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语境下我国舆论监督的演进与趋势

2022-04-29 20:10谢敏肖璇
新闻爱好者 2022年11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晚会议题

谢敏 肖璇

【摘要】在媒体融合语境下,媒介生态的变革对舆论监督产生了深刻影响。现以2013—2022年央视3·15晚会为例,从议题数量、涉及领域等方面系统梳理分析3·15晚会的内容及特点,认为其具有“内容为王突出议题设置,网台融合注重互动传播,内容体例侧重社会焦点”等特点。进而得出我国舆论监督的演进与趋势,具体表现为主体多元化、渠道多样化和内容复杂化。

【关键词】媒体融合;舆论监督;3·15晚会

一、概述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传媒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并发生了诸多深刻变化。传统主流媒体审时度势,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媒体融合,其中线下与线上有机互动就是其中重要的方式。同时,互联网深刻改变着媒介生态,为全球舆论生态场带来新的革命,催生了“掌上舆论场”,其出现进一步促进着主流媒体根据媒体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做出革新,以丰富传播方式,拓展舆论监督的内涵和外延。[1]舆论监督是新型民主政治衍生下的一种新的监督形态,它有利于传递民众的声音,更好地发挥社会、民众在监督中的作用,提高社会透明度,促进社会发展。传统舆论监督的主体主要被界定为新闻媒体,监督的客体主要限于国家机关,尤其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监督的方式一般是通过书信、报刊、电视、广播等得以实现。媒体融合通过重塑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强化“共同体”意识保证了国家政策的有效传达及人民力量的有效凝聚,利于提升舆论监督成效,促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2]

1991年3月15日晚,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原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政府部门共同主办公益晚会并进行现场直播,此后每年都在3月15日晚上举办,目前已连续举办32届。从创办至今,3·15晚会先后经历了电视探索期、网络发展期和网台融合期三个阶段,其展演形式也从简单的主持逐渐发展成多种媒体及技术相互融合的形式,不断提高互动传播的效果,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已然成为我国人民心中“维权”的代名词,对我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自2013年起,3·15晚会进入了网台融合期,不断尝试并创新发展电视与网络的融合形式,广泛体现在议题设计、展演形式、传播方式等多个方面。同时,我国的舆论监督在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民意识觉醒等动力的影响下不断演变,表现出诸多新趋势。3·15晚会作为我国较有影响力的消费维权晚会,其意义早已不局限于晚会本身,而是对我国社会的舆论导向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3],其变化也体现着我国舆论监督的演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2013—2022年央视3·15晚会的变化与发展,以探究在媒体融合语境下我国舆论监督的演变与趋势。

二、2013—2022年央视3·15晚会的内容与主要特点

3·15晚会经过30余年的发展,其报道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社會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它不仅见证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变迁,更推动了我国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觉醒。本文收集并整理了2013—2022年央视3·15晚会的全部报道事件,共计97件,并对其事件内容进行梳理分类。

(一)2013—2022年央视3·15晚会的议题样态

第一,在议题数量方面。统计2013—2022年央视3·15晚会报道数量共97件,十年间选题报道的数量基本持平,平均每年约10件,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以2022年的13件尤为明显。其中,2014—2016年较为稳定,均为11件,2017—2021年出现短期上升后又持续保持相对较低的状态,直到2022年达到峰值。总体而言,报道数量虽有波动现象,但总体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且可以看出官方对消费维权报道事件一直保持较高的关注度。

第二,涉及领域方面。通过观察梳理2013—2022年央视3·15晚会的97例选题所涉及的领域,本文将这些领域分为互联网、食品加工、金融房产、建筑交通、医疗美容、儿童用品、生活服饰、电子通信八类。从中可以看出,互联网、食品加工、建筑交通三大领域所占比例较高,均超过了平均比例12.5%,其中尤以互联网领域最为突出,且报道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此外,食品加工和生活服饰两个领域在10年内有9年涉及,报道现象较为普遍。

(二)2013—2022年央视3·15晚会的主要特点

第一,内容为王突出议题设置。3·15晚会在形式上不断求新求变,在其举办初期摸索发展阶段,逐渐成型的3·15晚会为了快速提升影响力,在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更好地实现其社会意义,因此更加注重形式上的创新与突破。进入网络发展期后,3·15晚会的展演形式较为稳定,在呈现上逐渐向内容偏移,倚重议题报道,创新重点从形式转向内容,议题的选择更加温情化,议题的报道更加深入化。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3·15晚会的呈现形式已经较为统一,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也较为稳定,另一方面是人们的维权意识被唤醒,对消费维权的诉求更加强烈。

随着网台融合期的到来,各种技术条件为3·15晚会的形式创新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推动3·15晚会在呈现形式上继续创新与突破。但是3·15晚会并没有顾此失彼,而是在创新形式的同时依旧以内容为王,让形式为内容服务,突出议题的设置。这在2013—2022年的报道数量上可以直观感受到,10年间报道数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平均每年约10件,明显高于2013年以前的报道数量。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家级权威媒体举办的公益晚会,3·15晚会自创办之初便享有充足的媒体资源,可以有效抵挡各方面的压力,这有利于其更加深入地搜集线索获取证据,从而在内容上可以做到极致,这也是其他地方同类节目无法比拟的。

第二,网台融合注重互动传播。在网络发展期,3·15晚会的呈现形式与内容虽然逐渐尝试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但是因技术水平有限、互联网络覆盖范围较小等原因,效果一般。2013年,在诸多因素较为成熟的有力推动下,3·15晚会开始充分调动新媒体技术,利用新媒体的力量,不断尝试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接收公众的投诉信息与反馈内容,形成与公众交流的新型渠道,优化了与公众的互动传播效果。同时,3·15晚会还创新性地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有机融合,实现良性互动,在继续把握传统媒体传播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扩大传播效果。

在接下来的10年里,3·15晚会不断尝试多种新媒体、新技术,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评选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设置抢虚拟观众席活动、设置实时互动评论、利用AR等新媒体技术让观众亲身体验“受骗”过程等,并联合多个自媒体平台与晚会现场同步播出。对于晚会内容最重要的影响在于所报道的议题来自于受众投诉的比例增大,如2017年3·15晚会报道的“耐克气垫门”事件,2020年的“美容院套路推销”事件、“嗨学网退费难”事件等,均是3·15晚会收到消费者的投诉,然后记者展开调查后所发现的。媒体融合的创新发展不仅提高了晚会与场内场外观众的互动,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现场当中,提高观众的观感与体验,而且有利于3·15晚会在内容、形式及传播效果上的创新与发展,推动社会消费维权的进步,提高其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能力。

第三,内容体例侧重社会焦点。3·15晚会设立之初的目的在于普及知识、揭露黑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随着不断的发展演变,其意义逐渐扩展为舆论施压、监督乱象,成为“维权”的代名词,这与其所报道的内容息息相关。通过统计梳理2013—2022年央视3·15晚会每年的主题及事件内容,可以看出,晚会报道内容的选择来源于人民的生活,从生活中取材,且是容易对人民的财产生活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事件。同时,报道内容也在稳定中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一是互联网领域的事件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尤以2020—2022年上升趋势明显;二是对食品加工、生活服饰的报道几乎每年都有,报道现象普遍;三是对互联网、食品加工、建筑交通三个领域的报道存在某些年份数量突出的情况。

从上述变化中可以看出,3·15晚会的内容选择以社会问题为核心,从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入手,着重解决社会问题,同时将大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重点,为大众答疑解惑,帮助解决其消费维权的问题,并注重为其揭露消费陷阱,做好“消费预警”,提高其消费维权意识与能力。晚会报道内容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在新经济形态下新消费形式出现且增多,享乐型消费占比增大,侵权形式多样,不法分子所利用的手段五花八门,增加了消费者辨别真伪的难度;二是社会的进步提高了受众的法律意识和价值观念,维护自身合法消费权益意识觉醒,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多种渠道维护自身权益;三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居家办公、居家学习等因素加深了受众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线上购物、直播消费等情况更加频繁,这些均推动着不法分子的行动向线上转移。

三、媒体融合语境下我国舆论监督的演进与趋势

通过上述3·15晚会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在媒体融合语境下我国舆论监督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监督主体、渠道、内容等方面。

(一)舆论监督主体多元化

传统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主要表现为媒体记者通过热线、通信箱等获取民意,然后进行调查走访探寻事件真相,清楚真相后再由媒体记者编辑后进行报道,信息才得以抵达广大公众。而在媒体融合时代,各种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的应用与普及为受众提供了新的更加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即用户可以通过某一平台随时且及时地关注各种信息,了解正在发生的热点事件,可以自由地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分享观点和信息,这一切都可以不再经过传统媒体。尤其是新型主流媒体,不断探索新路径,与时俱进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拓宽与受众的互动桥梁。[4]因此,在媒体融合时代,舆论监督的主體不再仅是传统媒体、新闻记者,而扩大到了广大人民群众,丰富了舆论监督体系的组成。

在3·15晚会中,公众也在反向影响着记者的调查情况和晚会的报道内容,从晚会对公众的议程设置逐渐转向晚会追逐公众的反向议程设置,从报道内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由消费者投诉,然后记者调查取证的事件日益增多,大众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晚会记者也在不断地关注社交媒体上公众的动态,从中寻找、甄选话题,再将这些话题调查出真相后改造成议题。此外,晚会还会通过征集民间议题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可以通过民意实现集思广益,还可以唤醒大众的消费维权意识。

(二)舆论监督渠道多样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监督通常是通过纸质媒体、电视和广播等媒体进行,大众想要实现舆论监督或了解相关信息也只能通过这些渠道。在媒体融合时代,互联网技术打破了这一局面,大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多种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和进行舆论监督,各种新式玩法的APP和网站也层出不穷,极大地拓展了大众的舆论监督渠道,舆论监督渠道由单一的传统媒体逐渐转向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有机融合。

在这种趋势下,传统媒体纷纷开拓自己的网络阵地,不断尝试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络的融合创新之路,打破信息传播、交换的壁垒,架起更快更便捷通往受众的桥梁。[5]3·15晚会也不例外,自2013年3·15晚会进入网台融合期后,便更加创新性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开拓与大众互动的渠道,广泛运用微博、微信、直播平台、VR等打造自身的传播矩阵,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提升了传播效果与质量,利于大众理解与记忆,提升传播效果。

(三)舆论监督内容复杂化

传统的舆论监督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难度,更多局限于对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监督内容相对而言较为单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舆论监督提供了便捷的客观条件,思想意识的进步则提供了主观条件,共同推动着舆论监督的内容多样化、复杂化,这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舆论监督内容的丰富也有赖于监督时效性的显著提升,信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时传播,时空难度的降低会提高舆论监督的时效性,从而为监督其他内容预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同时,监督内容的有效解决也会进一步激发大众发挥舆论监督主体作用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此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从生存型消费向享乐型消费、发展型消费转变,生活内容更加多元,需要监督的内容更加多样。

3·15晚会的报道内容聚焦社会问题和大众焦点,其报道内容可以直观地表现出社会所重点关注或潜在关注的消费问题,即社会的舆论监督问题,大众的舆论监督内容也会影响3·15晚会议题的选择与报道,二者相辅相成。近年来,3·15晚会的报道内容中互联网领域逐渐增多,且不法事件的内容更为复杂,调查揭露的难度提升,这也表现出舆论监督的内容日益复杂化。

参考文献:

[1]李沁,刘入豪,塔娜.中国主流媒体网络舆论监督的观念嬗变与机制重构[J].当代传播,2021(6):47-50.

[2]乔亮,张婷.新时代以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建设全媒体的重要论述[J].社会主义研究,2021(6):85-92.

[3]李攀,赵红勋.“3·15晚会”的舆论引导特点及功效: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分析[J].青年记者,2013(20):7-8.

[4]沈正赋.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策略传承、手段创新及其效度量化:基于新媒体内容治理为中心的考察[J].江淮论坛,2022(1):149-156+162.

[5]王浩.试论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舆论监督[J].新闻传播,2022(10):46-47.

(谢敏为阿里巴巴集团公众与客户沟通部资深专家;肖璇为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晚会议题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