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惠民、文明:保障“逝有所安”的江苏样本

2022-04-29 02:48付梵
中国民政 2022年7期
关键词:溧阳市火化骨灰

☉本刊记者 付梵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上姚殡仪服务中心。

建筑典雅、树木葳蕤、花香沁鼻。行走在常州市溧阳市上姚殡仪服务中心,宛如穿梭于风景区。除了生态化、园林化、景观化的设计,投资2.82亿元建设的上姚殡仪服务中心另一个特点就是功能多元、配套齐全。

“集遗体火化、殡仪服务、骨灰安放于一体,设有综合服务区、休息区、殡仪区、火化区、骨灰寄存区、行政办公区、餐饮服务区等。”溧阳市民政局局长徐军芳称,守灵、吊唁、告别、火化等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现代化丧葬设施设备和专业化的殡葬服务团队,使全市殡葬服务水平实现了从“有”到“优”的跨越。

近年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不断深化殡葬改革,加快补齐殡葬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实施惠民殡葬,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持续加强殡葬信息化建设,一股生态、文明新风正扑面而来。

供给更充足:设施可满足未来多年需求

“溧阳市投资3.3亿元建设的青龙山公益性公墓,总规划面积1500亩,目前已竣工100亩,建成穴位3.3万多个。该公墓建设面向满足城区未来50年墓葬需求的目标。”常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庄韧称,全市积极推动生态葬区、集中守灵中心和城市公益性骨灰安葬(放)设施等三类重点殡葬建设,“金坛区投资1.95亿元建设的新殡仪馆已投入使用,钟楼区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北港集中治丧中心预计年内正式运营。”

南京市江北新区投入约2.3亿元用于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三座、改扩建一座公益性骨灰堂,实现涉农街道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100%全覆盖。2021年至今,江北新区又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继续建设骨灰存放架,进一步增加骨灰安放供给,可满足新区未来15年居民基本安葬需求。江北新区每年还投入190多万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上海福寿园专业服务团队,统一负责运营与管理新建的三座骨灰堂,实现殡葬管理服务工作标准化、科学化、信息化。

南京市浦口区安排154亩国有建设用地指标,投入6亿多元,新建亭子山万寿园综合型殡葬园区,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包括殡仪馆、守灵中心、公益性骨灰纪念堂、少数民族公墓等功能区,能够满足全区未来20年的殡葬需求。

“按‘每个以农业为主街镇至少建成1座骨灰堂’的目标要求,在全市规划新改扩建57座公益性骨灰堂,投入资金7.82亿元,新增53.3万个骨灰安放格位。”南京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党总支书记、处长陈骏称,全市已实现所有涉农街道公益性骨灰堂全覆盖、安放全免费。

镇江市丹阳市投入1.5亿元财政资金参与殡葬设施建设,累计新建节地生态墓穴10万余穴,全面提升改造21个镇级公益性骨灰堂。

“2020年,省民政厅与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基本殡葬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每年投入财政资金3000万元,连续5年补助各地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江苏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朱长引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殡葬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为总召集人的殡葬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地市、县区层面也相应建立了殡葬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截至目前,全省共有5027个公益性安放(葬)设施,其中公益性公墓3120个、公益性骨灰堂1907个 ,实现了乡镇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全覆盖。

用地更持续:探索林地生态葬新路径

阳春三月,走进镇江市句容市白兔镇生态人文纪念园,园内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其间嵌入的平铺式墓碑,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实现了“墓隐于林,是墓却不见墓、见墓却不惧墓”的浑然景观。

“以前这个地方墓地非常杂乱,严重影响村容环境。”句容市副市长、白兔镇党委书记闵佳说,“林地生态葬复合利用,让古隍这片林地从低效、荒芜的杂树林,彻底改造成了高效、生态且美丽的优质林;从一个无人能进的乱坟岗,变成了一个公园式人文生态纪念园。”目前,整个园区占地面积18亩,设有艺术树葬、艺术草坪葬、艺术竹林葬等5类生态艺术葬区,可布置墓穴约6000个。

去年施行的《江苏省殡葬管理条例》规定: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在不改变林地、草地用途,保证森林防火安全的前提下,规划一定区域进行林地、草地和公益性生态安葬地的复合利用。这个条例对于用地紧缺的殡葬设施建设无疑是重大利好。

乘着政策的东风,句容市制定了《句容市林地生态葬实施方案(试行)》。在综合考虑需求、交通、防火和避开风景名胜区与生态红线等基础上,句容市将首个试点地区选在白兔镇古隍村一片省级公益林,打造人文纪念园。纪念园在充分尊重现有地形肌理、避让保留乔木前提下对局部地形调整,合理配套硬质交通道路;穴位排序依地形线布局;苗木满足郁闭度及林木密度要求;标准化设置主要人行通道坡度,合理衔接墓区坡;保证森林防火安全和安全监控。

镇江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王永平称,为进一步推广句容市试点经验做法,2022年,镇江市计划新建扩建6个林地生态葬设施,分批新建林地复合生态墓区265亩。

溧阳市计划投资近6000万元的30亩林草地复合利用示范区也正在加快推进中。

在江苏省民政厅的指导和推动下,一条以低效林改造为切入点,嵌入殡葬设施,实现林地生态葬复合利用的新路径正在全省逐步铺展开来。

句容市白兔镇生态人文纪念园。

公益更惠民:平均免除基本丧葬费超千元

家住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蓓蕾社区的秦芳芳(化名)是低保户,去年春节期间,85岁的婆婆因病去世,原本全家很担心:“都说办丧事花钱如流水,光一个骨灰盒就要几千元!”

正当秦芳芳担心时,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向她解释了南京市实施的惠民殡葬政策,告知遗体接运、遗体冷藏、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殡仪基本服务项目都由政府买单了,她就放心下来了。办完婆婆的丧事后,秦芳芳感慨道:“人走了,各项殡葬费用还由国家承担,这样的政策真正是为老百姓服务的。”

秦芳芳只是南京众多市民中享受惠民殡葬服务的一个缩影。为保障低收入群体“逝有所安”和满足市民丧事简办的需要,南京殡仪馆推出千元办丧事服务套餐。南京市民以及外地来宁人员逝世后,其家属均可自主选择千元办丧事服务,具体包括遗体接运、冷藏、化妆、告别、火化、骨灰盒等基本服务和商品,总花销仅需1000元。

不仅如此,2011年、2012年南京市相继推出惠民殡葬减免政策,将免费对象从困难群体、重点优抚对象扩大到不享受一次性丧葬费的所有市民和驻宁部队现役军人。免费项目从遗体处理延伸到骨灰处理,并将生态殡葬与惠民殡葬工作相结合。

常州市制定出台了《常州市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费用免除办法》,对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以及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推出了免除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费用的政策。其中,溧阳市以减免或补贴方式提供遗体接运、暂存、火化、骨灰盒、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最高免费标准达1700元,切实让群众在殡葬改革中得到实惠。2021年,常州全市惠民殡葬受益总人数达1.8万余人,免补总金额2300多万元。

“2012年,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惠民殡葬工作的通知》,对城乡居民无丧葬补贴人员免除基本丧葬费用,截至2013年底,全省各地全面落实了包含遗体接运、火化、暂存、消毒、骨灰暂存等有关项目的惠民殡葬政策。”江苏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朱长引称,“十三五”期间惠及206万人,全省平均减免基本丧葬费用标准1260元,共投入惠民殡葬资金24.7亿元。

在对无丧葬补贴的户籍居民减免基本丧葬费用的基础上,苏州、淮安、盐城、扬州、泰州、镇江等6市将惠民政策扩展到所有户籍居民。

“自2009年起,镇江逐步推行惠民殡葬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常住人口惠民殡葬全覆盖,最高可减免2300元,切实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为12.98万人减免基本丧葬服务费,减免金额达近2亿元。”镇江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陈耀辉说。

丧俗更文明:厚养礼葬观念深入人心

“老人离世有尊严,羊羔跪乳鸦反哺,和谐社会孝当先;老人在世多陪伴,厚养礼葬子孙贤……”在徐州市睢宁县委、县政府出台的《睢宁县文明新风尚十条》中,积极提倡厚养礼葬。

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去年10月1日,睢宁县县委书记苏伟和县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前往包挂镇(街道)的逝者家庭吊唁,并均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为去世老人送上花圈、花篮。自此,县、镇(街)、村(居)为辖区内去世老人进行吊唁和追思常态化开展,有条件的村(居)对逝者家属进行慰问。

201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连续8年将殡葬改革工作纳入镇(街道)绩效考核,同时印发了《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进殡仪服务“一条龙”工作实施方案》,引导丧属主动签订丧事简办约定。睢宁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经过多年努力,农村丧事办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可循环利用的电子花圈逐步代替了原来的一次性花圈花篮,治丧时间从原来的5~7天压缩到2~3天,酒席标准每桌从800元降低至500元左右,并缩小宴席规模。“一场白事节省万余元,极大地减轻了群众负担。”

睢宁县邱集镇还创造性地推出了“生前契约”奖补政策:对骨灰长期采取在庭院式壁葬、骨灰格位存放的居民,免除骨灰格位使用费;对采取海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不保留骨灰的老人,一次性奖励2000元,并且从签约次月起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费,直至去世……截至目前,邱集镇先后有30位老人签订契约选择花坛葬,1位老人选择草坪葬,237位老人选择骨灰堂安葬。

溧阳市制定出台了《溧阳市殡葬移风易俗实施方案》,率先在常州市范围内实现全域禁止鸣放礼炮、禁止随意抛撒纸钱、禁止散埋乱葬。“我们用好基层‘百姓议事堂’‘红白理事会’和殡葬协会等阵地,将‘婚丧从简、厚养礼葬’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溧阳市民政局局长徐军芳称,每年清明,我们在全市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印发《文明祭扫倡议书》,大力宣传以“爱惜生命、顺应自然、凝聚孝心、厚养礼葬、生态殡葬、文明祭祀”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文明殡葬新风。

“全省已有98%的村和涉农社区建有红白理事会,并将移风易俗和葬俗改革纳入村规民约。”江苏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四级调研员蔡健说,为倡导移风易俗,省委宣传部出台了《 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的通知》,省民政厅会同省发改委等 10 个部门出台政策推进生态节地安葬,省、市、县三级均建立了生态节地葬奖补激励机制,对采取生态节地安葬方式的逝者家属平均奖补 1734 元。

服务更优质:“互联网+”牵手云上祭扫

“96444不仅是百姓办理白事的‘贴心热线’,更是一个贴心平台。”常州市殡仪馆馆长汤勇介绍,为了方便市民咨询殡葬业务和殡葬政策,2013年,常州市开通96444殡葬服务热线。9年来,该热线已接了3万多个电话,把一项项贴心的服务送到逝者家属身边。

2017 年,随着殡葬行业“互联网+”的推进,“96444”发展成为“一号键入、一网通办”的殡葬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市民只需拨打96444殡葬服务热线,或者通过PC端网页、手机端微信接入平台,常州市民政部门就可以为市民提供24小时殡葬政策宣传、业务咨询和受理、车辆调度、投诉建议、电话回访等殡葬全过程服务。

2021年,为切实解决治丧群众对火化炉、火化时间选择的需求,常州市民政局通过殡葬公共服务平台,由市殡仪馆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行移动终端火化预约服务。市民可通过“我的常州”APP智慧民政进入“96444殡葬服务”,或者通过“96444公众版”小程序或微信公众号,直接选择预约各殡仪馆的火化炉与火化时间。同时,“96444”平台将守灵服务、祭扫服务与火化服务三个预约进行整合,实现了常州殡葬服务链全流程移动端预约。

南京市江北新区永和堂公益性骨灰堂。

“该预约服务打破了常州殡葬服务链固有的服务流程,不仅可以让治丧群众提前规划好时间前往殡仪馆,避免扎堆排队现象,也为疫情防控缓解现场压力,为百姓治丧提供极大的便利。”汤勇说。

除了常州市,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徐州市等多地也建立了“96444”公共殡仪服务平台。

疫情阻断了祭扫的路,却无法阻断人们对亲人的思念。网络“云祭扫”成为了不少人表达对先人思念的主要方式。

今年清明期间,南京市迭代升级了“宁思念”平台,优化用户页面,新增殡葬资讯、办事指南、业务查询等功能,体验感更强。市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我的南京”APP或“南京殡葬96444”微信公众号进入“宁思念”,进行网上祭扫、网上预约、留言祈福。市民创建或登录相应功能页面后,可输入逝者信息,运用献花、点烛、寄语等形式进行在线祭扫。“宁思念”开通以来,已有上百万市民进行了在线祭扫。

“2016年省级已经建成殡葬管理信息系统,县级以上殡葬服务单位全部实现联网,殡葬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2021年全面启用‘全国殡葬系统’,实现部省殡葬管理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江苏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四级调研员蔡健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发挥“互联网+”作用,打造高效、便捷的殡葬服务平台。

猜你喜欢
溧阳市火化骨灰
二十年后的家乡
“双减”,让生活更美好
待业啄木鸟
『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印度新冠病亡者激增 民众露天火化遗体景象凄惨
把骨灰埋在球场
12年,他送上万的宠物最后一程
我死后骨灰撒稻田
不听话的小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