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
暑假的一天,我打开微信公众号,“我与《幼儿教育》杂志的故事”征文启事映入眼帘。原来是《幼儿教育》创刊40周年了,仔细算来,我与《幼儿教育》相遇、相伴已经28年了。
初次邂逅求学时
在幼儿师范学校学习时,我认识了一些幼教刊物。那时我对《幼儿教育》的封面及其中的环创、手工最感兴趣,还特地用作业本将它们分类剪贴,连剩下的“残本”也舍不得丢弃。后来一想,与其把好好的一本期刊剪烂,不如完好无损地把它保留下来,将来可以查阅,这才停止了剪剪贴贴。毕业时,室友们因为路途遥远,纷纷丢弃书刊,而我则不嫌麻烦,把《幼儿教育》的剪贴本和“残本”从长江之畔带回了川东小城。在我心里,这些都是宝贝,也许以后用得上。后来我刚一入职,就碰上幼儿园内的环境创设评比活动,那时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源特别少,而我的剪贴本和旧期刊便派上了用场。
职后相伴促提升
记得刚入职时,我的美好期冀被一大群小不点的吃喝拉撒睡的现实砸了个正着。因为我性格内向、经验不足,所以每天忙碌不堪的同时也迷茫无助,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后来,幼儿园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订了《幼儿教育》。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环境创设”可参考,“教育笔记”有同感,“活动方案”可借鉴……《幼儿教育》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园同事的理念和实践。
曾发生过一个小插曲。一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每月都收到新的《幼儿教育》,可是有一年我园的行政人员错过了订阅季。没有《幼儿教育》陪伴的日子讓我有些不习惯,心里空落落的。于是第二个学期,我就自己到邮局订阅,直到第二年幼儿园恢复订阅为止。
也把文字来投稿
在翻看杂志时,我不禁感慨:嗯,这写的就是我们班的事嘛;嗯,这个我好像也遇见过;嗯,这个我做过……别人能写出来,我难道写不出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1999年,我投出了生平第一篇稿子《下雨了》。稿子寄出后,我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没过多久,我居然收到了编辑部的来信,里面有一张温馨的用稿通知卡片,那时的心情真是美呀!当然,那也是我生平第一次收到稿费。
2005年,我被班上一个孩子的一句“不要剪我的照片”触动,写了篇小文章《不要剪我的照片》,主要观点是要尊重幼儿带到幼儿园来的家庭照。该文有幸刊发于2005年第3期上;在2009年第1、2期上,经过编辑老师的润色,我的《从关注故事到关注现实》一文在《方案研析》栏目“小兔的花园”话题中发表。在同期“点题征文”栏目中,关于“地震了”话题的“三言两语”中也出现了我写的文字片段。何其有幸!
后来的日子里,我也不时地写稿、投稿。除去数次书信投稿外,通过邮箱的投稿大概有十几次。其中有写好后觉得功力不够又搁置的,甚至有好几篇是在发送邮件的最后一刻放弃的。回看当年那些文字,确实稚嫩,不过倒也可以把它们当作自己投稿路上的印记。感恩当时因为投稿有了这些文字,感恩这些存留的文字让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以及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
过往期刊不忍弃
不知不觉,手边的旧期刊越来越多。我家附近有个回收店,虽然我在家把旧期刊打包了好几次,但每次都因不舍而劝慰自己暂时留存,结果一放又是数年。有一年,我决心利用假期摘录旧刊精华后再将它们舍弃,但人终究有惰性,新的期刊一期接一期地来,我更无暇顾及旧的期刊,所以愿望虽美好,却并未实现。这些旧期刊于是又尘封于角落。
透过这些期刊,我们能够很明显地看到我国幼教发展的历程,感受到我国幼教的发展变化。而我也似乎能跟随期刊回到自己在幼师学习的时代,回到初入职时的青葱岁月,回到曾经走过的每一个阶段。随手拿起一期杂志,我甚至还能重温当时看到某一篇文章时的心情,重温欣赏某一张图片时的感受。这么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了阅读《幼儿教育》的习惯。但大部分时候因为各种原因,还是未能静下心来好好地阅读每期每一篇文章,从中汲取营养并学以致用。
学习期刊正当时
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我担负起了全县规模最小的一所幼儿园的管理工作,深感园长一职责任重大。我园面临同一批入职教师年龄相近且缺乏骨干教师引领的现状,如何更好地给予年轻教师群体以专业引领,成为我园发展的重点。于是,我为每班订阅了《幼儿教育》,给教师发笔记本,让他们一起来读杂志,做读书笔记。我们在每周教研活动前阅读分享其中的优秀案例,根据保教情况及时推荐好文章,以“微信读书”形式推荐《幼儿教育》公众号上推送的内容……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拿来主义”不失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教师拓展专业视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在专业成长之路上走得更好。今年开学初,在园级的成长规划畅谈会上,很多教师提到了要多阅读专业期刊,多开展课题研究,这让人倍感欣慰。
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一个人若能静下心来看纸质书,不容易;一名幼儿园教师若能静下心来看每一期《幼儿教育》,不容易;凡幼教者,人人皆能静心阅读《幼儿教育》,汲取营养,不容易。作为一名《幼儿教育》的读者,我的阅读量还远远不够,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但我对《幼儿教育》的情感是真切而朴素的,每次看到《幼儿教育》总是倍感亲切。这是一份长久温暖的专业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