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蕊停,杨秀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妇科五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高,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对女性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手术切术子宫或双侧附件为治疗常用方式,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由于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情况较为担忧,术前可出现紧张、担心等情绪,进而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良应激产生,不利于术后康复。因此选取有效护理方式,缩短康复进程,对促进患者恢复意义重大。医护一体化护理方式为新型护理模式,其旨在通过医师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合适、针对性诊疗护理服务;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优化围术期护理措施,以促进病情改善。但将二者联合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中临床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8 例,旨在探究医护一体化模式的FTS 干预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就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其中观察组年龄32~57 岁,平均年龄(44.52±4.58)岁;体质量指数18.9~26.8 kg/m,平均体质量指数(22.48±1.29)kg/m;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11 例,中学21 例,高中以上17 例;分期:23 例Ⅰ期,26 例Ⅱ期;对照组年龄33~58 岁,平均年龄(43.96±4.63)岁;体质量指数18.8~26.7 kg/m,平均体质量指数(22.69±1.36)kg/m;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8 例,中学18 例,高中以上23 例;分期:22 例Ⅰ期,27 例Ⅱ期;两组一般资料(年龄、分期、体质量指数、学历水平)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1)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2)均为Ⅰ~Ⅱ期;(3)未发生远处转移;(4)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2)不符合手术指征;(3)肝、肾、心功能不全;(4)伴有其他恶性肿瘤;(5)依从性较差;(6)伴有认知、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7)免疫系统疾病。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即入院健康宣教、术前准备、康复引导、术后并发症注意事项等。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的FTS 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组建护理团队,包括专科医师2 名、护士长1 名、护师2 名、专科护士4 名、心理医生1 名,专科医师负责指导,依照患者情况指导用药,护理工作人员建立良好医护沟通、护患沟通,由护士及医生共同评估整体情况,医护共同查房,并设计快速康复方案,同时每周进行小组会议,互相提出护理过程的问题,讨论并解决,优化护理方案。(2)术前心理护理,入院时心理医生对患者情绪状态做出评估,根据其自身情况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如通过支持疗法、移情疗法、音乐疗法等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同时嘱患者家属多鼓励、陪伴患者。(3)根据患者文化水平不同,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健康宣教,如对文化水平较高者,可直接借助文字讲解手术注意事项、手术过程、手术相关操作、围术期FTS 相关护理配合要点等,使患者了解并接受子宫切除必要性;针对文化水平较低者,需借助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上述健康知识讲解。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4)术前准备,术前4 h 禁食水,取消常规灌肠,减少肠道刺激造成的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营养物质丢失等,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5)术中护理,提高手术室温度,使用加热毯维持术中正常体温,静脉输注液进行加热(40℃),选择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麻醉。(6)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待患者意识清晰后及时告知手术非常成功,进而消除其担忧情绪,由护士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并告知其手术不会影响性生活,术后需配合医生护士工作,以早日康复;叮嘱患者术后4 h 可进行少量饮水,12 h 可进食流质清淡食物,3 d 内可过渡至半流质饮食,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术后1 d 拔除尿管,协助患者翻身,同时鼓励其下床活动,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7)疼痛护理,了解患者疼痛情况,采用热敷、按摩、移情等方法减轻疼痛,对于疼痛感明显患者,予以止痛药进行镇痛。
(1)比较两组术后康复进程,包括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2)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 h、12 h、24 h、48 h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VAS 评分0~10 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3)于术前、出院当天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分值均为0~100 分,其中SAS 总分<50 分,表示无焦虑倾向;SDS 总分<53 分,表示无抑郁倾向;得分越低,代表焦虑、抑郁程度越轻。(4)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包括:尿失禁、尿路感染、尿潴留、切口感染。(5)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量表共包含19 个条目,满分为95 分,<67 分为不满意,67~85 分为一般满意,>85 分为非常满意,将一般满意、非常满意计入满意度。
伤口愈合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组间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s) 单位:d
术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6 h、12 h、24 h、48 h 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术前,两组SAS、SDS 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出院当天,两组SAS、SD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1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2% 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子宫内膜癌发病人数逐年增多,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式,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可达86%~100%。但由于疾病本身影响和手术切除子宫等因素可能造成患者术前出现焦虑、担心等情绪,进而出现应激反应影响术后恢复;此外,术后疼痛也是影响病情恢复的主要因素。因此,采取有效护理方式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对其术后恢复极为重要。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通过结合医生、护士能力,增加其协作性,提高护理质量;FTS 理念通过优化围术期外科学技术、护理、管理学,为患者提供快速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干预方式,加速患者康复。本研究通过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的FTS 干预方式发现,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可见医护一体化模式的FTS 干预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可有效缩短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风险。分析原因在于医护一体化护理通过医护协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FTS 方式,一方面医护一体化模式可协助护理人员依照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FTS 护理措施;另一方面,也能增加患者对护理依从性,增加护理效率及效果。FTS 理念不提倡过长时间禁食水,取消术前灌肠,帮助患者早期进食,进而促使消化功能恢复、避免肠黏膜萎缩,同时在术后减少静脉输入,适量补液,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恢复。本研究还发现,术后6 h、12 h、24 h、48 h 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可见医护一体化模式的FTS 干预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通过按摩、转移注意力、热敷、止痛药等方式进行疼痛护理,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出院当天观察组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不足,加之受到“癌症不可治”的错误信息影响,当患者得知自己患有子宫内膜癌时,则会产生强烈的惧怕心理,影响病情恢复。本研究较常规护理干预,极其注重于围术期对患者实施个性化、专业性的心理干预。本研究所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的FTS 干预方式中,于术前通过护理人员、专业心理咨询师、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可快速纠正患者疾病错误认知,同时使患者感受到来自不同人的关心与照顾,从而消除对疾病及手术的恐惧感,增强治疗依从性。同时于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成功,且积极配合会促进病情康复,可消除患者内心忧虑,同时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2% 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可见医护一体化模式的FTS 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主治医师、心理医生、护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可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专业性,从而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同时于整个围术期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随时关注并满足患者心理、生理状态及需求,极大提升了患者的治疗舒适度,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模式的FTS 干预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可有效缩短康复进程,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风险,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及疼痛感,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