而产生的,其发展要符合或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也应适应新媒体、数字化等技术环境及传播生态。当前,用户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及自身专业背景而集聚于一起,形成了基于虚拟网络的知识互助“智库圈”。在此“智库圈”传播平台中,用户能够自由地探讨各学科、各领域的热点问题,推动信息的传播与集散。为此,高校图书馆要借助此媒介传播动向,对虚拟网络知识互助“智库圈”进行引导和建设,以推动图书馆形成超传统媒体及智库型传播模式,通过构建自媒体智库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共时性的信息服务,打破传统信息传递壁垒。同时,高校图书馆也要发挥好自媒体智库的信息汇集优势,组织专题化的讨论,不断丰富馆藏资源。
当然,数字图书馆及自媒体智库建成后,要确保其资源的有效应用,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终端APP、小程序、社交平台等向用户提供精准推介,让用户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高校图书馆要以更加时尚、灵活且丰富多样的方式去呈现推荐的内容,以新颖而又独特的风格去吸引用户目光。同时,高校图书馆也要关注用户信息,并对此数据信息深度分析,发现用户的需求特征,为定制和推送个性化的服务提供依据,进而确保信息推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总之,波尔斯·巴特的《图书馆学导论》一书为研究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礎和思路。该书从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及自然科学等角度论述了图书馆学的功能、阅读行为及动机,深入阐述了图书馆发展的时代特征,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创新发展提供了依据。
(徐涛/硕士,浙江科技学院实验师;郭瑶/浙江新宏洲贸易有限公司员工;武林/硕士,浙江科技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