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石的传奇

2022-04-29 00:39江春葆
红岩春秋 2022年4期
关键词:西迁簸箕兵工厂

江春葆

在嘉陵江曾家岩大桥与黄花园大桥之间河段的北岸,有一块倒扣的酷似“簸箕”的巨石,人称簸箕石。抗战时期,一家兵工厂西迁来到簸箕石,并在随后的日子里不断发展壮大。簸箕石见证了这家工厂的风雨历程。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位于南京的金陵兵工厂接连遭到日机轰炸,造成多人伤亡,厂房多处损毁。此时,淞沪会战正酣,上海告急。9月24日,金陵兵工厂子弹厂奉令先行西迁,300余员工及部分器材迁往重庆南岸铜元局。

11月16日,金陵兵工厂接到西迁令。在厂长李承干的统筹下,整个工厂昼夜不停地拆卸、包装、发运,4300吨设备及器材,源源不断运往重庆。

上海失守后,日军分多路合圍南京,金陵厂的几名留守人员守着剩下的宝贵物资,万分焦急。危急关头,他们寻得一大一小两只木船,将70余吨器材装船起运。1937年12月6日,他们一行冒着日军炮火,冲出已被封锁的南京长江岸畔,一路顶风冒雪,溯江而上。

此前,簸箕石迎来了先期到达的金陵兵工厂500多台(套)设备和千名员工。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大家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早日复工,多为抗战出力,并迅速开建生产枪炮的工坊。

1938年2月底,一大一小两只木船奔波两月余,终于到达簸箕石。李承干见到这批铜料、钢材、毛坯和半成品以及军用帆布等物资,激动无比。他赞扬随船的姚志良、吴堂、王相越、蔡金清等人:“于国难极端严重时期,为国为厂,竟能不顾一己之安危,不独为国家保存数十吨物资,其艰苦卓绝之行为更堪资一般人所矜式。”

3月1日,金陵兵工厂在簸箕石复工,改称兵工署第二十一厂,李承干仍任厂长。

3月8日,簸箕石又迎来了一支60多人的船队。这支船队在穿三峡过险滩时多次遇险,李习文、马怀钦、陈骏铭、徐家栋、姜耀荣等20多人奋不顾身,跃入冰冷刺骨的江水中,帮助推船,终使船只脱险。后又一路拉纤,保证了船载物资安全抵达重庆。

4月,簸箕石见证了一个特殊的日子。简陋工坊里诞生了该厂重机枪月产量之最,生产出40挺马克沁重机枪,并于簸箕石口岸装运上船,支援抗战。

当生产的武器弹药被送到船上,即将运往抗战前线,李承干携员工们站在巨大的簸箕石上,高唱厂歌:“战以止战,兵以弭兵,正义的剑是为保卫和平。创造犀利的武器,争取国防的安宁……我们有骨肉般的友爱,我们有金石般的至诚,我们有熔炉般的热烈,我们有钢铁般的坚韧。同志们,猛进!同志们,猛进!”

在李承干带领下,二十一厂先后接管了汉阳兵工厂步枪厂、二十工厂轻机关枪厂、重庆武器修理所、十一工厂部分、四十工厂,并在云南安宁建立分厂,最终成为大后方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到抗战末期,其武器产量已达“全国轻武器的一半左右”。

1951年,第二十一厂更名为中央兵工总局国营四五六厂。1957年,四五六厂更名为长安机器制造厂,开始造车,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知名企业——长安。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西迁簸箕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行走的簸箕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忠满: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不倒翁扫帚簸箕
简述锡伯族的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