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亮
摘 要:本文从革命的主体阶级的角度出发,认为从中共二大到中共四大,中共对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本文分析了中共这个认识转变的过程以及邓中夏在这个过程中的理论贡献,认为邓中夏的无产阶级主体思想坚持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体阶级,强调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对中共加强无产阶级地位重要性的认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革命主体;邓中夏;无产阶级
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早期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革命领导权问题上。革命领导权固然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但单从革命领导权的角度去认识相关问题是不够准确和全面的。本文选择从革命的主体阶级这个角度来切入,认为革命的主体阶级与革命的阶级领导权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革命的主体阶级,亦即是革命的阶级基础,体现着革命的性质、目标和前途,是革命的发动、主导和主要推动力量,对比阶级领导权是一个更加宏观的概念。革命的阶级领导权,则主要强调某一阶级对革命的方向目标和具体政策的把控。本文主要讨论中共早期对中国革命的主体阶级的认识演进以及早期革命家、理论家邓中夏在这方面的理论贡献。
一、中共四大前对革命主体阶级的认识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i,亦即是要实行无产阶级革命。既然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那么革命的主体阶级自然就是无产阶级,这不存在任何疑问。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大会分析了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和压迫的状况,认为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权力根本上操之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二者之手,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痛苦的亦是此二者,从而得出了当前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这个结论。其中,封建军阀尤其是最主要的革命对象。因为从革命目标看,首先是要“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ii,推翻“军阀政治”或“军阀官僚的封建制度”,对应地要建立“民主政治”,取得自由和独立。在中共当时的话语体系里,“民主派”等词多与“资产阶级”一词混用,突出表现资产阶级革命的民主性。如二大宣言认为“民主派对于封建革命是必要的”iii,“民主派”推翻封建制度后必然利用政权压迫无产阶级。这里的“民主派”显然是指资产阶级。按照这个逻辑,既然革命对象是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革命目标是建立民主政治,那么革命的性质毫无疑问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既然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那么依照传统理论逻辑和西方国家的历史经验,革命的主体阶级理所当然是资产阶级。陈独秀更是明确地提出过去和现在的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亦希望能成功进行实实在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半殖民地的中国需要这个革命。而这个革命如果没有了资产阶级,那么便“没有阶级的意义和社会的基础”iv。因此,革命领导权亦应当归资产阶级所属。无产阶级为争得“自由”,并且“不使封建制度延长生命和养成无产阶级真实力量”v,不得不联合资产阶级以打倒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此时无产阶级在革命中虽然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并不从属于资产阶级,但受限于革命的历史阶段,只能扮演一个围绕资产阶级这个中心来进行援助的角色。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用“国民革命”的提法取代了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的提法,其理论基础在于认为中国当前各阶级力量发展均不是十分成熟,没有一个阶级能够独立进行革命,因此需要进行各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较之二大时期,三大时期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产阶级的主体地位,使各革命阶级的地位趋于平等。但“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vi,革命的胜利由资产阶级取得,革命的主体阶级依然是资产阶级。“国民革命”只是革命的形式,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革命。
故而从中共二大到中共三大,党对当前革命的认识经历了从民主革命到国民革命的演进,二者实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始终占据阶级主体地位。中共三大对这个主体地位的认定虽有所削弱,但并未从根本上动摇。而无产阶级则仅仅只是革命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资产阶级的助手,始终不曾占据主体地位。这个对革命性质及主体阶级的基本认识,除受共产国际指示的直接影响外,根本上在于早期共产党人从革命性质天然限定阶级主体这个传统思维出发,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必然要由资产阶级来完成,否则就不成其为资产阶级革命了。与之相对的,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则“不可认民主的革命为我们的革命”vii。
二、邓中夏对无产阶级革命主体地位的论述
与强调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主要地位不同,早期共产党人如高君宇、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等从无产阶级主体性的立场出发展开过各种各样的论述,强调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主要地位。其中,邓中夏的相关论述是比较系统和完善的。他较早提出了无产阶级是当前革命的主体阶级的观点,尽管其并没有直接使用“主体阶级”这个词。这个主体阶级的必然性,在邓中夏的论证中可总结出三重因素:
1.无产阶级是当前革命的基本势力和主力军。邓中夏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无论在当前的民主革命(尽管主要地带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还是在将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中都占据主力地位,是革命的“主力军”和“基本势力”viii。在这里“主力军”和“基本势力”是一个概念的两个方面,各自强调不同方面。“主力軍”强调无产阶级的力量强大,其所发挥作用之大以至于在革命中处于各阶级之首,是反帝反封建的最主要阶级。“基本势力”强调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阶级基础地位是贯穿始终的,以至于没有无产阶级便没有当前革命。在邓中夏看来,无产阶级之所以有如此地位,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无产阶级最具有革命性,这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所受的生活压迫比其他阶级都要深,因此其革命决心比其他阶级更为勇敢和坚决。二是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直接影响力巨大,罢工运动可以使国内外交通断绝,使能源供给不足,使国际贸易停止,使市政混乱等。三是无产阶级组织力在各阶级中最为强大,在各行业各地区均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工会,其组织比起其他阶级更为完善。
2.工人运动是当前革命的实践基础。邓中夏认为,在任何的革命形式之下,不管革命政策和革命形势如何变化,工人运动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这一点不可改变。工人运动对于中国革命就像是房子的根基。如果工人运动不能得到发展,那么革命的基本势力便不能巩固。如此中国革命便如同一间建立在沙丘上的房子,根基不稳,将要倒塌。具体来说,反帝和反封建这两个革命的基本任务,均是由工人运动直接推动的。在反帝方面,无产阶级的罢工运动使外资企业停产,使国际贸易停滞等等,对帝国主义造成最直接的打击,是反帝斗争的最前线。在反封建方面,邓中夏认为反封建的主要任务是反军阀,而工人运动亦处于反军阀斗争的最前线。在如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工人们进行的斗争直接威胁着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利益。因此,中国革命的总体形势和工人运动形势呈现正相关关系。工人运动兴旺,则中国革命处于高潮期,革命形势积极。工人运动衰落,则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期,革命形势消极。故而中国革命性质虽然是资产阶级革命,但工人运动却是中国革命的实践基础,或者说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3.无产阶级是当前革命的领导阶级。邓中夏认为,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袖”,即革命的领导阶级。在大革命早期,陈独秀认为无产阶级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很幼稚,难以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邓中夏正是在批判“两个幼稚”理论的基础上对领导权问题进行阐述的。在数量上,邓中夏认为虽然中国本土的资产阶级规模不大,但在中国的外国资产阶级却规模较大,使得大量无产阶级得以形成。在质量上,邓中夏认为受压迫程度和实际的斗争经验与无产阶级的革命觉悟成正比。尽管受传统思想和社会关系的影响,无产阶级在平日里的觉悟不是特别明显。一旦到了阶级斗争激烈的时候,无产阶级的革命觉悟马上清楚地表现出来。另外,邓中夏还对其他阶级的革命性进行了分析。关于资产阶级,邓中夏认为商业资产阶级和银行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自身必须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产业资本虽因为受到外资外货冲击和军阀的阻扰而呈现出一定的革命性,但更注重当前的经济利益而容易放弃革命理想,最终走向妥协。所以资产阶级不能革命,即使革命也不能坚持到底。关于小资产阶级,邓中夏认为他们由于受外货排挤和军阀压迫等原因而有革命倾向,但他们比较分散,难以组成一支团结的革命力量,只能做革命的助手:手工工业家和小商人亦由其经济基础决定了其势力非常弱小,而且阶级内部的矛盾非常复杂;农民则更为分散,而且流动性不高;知识阶级没有阶级基础,只能依附于其他势力,自由浪漫。所以只有无产阶级可以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综上,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势力和主力军,工人运动是革命的实践基础,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这三者合一,便总结推论出当前革命的主体阶级是无产阶级。这便是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
三、邓中夏无产阶级主体思想与中共四大的革命逻辑
在工人运动形势逐渐高涨的背景下和在邓中夏等革命家和理论家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无产阶级在当前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强调了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主要地位,认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ix。这个结论是以中共对当前革命性质的认识为基础的。中共四大强调中国当前革命是“民族革命”,其主要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同时也打击本国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表明,反对帝国主义已经上升为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
邓中夏对民族革命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认为民族革命就是国民革命,“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之必要的初步”。无产阶级“参加国民革命是为了它自己阶级的目的”,亦即打倒无产阶级受压迫的根源——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同时它并不放弃阶级斗争,而且必要阶级斗争,打倒外国的资本主义,也反对本国的资本主义,并从此把国民革命引导到无产阶级的世界革命”x。这体现了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反对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邓中夏是党内较早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这个革命任务并将之列为首要任务的理论家。他认为中国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下,失去了自由和独立以至达到非常深的程度。中国人民受痛苦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所以反帝在中国两大革命任务中是排在第一位的。二是强调无产阶级的利益以及在革命中的主体地位。他从无产阶级主体性的角度出发,将国民革命运动归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必要的一步,认为无产阶级参加国民革命不是要实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依附于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参加国民革命,为的是自己独立的阶级利益,即反帝反军阀。开展国民革命是无产阶级以自己高度的历史自觉主动而为的,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中心和主角。这便清楚明确地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强化了无产阶级主体性。
在根本上,邓中夏认为反对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压迫工人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只有打倒他们才能解放无产阶级。正如共产国际四大提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工人阶级应当坚信,只有扩大和加深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斗争,才能把它自己提到革命领袖的地位。反过来说,只有把工人阶级和半无产者阶层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组织起来,并对他们进行政治教育,才能扩大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规模”xi。在反帝革命活动中,无产阶级所貢献的力量最大,冲锋在反帝斗争的最前线。邓中夏认为,在中国的外国资产阶级比中国本国的资产阶级力量强大,至少两者呈现平衡状态。罢工运动多开展在外资企业,或者是有外资背景的企业。所以罢工运动直指帝国主义,具有强烈的反帝性质。反过来,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那么最直接的反帝活动便是发动工人罢工,使外资企业停产、国际贸易停滞,使其经济利益直接受损。综上所述,帝国主义是中国无产阶级的主要敌人,无产阶级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中坚和领袖”,其参加民族革命可以使自己的阶级力量壮大,彰显阶级主体性。所以说,反对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这便在中共四大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无产阶级主体地位问题。
四、小结
综上所述,从中共二大到中共四大,中共对当前革命的认识经历了从民主革命到国民革命再到民族革命的演进过程,对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的认识也由援助角色转变为中心角色,认为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在这个过程中,邓中夏的无产阶级革命主体思想始终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坚持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强调反帝的重要性,对中共加强无产阶级地位重要性的认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然邓中夏的这个理论也有其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三点:没有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没有将反封建的根本指向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尽管有着这些局限性,邓中夏的无产阶级革命主体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其中关于无产阶级必须取得革命领导权的思想,打击了党内对无产阶级力量悲观失望的消极态度,与党内放弃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思潮作了坚决的斗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释:
i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第1页。
ii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第133页。
iii 《建黨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第138页。
iv 陈独秀:《陈独秀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第350页。
v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第132页。
vi 陈独秀:《陈独秀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第495页。
vii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第87页。
viii 邓中夏:《邓中夏全集(上)》,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第300页。
ix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第219页。
x 邓中夏:《邓中夏全集(上)》,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第538、541页。
xi 《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