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彦杰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话题。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家长依然比较关注成绩,并没有关注学生的课上与课外阅读,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课下自学的能力有限,这些都将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新时代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落后的阅读教学观念,加强对阅读教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奠基。
本文,笔者以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分析和探讨了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必要性和建议。
一、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必要性
(一)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就我国发展趋势看,未来我国需要的人才必须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此外,在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之后,阅读的书籍会越来越多,与社会的接触也会更加深入,思维也会更加开阔,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符合学校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学校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确保教学理念始终与时代接轨。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舞台。通过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学习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释放自身的压力和不良情绪,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加積极的探索兴趣。所以,从学校层面来看,加强对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让学校教育更加符合育人的理念和道路,促进学校更为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符合教师发展的需求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新时代教育的变化,但是在适应这种变化时却存在一定难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未找到适合的途径。而通过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会立足于学生视角、新课改视角进行综合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就经历了充分的学习与改变自我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阅读兴趣、阅读素养的培养得到更为顺利的落实,还可以在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同时,促进教师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建议
(一)正确认识阅读的价值
对农村小学生来说,之所以对阅读不感兴趣,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认为阅读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成绩,所以对其不重视,自然也谈不上阅读兴趣。为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此种错误观点,在教学中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首先,教师可提供孔子、鲁迅、周恩来等名人阅读案例,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所能产生的深远影响,以此改变自己对阅读的看法和态度。其次,教师可为学生列举身边所熟悉的学生的阅读经历,让学生在对其分析的过程中,受到积极的感染,从而感受到阅读对自己学习、实际生活、身心发展、素质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全新的认知,这就为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如果仅从兴趣层面着手进行阅读教学,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效率也不会很高,自然阅读兴趣也很难长久保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对正确阅读方法的传授,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技巧。
首先,训练学生的字句,让学生具有扎实的阅读基础;其次,传授学生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如泛读、精读、通读、跳读等,并要对每一种阅读方法做好针对性的训练,以确保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时可以灵活选用。当然,教师在学生课下阅读之后,还需要以反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运用情况,如果存在问题可以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最后,教师还应定期开展阅读方法分享会,鼓励学生将近期自己运用的比较熟练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并在分享后由全体学生共同对新的阅读方法进行总结,将其融入自己的阅读方法体系中。通过长期的师生共同探索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阅读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对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中,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其重点所在。但是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终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并不简单,且需要较长的周期,教师应做好循序渐进的培养工作。
首先,教师可带领学生每天阅读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将此种习惯在长期延续的过程中演变为一种常规化的学习模式,学生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便会真切感受到此种阅读和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变化,在正向反馈之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此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长久保持。
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之时,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阅读顺序,这样学生才不会对阅读有任何畏惧感,也才可以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魅力。
最后,在学生养成了一定的良好阅读习惯之后,教师应定期引导学生对阅读过的书籍进行统计,以便在此基础上拓展阅读的范围和增加阅读的难度,在不断延展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阅读的实际类型以及阅读的深度会有所增加,这对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十分有帮助。
(四)阅读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终的目的并不是阅读,而是要让学生在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可以在持续的阅读中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具备阅读的能力,从阅读中获取更多对自己学习和人生发展有帮助的感悟,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持续产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这才是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初衷,也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落脚点。为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在他们遇到阅读障碍时,教师应该通过耐心的引导,鼓励学生继续阅读,让他们保持阅读的自信。同时,针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问,并在发问之后主动探寻答案,如果难以找到答案,则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头脑风暴”,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一方面可以营造更为良好的阅读氛围,另一方面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独立解决的习惯,并感受独立阅读和探索带来的乐趣。
综上所述,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符合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教师应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阅读价值、传授阅读方法、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及激发学生求知欲等方面,强化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效果,助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最终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宁津县鲁能大曹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