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微微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增强文化软实力。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然后基于现实情况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推动中华文化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文化与经济;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讲好中国故事
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一)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分别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其中,经济是基础,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所以,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阻碍。
(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之间的交融关系具体表现为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文化与经济相互包含相互促进。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中,科技、教育、文艺、创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因素比重越来越大,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经济与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
(1)经济文化化
经济活动中的文化作用日益增加。商品如果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销量和价值一定会增长。所以,要善于讲产品故事,让产品有文化有内涵。产品故事可以从产品的卖点或特色中来,例如,云南过桥米线的产品故事就是“用心做好面”。产品故事还可以从理念和寓意中来,例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样的产品故事是处在精神层面的,是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有利于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故事还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来,例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故宫网红文创产品。同时,文化市场也日益国际化,因为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竞争因素。
(2)文化经济化
伴随着文化经济化,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并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GDP中的比重普遍高于10%,美国则高达25%,文化产业在已经成为美国的支柱性产业。美国前总统布什说过:“我们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这种文化软力量对人的影响较为深远,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拉克的一位小女孩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愤慨,认为美国侵略了她的国家,眼神中充满了对美国的憎恨,但当采访完毕她转身离去时,她书包上赫然印着美国芭比娃娃的图案,手里拿着可口可乐。可以说,美国的文化输出是非常成功的,即使美国给被侵略国家造成了伤害,而被侵略国家的老百姓却无法拒绝美国的电影、肯德基、薯片。而老百姓在购买这些商品时,实际是在助力美国经济发展。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2021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3%,但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其出版的《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一书中,认为同美国相比,中国的软实力微不足道。而现实情况比这还糟糕,西方国家封锁关于我国的消息,尤其是关于我国的正面消息,所以,西方国家的人民对中国知之甚少,了解到的中国也是贫穷落后的。有个美国街头采访的视频,随机问街上行人知道中国的哪些城市,大部分只能答出“北京”(这要归功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记住了北京),还有一部分人给出的答案居然是东京、曼谷等。而且即便是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了解也非常少,有些甚至是误解,很多台湾同胞依然觉得大陆是贫穷落后的,比台湾的发展要落后很多。所以,2018年笔者去台湾时,有机会就向他们介绍近几年大陆飞速发展的方方面面,极力邀请他们有时间到祖国大陆来看看。明明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科技、基建、生态等方面发展得又快又好,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别人却不知道。明明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有众多可媲美西方乐器的传统乐器,有治标又治本的中医,有汉服、戏曲、绘画等,但别人都不了解。更有甚者,有的国家还窃取我国文化资源,如韩国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遗。所以,让世界了解中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我们亟待解决的时代任务。
三、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经济繁荣、政治文明,也需要文化兴盛。仅靠经济实力无法使一个国家获得尊重,中国文化获得国际认可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总结了各个国家崛起共同规律,即一个国家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文明,就一定会崛起,不管经济多么弱小、自然条件有多差,也势不可挡。所以,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要重视和利用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要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予以改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重视现代科技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以广播、电视、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要重视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这类新兴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应鼓励正能量的、能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媒体人通过国际文化信息交流平台去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外国友人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在这方面,网红李子柒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拓展文化交流的途径和渠道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我们要善于通过举办各种世界性的盛会,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2008的奥运会就很好地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各个国家独特的出场方式又让世界各国对汉字文化有了初步了解。此外,诸如世界性的博览会、“一带一路”等也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绝佳舞台。当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商业贸易活动不仅是商品的交换,也进行着商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交换。所以,在进行商品生产时,一定要丰富商品的民族文化内涵。
(四)重视教育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作用
教育是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更为直接的途径。如果能从国家政策层面推动孔子学院的发展,推动汉语成为其他国家的外语专业课程,能够大大加速中华文化的传播。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機构,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各地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此外,还可以通过官方推动,在与中国关系较好的国家中,推动汉语成为外语专业课。
(五)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要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吸引和激励更多的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工作,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专业化队伍的形成。设置科研基金,专门研究世界文化市场需求及变化,有的放矢地促进中华文化对外输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创意的文化才有吸引力,才有高附加值,才更容易走出去。推动建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使这些企业在中华文化输出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六)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全方位、立体的、真实的中国。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作为吾辈之己任,将世人眼中“古老而神秘的中国”转变成“强大而有吸引力的中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