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对胆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022-04-29 09:08段洪马建军
当代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保胆石术胆结石

段洪,马建军

(松滋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湖北 荆州 434200)

胆结石属于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胆结石成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和磷脂浓度比例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均能导致胆结石形成。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胆结石患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以避免并发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结石嵌顿胆囊颈引发急性胆囊炎、胆囊穿孔坏疽及胆总管结石。以往,开腹胆囊切除术是经典手术方式,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等不足。随着医疗器械及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胆囊切除术,通过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置入腹腔镜完成胆囊切除操作,损伤小、恢复快,利于术后快速恢复,并减少并发症[1-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对胆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35~74岁,平均(44.72±3.88)岁,病程0.5~4 年,平均(2.05±0.88)年。观察组男28 例,女17 例;年龄35~72 岁,平均(44.98±3.94)岁;病程0.5~4 年,平均(2.08±0.84)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具有右上腹部隐痛症状,彩超检查示胆囊腔内结石,符合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诊断;结石直径≥2 cm;胆囊壁钙化伴或不伴胆囊息肉;胆囊壁增厚≥3 mm;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存在腹部手术史;合并胆囊癌及胆总管结石或术前有梗阻性黄疸史;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活动性感染病变;认知及精神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术野消毒铺巾,经右肋下缘做斜切口,逐层切开,暴露胆囊、胆总管,详细探查,明确胆囊及结石,分离胆囊三角,游离胆囊动脉、胆囊管,切断胆囊动脉并结扎,剥离胆囊,止血处理后缝合胆囊床,探查胆总管无结石残留后,置管引流,逐层缝合,包扎。术中避免损伤胆总管,术后防感染治疗。

观察组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术野消毒铺巾,脐轮下横切口,置入trocar 管,建立人工气腹,维持10~12 mmHg,经腋前线交汇肋弓处下缘、肝圆韧带的右侧穿刺置入腹腔镜及器械,腹腔镜探查明确胆囊及结石情况,胆囊切开2 cm,取出胆囊结石,吸尽胆汁,缝合胆囊。取出器械,缝合切开,包扎。术中避免损伤胆总管,术后常规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痊愈,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症状消失,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症状消失,上腹部CT 无结石残留;有效,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腹部隐痛症状基本消失,偶有隐痛,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上腹部CT 无结石残留或彩超示胆囊泥沙样结石;无效,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仍常感上腹部隐痛,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上腹部CT 胆囊内有直径<0.5 cm 或彩超示胆囊内结石残留,直径<0.5 cm 或泥沙样结石。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胆系感染(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胆囊管残端炎症;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并发胆囊炎)、胆漏(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胆囊管漏;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并发胆囊切口漏)。③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率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5 4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15.15±1.85 22.04±2.41 15.212 0.000肝功能恢复时间(h)18.79±2.11 23.18±2.72 8.554 0.000肛门排气时间(h)10.45±2.11 14.53±2.84 7.735 0.000住院时间(d)4.96±0.80 6.62±1.29 7.336 0.000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升高,与人们饮食习惯改变、不健康作息等密切相关。一般早期胆结石患者无明显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及生活习惯预防急性发作,但若伴随明显症状,可给予药物镇痛、利胆及抗感染治疗,但临床认为发病后若出现腹部疼痛、发热等症状,临床建议急性炎症控制后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切除胆囊,预防病情进展,预防胆源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等并发症发生[3-4]。

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需通过大切口探查胆囊及胆总管后行胆囊切除术,但由于切口大、组织暴露多、胆囊床缝合创面大,对脏器造成干扰,不仅术后恢复慢,且易出现并发症,术后恢复效果不佳,甚至无法缓解症状,难以获得预期疗效[5-6]。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临床常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行改良手术方式,保留胆囊,切开胆囊取出结石,充分发挥腹腔镜微创、对脏器干扰小及疼痛轻等优势,利于术后快速恢复,且腹腔镜具有高清晰视野,可明确胆囊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确保操作的精准性,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7-8]。腹腔镜保胆取石术需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气腹,置入腹腔镜进行手术操作,恢复快、疼痛轻、损伤小,可避免腹腔脏器暴露,术后右上腹部及肠管粘连轻。开腹胆囊切除术因其手术切口大,组织暴露多,手术操作时对周围肠管组织牵拉大、干扰多,术后腹腔粘连严重。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却可有效减少右上腹部及腹腔肠管粘连,而明显减轻术后右上腹部隐痛[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因胆石症多合并慢性胆囊炎,开腹胆囊切除术切口大、手术时间长、暴露组织多,且取出胆囊时易污染切口。腹腔镜手术切口小、组织暴露少、手术时间短,疗效显著,与邱福春等[11]研究结果一致。开腹胆囊切除术因胆囊管水肿,丝线结扎残端易切割及滑脱,易出现胆漏,而保胆取石术切开胆囊将结石取出后,经挤压胆囊无胆汁渗出后缝合切口可有效避免胆囊切口胆汁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需注意,腹腔镜操作需较长的学习曲线,对医师的操作技术技巧要求较高,且若患者伴随胆囊穿孔、急性胆管炎及与附近组织粘连严重,则腹腔镜手术存在局限,需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12]。

综上所述,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清除胆囊结石,消除症状,改善身体状态,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保胆石术胆结石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留置输尿管导管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分析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59例疗效分析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