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独居老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4-29 02:37周丽平佘金文胡子艳
循证护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老年人心理健康

王 敏,周丽平,佘金文,胡子艳,肖 洁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410600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18.7%,65岁以上人口占13.5%,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1]。而高龄化与少子化带来的不仅是独居老人生活照料的问题,更使独居老人面临孤独感增加的问题。孤独感指的是由于缺乏良好的社会关系,而因此在心理上产生困扰的症状[2]。既往大样本研究发现,老年人孤独感受收入水平、身体健康、家庭及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影响[3-5],且会增加晚年痴呆风险[6],但针对农村独居老人群体孤独感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利用大样本数据库,对农村独居老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探讨,以期为开展独居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建设提出有效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自2018年的“中国老龄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项目(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此调查数据涵盖了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500多样本点地区65岁及以上各年龄段的老年调查对象。本研究结合研究对象特征,做出相应的数据筛选。以农村独居老人为研究对象,选择问卷中目前居住地为农村且居住方式为独居老年人,经过筛选样本量为1 216人。

1.2 方法

以农村老人“是否感到孤独”作为因变量。将“总是感到孤独”“经常感到孤独”“有时感到孤独”定义为“老年人感到孤独”,并赋值为1;将“几乎不孤独”和“从不孤独”定义为“老年人不感到孤独”,并赋值为0,形成一个二分类变量。以个体特征、家庭关系、社会关系3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性格、自评健康状况及生活来源是否充足这几个变量作为个体特征,将子女是否同父母聊天及是否给父母经济支持这2个变量作为家庭关系,将是否有朋友分享心事、是否与朋友交往、是否参加社会活动及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这4个变量作为社会关系。自变量定义方法见表1。

表1 自变量定义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农村独居老人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农村独居老人基本情况

本次分析剔除各变量“无法回答”及缺失项的样本,最后纳入1 104人,其中男411人,女693人,年龄(84.99±9.39)岁。45.1%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良好,40.4%的老人自评健康状况一般,14.5%的老人自评健康状况较差。有46.0%的农村独居老人存在孤独感。其他一般资料详见表2。

表2 农村独居老人一般情况表 单位:例

2.2 农村独居老人孤独感影响因素分析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自评健康状况、生活来源、子女是否陪同聊天、社区是否提供起居照料是农村独居老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详见表3。

表3 农村独居老人孤独感Logistics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农村独居老人孤独感强,应重视其心理健康

本研究分析发现46.0%农村独居老人存在孤独感,远高于普通老年群体[7],这可能是因为独居老人缺少来自家庭的关心照顾,而农村地区因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子女可能常年不在身边,对老人的关心支持较少,使老年人孤独感增强。这一数据也高于城镇高龄和城镇空巢群体[8-9]。这可能与城乡收入差异、农村地区娱乐设施贫乏有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可选择的生活方式受到经济支付能力的限制,有些老年人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缺乏时间参加社会活动;同时农村地区娱乐设施贫乏,老年人没有可以参加的娱乐活动,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因此,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应该重点关注独居老人群体,重视其心理健康,加大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从而给予老人更多的情感支持,使独居老人拥有质量更佳的晚年生活。

3.2 农村独居老人孤独感受到个体特征、家庭关系及社会关系多方面影响

既往研究中,年龄和性别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有研究认为随着年纪越大,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越小,孤独感越强[7,10];女性老人由于寿命明显差异遭遇丧偶的概率远大于男性老人,孤独感高于男性[11]。但也有研究发现老年人孤独感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8-9,12]。在本研究中,年龄也未进入孤独感的回归方程内,这可能与样本群体以及孤独感的测评方式有关,说明老年人孤独感性别差异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发现,农村独居老人孤独感受到个体特征、家庭关系及社会关系3方面的影响,与既往多项研究结果一致[3-4]。个体特征方面,文化程度越低、自评健康状况越差、生活来源不充足的老年人,孤独感越强,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越低,社会关系网络稳定性越差,而身体健康状况则限制了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生活来源不充足则会促使老人增加劳作,进而减少社会活动,从而增加农村独居老人的孤独感,也就是说社会活动参与度可能在个体特征与孤独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家庭关系方面,子女是否陪同聊天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明显,子女是否给予经济支持未进入回归模型,由此可以看出情感支持比经济支持更能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既往研究较少有涉及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本研究将其作为自变量进行探讨,发现社区起居照料供给与独居老人孤独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通过社区提供养老服务,使得老年人可以与外界增加互动频繁,进而缓解独居老人的孤独感。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子女给予精神支持和增加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可能是减轻孤独感的有效手段,而在农村大量空巢老人及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背景下,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农村精神文化活动,有条件的进行适老化改造消除出行障碍,增加老年人与外界互动,进而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

4 小结

农村独居老人孤独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可考虑从加强心理健康重视程度、加大特殊群体补贴力度、适老化改造、增加精神文化活动、提供社区照料服务等方面着手,缓解老年人孤独感。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老年人心理健康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