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诗亮 李月开 王翰博
〔内容提要〕中国自1972年6月首次参加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在过去的50年间,一直作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新兴大国。在义利观引领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坚持把道义同利益相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决不轻视生态效益。“一带一路”通过实践,推广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促进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实现长远意义上的合作共赢,为人类发展和文明兴盛做出贡献。
〔关键词〕一带一路;义利观;生态文明思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一、义利观引领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外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中,不断结合新时代的特征,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新时代的中国认识并把握住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坚持正确义利观,坚持以义利兼顾的理念开展对外工作,努力实现道义与利益的平衡。这种义利观是在中国“重义轻利”“以义制利”等传统文化道德伦理要求之上做出的一种新时代创新,指引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大国。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简称为“一带一路”倡议。自从该倡议被提出,“一带一路”成为了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全球公共合作平台,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该倡议为改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一带一路”的实际建设中,新时代的中国以义利兼顾的义利观作为基础,将道义同利益相结合,以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为建设目标,搭建起“一带一路”框架,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不同于一些欧美国家对受援国进行政治捆绑等固有方式,中国不把对沿线国家的协助与其他额外的附加条件相捆绑。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和平发展之路。新时代的中国努力通过义利观的理念来推动国家间协作利益的转化,获得了更辽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长远的合作时间。这种义利观还体现在“一带一路”所具有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中国除了与正式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国家进行合作外,还积极鼓励其它国家和企业加入,共同参与建设。
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实际建设中遭受着多重风险的冲击。在部分国家和媒体对中国恶意造谣、污名化中国等负面报道的施压下,“一带一路”的实际建设还面临着诸多压力。尽管如此,中国始终坚定自己的理念,不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向前推进。在短短数年间,“一带一路”的发展水平迅速上升,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从尊重合作方实际情况的视角出发,坚决不对他国经济、政治的发展状态进行任何干扰,打造出互利共赢的共同体,带动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家、企业及各类团体组织的共同参与,合作涉及基建、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多领域。“一带一路”取得的成果对于深化与更多国家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具有深远的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新时代意义
人在自然界中生活,在與自然的互动中生产、发展。人类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的建设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兴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类环境污染高发,累积了大量关乎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迫切需要为人民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这些重大问题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全局工作中的地位愈发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新时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理念和思想,并且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举措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关系,推进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及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更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理念。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造福了中国人民、造就了美丽中国,还造福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更造福了全世界人民。
“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以实际行动坚决贯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义利兼顾的方式与沿线国家进行合作,不仅包含经济上的合作,还包含生态环境上的合作。这种国际合作的方式追求共赢,注重更平衡、更全面的长远效益和深远的影响。这种方式带来的效益和影响,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又为世界的发展前途做出了表率。“一带一路”在生态环境上的合作使得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获得了进一步的国际推广。所以,从宏观层面上来说,“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
三、“一带一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
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曾经饱受一些国际舆论的歪曲和攻击,称“一带一路”开发对沿线国家是一种资源掠夺,会破坏沿线国家的环境。中国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对这种论调进行了反驳。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明了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提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主张。“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主张阐述了中国是如何对待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将携手推进各自的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中国生态环境部就“一带一路”的合作模式明确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建设“绿色发展之路”,采取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合作模式,是与合作伙伴基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的观念,探寻共同合作,有别于发达国家为经济利益而消耗生态、“竭泽而渔”的旧合作模式。同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中国进一步明确了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近些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2018年,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从总体的大布局走向细节,整合资源、聚焦产能合作等,合作项目要因地制宜,满足共建国家所需,并且严格遵守东道国的生态环境法律和标准。2021年,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原则。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该意见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导向要求从“东道国标准”上升到“国际规则”,进一步提出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鼓励企业参照国际通行标准或中国更高标准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相关要求进一步反映出“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以高标准、高质量来共建。
“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切实展开合作,投资建设了“一带一路”沿线工业园污水处理示范项目等重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中国生态环境部门与合作方共同建立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等合作载体,并且积极参与联合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多边合作,进一步推动了绿色“一带一路”的建设。在中国政府、企业等力量的主导下,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帮助亚洲、欧洲、非洲的多个国家在环保方面取得了成效,推进了当地的环境污染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土地荒漠化问题等工作,推动非清洁能源向绿色清洁能源转型。以上的要求和实际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道义精神与使命感。
四、“一带一路”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
1978年至今,实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新时代的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国际环境的一些变化使得中國的和平发展之路遭受挑战。部分国家将中国不断扩大的影响力视作一种“威胁”。中国在面对这些挑战时,一直通过自身的摸索,努力与其他国家更好地进行公平正义的往来。建设“一带一路”不仅是造福中国和沿线国家,更是造福世界各国。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带给世界的也绝不是威胁,而是共同分享的机遇,承担起了大国的道义和责任。
建设绿色的“一带一路”对提升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话语权有着重大意义。通过“一带一路”,中国与沿线国家达成环保合作,有助于改革区域的环境治理,对于改善全球治理体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尽管在上个世纪,全球对环境保护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各国缺乏一致的行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矛盾,处在不均衡的状态。发展中国家整体不受重视,发达国家却不想承担其应尽的责任,对履行国际环保协议采取消极态度,只顾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发达国家将环保问题视作手段,将环境污染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却以环保条款和碳排放等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施压,阻碍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一带一路”在建设中尊重沿线国家的国情和现状,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建设原则,走绿色之路,不以追逐少数国家的私利为目的,而是要与沿线各国共同分享绿色发展的福祉。
2021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就中国的对外政策等问题,外交部长王毅答记者提问,对中国将如何同美欧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问题作出了回应,他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建绿色宜居的地球家园,开辟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面对时代之问,保护环境不是可有可无的选答题,而是应全力以赴的必答题。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中国为达成《巴黎协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去年又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自主贡献新目标,展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坚定决心。今后,中方将继续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不懈努力。”王毅的回应正是中国对全球生态文明概念的理解,更是努力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承担起这份道义的信念。
中国一直在坚持与世界各方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信念,以实际行动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积极成果。虽然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挑战不同,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依然担负起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使命,期盼与发达国家深入沟通、加强协作,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责任,做出更多应有的贡献。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的倒退思潮流行。在这样的不利背景下,中国以一个新兴大国的姿态,认真担起责任。中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辟中国特色道路,开展全球协作,以义利兼顾的方式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绿色发展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1.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2.东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3.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