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提问,问题既要具有艺术性,又要恰到好处。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调动学生思维,使其与教师产生情感互动。可见,教师在物理学科中适时而有效地提问能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文章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做了一定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5-008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5.027
课堂提问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启发学生思维,也能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还能从中获取课堂的反馈信息。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有效提问,能使问题更有针对性、计划性及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与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现状探析
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解答问题能力归根结底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提问的作用及原则,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技巧与艺术性。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对比、探究,从中不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促使学生思想与思维的成长与发展。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缺乏有效性。有的教师自顾自地讲解,很少提出问题,师生互动率不高;也有的教师为问题而问题,导致其提问随意且频繁,问题设计得较为简单,未能深入地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也有的教师所提问题背离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导致学生的思考方向产生偏差;有的教师在提问时涉及的问题难度适合学优生,而对一般学生或学困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问题设计得缺乏兼顾性和适宜性;也有的教师的提问未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思维力受限;有的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并未顺着这一问题思路追加问题,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升其思维能力……诸多问题都说明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欠缺有效性,由于师生间的互动不够频繁,教师的自问自答或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等,都使学生无法真正深入到物理知識的学习中领会思想方法,提升科学素质。教师作为主导者和引导者,无法替代学生吸收物理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因此需要进行问题设计,逐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借助问题化难为易,由浅入深地进入到深度学习中,使学生经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整个过程,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提升与发展。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教师在初中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时,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借助提问关心与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使学生在问题的激发下体验学习的乐趣,成为发现者、探究者。在问题的激发下主动与教师加强沟通联系,生生之间积极交流互动,在信息相互传递中拓展思维,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而教师在提问时需要处理好点与面、广度与深度以及难与易的关系,还要把握提问的时机、选择提问的对象及提问的形式,使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辐射面与影响力。提问应该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集中在个别优秀的学生身上,既要照顾到点,又要兼顾到面,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从而既对优秀生进行培养,又能对学困生进行转化,促进学生实现共同的提高与发展。教师的课堂提问不能是简单的“对不对”“是什么”等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而要具有启发性,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有易有难,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结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把一些比较难的问题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阶性、有梯度的问题串起来,避免问题难度太大使得学生放弃思考。或者把较难的问题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和欲望。教师要把握住提问的时机,选择好提问对象,要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出现的错误思路,教师要及时给予提示,或用另一个问题辅助探询,引导学生纠正思路。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在教师巧妙的方向引导下深入思考,最终使这一问题的解决呈现多赢的结果。
三、初中物理课堂上把握提问的技巧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后,提问需要体现技巧性和艺术性。首先,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促使学生发散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提问不局限于课本,要有所突破。问题的答案不受课本所限,从课本之外获得答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再次,提问要有启发功能,成为引导学生调动自我思维的导火索和催化剂。比如提问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问题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对问题产生亲切感与认同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设计问题之初,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反复推敲,不断设计有效的好问题,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问还要把握一定的度和量,不断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阶,根据学生的理解层次步步深入,实现从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教师更需要善于钻研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使提问适度和精当,既有质又有量。问题的提出既需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的学生,还需要促进优等生的不断发展,更需要有效转化学困生,帮助其树立学习物理知识的自信心。不断缓解学困生的学习压力,使其克服心理障碍,提振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问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质疑,调动自我思维,加强持续深入学习的内驱力,进行持久、系统、有效的探索。
四、不断优化提问的具体策略
教师围绕同一内容设计问题时,站在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虑,会产生不同的物理问题,最终效果也会不同。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教师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对特定的现象、事物或概念进行观察、思考、探究、验证、反馈等,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问题。
(一)以问激趣,在矛盾处提问
教师设计提出的问题成为学生启动思维的导火索,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激情活跃的状态,进行观点的争论与交流。大家在争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由此带来更为深刻的理解,生生之间引发的这些争论所产生的效果非常明显,是教师进行一般性讲解难以达到的。正是因为学生就生活中碰到的现象与物理原理产生一定的认知矛盾与冲突,抑或是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与日常所形成的概念存在不一致的问题,教师结合这些矛盾点和不一致创设问题,围绕矛盾点与冲突引发学生争论,从而逐步澄清其错误认识。如“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平地上挑东西前进到底做不做功”等问题,学生围绕所学知识加以辩论和分析,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与实际联系,采取对比式提问
进行单元复习或者综合复习时,可借助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已学的物理知识相联系,诱导学生对共性及个性进行比较与发现,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对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电流表与电压表等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求同思维得到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综合分析能力,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结合层次水平,采取分层式提问
根据学生的认识层次,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通过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分层次提问方式,提出具有一定难度与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着宽度与广度发展。这一问题串实际上是一环扣一环,一层连一层的。通过每一环、每一层问题的解决分析,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进阶,使他们的认知最终从混沌到条理清晰,从无法解决问题到豁然开朗,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四)新旧比照,设计拓展式提问
将现学的新知识与之前所学的知识相联系,进而提出问题,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之效。学生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温习巩固旧知识,也为理解新知识奠定基础。如在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学习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将初二的天平中平衡螺母的调法与新知识中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平衡螺母的调法进行比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分析:天平平衡后,平衡螺母为什么不能再调?在测量过程中,教师提出天平不平衡需要通过哪种方法进行的问题,学生通过比照以及不断拓展这一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从而领会和体验到要使杠杆重新达到水平平衡,需要改变动力与阻力的大小,或者是对力臂加以改变。
(五)避免随意空泛,提出针对性问题
在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设计上,教师首先要明确提问设计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引导学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问题。要明确教学的内容,提前设置问题的顺序,其中包括具体提问的对象以及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这一提问中真实展现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个性化思维方式。教师还需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推敲这一问题设计的内容与形式是否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符,能否与教学目标的达成相符。提问内容突出典型性,提问形式体现多样性,提问方式要具有感染性,确保问题的指向明确。围绕教学的中心与目标,教师不能提太大、太难、太高的问题,否则学生不知道如何思考和回答,极易偏离教学重点。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如果设置问题为“阻力对物体运动有何影响”,不仅教师难以说清楚、讲明白,学生更无法理解。为此,将这一问题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有利于使问题导向更为清晰、明确,方便学生思考、理解与解答。当这一大问题分解成阻力对小车运动有何作用;通过仔细观察,比较接触面对小车的阻力大小;当逐步减小阻力时,小车会进行怎样的运动;如果阻力完全消失时,小车又会如何运动。将大问题逐步分成一个个小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逐步过渡到牛顿第一定律上。结合一些学生对问题不太理解,以及有时候回答不上来的实际情况,教师要随机应变,对学生进行点拨或对问题进行分解,由此将问题的预设与知识生成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锻炼中得到发展,切实习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六)分类归纳,采取启发式提问
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知识,在联系启发之下使学生列举出更多与课堂所学知识相关的生活实例。在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积极回答具体的例子。例如,举例说明分子热运动,或者对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进行举例。教师对学生所举的例子一一进行板书,由学生分辨这些举例的对与错并加以分类。例如,“分子热运动”中涉及的扩散与布朗运动两个物理概念,让学生列举隐含于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生活中的咸菜、臭豆腐、酒香不怕巷子深,钢铁工业中锻造金属材料优良特性的方法,美妆产品中的香水等,都属于扩散现象;室内空气、雾霾天气以及中性粒细胞不规则随机运动等为布朗运动。鼓励学生对实例进行归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化认知,通过教师设计问题的启发,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与问题进行解释,从而让他们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功感与喜悦感,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符合心理发展,提问体现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的提问也需要与这一动态过程同频共振,做到灵活多变,在讲解练习、做题以及修改等环节中加以体现。还要根据学生的精神状态,借助问题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状态。教师要善于在具体的一些环节中穿插运用提问手段,比如点题、提示、评论、延伸、追问等,及时地捕捉和纠正学生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分析、思考、探究問题的自信心。有时候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这一预设生成是转瞬即逝的宝贵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首先要对这一资源进行正面与负面的认识,如对这些学生思维迸发的智慧而灵动的资源,教师要给予充分关注,并且合理地利用起来,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不断使物理课堂更为生动与活泼。而学生的思维不断迸发创新火花,不但能给予课堂新的内涵,还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知识、探究知识、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教师还需要对负面资源进行巧妙的转化及利用,从而让课堂从被动变为主动,也从一种尴尬转化为生动,教师的随机应变以及灵活处置能力,都使这一问题的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需求,也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和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水平等特点,设计有效的问题,提出好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促进其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金伟.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提问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
[2] 洪星.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提问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29).
[3] 孟元元.“有效提问”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探讨[J].情感读本,2018(26).
[4] 张仙罗.初中课堂提问的问题与策略探讨[J].读写算,2019(15).
作者简介:杨书平(1976.11— ),男,汉族,甘肃临洮人,中小学副高级,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