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 理念下服装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2-04-29 08:55李兆龙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成果服装

李兆龙

(浙江科技学院 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学习内容组织和知识传递的方式均已发生较大改变,对服装专业的教学理念更新和模式重构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1],规划中强调“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为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热点[2-3],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已经在国内外服装院校广泛推广应用。“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混合,更加有益于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围绕这一教育目标,教育界的学者探索出多种解决方案,其中OBE教育理念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融合,就是一种有效地应对时代发展的教学范式。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理念最先于20 世纪80 年代出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基础教育改革中[4]。OBE 理念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5]。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OBE理念与混合式教学可理解为内容(目标)与形式的关系。OBE 理念以成果达成为导向,强调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最终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有效转换。它强调学生受教育后的能力和水平,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传统教学形式的重构,拓展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其中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教学思路与OBE 理念不谋而合,也成为学生能力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保证。

1 服装专业混合式教学常见问题

服装是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对培养服装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但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仍存在一定误区。

1.1 忽略以“学”为中心的内容设计

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部分教师理解的混合式教学就是将局部教学内容转换为线上资源,或利用数字化设备和数字化内容实施混合式辅助教学,仅作为线下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有一些混合式课程已采用平台视频或共享网络资源开展MOOC、微课教学,但大多还是聚焦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能力建构缺少精细化、个性化的方案设计,较少提及学生参与教学内容建设,也没有制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导向来保证实现学生能力的方法。

部分学校教学形式上虽然采取了混合式方法,但多关注于“混合教”而不是“混合学”。服装专业学生大多思维活跃、个性化强,而混合式教学设计中也较少体现不同背景学生能力达成的方法,与OBE 教育理念强调的“人人可以成功”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1.2 忽略系统化的协同教学

混合式课程教学中多以知识内容正向传递展开,即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基于学习结果和社会需求来协同构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措施稍显不足。单一课程教学,很容易形成孤立、割裂的知识单元,难以实现高阶复杂知识的有机整合。相关课程间学生能力的协同培养连接程度低,导致整体化、综合性的联合教学改革措施缺失。课程目标与毕业能力要求关系相对模糊,缺乏细化指标,难以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另外,课程教学设计中缺乏体现个性能力养成的措施方法和考核系统,及时化、动态化的课程持续改进措施也有待加强。

2 OBE 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OBE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学思路,对服装专业混合式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浙江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服装高校,在“中国大学生时装周”频频亮相,并在多项重要赛事中荣获佳绩。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产业化人才需求,混合式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可归纳为以下经验。

2.1 创设闭环型混合式教学建设思路

OBE 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和终点,以学生为中心和实现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来进行人才全过程培养。从本质上讲,OBE 教育模式就是围绕“定义—实现—评估”学习成果,并依托评估形成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4]。学者李志义等人对学习成果都有着类似的定义,它代表了学习者最终获得的学习结果和能力。这里的学习成果并不是某类课程知识的简单获得,而是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整体描述。

在本校服装专业混合式课程教学建设中,首先,借鉴OBE 理念定义并细化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大学习成果指标,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毕业要求中明确注明,并将其作为课程设置和优化的纲领性文件;其次,在学习成果指标细化的基础上,根据混合式教学特点,理顺“教”与“学”的关系,强化“学”在教学设计中的优先位置,鼓励合作、反思、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促进学习成果的达成;最后,利用线上教学的便利性,完善考评体系。辅以课程评教、就业率、毕业生专业满意度等指标,检验成果达成情况。最终在教学改革中实现知识学习到能力培养、教师主导到学生主动的观念转变,形成相互支撑且不断修正的闭环型混合式教学建设思路,OBE 理念下混合式教学建设思路如图1。

图1 OBE 理念下混合式教学建设思路

2.2 构建全流程动态化的混合式人才培养体系

OBE 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体现了一体化、动态化的教学改革构想。首先,建立全流程课程教学体系。专业层面的学习成果是具体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通过绘制专业课程图,师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各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位置,明确各课程知识能力对毕业要求为代表的学习成果的支撑作用;其次,创设动态化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学校定位、各方利益诉求(产业需要、雇主需求、学生期望等)建立人才动态培养目标。我校每4 年会调整一次专业教学计划,根据各方调研情况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最后,以学生学习成果及能力达成作为课程优化和改革的原点,实现课程改革的一体化设计,建立能力培养矩阵,理顺专业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关系,为各目标的有效实现创造条件。OBE 动态化混合式人才培养体系如图2。

图2 OBE 动态化混合式人才培养体系

3 《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基于线上平台来实现辅助教学的一种媒介手段,而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来实现课程模式重构的特定路径。《服装立体裁剪》作为服装专业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及综合实践能力形成重要支撑,也是毕业设计能力达成的主要指标支撑点,课程围绕混合式教学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

3.1 反向设计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评价的依据和准则[6]。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服装立体裁剪》 课堂教学多注重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技能技法训练,较少兼顾学生毕业后利用该课程积累建立起来的能力目标。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

3.1.1 建立需求导向的课程目标

学校建立了每年一次毕业生调研和访谈制度,密切关注毕业后学生专业能力的胜任情况。会同教育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专家对专业课程进行顶层设计,保证课程目标设计的先进性和前沿性;突出课程思政目标,通过解读中国传统服装样式及纸样结构,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及责任意识;提前实施学情评估,获取学生认同的课程目标需求。综合各方需求后,反向设计的课程目标更具精准性。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参照毕业指标点,将学生掌握服装产品开发中的三维服装创意设计手法及制版技术作为课程目标,着重造就学生的工业化服装制版能力、创新创意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1.2 落实课程目标责任制

首先,强化教师的主导责任,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时要综合考虑毕业能力达成、课程指标点、课程衔接间的关系,课程目标分解后将各指标点进行细化,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精准的教学设计来保证课程成果和目标达成;其次,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前充分调研学生的课程目标和能力诉求,课中鼓励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教学内容建设,课后建立课程反馈机制,检测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学生提出课程目标建议会在线上教学平台中形成奖励值,并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参与感和积极性。

3.2 优化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成果的达成离不开精细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加以保证[7]。根据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相关指标点,细化知识、能力、素养三级能力指标模块,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手段促进课程能力指标的达成,如表1 所示。

表1 成果导向下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教学形式选择以最优化的成果能力获得为主要依据,在高校专业课时总量普遍严控的背景下,利用线上手段,实现课前知识的提前导入和课后知识点的重复学习,保证了线下教学安排的时效性。强化学生的“学”在教学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利用中国大学MOOC、蓝墨云班课等网络教学平台,参照后台数据及时掌握学生主动学习状态。根据学生基础、作业反馈和学生兴趣点,回应学生差异,可以“量体裁衣”地设置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作业指导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传统形式的线下教学可以实现知识、能力的内化与协同,案例化线下教学所具有的现场感、情感沟通、实操演练与指导是线上教学无法替代的。两种教学形式取长补短、有机融合,最终成为教学质量和能力目标达成的有力保证。

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中,强化以课程群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和项目化教学,实现相关课程间知识的整合及综合能力培养。本课程与《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构成与工艺》等课程组成相互支撑的服装产品开发课程群,实现了高阶复杂知识的有效整合。项目教学中模拟企业项目,采用团队分组教学形式实现学生间的分工协作。学生在技术能力获得的同时,历练了团队、沟通、协同等企业必备能力。

3.3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内容实施和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实行评判的一种形式,也是后续课程目标优化和持续改进的依据和参考。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实施了多维度、多主体、立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式。

3.3.1 强化过程性评价

传统教学大多以立裁设计作品作为学生课程成绩和能力评价的主要依据,并以线下教学建立的终结性评价作为基本形式。改革后,将学生三大能力模块又细分为课程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互动、沟通和表达能力等,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点。加大过程性评价比例,量化细化线上学习指标评价,实现对学生能力达成的有效评估。基于线上学习活动可记录、可监督、可评估的特点,课程落实了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性的监管和评价。

3.3.2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一元化的评价很难科学评估学生的成果达成和全面发展。教改后,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企业参评、学科竞赛、校际学分互认等多元主体评价方式,实现课程成果的科学认定。如教学设计中设置学生互评环节,不仅考验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也锻炼了沟通力、表达力,找出不足并持续改进。课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将竞赛成绩作为检验学生成果能力达成和课程成绩认定的重要参考。结合本课程,部分学生在浙江省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东华杯”中国大学生服装立体裁剪设计大赛等专业赛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获奖学生的成绩会被认定为优秀档。

3.3.3 建立动态评价下的持续改进机制

课程成果目标和评价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学生基础、市场需求、行业动态等环境条件影响。动态化的成果目标确定及评价更能直接地反映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建立师生课程互评制度,基于线上的师生匿名互评、学生课程诉求及教学情况评价,为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了直接的一手建议,也为下一轮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提供了优化方向。实施课改以来,课程满意度和评教成绩稳步提升。课程结束后,通过专业微信公众号实施线上成果发布、留言评论等互动功能,也为课程改进提供了动力。建立定期的毕业生回访和企业座谈会制度,及时了解学生成果目标达成情况,实现了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和人才培养持续改进的闭环。

4 结语

OBE 理念为服装专业混合式教学的系统构建与规范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也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参考依据。通过毕业生毕业能力目标反向推动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提升与优化,实现了教育教学观念和思路的转变。模块化、精细化和闭环式的教学方案设计,最大化地发挥了混合式教学中不同教学环节的作用。改革中体现的系统化、整体性教学思想,有助于课程及专业能力培养的路径协同与目标实现。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回溯式”的反向教学设计和评价方法,使得教学成果更加适应社会行业的发展变化,推动企业人才需求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无缝衔接。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成果服装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验收成果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道具服装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